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利息股利年收逾2萬要課稅,政院指示「暫緩規劃」
為因應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提出的開源政策,針對現行二代健保,政府擬修法調整《健保法》中關於補充保費的計算方式,針對薪資以外的利息、股利等收入,改採年度結算方式收取補充保費。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將啟動修法程序,導入年度結算制度,利息、股利、租金等一年累計逾2萬元,就要收取2.11%的補充保費,且扣繳上限將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最快民國116年上路,影響人數估約480萬人,預計可為健保增加100至200億元收入。
衛福部擬調整《健保法》,要把利息所得、股利所得及租金收入將從現行每月結算改為年度總計,1年累計逾2萬元就要收取2.11%保費,但疑因反彈聲浪太大,行政院晚間緊急喊卡。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6日晚間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暫緩具爭議規劃、加強社會溝通,尋求更周全、具共識的改革方式。
目前健保補充保費採即時扣繳方式:若個人單筆利息或股利給付超過門檻就會被扣。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現行制度容易被拆單規避,例如將1千萬元存款拆成多筆、小於門檻的單次利息給付便免追繳。為矯正這種漏洞,修法方向將採「年結算」方式,並優先從利息、股利、租金開始實施,明(116)年啟動修法程序,預計在修法通過後儘早上路。
(延伸閱讀:30歲的健保生病了!醫護出逃、救命反而最虧,「台灣驕傲」怎會算錯三筆帳?)
此外,針對獎金部分,現行制度以投保時薪資的4 倍以上為補充保費起徵門檻。石崇良表示,修法後將改以「最低基本工資x4倍」為標準。例如目前月基本工資為新臺幣28,590元,4 倍約為114,360元,未來若獎金超過此門檻即需繳交補充保費,此舉也是為了增加高薪人士負擔公平性。
💼 補充保費修法重點一覽表(預計民國116年上路)
📑 項目 | 🏛️ 現行制度 | ⚖️ 修法草案內容(116年上路) |
|---|---|---|
補充保費計算方式 | 單筆給付即扣 | 改為「年度累計結算」 |
補充保費適用所得類型 | 薪資外所得,如利息、股利、租金、獎金(部分) | 同左,並加強租金、股利、利息追稅力道 |
補充保費起徵門檻 | 每筆所得金額超過 2 萬元(可透過拆單避稅) | 年度累計超過 2 萬元即須繳交,防止拆單避稅 |
補充保費費率 | 2.11%(維持不變) | 2.11%(不變) |
補充保費扣繳上限 | 1,000 萬元 | 提高至 5,000 萬元 |
獎金補充保費起徵點 | 月薪 4 倍以上 | 最低基本工資 4 倍以上(約 11.4 萬元) |
修法預估效果 | — | 預估每年可增健保收入 100~200 億元 |
附帶建議條款 | 無 | 增設資訊揭露、資料自動通報、防拆單罰則、弱勢減負等配套 |
關於制度影響,曾任健保會委員、現任台北商業大學教授韓幸紋曾試算,若上限提高至5千萬元、費率維持2.11%,可望增加約90億元收入;若再導入年結算制度,則可望提升至約200億元。韓幸紋提醒,此改革雖兼顧公平,但行政成本與社會壓力亦恐提升。
(延伸閱讀:「健康稅」是什麼?能拯救全民健保?醫生這麼說)
衛福部社保司代理司長陳真慧則表示,衛福部針對健保費率5.17%不變的情形之下,全面盤點補充保費有沒有調整空間,決定啟動針對《全民健康保險法》第31條的修法,改革補充保費的收取公式,預擬修法草案後,會進一步對外溝通,有初步共識後,才會送行政院審議,希望新制能在116年上路,不過,未來還要經過立法院,變數仍很大。
至於外界批評為何不直接針對資本利得下手改革,陳真慧坦言,因為資本利得的影響範圍更大,且行政成本更高,才會找這幾項資料取得相對容易的項目試試看,「否則連溝通都不必溝通了」改革必須是漸進式的。
朝野怎麼看?
