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不願面對的現實是台灣的制度自信
洪浦釗/東海大學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近年來,中國對台灣的反應越來越急躁。從跨境懸賞政治人物與網路創作者,外交施壓到軍機艦擾台,再到密集的法律戰、心理戰與認知攻勢,這些動作看起來像是強勢升級,但仔細觀察,反而透露了另一種訊號:中國對台灣的戰略焦慮,已經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高。
台灣不完美,但在危機面前展現自我修復能力
造成這種焦慮的,不是「台獨」聲量,也不是外國軍售,而是台灣最安靜、卻最關鍵的變化,就是民主化以來,一套逐漸成形的制度自信。這不是口號堆出來的,而是台灣在一次次外部壓力與內部競爭中,展現出治理能力與民主制度的耐震度。中國看得比誰都清楚:一旦台灣的制度自信穩固,兩岸之間的政治距離就不再是政選擇,而是制度選擇;然而,在制度競爭上,它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勝算。
台灣的制度自信,是在一連串事件中逐步累積成形的。從李登輝前總統推動民主化以來,政已輪替三次,政競爭百家爭鳴,台灣民主從萌芽逐漸進入鞏固。2024年大選後,形成分立性政府,朝野立場南轅北轍,致使公民自主發動大罷免運動,儘管過程激烈,社會卻保持穩定;儘管政府與在野互相制衡,但制度沒有失靈;面對外部勢力的假訊息干擾,公民社會展現出比以往更成熟的判斷力。台灣並不完美,但面對危機時持續展現自我修復能力,這正是民主制度最根本的力量。
國際環境變化,讓中國更難把「台灣議題」視為內部事務
中國過去依賴的統戰工具,在這種制度自信底下開始失效。經濟統戰的吸引力減弱,宗教統戰被揭穿背後的政治意圖,認知戰與假訊息的效果下降,法律戰(如「懸賞通告」)甚至反而強化了台灣社會的警覺。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知也在改變:台灣不再只是地緣政治的棋子,而被視為全球民主韌性的關鍵一角,這讓中國更難把「統一」話題包裝成「歷史必然」。
這種外在環境的變化,正是中國焦慮的第二層原因。印太安全網正在快速成形,美日同盟深化、澳英美 AUKUS 運作、澳洲與印尼準備簽署安全條約、日菲提升防衛合作、印度在南海議題上立場更為明確。這些變化讓中國更難再把「台灣議題」視為內部事務。當區域安全架構把台灣視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對台灣的施壓效果自然會被稀釋。
台灣制度越展現效能,中國不安全感就越強烈
然而,最關鍵的還是第三層原因:中國自己的制度自信正在消退。舉凡經濟下行、軍文貪污、青年失業、地方債務、企業外移、社會焦慮逐漸擴大,使中國越來越難再對外宣示制度優越。內部信心越不足,就越需要尋找對外的象徵性勝利;而台灣恰好成為最敏感的對照。台灣的制度效能越明顯,中國的不安全感就越強烈。
這就形成一個非常吊詭的局面:台灣越穩定,中國越焦慮;台灣越正常運作,中國越急著製造不正常的氛圍;台灣越展現制度成熟,中國越急著透過法律戰、心理戰進行干擾。
把民主制度走穩,維持社會韌性,就是最強的安全保證
這些動作看似施壓,本質上是在試圖打亂台灣制度運作的節奏。只要台灣因恐懼而收縮、因壓力而自我審查、因威脅而削弱制度功能,中國就會認為這是統戰成功的一步,進而食髓知味。但這兩年中國的種種操作,反而帶來反效果:台灣人對中國的觀感持續下探,民主認同持續上升,「兩岸一家親」的敘事難以再回到過去。
台灣要做的,從來不是比誰更激情,也不是喊更大的口號,而是讓制度繼續走下去。制度透明、新聞自由、社會辯論、政治競爭、司法獨立,這些都是看似平凡、但是中國最無法承受的力量。當台灣能夠穩穩走出自己的制度路徑,中國的焦慮就只會更深。
制度自信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台灣只要把制度走好、把民主走穩、把社會韌性維持住,這本身就是最強的安全保證,也會獲得國際民主社群的支持。這也是中國最難面對、卻再怎麼強硬也無法改變的現實。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紀永添專欄:中國新一代主力戰車為什麼火力變得更小?
