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大圖書館週 以科學和教育扭轉愛滋迷思
為提升校園對公共衛生的友善與理解,中山醫學大學舉辦「圖書館週暨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透過VR體驗與遊戲化學習等多元方式,引導年輕世代以科學視角重新認識HIV。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羅一鈞強調「U=U」(病毒量測不到 Undetectable=不具傳染力 Untransmittable)的國際共識。他指出,儘管治療已能將HIV病毒量降至測不到,使感染者生活與一般人無異,但社會對HIV的刻板印象仍待破除。他肯定中山醫大與附設醫院長期投入愛滋防治、教育與友善醫療推動,對公共衛生氛圍具有關鍵影響力,並呼籲社會大眾應以科學理解取代污名,打造零歧視環境。
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董事長周英香表示,愛滋迷思背後的恐懼,需要大家持續「做對的事」一起翻轉。附設醫院以優化就醫流程、採行不標籤化溝通,讓感染者能安心就醫;學校則透過跨領域的醫學人文課程培養學生的同理與專業態度。她強調,中山醫大及附設醫院會持續結合教育與臨床力量,打造更包容的醫療環境。
校長黃建寧指出,學校在26年前即支持成立「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是中部第一個推動HIV患者醫療諮詢、生活輔導與就醫陪伴服務的NGO團體,至今仍持續每年投入百萬的經費挹注防治工作。在愛滋病已能如慢性病般穩定控制的情況下,教育端與臨床端更須共同以科學和同理心去除標籤化,落實友善照護,這也是培養醫學人文素養重要的一環。
他提到,為提升教育深度,護理系將多元教材結合AR/VR進行沉浸式教學。本次的VR體驗也讓學生能換位理解感染者面臨的眼光與壓力,感受社會的隱性歧視。另外,透過主題檢索資料庫,幫助學生掌握國際最新治療趨勢,建立科學而嚴謹的認知。
系列活動亦包含電影《藥命俱樂部》放映與座談、「愛滋六大迷思挑戰」闖關遊戲等,並同步提供HIV、C肝與梅毒聯合篩檢,推廣「一生至少篩一次」的健康概念。
懷愛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中山附醫感染科主任李原地表示,透過系列活動,希望友善醫療從教育扎根做起,透過臨床案例與訓練,讓學生在進入醫療體系前即具備尊重隱私、無歧視與同理心,使友善真正成為醫療文化的一部分。
其他人也在看

中山醫大 舉辦圖書館週暨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
為打破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的迷思與標籤,並提升校園對公共衛生的友善與理解,台中中山醫學大學,25日舉辦「圖書館週暨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開幕式,呼應校慶65週年「做對的事」精神,以大型扭蛋機象徵重新理解HIV的起點,並透過書展、影展、資料庫檢索、VR體驗與遊戲化學習等多元方式,使公衛知識更貼近生活,引導年輕世代以科學視角重新認識HIV。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痛風不是只痛腳!他腰痛一年才知「痛風石」長進脊椎,醫:愛吃●●要特別小心
49歲居住於臺東的張先生,過去一年多飽受腰痛與右腳麻痛困擾,尤其夜晚常痛到睡不著,隨著疼痛逐漸加劇,就診檢查發現第五節腰椎椎弓骨折合併脊椎解離的問題,在進行脊椎微創手術治療過程中,發現張先生的脊椎關節內竟布滿「痛風石」,這正是造成異常劇痛的原因。張先生回憶,一年多前開始出現腰痛與腳麻情形,「有時痛、......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愛滋病新增病例創22年新低 今年恐跌破900例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疾管署長羅一鈞今天出席中山醫學大學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時表示,今年新增愛滋病個案預估將低於900例,這是2003年以來22年的新低,透過持續擴大篩檢、治療,與追蹤管理,絕大多數感染者都能穩定服藥控制病毒量,把病毒量控制到檢測不出來,就不會傳播,也透過擴大預防投藥,利用事前預防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全台首輛純電動醫療巡迴車 深入北海岸偏鄉提供醫療照護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人口超過400萬,但醫療資源相當吃緊。南屏基金會發揮愛心,捐贈全台首輛純電動醫療巡迴車給淡水馬偕,將深入偏鄉提供社區巡診、疫苗施打與行動醫療,最基礎可服務15萬人次,為偏鄉醫療注入永續能量。
民視 ・ 1 天前
台達化多元拓市 產銷最大化
台達化(1309)25日舉行法說會,因應大陸產能外溢威脅,台達化多元市場推展漸收成效,ABS前三季非大陸香港市 場占比由去年85%推進至89%,開發主要市場包括印度、東南亞、巴基斯坦等。GPS前三季非大陸香港市場占比從由去年88%推至94%,開發主要市場為非洲、東南亞、中南美等。
工商時報 ・ 1 天前《社會》涉暗網販毒 台大學霸遭通緝
