全球核能回潮,台灣「重啟核三」是更安全的選項嗎?
台灣8月23日將舉行「重啟核三」公投,決定今年已退役的核電廠是否重新運轉。這場公投由在野民眾發起,挑戰執政民進數十年來主張的「非核家園」,也反映全球核能回潮下,台灣電力、產業與地緣政治的多重壓力。
有核能學者認為隨台海局勢升溫,一旦海運被封鎖,核三可提供島內5至6%的電力。但環保團體質疑,核電廠在軍事衝突期間的安全風險更大,烏克蘭的經驗難以忽視。
部分半導體企業家則批評「非核」思維落後國際趨勢,應參考美國、日本的做法重啟核能滿足用電需求。有分析則指美日核能多由民營企業經營,依商業考量營運和賣電,台灣為國營主導,外國模式不能直接套用。
今次公投會否改變執政民進的「非核家園」主張?有政治學者向BBC中文表示,公投與「大罷免」投票綁在一起,已變得政治化,很難期待會由政策專業主導,恐怕結果跌入各陣營選民各自歸隊。
台灣從核電大戶走到非核家園
台灣在1970年代為了應對能源需求和石油危機,開始興建核電廠,第一部核反應爐是美國通用電氣負責安裝,台電的人員亦要赴美受訓。高峰期台灣有三座核電廠共六個機組同時發電,在1983年至1992年,核能在各類發電能源中單一佔比最大,最高峰時期更佔總發電量超過一半。
隨著台灣政府開放發電市場及興建大型火力發電廠,90年代起核電佔比逐年降低。到2000年政輪替,民進上台執政加速台灣步向「非核家園」。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成為非核化契機,國民籍總統馬英九在任內宣布三座營運中的核電廠不延役,興建中的核四則封存。隨後2016年再次政輪替,時任民進籍總統蔡英文推動能源轉型,提出「2025非核家園」政策,三座核電廠在運轉執照到期後直接除役。
「核一廠」、「核二廠」先後在2019年及2023年停機。位於屏東縣最後一座「核三廠」自1984年開始運轉,廠房兩部機組原訂運作期限40年。1號機組在2024年7月到期、2號機組則在今年5月17日到期停機,台灣正式進入無核狀態。
不過,立法院在核三廠停機翌日便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案,增訂「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後」的申請延役規範,為核電廠「重啟」奠下法律基礎。
在野陣營公投挑戰重啟核能
「核三」停機前,在野陣營挑戰民進的「非核家園」主張。
民眾立法院團今年4月拋出重啟核三公投提案,在藍白聯手下5月在立法院通過,訂於8月23日投票。公投的題目是「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負責籌備公投的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表示,今次公投有2000萬人有權投票。依公投法規定,法案要有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有投票權人數總額四分之一以上,因此過關門檻至少要有500萬張同意票。
這場公投被視為台灣人是否支持核電的民意測試。中選會在公投前舉行五場辯論會,讓正反雙方代表陳述觀點。
重啟核電讓台灣更安全?
民眾在公投的理由書,將重啟核電與能源安全、國家安全掛勾,指台灣高度仰賴進口能源,面臨對台經濟封鎖等國安風險,應保留一定程度可運轉的核能發電設施,強化台灣能源供應韌性。
民眾亦批評,現時光電弊案頻傳,台電購買再生能源電力的價格太高,令台電財務雪上加霜。
在首場電視辯論會上,正方的代表、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台灣因為地緣政治風險,需靠核電提升能源自主。
他分析,台灣燃煤的存量約36日、天然氣7至11日、核燃料安全存量可達18至36個月。一旦發生海岸線被封鎖,天然氣無法進口,核三的核電仍能提供島內5至6%電力,供電予軍事指揮、政府行政單位及醫院。
他又認為核電廠不會成為攻擊的目標,因為一旦毀損,受害的不是只有被攻擊的這一方,甚至連攻擊的這一方都會受到影響。
綠色和平專案副總監古偉牧向BBC中文表示,葉宗洸的說法只適用於敵對勢力只作圍困而不攻擊,但從過去的區域衝突案例,核電廠遭攻擊是真實的風險。俄烏戰爭雙方搶奪核電廠的控制權,出現流彈擊中核電廠、無人機轟炸核設施情況。
他指,現時烏克蘭境內最大規模的札波羅熱核電廠,主電源已失效,原本有十條外部電源,現在只剩下一條運作,從2023年底至2025年7月,合共發生九次完全失去外部電力的緊急情況,只能用柴油發電機冷卻反應爐及乏燃料池。
古偉牧認為一旦同類軍事衝突在台灣發生,國際公約或國際組織都難以保障核電廠不受攻擊,即使核三仍能運作,提供的電力亦無法支撐起整個電網運作,反而是分散式電源,例如後備發電機或儲電裝置,在區域衝突中更高機率保持正常運作。
「這是我們在烏克蘭嘗試做的事,幫居民安裝太陽能板、儲電電池,提高能源安全的水平。」
台灣落後國際潮流?
