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會晤協議細節陸續出爐,華盛頓與北京是否「休戰」在望?
經過數月競鬥和多輪貿易談判后,中美兩大強國在元首會晤中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雙方均對會晤中達成的共識表示滿意,白宮稱為美國人民帶來了「歷史性勝利」,中方則表示磋商「取得積極成果」。
然而,隨著更多協議細節出爐,外界越來越清楚,兩大強國到底是「休戰」在望,還是正開啟新一輪較量。
「對等讓步」下的暫時平衡
根據中美雙方分別發佈的聲明,本次會晤在經貿議題上達成了一系列成果。 整體來看,這些成果主要建立在「互惠交換」的基礎上,即雙方在特定領域做出對等的「讓步」。
中國滿足了部分核心關切:美國同意將與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減半; 暫緩實施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升級管制,為期一年——該計劃原本擴大了受制裁中企名單,限制其獲得美國高科技產品,尤其是可用於提升軍事能力的技術; 美方暫停實施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條款調查,同樣為期一年。
美方也得到了一些想要的,包括中方同意暫停對稀土相關產品與技術的升級管控,為期一年; 中國將加強合作,打擊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流入美國; 中國承諾在今年最後兩個月至少採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未來三年每年購買至少2500萬噸; 中方暫停對美國農產品徵收的部分報復性關稅。
總體而言,雙方的「讓步」相對均衡。 中國商務部在新聞稿中特別以「美方做了什麼,中方做了什麼」的對應結構呈現成果,顯示談判的「對等性」。 而白宮的聲明中,多次出現「中方取消反制措施」的表述,強調美方在談判中的收穫。
分析人士認為,雙方都深知,全面脫鉤或激烈對抗的代價,是任何一方都難以承受的。
美國克里斯多福紐波特大學(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孫太一對BBC中文表示:「中美之間已經進入一種新的被迫共生狀態。 雙方都明白,如果完全脫鉤或者全面對抗,成本會高得無法承受。 」
他指出,無論是芯片、稀土、關稅、匯率、農產品採購還是港口費用等問題,雙方在反覆試探與調整中,逐步形成了一種「脆弱的平衡」。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形容此次結果為「溫和的協定」。 她認為,雙方撤回了過去兩個月中相互採取的針鋒相對的措施,意味著貿易關係大致回到9月之前的狀態,「標誌著貿易戰中的一次脆弱停火」。
「脆弱」的共識
為什麼以「脆弱」形容本次的共識? 可以從中美雙方的表述上瞭解一二。
雙方公佈的成果清單雖看似呼應,但在具體表述上存在差異,顯示各自對協定內容的解讀並不完全一致。
在備受關注的稀土管制方面,儘管中方宣佈將暫停實施10月9日公佈的相關出口管制措施,為期一年,但聲明同時指出,「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 這意味著升級管控的執行只是延後,並未真正取消。
同樣地,對於美方9月29日公佈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雖然白宮表示將暫停實施一年,但並不意味著放棄實施,或對具體細節保留解釋空間。
孫太一指出:「表面上看雙方都退讓了一步,但這是基於對對方報復可信性的反應,而不是雙方已經放棄手中的牌。 」
另一個關鍵點是「一般許可」的發放。 白宮稱,中國將允許稀土、鎵、銨、銻和石墨等出口,受益對象為美國最終使用者及其全球供應商。 中方官方聲明則未提及該內容。
如何解讀「一般許可」,可能成為未來協定執行過程中,雙方的分歧所在——中美可以因各自立場和角度而採取不同解釋方案。
白宮表示,此舉等同於「事實性取消」中國在2025年4月與2022年10月實施的出口管制。 但中方尚未公開披露具體細節,也未使用「取消」一詞。
「如果美國採取了中國認為違反協定字面或精神的行動,中國可能會放緩稀土的交付。」葛來儀對BBC中文表示。
她解釋,這次會晤的結果可能令北京認為「以升級促緩和」的策略奏效了,它在關鍵礦產和稀土磁體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是一種強有力的武器,在未來必要時可以再次使用。
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對BBC中文指出, 「以升級促緩和」本質上是傳統談判策略:「先提出高要求,再逐步降低,最終達成自身期望的協定。 」
金德芳認為,中國在稀土方面的策略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而是進一步激勵了全球尋找替代來源,以及能夠取代稀土的合成材料。
美中元首會晤結束不久,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許多方面是「不可靠的合作夥伴」,並稱美國需要擺脫中國在稀土供應上的主導地位——「那是一把懸在我們頭上的劍,也懸在全世界頭上的劍」。
貝森特說:「這是中國在對抗世界。 他們把壓力施加在整個世界身上,而世界也正在反擊。 未來一到兩年內,我們將加速行動,擺脫這把懸在我們頭上的劍。 」
