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頸椎退化與神經受壓 骨科醫師2招穩定頸椎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現代人不論是上班工作還是下班休息時間都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低頭的姿勢已成為許多人生活日常。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顥文提醒,長時間低頭與頸肩痠痛、頭前傾姿勢及部分頸椎的退化性變化很有關聯,陳顥文醫師教民眾兩個簡單且安全的自我訓練,建議低頭族應養成每30分鐘起身活動一次的習慣,即使只是轉轉頭、伸伸手臂,也能讓頸椎「喘口氣」。
「特定姿勢後的『手麻』,可能是頸椎退化與神經受壓的前兆!」長期固定低頭姿勢後,容易感到肩頸痠痛,實際上這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陳顥文醫師說,頸椎退化與神經壓迫的初期,常會出現脖子僵硬、肩膀痠痛、手麻或手臂無力等症狀;其中,手麻與上肢無力多見於神經根受壓,而走路不穩、扣扣子困難等則可能是頸髓受壓(頸髓病變)的警訊,應及早就醫評估。若放任狀況惡化,可能進一步出現精細動作變差或步態不穩等問題。
為預防頸椎問題惡化,陳顥文醫師建議2個動作可以維持頸椎穩定、預防惡化的動作,第一招是「夾肩胛」。夾肩胛不是聳肩,要想像背後兩塊肩胛骨往中間靠攏,肩膀後縮夾緊,胸口自然打開,脖子也會變得挺直,可搭配呼吸吐納。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次。
第二招是「下巴內收」。在肩膀後縮的基礎上,保持目視前方,將下巴輕輕往喉結方向收,想像「後腦勺往後長高」,不要抬頭或仰頭。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次。若要增加活動度,可在「中立位」下做緩慢左右轉、前後點頭與側彎,各10次;避免在過度仰頭時左右擺動,以免增加小面關節或椎間孔壓力。
陳顥文醫師建議,使用電腦時,螢幕高度應與眼睛同高、鍵盤滑鼠置於手肘約90度的位置,避免頭部前傾;睡眠時枕頭高度以能支撐頸部、維持自然曲線為原則,仰睡時讓下巴與鼻尖大致呈水平,側睡時以肩寬補足高度,使頭頸維持中立、不向一側傾倒。
若曾接受頸部手術、罹患嚴重骨質疏鬆、容易暈眩(疑似椎動脈不穩)、近期有急性外傷或出現進行性神經症狀(如走路越來越不穩、手部精細動作變差、大小便功能改變),請先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再進行上述運動與訓練。陳顥文醫師強調,一旦出現手麻、行走不穩、長期肩頸僵硬或抬頭困難等情形,請及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康網》郭台銘、秦祥林白了頭 食藥署:染髮劑需慎用
健康網》染髮別掉色太快 專家:非太常洗頭
健康網》旋轉肌破裂側睡最痛 5族群還不時出現卡住
太愛台灣機車!「這國」掃貨2.4億暴增29倍好狂
其他人也在看
超市女員工低頭補貨傷頸椎 接受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重拾健康
宜蘭縣一名在超市工作的50歲陳女士,長時間勞力工作經常腰酸背痛,近期肩頸痛、手麻症狀加劇,甚至痛到睡不著、坐不住,就醫檢查發現頸椎間盤突出,接受微創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手術,術後疼痛不再,重拾健康生活步調。陳女士長期在超商工作,疑似低頭補貨傷到頸椎,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微創中心醫師黃安平檢查後,查出頸椎的椎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換季感冒是「風寒」還是「風熱」?中醫:辨證論治是關鍵
隨著11月天氣變化,許多民眾開始出現喉嚨發癢、流鼻水等感冒症狀,而感冒不能一概而論,需要透過「辨證論治」才能有效治療,對症下藥才能快速康復。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皮膚蒼白、易疲倦…別以為只是「貧血」!6症狀揪出「血液罕病」:健保新療法20秒恢復正常生活
若常感疲倦、貧血,別只以為是月經問題。若出現茶色尿、腹絞痛或反覆輸血,可能是罕見血液病「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的警訊,需及早就醫檢查。新一代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條件,便可向健保署申請使用。不再需要頻繁輸血,也不必常常請假回診,減輕了工作上的壓力與焦慮,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出遊……
幸福熟齡 ・ 2 小時前
天然解憂良方!連喝4週綠茶 壓力指數下降近18%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綠茶可能是天然的解憂良方,服用綠茶萃取物能有效改善憂鬱、焦慮症狀,連續服用4週後,受試者的壓力指數下降了17.98%,同時也能提升睡眠品質。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83歲宋玉潔修女守護偏鄉46年 醫讚:慈悲是持續陪伴
83歲台東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修女宋玉潔從瑞士到台東服務46年,照顧部落居民,甚至開辦學生課後安親班,21年前發現罹癌,放棄回瑞士老家療養,仍繼續在台服務,於2013年榮獲醫療奉獻獎,日前因右手3指麻木的老毛病發作,和她結緣多年的台中市中醫師蔡全德專程前往台東為其診治,蔡全德說,她是我最敬佩的長輩,每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俄國防部稱已控制烏東多個村莊 烏克蘭方否認