能源安全除了攸關國防,亦涉及經濟發展,隨AI和高科技產業急速發展,對電力需求攀升。根據能源署數據,去年台灣總用電量2833.5億度,創下歷史新高,當中工業部門用電佔55%。
去年經濟部估算,2024年至2028年台灣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為2.5%;當中AI科技的用電需求倍增,估計2028年的用電量較2023年成長約八倍。
電腦設備製造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月前宣佈,將在台北設立海外總部並建立一座超級AI電腦,他稱目前最大的限制「就是能源供應」。
台灣半導體業者、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在公投前的電視辯論會批評,「非核家園」已經是一個落後國際潮流的過時保守思維。他指,2024年歐盟27個國家一共用了23.6%的核能,認為台灣不應逆國際潮流。
擴大使用核能是否成為國際潮流?根據國際能源署今年發表報告,全球有63座核反應爐正在建設中,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之一。此外,在過去五年中全球已有超過60座核反應爐的運行壽命獲延長,佔核電機組總數的近15%。
美國過去5年共有22座運行中的核反應爐申請延長使用壽命。截至2024年,所有運行至少30年的反應爐均已申請額外20年的營運許可。
日本方面,福島核事故前一度有54座運轉中的核反應爐,核電佔全國電力3成。但核事故後因為評估加強安全標準,陸續暫停運轉核電廠。2012年安倍晉三上任總理後,能源政策轉向重啟核電。
日本在2023年修訂《電力事業法》,同意讓核電廠運轉超過60年,意味部份服役逾半世紀的核電廠,有再延役的空間。日本去年計劃擴大核能發電比例,預計到2040年核能佔電力供應20%,遠高於2023年的8.5%。
美國重啟核電站,台灣可參考嗎?
除了延役現有核電廠,近年美國有已除役的核電廠申請重啟。
位於密西根州的Palisades核電廠在2022年除役後,翌年擁有核電廠的霍爾泰克國際能源(Holtec International)向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提交重啟申請,以及建造兩座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項目獲能源部提供15.2億美元有條件貸款。
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 (NRC)上個月決定批准核電廠加載燃料許可,為重啟核電廠奠下基礎。不過,該核電廠仍要符合多項審查和滿足額外要求,才能獲准重啟運作。
美國三哩島核電廠亦醞釀重啟,該廠的二號機組曾在1979年發生爐心熔毀事故,一號機組則在2019年停運。近年核電廠爭取在2028年重啟一號機組,並提早與微軟簽訂20年合約。微軟承諾買下這座電廠重啟後產出的全部電力。
綠色和平專案副總監古偉牧指出,台灣電力市場供應模式和美國、日本不同,美、日核電廠是私人營運,可以市場價格將電力出售予用戶或指定公司,企業有商業動機重啟核電廠,而政府負責監管角色,若核電廠安全許可最終不獲批,企業就要承擔投資損失的風險。
而台灣情況則要求台電承擔投資及營運風險,最後再以虧本價格賣電予企業,他坦言並不合理,「簡言之,將風險、責任、成本完全轉嫁給政府」。他認為社會應要從更大框架討論,包括未來大眾可接受發電成本、售電價格,再研究是否採用核電。
台電是台灣最大的電力公司,屬於國營事業,經濟部佔台電96.61%股權。台電售電價格長期低於發電成本,導致連年虧損,前年稅前虧損達1977億元新台幣(65億美元;471億人民幣),去年虧損392億元(13億美元;93億人民幣)。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出席公投電視辯論會表示,核能機組能否延役或重啟,需經一定科學流程,也需時進行工程設計調整,「這些東西都不是簡單投票能做決定」,他慨嘆使用核能被簡化成是否支持「非核家園」,認為不同發電方法都有正面和負面作用。
「沒有疑慮寫在提案上是很容易的......你要做到100%的安全,很可能你要花費的預算、它所產生的成本,就不是你發電所帶來的效益可以承擔的。」
綠營非核家園政策會否轉彎?