鑒於中國此前的稀土管控措施涉及範圍之廣,歐盟方面也關注中方的緩和行動。 歐盟貿易發言人奧洛夫·吉爾(Olof Gill)近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的理解是,中方的暫停措施適用於全球...... 我們仍在與中國接觸,以瞭解具體執行方式。 」
他還表示,4月的管制措施仍然有效。
這意味著,稀土出口管控雖有所緩和,但長期影響和執行方式仍存在不確定性。
在芬太尼合作方面,中美雙方的表述也存在差異。
白宮的聲明指出,「中國將採取重大措施,切斷芬太尼流入美國。 具體而言,中國將停止向北美出口某些特定化學品,並嚴格控制向世界各地出口某些其他化學品。 中方的說法只是「雙方就合作打擊芬太尼達成共識」。
金德芳認為,未來中方可能聲稱無法控制前體化學品的流向,尤其是流向墨西哥等第三方國家的部分。
「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很脆弱」,她說,「中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也曾承諾購買大豆,但並未完全兌現。 」
在農業採購方面,根據白宮公告,中國承諾在2025年最後兩個月至少購買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2026年至2028年每年至少購買2500萬噸。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研究主管裴西霞(Even R. Pay)對BBC中文表示,「這項協定基本上讓美中農業貿易政策回到2025年前的『常態』。」
她解釋,對大豆種植者而言,這份採購協議為市場預期設定了底線,意味著農民可以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出售作物,今年有望實現收支平衡。 「這對許多需要依賴銷售收入償還債務和購買下一季農資的農戶而言,是好消息。 」
不過,她提醒,「要說這是一場勝利仍言之過早,因為農民的處境並未比特朗普上任前更好。 從某些角度看,他們的情況甚至更糟,因為今年市場的不確定性已造成衝擊,而未來這項協議是否能持續也仍存在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 」
台灣:潛在衝突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中方的官方稿件中,「臺灣」未被提及。 特朗普也向媒體表示,會晤期間中方「完全沒有提到」臺灣。
這與拜登任期內中方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在2022年巴厘島峰會和2023年三藩市峰會上,習近平都曾直接談及臺灣,並使用了強硬措辭。
例如,習近平在巴厘島峰會上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政。 」
他還表示說:「任何人想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違背中國的民族大義,中國人民都絕不會答應! 」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更多聚焦貿易議題,迴避臺灣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 外界原本擔心,為了達成貿易協定,特朗普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做出讓步,但事實上並未發生。
這並不意味著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減弱。 分析人士指出,這仍可能成為未來中美關係中的潛在衝突點。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對BBC中文表示,「這牽扯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以及對中國的戰略競爭,他(特朗普)不會輕易放棄台灣問題,所以一定會繼續打『臺灣牌』。 」
最近,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采訪時,特朗普被問及如果北京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美軍是否會介入防衛臺灣。 他回應稱,「如果那種情況發生,你就會知道我的決定,他(中方)很清楚答案」。
面對記者追問,特朗普表示,「我不能洩露我的秘密」。 這被視為是美方對台戰略模糊的延續。
對中國來說,台灣被視為「核心利益」,不會輕易妥協,甚至被認為從未放棄武力實現統一的可能性。
因此,即便在貿易和經濟領域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台灣問題仍可能成爲引爆中美關係的一顆「炸彈」。
其他人也在看

鮑爾12月再預告放鷹 蔡正元嘆「他表現真的不好」:把自己情緒帶進來了
美國聯準會上周宣布降息1碼,市場預期年底將再次調降,不過主席鮑爾隨後發表談話,強調12月降息「並非定論」,仍需觀察通膨與就業等經濟數據而定。對此,前立委蔡正元在節目《大大平評理》直言,鮑爾最近表現真的不好,決策不夠明快也不夠英明,「好像有點故意要跟川普對槓,已經把自己的情緒帶進來了。」蔡正元表示,鮑爾認為通膨是因為所關稅引起,所以為了處理通膨而不降息,但同時......