(中央社莫斯科22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表示,已經控制烏克蘭東部村莊的一連串前線據點,包括頓內茨克州的4個村莊,不過烏克蘭方面拒絕承認此事。
中央社 ・ 22 小時前1986年前出生民眾有福 國健署推終身一次篩檢B、C肝
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民健康署2025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1986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此措施將使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NOW健康 ・ 1 小時前
中信盃黑豹旗》前誠泰捕手之子! 許冠宇舅公是旅日名將郭源治
中信盃黑豹旗今天上演稻江商職跟大溪高中之戰,稻江4棒捕手許冠宇,他的父親是前職棒誠泰Cobras捕手許志豪,舅公是旅日名將郭源治,許冠宇明年高中畢業計劃先讀大學磨練,未來再挑戰中職,他說,「我的目標是超越爸爸。」
TSNA ・ 20 小時前男子手受傷抱嬰兒就醫拍X光 醫師暖心接手變身「替身爸爸」
一名男子手受傷日前到台中市清水區安程骨科診所回診,手著護具抱著扭動的嬰兒,無法照X光,而且十分危險,骨科醫師嚴可倫見狀經過男子同意,趕緊接手抱起嬰兒,並帶嬰兒隔窗看嬰兒父親,「來!阿北抱!不哭不哭,我們來看把拔拍照」,帶嬰兒隔著鉛玻璃往裡面看,嬰兒果然因為好奇、突然不哭了,讓男子順利完成照X光。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寶寶眼睛霧霧的?醫示警:「這些徵兆」恐是先天白內障 爸媽最容易忽略
寶寶的眼睛怎麼霧霧的?新生兒健檢時發現寶寶眼睛有白色混濁?瞳孔看起來不夠黑亮?對光線反應不靈敏?別以為白內障只是老年人的專利!眼科粘靖旻院長指出,先天型白內障可能在寶寶出生時就已經存在,如果沒有及早發現和治療,不只會影響視力發展,更可能導致永久性的弱視、斜視,甚至完全失明。 1、遺傳基因突變—家族史是最大警訊先天型白內障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祖父母或其他近親有白內障病史,寶寶罹患先天型白內障的機率會大幅提升。這類白內障通常是由於染色體異常或特定基因突變造成,導致水晶體蛋白質結構異常、無法正常透光。 2、孕期感染—病毒是隱形殺手懷孕期間的某些病毒感染是導致先天型白內障的重要元凶!特別是「德國麻疹」(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等,這些病毒會透過胎盤感染胎兒,破壞正在發育的水晶體細胞!孕期前三個月是胎兒眼睛發育的關鍵期,此時感染風險最高。 3、代謝異常疾病—身體失衡眼睛遭殃某些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會導致有害物質在水晶體內堆積,進而形成白內障。最常見的包括「半乳糖血症」(無法代謝乳糖)、「低血鈣症」(副甲狀腺功能異常)、「威爾森氏症」(銅離子代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這些動作」都會害子宮脫垂!用力排便也中招 醫:很多女性根本不知道
子宮脫垂是許多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尤其在生產過、長期負重或進入更年期後更容易發生。透過正確的預防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子宮脫垂的風險。對此,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張瑜芹主治醫師說明,預防子宮脫垂需要注意的5個重要方法! 1、正確執行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底肌骨盆底肌肉是支撐子宮、膀胱和直腸的重要結構,透過規律的凱格爾運動可以有效強化這些肌肉群。 2、維持適當體重避免腹部壓力過重或肥胖會對骨盆底肌肉造成長期的壓力負擔,增加子宮脫垂的風險。體重過重時,腹部的重量會持續向下壓迫骨盆腔內的器官和支撐結構,使肌肉和韌帶逐漸鬆弛。 3、改善便秘預防長期用力排便長期便秘導致的用力排便會反覆對骨盆底肌肉造成向下的壓力,是造成子宮脫垂的重要危險因子。要預防便秘應該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每天至少攝取25-30克纖維,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 4、避免提重物與長時間站立 工作或生活中無法避免需要提重物,要學習正確的搬運姿勢:彎曲膝蓋蹲下、保持背部挺直、用腿部力量而非腰部力量來提舉物品。盡量避免一次搬運過重的物品,可以分多次搬運或使用輔助工具。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建議穿著舒適的鞋子,適時休息並抬高雙腳,減輕骨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旺! 林氏璧:大S讓全台驚覺「原來流感會死人」
林氏璧在臉書發文表示,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11月1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5萬313劑,較去年同期接種量增加13%,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及6歲以下幼兒施打率僅分別為40%及49%,目前公費流感疫苗約剩餘12.3萬劑。林氏璧認為,今年台灣流感疫苗打氣上升,主要原因可能與...
