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常委何鷹鷺忽停職忽再審 國民紀有「模糊」空間?/尤榛嚴
尤榛嚴
國民中常委、中配何鷹鷺,日前在抖音拍影片,不僅穿上毛澤東衣服,還公然宣揚「祖國懷抱」、「早日統一」等言論,國民中央考紀會立即祭出停止職處分,也讓外界質疑中央要大止血。不過何鷹鷺提出申訴、強調她應有言論自由後,副主席李乾龍稱中常會退回此案,由考紀會再行審議,何暫時保留中常委資格。此項快速轉變,不知因由如何?
這件事其實涉及程序層面、內紀律,以及政治考量幾個面向。以下是目前從公開媒體報導整理出的關鍵節點,以及可能的原因分析。
目前已知事實~
何鷹鷺身穿毛澤東衣、拍影片主張統一
她在抖音發布多支影片,身穿印有毛澤東肖像的服裝,並公開宣揚「早日統一」、「讓台灣回到祖國懷抱」等言論。
她同時表示自己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強調「為人民服務」是其信念。
國民考紀會對她祭出停止職處分~
國民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考紀會)於 2025 年 11 月 18 日開臨時會議,依「員違反紀處分規程第15條」通過對她停止職處分。 考紀會表示,要「嚴明紀,並正視聽」。
何鷹鷺提出申訴~
何鷹鷺對此處分不服,前往考紀會申訴。她強調自己的言論沒有違法,也沒有危害台灣人民的生命安全。
她認為自己身為中華民國合法公民,應有言論自由。
中常會介入、退回考紀會再議~
國民中央常務委員會(中常會)於 11 月 19 日討論後,同意受理何鷹鷺的申訴案,並決定將案件退回給考紀會重新審議。中常會還通過一項附帶決議:在申訴期間,「原處分尚未正式生效」。也就是說,她暫時保留中常委的資格。
國民官方強調程序正當~
根據國民說法,整個處理過程是按照內制度辦理。中常會退回此案並不是由主席鄭麗文單獨下令。
考紀會也指出,他們正在按照「相關規定與行政程序」繼續辦理,將依時程再次召開會議。
內、外的政治壓力與質疑~
這起事件在輿論被視為國民「兩岸議題上紅統(親中統一)風險」的一個警訊。
綠營人士批評國民用這樣的處分來「止血」,但可能只是針對中層人物,核心或高層仍未被觸動。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如果國民嚴格處理此案,能展現紀及形象,但若處分過輕或折返,又可能被外界質疑雙標。
為什麼中常會會做出退回、保留資格的決定?幾種可能解讀,根據上述事實,以及內外政治動態,可以提出幾種合理推測(但不是官方全部說法):
制度與程序考量~
中常會強調何鷹鷺提出申訴是根據紀程序來走,他們認為應尊重她作為中常委有申訴的權利。這反映中央在處理紀案件時,至少在程序上仍要「合法合規」。
傳統政若過快剝奪中常委資格、或給人「一言堂」印象,可能引起內反彈。中常會介入,可被視為平衡紀與權力核心穩定的一種方式。
政治考量 — 止血與形象控制~
國民明顯希望對這種「外顯親中統一言論」做出回應:停止職是強硬信號。這有助於向外界(尤其是中間選民、台灣社會)展示國民並非完全放任統一論述。 但在面對內中常委提出申訴後,中常會可能出於避免內部撕裂或割裂支持者的風險,尤其是那些對兩岸統一有不同看法的員,而選擇退回重審。換句話說:既要做出處分以示嚴肅,又不宜讓中常委權位立刻被剝奪,避免進一步激化內部矛盾。
但在面對內中常委提出申訴後,中常會可能出於避免內部撕裂或割裂支持者的風險,尤其是那些對兩岸統一有不同看法的員而選擇退回重審。換句話說:既要做出處分以示嚴肅,又不宜讓中常委權位立刻被剝奪,避免進一步激化內部矛盾。
責任與制度正當性維護~
若中常會一開始就堅持處分並剝奪中常委資格,可能被批為「領導層濫權」。退回考紀會重審,可以強調整個過程是制度化、透明、有申訴與反映機制的,而非「人治」。
這也有助於中央在未來面對類似爭議時,建立一套「處理框架」:公開檢舉 → 考紀會調查處分 → 申訴 → 再審。這樣既能維護紀律,也給予被處分人程序上的保障。
避免短期政治風險~
何鷹鷺身為中常委,她如果被直接剝奪職位,可能引發內部分人的反彈或分裂,特別是那些持較親中或統一傾向的力量。
同時,也可能觸及選舉布局。若在選舉季節處理不當,在兩岸溝通、統一論述上的微妙平衡,可能成為選舉話題。中央或許想在維持形象與控制風險間求取平衡。
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國民面對兩岸統一議題敏感性的一種「政治調整」:既想安撫選民、展現紀、又不想完全割裂可能對統一有同情或不同解讀的內力量。