【時報-台北電】24歲台大學霸林睿庠,被控以化名「法老」(Pharoah),透過暗網經營毒品交易平台「隱身市場」(Incognito Market),去年5月在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轉機時遭美方逮捕,檢調發現,林睿庠將販毒所得以虛擬貨幣洗錢兌換外幣,自111年3月28日就讀台大期間至113年5月21日止,累計存入其中信銀行安和分行外幣帳戶373萬多元美元(約合新台幣1億2158萬多元),台北地檢署今年6月將林列為毒品罪被告,並發布通緝,時效40年。 據了解,林睿庠企圖拖延美方審理進度,除向美方聲稱他是中華民國外交替代役,具有外交豁免權,還宣稱他若遣返台灣受審將受「司法迫害」,欲尋求政治庇護,導致美方原訂12月底的宣判日,順延至明年1月。 林去年被捕後,竟跨海通知母親提領其在台帳戶資金,北檢將林母列為洗錢罪被告,並聲請扣押林男名下天母房產及帳戶數千萬元獲准。北檢通緝林男目的,是等林在美服刑完畢,被美驅逐出境後,緝捕林返國歸案,再以林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偵查起訴。 林是台大資管系畢業,曾是數奧競賽銅牌資優生,還曾到某金控的區塊鏈研發部門實習,林112年台大畢業後,因具資訊專長,擔任聖露西亞
時報資訊 ・ 1 天前
鶯歌第一顆種子 101歲菩薩的心願
今天在桃園地區的第一場歲末祝福,有一位住在鶯歌區、走過百歲,依然堅持慈濟精神的資深志工林陳娥師姊。作為當地第一位慈濟志工,她四十多年來投入訪視、環保、募心募愛,以行動帶動社區風氣,也成為鶯歌慈濟家...
大愛電視 ・ 1 天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1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一堆人每天都在吃!2大食物竟是「癌症加速器」 專家揭防癌5撇步
癌症是台灣的第一大死因,已經連續43年蟬聯榜首,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13年國人死因統計,死因前5名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然而,近日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就呼籲,「高血糖」與「高胰島素」的東西要少吃,更傳授5個抗癌撇步。
鏡報 ・ 1 天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3 天前
14歲學生突中風倒地!心臟竟藏7公分「炸彈」 醫搶救黃金10分鐘
一名14歲學生日前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聯新國際醫院,為迅速釐清病因,急診團隊緊急安排檢查,確定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栓塞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左心房還有近7公分的巨大黏液瘤,情況相當危險,所幸經治療後,並未留下後遺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6 天前
研究揭「1能力」=心臟健康度 醫喊:現在練還得及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一篇研究發現,握力強不強可能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握力越強,心血管越健康。此外,若能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於握力較弱或中等的人而言,可明顯降低死亡風險。心臟科醫師表示,民眾若無暇進行戶外運動,可多做「握力」運動,以訓練心臟功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想增肌又減脂?營養師:很多人「這1物吃太少」 難怪體態一直卡關
「減肥」對習慣久坐不動的現代人而言,可說是一大挑戰,而能做到減少體脂肪又不損失肌肉,更是一門大學問!減肥過程中如何能同時做到甩肥油、又保留原本的肌肉量呢?營養師張語希指出,答案就是「吃夠蛋白質」!蛋白質在保持身體肌肉、促進新陳代謝與增加飽足感上,扮演十足重要的角色。 減重為何要吃足夠蛋白質? 以下逐一解釋為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於減重而言至關重要: 第一「維持肌肉量」:減肥時若熱量消耗多於熱量攝取,身體不僅會燃燒脂肪,同時也可能分解肌肉以提供能量。因此,攝取足夠蛋白質有助於補充「胺基酸」,其為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肌肉維修的主要原料。而保持肌肉量有助提升基礎代謝率,讓身體燃燒更多熱量! 第二「增加飽腹感」:研究顯示,蛋白質在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中最能增加飽足感。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減少飲食過量的風險,輕鬆控制卡路里的攝入、將減肥的難度降低,不會在減重一開始就有「越級打怪」的感受。第三「提升新陳代謝」: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TEF)較高,也就是身體在消化蛋白質時,同時會消耗更多熱量。正因為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來處理蛋白質,因此會促成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燃燒更多脂肪。 改變飲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