執政民進的能源政策一直主張「非核家園」,其綱列明「反對新設核能發電機組,積極開發替代能源,限期關閉現有核電廠」。
回顧1986年民進創當年,適逢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嚴重核事故,台灣在80年代亦有蘭嶼核廢料爭議、核四規劃爭議,當時在野的民進與反核運動連結。2002年民進執政期間制訂《環境基本法》,列明政府應訂定計劃,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
民進至今未明言放棄非核家園,兼任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在公投前表態,指政府會秉持「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等三個原則面對核電議題。他認為根本無法確認人民願意承擔多少風險來重啟核三,「823公投我會去投票,我們一起投下不同意票」。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向BBC中文表示,公投題目「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是屬於「有條件同意」。
即使最終多數台灣人投同意票,也需要主管機關認定「安全無慮」後,才會啟動任何改變,「一來判斷權在行政院體系,二來世界上沒有發電廠是沒有任何安全疑慮的。」
宋文笛認為,安全風險只有「大小」的差別,沒有「有無」的區分,「政策治理是在各種壞選項之間做權衡,而非在全好與全壞的選項之間做選擇」。
他分析,賴政府多次宣示要改變核能政策需要符合核安無虞、核廢料有解及社會共識等三個原則,也就是說要核安科技出現重大突破,找到國外夥伴可以承接台灣核廢料,以及民意大幅度往支持核能方向流動的情況下,台灣政府方可能重新思考其非核家園政策。
被政治化的核能議題
今次重啟核三公投與第二批立委罷免投票同日舉行,原本公投被視為在陣野營制衡大罷免的手段,在7月26日大罷免失敗後,外界觀察在野陣營動員的力度。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向BBC中文表示,重啟核三公投有泛政治化的趨勢,這次公投是政經由立法院提出的公投案,同意方(在野陣營)和不同意方(執政)都進行政動員。
而公投適逢罷免投票,政會動員選民將公投和罷免投票綁在一起。即使沒有罷免的選區,也可能因為選民支持不同的政,而促使他們去投同意或不同意,因此,重啟核三的公投看似為能源議題,背後仍有政基本盤動員的考量。
她認為能源議題技術和專業程度高,政動員有可能影響專業討論,所以政都需要專業人士背書。
宋文笛也表示,將核能議題政治化,會把原本屬於科學專業與風險管理的問題,轉化為政間激烈爭鬥的場域,出現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選擇。
他分析,8月23日投票,預期將較7月26日大罷免投票率低。民眾對於罷免的疲態已現,由於此次公投綁罷免,連帶對於核能公投的關注度和討論度也並不高。
「缺乏關注和細緻討論的政策議題,很難期待會由政策專業主導,恐怕結果不過各陣營選民各自歸隊。」
看更多相關新聞
批核三延役公投變相霸凌屏東!周春米喊:同島一命!
關鍵時刻黃國昌又寄員信!拚核三延役 要員動員親朋好友投同意
「為何由全國人民決定屏東核三廠延役?」郭智輝反問立委:難道核一、核二、核四廠不安全?
核三延役公投將登場 郭智輝:安全不能以民調決定
其他人也在看

這種環保吸管含致癌物最好少用!比塑膠吸管還要毒
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店家不提供塑膠吸管,改供應紙吸管方便民眾飲用飲料,不過曾有研究指出,90%環保紙吸管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在體內幾乎不會分解,恐怕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市面上吸管材質百百種,大
健康2.0 ・ 6 小時前
批新任環委「30年史上最爛」 民團:不排除連署彭啟明下台!