CTWANT ・ 1 小時前
不是瑜珈、太極!新研究揭「它」最能治腰痛:4週就見效
現代人普遍有腰痠背痛的困擾。醫師張家銘表示,這不只是老化造成,而是現代生活方式造成久坐、不活動、深層核心肌群幾乎「關機」,坐姿歪斜、再加上壓力、睡不好,整個脊椎支撐系統就開始出問題。而最先出狀況的地方,往往就是下背。最新研究發現,最能改善腰通的運動就是皮拉提斯,而且只要4~12週就見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冬天起不來...先別怪自己!醫師解答「生理反應」:4情況就該當心
氣溫一降,許多人哀號早晨難以起床,需要靠鬧鐘「貪睡模式」回神,不過醫師指出,事實上大部分情況根本不是「怕冷」造成,而是身體在恢復原廠設定、保住人體核心溫度,另外若持續賴床,大腦反而更難清醒;提醒如出現4種情況,就該留意疾病上身。
鏡報 ・ 2 小時前
許瑋甯罕曝戀愛邱澤原因!被問二胎進度吐心聲
女星許瑋甯2021年宣布與男星邱澤結婚,當時兩人因拍攝電影《當男人戀愛時》定情,也在今年迎來寶貝兒子Ian,正式組成一家3口的甜蜜家庭。不過,兩人從相戀到結婚的過程十分低調,許瑋甯也罕見吐露喜歡邱澤的特質,更公開懷第二胎的進度。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風評:從川普「胡扯」看台灣晶片的籌碼
川普再次對台灣的晶片「指指點點」、沒一句好話,遺憾的是政府似乎缺乏澄清、論證的膽量與能力,因為,從近日的事件來看,台灣在晶片領域是有籌碼可談、可「上桌」的。日前川普再度提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為美國曾「愚蠢地」把晶片生意拱手讓給台灣,才失去晶片製造;「台灣現在幾乎生產100%的晶片,這實在很丟臉」。現在透過關稅保護產業,以防止像晶片產業那樣遭到「襲擊」。不過......
風傳媒 ・ 1 天前
日本住宿悄悄降價!旅客狂「取消重訂」 林氏璧點名3大地區:這價錢有夠甜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吳嘉汯/綜合報導近期不少準備赴日旅遊的民眾發現,原本訂好的飯店價格竟悄悄下滑,甚至便宜到讓人忍不住「立刻取消重訂」。對此,旅日...
FTNN新聞網 ・ 22 小時前
術前偷吃一口也不行?醫示警「禁食原因」:可能救不回來 連一口水都有危險
手術前醫師總是千交代萬交代要禁食,若是輕忽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尤其是老人家與小朋友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分享術前禁食的5大重要觀念,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手術安全知識! 1、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 這可能是術前禁食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核心概念!術前禁食的作用是「預防」麻醉併發症,不是醫師「故意刁難」患者。很多人一開始只覺得禁食幾小時沒什麼大不了,但仔細了解會發現,全身麻醉會抑制正常的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這種保護機制失效通常持續到完全清醒,不像清醒狀態那樣能自主控制嘔吐。患者可能會發現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很難受,但這是「預防致命併發症」而不是「無謂的折磨」! 2、誤吸風險差異很大 為什麼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完全不同!我觀察到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所有手術都一樣,但實際上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當然差很多。 ・全身麻醉手術:需要禁食8-12小時,因為完全失去意識和反射能力 ・半身麻醉手術:禁食6-8小時,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 ・局部麻醉手術:禁食4-6小時,主要預防緊急轉全麻的風險 3、胃排空時間有科學根據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