結論:為什麼中常會退回考紀會,讓處分暫不生效
綜合來看,中常會的決議(退回考紀會再議 + 保留中常委資格)可能是一種 折衷機制。
程序正當性:尊重何鷹鷺依制度提出申訴的權利,不草率剝奪職務。
政治平衡:一方面回應外界、維護紀;另一方面避免內部分裂,或過激處理損害內統一或形象。
形象與制度兼顧:展現國民有紀律但不是專斷、有制度但不是獨裁。
不過,先前國民考紀會通過何鷹鷺停職中常委,為何案子進了中常會時曾說「紀沒有模糊空間」,現在卻「模糊空間」乍現?所以此案最終處置如何殊難逆料。
其他人也在看

週休三日連署提案過關!民進團挺:支持所有的開放討論
[Newtalk新聞] 有民眾於今年8月25日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布提案推動「四日工作制,每週上四天班放假三天」,該議題順利獲得民眾附議過關,主管機關必須於規定時限的12月7日前做出回應。對此,民進團幹事長鍾佳濱今(24)日直言,支持所有開放討論,勞工的基本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民進立院團今日由幹事長鍾佳濱針對時事輿情,接受媒體聯訪。 鍾佳濱指出,工作時數的延長或縮短,每個國家有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考量,而台灣面臨少子化、勞動力短缺,目前勞動部也積極推動中高齡投入就業市場。 他接著提到,社會的潮流符合時代需求,有人覺得工作太累、不好找,有人覺得工時太長、需要增加更多收入,都是攸關民眾自己的生計、生活權利,因此,支持所有的開放討論。 鍾佳濱最後強調,國家未來對於勞工的基本保障才是最重要的。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週休三日連署過關了!勞動部最慢「這時間點」前回覆 台灣勞工平均年工時又往上「台灣+中華民國」認同滑落至34.9% 王興煥:社會看清中華民國定位模糊
新頭殼 ・ 1 天前Rti精選專題導讀/藍委憂鄭麗文成「洪秀柱2.0」 學者指恐衝擊明年地方選舉
國民主席鄭麗文上任後,強烈而具爭議性的兩岸與國防論述持續在藍營內外掀起震盪。從「普丁不是獨裁者」,到主張不必提高國防預算,她的直球風格雖凝聚深藍,但也被內形容為「洪秀柱2.0」,恐遠離主流民意。多名國民立委選擇冷處理,更直言主席應為選將加分,而不是成為明年地方選舉的「不確定因素」。 學者示警,鄭麗文緊貼立場的兩岸論述,使基層憂心「投給候選人等於投給鄭麗文」;其國防預算主張更引發美方疑慮,恐削弱國民對美信任度。 在藍白關係上,雖然鄭麗文與黃國昌互動受矚目,但雙方能否合作仍存在巨大變數。鄭麗文以「世代交替」為號召,但如何調整路線、凝聚內共識、安撫選戰節奏並修補國民國際形象,將決定國民在2026的重要命運。 以下為央廣Rti本日精選專題: 藍委憂鄭麗文成「洪秀柱2.0」 學者指恐衝擊明年地方選舉
中央廣播電台 ・ 12 小時前
戴錫欽拚單獨過半!北市藍白難合?黃國昌:綠席次變少就可
面對2026年地方選舉,民眾主席黃國昌日前喊出,民眾台北市議員要「4+2」現任4席連任、增加2席新人;不過,國民台北市部主委、北市議長戴錫欽則提出,務必要讓國民議員席次最大化、要單獨過半。黃國昌今日說,這不會讓藍白合出現變數,這兩個目標要達成很簡單,就讓民進席次變少就可以達成了。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錯誤】網傳鄭麗文北京之行?描述兩岸一家親的影片?與實際狀況不符!虛構內容短片
網傳「兩岸一家親鄭麗文北京之行點燃和平熱情」的訊息和影片。經查證,中國國民主席鄭麗文自當選至今,尚無前往北京的公開行程,傳言影片中使用的鄭麗文影像是過去她在台灣接受媒體採訪的畫面,傳言為虛構不實的訊息。
MyGoPen ・ 1 天前
國民團要修「國籍法」 劉世芳稱:這是非常特權條款|#鏡新聞
民眾維持前主席柯文哲訂立的「2年條款」,其中中配李貞秀預計將在明年2月遞補。內政部依《國籍法》第20條要求中配政治人物放棄中國國籍,否則就解職;國民立院團近日強調,要修《國籍法》,保障中配參政權。對此,內政部長劉世芳今(11/24)表示,《國籍法》就是針對外國籍人士規範,若要特別針對中配修法很奇怪,是非常特權的條款。
鏡新聞 ・ 1 天前
盧重創未必戰2028? 國民未來可能「鄭.侯2擇1」選總統?