環團今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嚴厲批評環境部第2屆新任環評委員「環工獨大」、「向工程開發派傾斜」,更指控這是30年環評史上最爛的委員名單,要求重新遴選。環團特別提到即將面臨的五接案審查,強調此案攸關台灣白海豚存亡,呼籲環境部不要淪為開發單位的橡皮圖章。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極端氣候害死更多「亞洲人」! 台灣研究:COPD發病死亡風險倍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極端氣候恐害死更多「亞洲人」!台北醫學大學今(20)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發現,極端高溫或低溫都會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發病與死亡風險,在極端高溫環境下,女性患者更是高風險群。且值得注意的是,若以區域來看,亞洲族群更容易容到極端氣候影響。 北醫大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莊校奇率領的研究團隊是蒐集全球...
匯流新聞網 ・ 2 小時前
彭啟明:就算光電板破碎「水質仍合格」 2個月內提出環評規範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在立法院表示,針對水面型光電設施,環境部正在研議將其納入環評範疇,預計未來1至2個月內將提出台灣專屬的水面型光電環評規範。此舉是為了進一步保護環境,即使目前檢測顯示水庫水質符合管制標準。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侏儸紀公園? 「恐龍級」綠鬣蜥現蹤台南 網驚:是AI?
台南市 / 綜合報導 外來種的綠鬣蜥,沒有天敵加上繁殖力強,在中南部氾濫成災,就有民眾在台南南區一處大排發現一隻綠鬣蜥,身形相當巨大,當下拍下影片PO網,不少網友驚呼,這隻綠鬣蜥根本已經是恐龍級、還有人不敢置信,以為是AI效果,而台南市府農業局得知隨即派員到場捕捉,抓到了一隻長約有50公分的綠鬣蜥,但不確定是否為同一隻,不過,也強調會後續會加強捕捉的力度。大排上一隻綠鬣蜥,頭抬得高高的享受日光浴,看到這隻綠鬣蜥相當巨大,整個高度已經達到,一旁水泥護岸的3分之2高,對於民眾靠近拍攝,完全無動於衷,不怕也不逃,繼續曬太陽,目擊民眾拍下影片PO網,大批網友驚呆,直呼這根本是恐龍等級,還有人不敢置信,認為是AI效果,不過目擊者稱,這隻綠鬣蜥係金ㄟ,真的不是AI,是16日在台南南區,灣裡一處大排看到的,記者實際來到現場,不見巨大綠鬣蜥蹤影,不過這麼大隻跑出來,附近居民說,真的會嚇到。附近居民說:「就覺得這個是狗還是什麼史前大恐龍這樣子,好巨大,怎麼會不怕。」居民也說,近期大排沿岸,時不時都會出現綠鬣蜥,而農業局得知,第一時間就派員捕捉。台南市農業局森保科長朱健明說:「請廠商前往處理,也很快的捕獲一隻吻肛長大概50公分的巨大綠鬣蜥。」雖然不確定抓到的,是否為同一隻綠鬣蜥,不過農業局表示,114年從年初到5月底,就捕捉了8000多隻綠鬣蜥,主要集中在南區仁德,以及鹽水等3區,數量占98%之多,後續也會加強捕捉的力度,也請民眾協助,如果發現綠鬣蜥就要立即通報。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郝龍斌有藍縣市長力挺為何輸給鄭麗文?沈富雄揭關鍵原因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外界原先預期國民縣市長紛紛表態力挺下,郝龍斌在國民主席改選有明顯優勢,但最終卻讓鄭麗文異軍突起、成功翻盤。對此,前立委沈富雄也分析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影/小S問Lulu「陳漢典GG大嗎」? 不會參加兩人婚禮原因全說了!
[FTNN新聞網]影音中心/陳沛妤小S(徐熙娣)、派翠克以《小姐不熙娣》拿下第60屆節目類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慶功宴上小S透露在後台問Lulu「漢典的雞...