風傳媒 ・ 1 天前
已持股逾1成 寶佳集團正式宣告要併中工!經營權攻防戰浮上檯面
中華工程(2515)經營權之戰正式浮上檯面。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公告,寶佳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華建(2530)依「證券交易...
聯合新聞網 ・ 6 小時前
特朗普重提「G2」,中美關系新定義?
特朗普在與習近平會晤前夕發帖稱「G2即將召開」,這一曾被華盛頓棄用十余年的說法引發全球關注。對北京而言,這似乎象征著中美平起平坐的新格局;但對美國盟友來說,卻意味著潛在的焦慮與被邊緣化的風險。
德國之聲 ・ 8 小時前
讀太多也不行?越南立法懲罰「逼小孩過度念書」 最高罰1萬3千元
根據越南通訊社與多家當地媒體報導,法令明訂,多項造成家庭成員心理壓力的行為皆列入處罰範圍,包括:禁止家人與親友來往或參與正常社交、基於性別、外貌或能力的歧視、干涉祖孫、父母子女、夫妻或兄弟姊妹間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以及強迫子女承受過度的學習負擔。此外,針對...
CTWANT ・ 7 小時前以美中脫鉤困大陸?紐時:北京早早築了防火牆 川普警覺關稅失靈
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為武器,試圖降低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依賴,防止中國過剩產能湧入美國市場。然而,紐約時報評析,他的努力遭...
聯合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印度航空空難241死 唯一生還者首次專訪揭心路歷程 患嚴重創傷症候群 無法與人交談
2025年6月印度航空(Air India)波音787空難,奪走241條性命。40歲男性乘客維斯瓦許庫瑪.拉梅什(Viswashkumar Ramesh)是唯一生還者。返回英國後,11月2日在家中首次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至今仍無法相信自己是唯一倖存者,要談論事故仍然太痛苦。 拉梅什在空難中失去哥哥,6月18日出席哥哥的葬禮並親自抬棺,他說現在常常一個人坐在房間裡,不跟任何人說話,包括自己的妻子和4歲的孩子。 回顧事故,印航171航班起飛不久後墜入住宅區。坐在緊急出口附近的拉梅什僅受輕傷,還能自己從現場「走出來」,堪稱奇蹟。印度總理莫迪當時前往醫院探視,拉梅什也曾接受媒體訪問。 如今意外發生近半年,拉梅什出現嚴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但回到英國後並未接受進一步治療。腿部、膝蓋、肩膀與背部仍持續疼痛,無法工作或開車。 印度航空雖提供了2.1萬英鎊(約新台幣85萬元)的臨時賠償金,但拉梅什的顧問表示,他精神崩潰、復健之路漫長,空難前與哥哥共同經營的漁業生意也因此倒閉。然而他受到航空公司不公平對待,三度要求與印航高層會面卻遭忽視或拒絕,因此希望透過媒體再次發聲。
Yahoo奇摩(國際通) ・ 11 小時前
安世半導體:北京批荷蘭「一意孤行」 德國公司受影響
北京稱安世供貨中斷,荷蘭應負全部責任。荷方則表示,兩國政府間對話仍在進行。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公司因芯片短缺,已做好准備縮短員工工作時間。
德國之聲 ・ 6 小時前
東北季風接力「週日又有一波」!準鳳凰颱風路徑曝光 恐北轉撲台
今(4)日東北季風加上華南雲系影響,迎風面水氣偏多。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明日華南雲系逐漸離開,水氣有減少的趨勢,週四(6日)東北季風開始減弱,氣溫明顯回升。至於關島東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後續有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的可能,預估下週初期可能在菲東海面開始有北轉的趨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高市殯職工勾結業者助插隊火化收賄逾百萬 14人起訴
(中央社記者洪學廣高雄4日電)高市殯葬管理處負責火化蔡姓職工等人,涉由殯葬業者向喪家收每具遺體約1000元服務費,再轉交蔡男等人助喪家插隊火化,雄檢依貪污等罪嫌起訴14人,檢方初估6年多來共收賄逾116萬。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年輕人也會重症!20多歲女「3年沒打疫苗」染疫進加護
近期新冠疫情雖處於低點,但近期有微幅上升趨勢,且出現年輕重症個案。疾管署監測顯示,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達1,398人次,較前一周微幅上升2%,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黃明志爸爸發聲了!兒2個月未返家「捲謝侑芯謀殺案」曝最後通話
黃明志捲入「護理系女神」謝侑芯馬來西亞猝逝案,全案今(4)日迎來重大進展,警方轉向謀殺罪調查。而他2日發聲喊冤強調未涉毒後,噤聲2天至今未再回應;身為歌唱比賽評審的黃明志父親黃安熙,今日首度受訪鬆吐兒子現況,透露他已2個月沒回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18歲男萬聖節扮囚犯「真的被抓了」 他清晨酒駕被捕服裝成諷刺現實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地新聞頻道《WPEC》引述聖露西港市警察局(Port St. Lucie Police Department)說法,事件發生於10月31日清晨,葛洛佛於清晨駕車行經市區,遭巡邏警員攔查。當時他身穿亮橘色長褲與白色背心,宛如真實受刑人裝扮。警方隨即對他進行現場酒測與走直...