台中市長盧秀燕,因豬瘟防疫連連挨轟,儘管盧秀燕再度強調自己不委屈會概括承受,一再放低姿態,但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分析,盧秀燕恐怕因此重創,可能無意參選2028,他還進一步分析,這樣藍營有機會的人選,就剩下新北市長侯友宜以及國民主席鄭麗文,這讓各界觀望,藍營未來2年的局勢變化。 #盧秀燕#吳子嘉#鄭麗文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記憶與遺忘:胡風事件以及肅反七十年後的統治術
1955年的胡風事件和肅清反革命運動已過去70年,官方從未對造成這些災難的成因做出報告,也淡化提及這些事件。相反,每年,宣傳系統固定紀念「偉大成就」周年:建、建軍、建政年以及其他宣傳內容。這類國家記憶被制度化成為偽造合法性的一部分,近30多年又以效績敘事固化人們的記憶,排除任何造成人禍的記憶。 這種「紀念體系」本身就是統治術——通過控制歷史記憶和敘述,決定何為國家記憶,以此杜撰統治的正當性。將暴力與欺騙制度化,使每一代許多人只留下了短暫恐懼的親身記憶,而以「民族復興」和愛國主義主導的國家記憶被塑造成為長期記憶,並成為政治忠誠表述的樣本,同時過濾任何有關人禍的記憶。 胡風事件和肅反運動與初期的「鎮壓反革命」,都是的「階級鬥爭」劃分敵人。不過與「鎮壓反革命」不同,胡風事件和肅反運動主要是從體制內部尋找異議,製造新類型的敵人。胡風事件和肅反的邏輯後來演化為每一次增加定點的鎮壓對象,鎮壓新舊「黑類」,通過運動劃分的「黑類」或「敵人」的類型在不斷擴大,「清理階級隊伍」,公安六條劃定的21種人,「一打三反」,「清除精神污染」,「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在鎮壓拉薩抗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停職案重審!何鷹鷺抖音搬鄭麗文「我們都是中國人」淚喊:這是我的責任
國民中常委、中配何鷹鷺穿著印有毛澤東的衣服在抖音上大談統一,遭國民開鍘,對她停職處分,但她提出申訴後,國民考紀會21日稱,因程序尚未完成,在申訴期間原處分尚未正式生效。何鷹鷺今(25)日深夜又更新抖音,聲淚俱下說自己很委屈,還搬出國民主席鄭麗文曾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強調自己肩負重任,這就是她的責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中配參政免棄中國籍? 盧秀燕:公職及民代唯一效忠中華民國
國民立院團要修改國籍法,中配參政免放棄中國籍,民進市議員江肇國今天下午總質詢詢問市長盧秀燕的態度,盧秀燕表示,不管是公職人員及民意代表,要以中華民國為唯一效忠的對象,所以當然應該只有一個國籍,就是中華民國,不管公職及民代有其他國籍都不應該效忠中華民國以外的國籍;中配人籍是否縮短,盧秀燕表示沒有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周休三日連署案達標 他看法消極「希望不大」網掀討論
周休三日屢屢成為台灣的熱門話題,近期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提案推動四日工作制,每周上四天班放假三天,以提升工作與生活平衡,附議人數已達標,相關主管機關必須在今(2025)年12月7日前回應此案,對此有網友態度消極,認為希望不大,引發網友熱議。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藍推修法開放中配參政 綠營轟:效忠哪一國?