FTNN新聞網 ・ 21 小時前
陳嘉宏專欄:盧秀燕將為鄭麗文當選付出政治代價
包括國民人自己在內,許多人都將新任的國民主席定位為「過渡主席」,任務是帶領國民撐過這兩年,於2027年中提名下任國民總統候選人(極可能是盧秀燕);如果一切順利,過渡主席甚至可能提早辭卸主席職務「大政奉還」,讓總統被提名人完成「政合一」帶領國民完成政輪替。只是,這說法忽略最大在野主席本身所具備的高度政治性,這項職務不僅擁有極高的政治話語權可以形塑自己的政治風格,也可以制定提名規則左右總統提名人選──此刻鄭麗文的出線就徹底打破這種所謂「過渡主席」的認知。
鏡報 ・ 7 小時前
中職台灣大賽》中信兄弟錯失滿壘得分機會 總教練平野惠一:「選擇啟用年輕球員,是我總教練的責任」
中華職棒36年台灣大賽,中信兄弟今天(19日)以1比2落敗,系列賽陷入0比2劣勢。對於此役失利,總教練平野惠一除了向球迷致歉外,談到第8局滿壘的大好得分機會未能轉化成分數時,他表示:「選擇啟用年輕球員,是我總教練的責任。」
Yahoo奇摩運動 ・ 16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藍營「挫咧等」?王家俊直言:盧秀燕2028掰了、戰鬥藍倒閉...祝福國民
王家俊表示,還需要代理人選總統嗎?鄭麗文就是最好的代理人。他說,若鄭出不來,就韓國瑜出來;盧秀燕勢必為這次棄選,在選舉過程中保持模糊、等距,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太魯閣為堰塞湖封園 他轟政府:愚蠢蠻橫
[NOWnews今日新聞]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導致下游光復鄉災情慘重,滿目瘡痍。不過立霧溪近日在燕子口附近也出現堰塞湖,溪水漲至與路面齊高,畫面曝光後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太魯閣國家公園為安全起見,...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為何立霧溪堰塞湖湖水是「夢幻藍」?原因曝光 網感嘆:越美越危險
花蓮立霧溪河道17日因大規模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水位上升甚至淹至道路邊,雖然湖水呈現夢幻的「蒂芬妮藍」,但卻隱藏潰堤風險。對此,太魯閣國家公園緊急宣布全區封園,呼籲遊客切勿靠近。至於為何湖水會呈現這樣的色澤,就有專家指出,太魯閣地區的岩層多為大理岩,當溪水流經其中的碳酸鈣成分時,會因微酸反應而產生藍綠色調,讓網友直呼「終於知道最迷人的,往往也是最危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MLB/「根本打不到」大谷翔平161公里火球!釀酒人新星揮空三振 球迷驚呼這球太誇張
洛杉磯道奇18日以5比1擊敗密爾瓦基釀酒人,國聯冠軍系列賽四連勝晉級世界大賽。此戰中,大谷翔平在首局就投出時速161公里的「火球」,讓釀酒人新星Jackson Chourio揮空失去平衡,三振畫面瞬間在網路上爆紅。
鏡報 ・ 22 小時前

輝達新總部大逆轉!傳點頭改駐北士科T12 新壽T17、T18結局曝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原本由新光人壽主導、引爆台北市政風暴的北士科T17與T18開發案,風向急轉。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輝達(NVIDIA)已經鬆...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明後天雨更大!連假迎「更強東北風」一週濕冷警戒 各地低溫下探20度
今天(19日)受到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桃園以北、東部地區以及恆春半島出現短暫陣雨或雷雨,局部地區可能有大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降雨明顯且持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堰塞湖紅色警戒「太魯閣全封」!登山客痛批:官威踐踏專業 內政部回應
「能想像海拔300公尺的崩塌,卻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知名登山客「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昨天在臉書粉專發文,太管處緊急發宣布「全區封園」,理由竟然是「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讓所有人都震驚到說不出話來,「堰塞湖的災難等級竟然比照颱風警報與0403大地震...
CTWANT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