CTWANT ・ 8 小時前
黃明志涉台灣網紅命案 遭大馬警方列通緝名單 經紀人:目前聯絡不上
台灣網紅謝侑芯日前在馬來西亞過世,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遭指控當時與謝侑芯同房,且持有毒品,後續黃明志否認有罪並保釋。馬來西亞《中國報》今天報導,馬國警方追緝黃明志超過6小時仍未逮捕到案,已將黃明志列入警隊通緝名單。黃明志的經紀人晚間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目前聯絡不上黃明志,與家屬一樣等待調查結果。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8 小時前
遭「政客爽」攻擊 黃敬平:願退換團結
[NOWnews今日新聞]挺藍粉專「政客爽」日前點名國民桃園市議員黃敬平,在大罷免期間上綠營政論節目,一起訕笑國民桃園市議員凌濤,黃敬平回應,選後應團結,不過風波未平息。黃敬平今(4)在臉書再嗆,...
今日新聞NOWNEWS ・ 9 小時前
棒球/「不死鳥」宣告復出?郭泓志PO文說決定復出、粉絲瘋猜去哪兒
台灣傳奇球星郭泓志曾歷經8次開刀治療手肘、肩膀,但卻總是能戰勝傷痛重返投手丘,也讓他獲得「不死鳥」的封號,近年他將重心轉往演藝圈轉型主持人,不過4日晚間郭泓志突然在自己的社群媒體曬出自己指導年輕球員投球姿勢的照片,還驚人地寫下:「我決定復出」,貼文一出馬上引起粉絲暴動,瘋猜他是否要續寫不死鳥傳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世界大賽奪冠論功行賞 道奇隊員獎金上看1538萬
身價3.25億美元(約100億台幣)的山本由伸(Yoshinobu Yamamoto)帶領道奇奪冠,山本拿下世界大賽MVP(Most Valuable Player,最有價值球員),賽後論功行賞,根據網路媒體《zoombangla》報導,獲勝的道奇隊每位球員可分得的獎金落在45萬美元至50萬美元之間。
太報 ・ 1 天前
黃明志涉謀殺「人還在大馬境內」!手機關機搞失聯 馬來西亞警方追緝中
[FTNN新聞網]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馬來西亞知名歌手黃明志陷「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命案,吉隆坡警方今(4)日宣布,將正式逮捕黃明志協助調查。不過,據當地媒...
FTNN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好像等到有點累...」大谷奪冠愛犬也在!「彈額頭」待飯店見證老爸二連霸
體育中心/黃崇超報導大聯盟世界大賽血戰七場,道奇在多倫多擊退藍鳥順利奪冠,洛城眾家球星辛苦成就衛冕之路,而第二年隨道奇奪冠的大谷翔平這回二刀流出賽更是功不可沒,大谷奪冠之後在社群上曬出一系列慶祝限時動態,連愛犬DECOY也現身在飯店見證老爸二連霸,不過他表情似乎有點疲倦,「好像等得有點累...」。
FTV Sports ・ 1 天前
鳳凰颱風估明早生成 明天天氣北北基宜防降雨
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天水氣減少,但仍受東北季風影響,北北基宜須留意持續降雨,且可能有局部較大雨勢,中南部有機會見到陽光;氣溫方面,北部整天約攝氏20至24度,中南部仍偏溫暖。另位於關島附近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最快明天白天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周末前將朝菲律賓移動,後續路徑尚有不確定性,氣象署會持續觀察對台影響。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0 小時前中國公布2026法定放假日 農曆春節放9天創紀錄
(中央社台北4日電)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公布2026年法定假日放假安排,農曆春節假期將從2月15日(農曆12月28日)放到23日(農曆正月初七)共9天。中國媒體報導,這一安排成為建政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
中央社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