立法院國民團以「大陸非外國」為理由,擬修「國籍法」保障中配參政;民進今對此質疑為中國籍人士打破規定「開後門」,並指出我國公職必須「效忠國家」,若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配當選公職,是要效忠哪個國家?在法律明定公民需配合情報工作的背景下,更可能引發嚴重的國安隱憂與利益衝突。
自由時報 ・ 1 天前藍白主席會談 陳智菡:柯文哲提示黃國昌3注意事項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24日電)國民主席鄭麗文19日與民眾主席黃國昌會面,民眾團主任陳智菡今天透露,黃國昌在會前曾請教前民眾主席柯文哲注意事項,柯文哲提示3點,包括應站在主流民意觀點、國家安全正義,以及人民安全的角度去談。
中央社 ・ 1 天前
日瘋討論「高市早苗穿什麼」?他揭穿搭內幕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初在國會上拋出「台灣有事論」,瞬間惹怒中國,北京政府更是展開一連串反制行動,中日關係急速惡化;不過,根據《讀賣新聞》最新民調顯示,高市早苗的支持率達到72...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中午來開匯/不接受「國民指定當主、民眾當副」 陳智菡:不要搞得像選前分位子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外界將《地方制度法》修法與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有關,稱之為特定條款,立法院民眾團主任陳智菡今(24)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強調,相關修法與個別政治人物毫無關聯,也與外界討論的「聯合政府」或「藍白合」無關。她指出,此次修法重點在於維持台北市身為首都的行政穩定...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國民慶謁陵兩蔣 鄭麗文盼守護民主、區域和平
(中央社記者葉臻桃園24日電)國民主席鄭麗文今天至桃園大溪頭寮陵寢謁陵時表示,希望國民能夠繼續成為保護台灣民主、捍衛中華民國、開創區域和平穩定的最重要政治力量,再創經濟的高峰和奇蹟。
中央社 ・ 1 天前
中國致函聯合國怒控日本 外媒:要各國站隊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上發表「台灣有事」言論,引發中國反彈,在約莫三個星期的時間裡,中國祭出經濟報復、民族主義抨擊和外交攻勢來表達強烈不滿。如今中國更將爭端升級,致函聯合...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賴清德籲赴日觀光 卓榮泰曝國旅明年3月起多項優惠
國策顧問透露總統賴清德指示組團赴日本旅遊,引發國旅業者不滿,行政院長卓榮泰說,總統的原意是要出國的國人多多到日本,但在國內旅遊則可幫助國內觀光,通部觀光署已研擬在明年要提升觀光旅遊,預計2026年3月就會上路。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影)《矢板明夫Newtalk》王毅對日動武說是為攻台預演? 陳文甲:解放軍將封鎖宮古、巴士海峽
[Newtalk新聞] 從「斬首說」到「動武論」,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人不斷升高對日外交衝突,中日關係陷入戰後最危急時刻。熟知印太情勢的開南大學副校長陳文甲指出,這次高市早苗首相明確表示「台灣有事」將啟動「存立危機事態」中的集體自衛權,已經與「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性質不同,高市早苗首相在國會殿堂說出的話,已從政治語言轉為法制語言。 陳文甲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指出,安倍當時是已退位的首相,屬於政治語言、同理心的呼籲,表達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等於美日同盟的立場。但高市作為現任首相,在國會說出的話,自然使中國認為「孰可忍、不可忍」,於是發動非常嚴厲、近似複合式外交的反制行動。 除了「存立危機事態」,日本新安保法也明定「武力攻擊事態」。陳文甲分析,「武力攻擊事態」指的是日本本土或駐軍、美軍受到攻擊時,日本可行使自衛權,進行團結作戰。此時若台海爆發戰火,也一定會波及到日本,也會波及到美國的駐軍所在,局勢無法切割。 陳文甲研判,台灣一旦有事,中國勢必切斷宮古、巴士海峽,阻止美日馳援,避免美日或美菲的軍事力量前來馳援,因為台海衝突直接牽動區域安全平衡。查看原
新頭殼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