立法院方面,朝野立委反應分歧。民進立委林月琴表示支持結算制與以基本工資為基準的獎金門檻,認為可有效防堵拆單並提升制度公平性,但強調須由衛福部提出完整影響評估、控管行政成本並考量租屋補貼等政策連動效果。國民立委廖偉翔則指出,雖認同不調整費率、以精準方式開源的目標,但提醒修法涉及《健保法》第 31 條廣泛條文,必須全面盤點。 而民眾立委陳昭姿則批評此舉實質為「增收保費」,呼籲政府應坦承並同步檢視政府滿足健保法定政府負擔 36% 的責任。
💰 不同族群補充保費影響試算表(改革前後比較)
👥 族群 | 🏛️ 現行制度 | ⚖️ 修法後(116年) | 💡 主要影響 |
|---|---|---|---|
💼 上班族(年終獎金族) | 獎金達月薪4倍以上需繳補充保費 | 改為「最低基本工資4倍以上」(約 11.4 萬) | 多數中階上班族可能免繳補充保費; |
🏠 房東/包租族 | 每筆租金超過2萬元才課補充保費 | 改為「年度累計逾2萬元」即須繳交 | 租金收入分筆入帳者將無法避稅; |
📈 股息/利息投資族 | 單筆股利、利息超過2萬元才課稅 | 全年累計逾2萬元即課補充保費 | 股利族、定存族皆被納入; |
👴 退休族(兼領租金/利息) | 部分收入低於門檻可免繳 | 若年收入合計逾2萬元即須繳交 | 中高齡退休族可能首次被課徵; |
從政策面看,健保基金在醫療費用逐年提升的背景下,開源勢在必行。採取「年結算+提高補充保費上限」的模式,一方面針對非薪資所得的中高階層進行補充,另一方面藉由提高門檻與整體計算來提升制度公平。但同時也面臨行政成本、稽核機制、弱勢照顧等挑戰。專家提醒,未來修法過程中,關鍵還在於「減輕弱勢負擔」、「防範拆單規避」以及「建立明確通報與資訊揭露機制」等配套措施。
總結來說,這項修法若順利於116年上路,將標誌我國健保制度在補充保費制度上邁向「年結算、全面計算」的新階段。對於高額利息、股利、租金及獎金者來說,應及早檢視自身所得結構與可能的補繳義務;對政府而言,如何同時兼顧開源與社會公平,將是未來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30歲的健保生病了!醫護出逃、救命反而最虧,「台灣驕傲」怎會算錯三筆帳?
「健康稅」是什麼?能拯救全民健保?醫生這麼說
罕見達共識!健保總額協商「成長率5.5%」,醫盼補慢性病防治資源
其他人也在看

陳耀昌病逝享壽76歲! 石崇良淚憶恩師:再也無法諮詢他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醫師,今天(17日)傳出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說,陳耀昌教授是自己在台大的老師,也是「再生醫療法」的首席顧問。石崇良語帶哽咽的說,陳耀昌教授去世,「真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惹到道奇巨星大谷翔平?因為「這件事」不再向教士隊致意!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MLB美國職棒洛杉磯道奇日籍巨星大谷翔平在比賽首次上場打擊前都會向敵隊摸一下頭盔致意,不過近日在網路上出現大谷翔平不和教士隊致意的話題,原因竟和「這件事」有關。
FTV Sports ・ 5 小時前
歷任總統誰最貪?粉專網路投票結果太震撼 青鳥炸鍋戰翻
普發現金1萬陸續入帳,符合條件的民眾也可以到指定ATM領取。有粉專近日在YouTube頻道進行網路投票,包括普發1萬是誰的功勞,結果高達87%認為是藍白在野的功勞。粉專也另問一題對於歷任總統的意見,結果「賴清德」負評最多、甚至認為賴比前總統陳水扁、蔡英文都貪,但卻引來不少網友踢館,開酸同溫層太強,也有人「抱不平」說,畢竟賴跛腳、預算沒過怎有機會貪?但也有網友反嗆,青鳥跑到這來崩潰喔,自己也一堆同溫層民調,只不過後來被「32:0」洗臉!
中時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中國人脆問台人「回歸中國擔憂什麼」?香港人冷回網讚翻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中國近期對台灣文攻武嚇不斷,除了頻繁軍演製造區域緊張外,對台民眾也積極在各領域進行統戰。對此,一名中國人透過Threads發文,指出想聽聽台灣人對於回歸中國的擔憂是什麼。除了引發熱議之外,更有香港人冷回 1 句話,讓網友笑翻。
民視 ・ 1 天前
白冰冰「回收旗下藝人合約」 年終送大禮:抽成砍半
白冰冰旗下有多位藝人,每次主持或是有活動,她都會把子弟兵帶在身邊,盡量給大家機會表演,18日他決定送大家一份大禮,她將合約回收,將經紀抽成砍半,「我看到他們為了生活這麼辛苦,很捨不得,我又不缺,幫別人也是幫,為何不幫自己人。」
裴璐|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5 小時前
親媽教得好!汪小菲妻Mandy首洩「大S生前託付」:我一直在做
大S(徐熙媛)2月於日本病逝後,留下的一雙兒女「玥兒」、「箖箖」目前由生父汪小菲及現任妻子Mandy(馬筱梅)照顧。Mandy對姐弟倆的悉心照顧外界有目共睹,她也被網友盛讚是「後媽最佳人選」。Mandy近日在直播罕見提起大S,大讚對方將孩子教得很好,也透露自己一直在做大S生前委託她的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陶晶瑩親向范姜彥豐致歉!認了「錯誤判斷」直播親揭2人私訊對話
資深主持人陶晶瑩近日因評論粿粿與范姜彥豐婚變事件,再度成為話題焦點。她先前在節目中提到,范姜彥豐於「天后闆妹」直播時飲用名為「小王秘蜜粿果綠」的飲品,還微笑稱「好喝」,讓她直言這舉動恐被誤解為「拿婚姻傷口開玩笑」,對形象不利。此番言論引發外界兩極反應,陶晶瑩今(18日)也於節目中主動道歉,並親自范姜彥豐傳訊致歉,坦言:「我做了錯誤的判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WBC》韓國投手2戰多達23次四死球 韓媒批判:與日本實力差距很大
韓國隊昨天在與日本隊的強化試合比賽打成7比7平手,中止對戰10連敗,2場比賽以1勝1 和作收,韓國隊2戰出現23個四死球,讓韓媒大力檢討。
TSNA ・ 1 天前
劉書宏爆被健身教練打到「骨裂發炎」!經紀人發聲曝近況
劉書宏9月初突在社群上透露「肋骨骨裂」的消息、暴瘦4公斤,當時絕口不提原因,18日有新聞傳出,他和健身教練好友蔣政8月底起爭執,雙方大打出手,但劉書宏體力不及對方、並且受了重傷。對此,劉書宏經紀人表示,「謝謝你們的關心,目前恢復都很良好,受傷的過程沒有特別要跟大家交代的細節。」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
《大集合》玩坐氣球襲胸籃籃?胡瓜慘遭炎上 節目急發116字聲明道歉
綜藝天王胡瓜主持的《綜藝大集合》17日到雲林麥寮出外景,有網友PO出錄影截圖,發現胡瓜玩坐氣球遊戲過程中,不小心摸到助理主持人籃籃的胸部,遭網友炎上批評,不過許多網友也緩頰說:「這一看就知道不是故意的。」對此製作單位今天也做出回應。蔡維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反骨男孩藝人全解約!老闆酷炫親口證實 「大家各自安好」
[FTNN新聞網]記者黃鈺晴/綜合報導YouTuber團體「反骨男孩Wackyboys」近年來風波不斷,團體中的核心成員孫生、蕾菈、瑋哥等人也陸續解約。如今「反骨男孩」藝...
FTNN新聞網 ・ 7 小時前
油車萬元開銷、開特斯拉年省15萬起!買屋有充電樁別高興太早:問清楚是「出線」還「全套」|好宅報報
根據「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統計報告指出,臺灣自2020年起,純電動車(BEV)登記數突破1萬輛並開始顯著攀升,截至2024年底,登記數已近十萬台(96,367輛),普及率1.1%(整體小客貨登記數約840萬輛),隨著電動車牌照稅開徵與貨物稅減免確定延至2030年,預料將會有更多民眾投入電動車車主行列。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5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好冷!東北季風發威「這2天」最有感 下波冷空氣報到時間曝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今(17)日下午說明,今天到週五(21日)前受東北季風影響,特別在週三(19日)及週四(20日)清晨預估是冷空氣影響最明顯的時候,隨後週末則是東北季風稍減弱,溫度也會有明顯回溫;下週一(24日)起下波東北季風又南下,但預估和這波相比較弱,溫度變化不會那麼明顯。
民視 ・ 5 小時前
陽明山「向天蝦」(鵠沼枝額蟲)大爆發 想「上山追蝦」要把握時間
最近接連幾個颱風帶來的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所帶來的大量雨水,讓大屯山區的向天池達到滿水位,也讓鵠沼枝額蟲(別名向天蝦)大爆發,吸引一波波的登山客上山,只為一睹「綠色小精靈」的風采,而看著這些在池水中悠哉游來游去的小生命,直呼好可愛;還有登山客利用向天蝦的向光性,在暗夜裡點著頭燈,只見向天蝦群聚湧來好不壯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不是日本!這國家「中國客變少了」 當地人鬆口氣讚:挺好的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在國會答辯中明確指出,台海若爆發武力衝突,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等同日本可能出兵,發言引起中國強烈反彈,罕見發布「禁日令」呼籲公民暫時勿前往日本。其實不僅日本,前往泰國旅遊的中國人也大幅度下滑,但比起政府的頭痛,泰國人卻開心表示「其實挺好的」。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披薩店公審台人惹義大利市長震怒!她見1事驚「台灣國際地位」變了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日前一群台灣遊客飛往義大利一間披薩用餐,沒想到疑似因為16人只叫了5份披薩、3杯啤酒,讓當地披薩店老闆直接把整群團客的清晰面貌全錄下,甚至直接在現場公審、但由於台灣旅客聽不懂老闆所說的外語內容,還對鏡頭比YA、豎起大拇哥,老闆最後卻不留情喊「台灣滾吧」,影片公開後大炎上、讓餐廳老闆緊急道歉,可當下老闆又喊出自己跟「中國、台灣」道歉,讓網友再度看傻眼,事態持續延燒更讓蒙特卡丁尼市的市長德羅索(Claudio Del Rosso)出面緩頰、透露將見「台灣代表」一起解決這次事件,對此台灣財經網美胡采蘋就感歎台灣現在國際地位「稍微有點太高了」。
民視 ・ 1 天前
傳中國赴日機票「取消近50萬張」 旅日達人:大家應該知道要做什麼了吧
中國北京當局不滿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說」,對中國公民發出公告要求「避免赴日」,中國3大國籍航空也開放免費取消機票。今(18日)有消息指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9萬張赴日機票被取消。旅日達人林氏璧分析,若情勢持續緊張,退票的人可能越來越多,「大家應該知道要做什麼了吧」。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