羅世宏專欄:在防衛與自由之間──歐洲的「民主防護盾」之爭
高市早苗挺台灣有事論 中國持續強力攻擊!日網友反嗆「喊殺頭卻裝被害者」
其他人也在看



哪個國?蕭旭岑提「一國兩區」 律師酸:喜歡「被統」就帶全體員入籍中國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國民副主席蕭旭岑結束訪中行後,在昨(17)日接受專訪時稱,只有回到憲法,「包含『一國兩區』的規定,才能確保跟中國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對此,律師林智群質疑「那個國是哪個國?」他認為,既然鄭麗文、蕭旭岑那麼喜歡「被統」,直接帶國民全體員入籍中國,「跟他們一國一區就好了,拉大家下水幹嘛?」
民視 ・ 19 小時前
玉山投信稱,美政府重啟未能安撫市場,東北亞雙雄上周成外資提款機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美國政府重啟未能安撫市場,恐慌情緒持續蔓延,外資對亞股也是賣多於買,玉山投信指出,與美國高度連動的東北亞雙雄上週成為外資賣超重心,台股遭大舉提款近30億美元,導致今年來資金動能由正翻負,南韓股市則遭賣壓近14億美元,東協市場包括泰國、印度、越南也呈現資金淨流出;表現較佳的印尼、馬來西亞上週分別有2.3億美元與1.23億美元國際資金挹注,菲律賓也力守資金淨流入。從股市漲跌來看,玉山投信表示,上週亞股表現分歧,越南、印度、南韓股市雖遭外資減持,但股市仍上漲,週線漲幅1.4%至2.2%不等,表現較為落後的則為菲律賓的-3.04%、泰國股市的-2.58%,以及陸股的-1.08%。保德信全球藍籌ETF (009810)經理人黃相慈表示,美國眾議院於上週三通過臨時撥款議案,聯邦政府在停擺43天後得以重啟,市場更加關注延宕數週未公布的經濟數據,如非農新增就業人口及消費者物價指數等,但由於部分數據可能丟失,在缺乏指引的情況下,利率期貨市場對12月降息的預期丕變,FedWatch顯示截至上週五,12月降息機率僅剩50%,加上科技股估值偏高問題持續引發市場擔憂,企業財報表現分化
財訊快報 ・ 19 小時前
為了和女友分手! 桃園男竟找友人扮"假警"逮自己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桃園一名女子向警方報案,自己的男友連同洗車場老闆,被兩名自稱警察"的男子押走,警方大動作啟動攔截圍捕!但真相曝光後,連警察都傻眼,因為整個過程,全是男子一手策畫"自導自演"的分手戲碼。雖是一場烏龍,但行為已經觸法,被警方函送偵辦。眼前兩名男子,被員警團團包圍,嚇到不斷道歉。做壞事被抓包,只好老老實實地,向員警說明自己策劃好的分手行動。原來這名身穿黑衣的邱姓男子,為了跟女友分手,自導自演這一齣戲。他找來兩名好友,假扮員警,告訴女友說在桃園市埔子,一家洗車廠外,被警察帶走,但這句話,讓女友起疑。她說,我問他說是哪個分局他沒跟我將她說我在辦案你滾旁邊一點。男子欲跟女友分手,竟找朋友扮假警演戲。(圖/翻攝畫面)拙劣演技漏陷,女友真報警揪假警,警方攔截圍捕,不到半小時,謊言被揭穿。桃園警分局埔子所所長蔡東洲表示,本所接獲女子報案,表示其男友遭自稱警察人員帶走,警方依規定受理,並立即發動攔截圍捕,經尋獲報案人男友,他表示為解決與女友的感情糾紛,請友人配合自導自演,全案依法函請偵辦。男子欲跟女友分手,竟找朋友扮假警演戲。(圖/翻攝畫面)男子為了分手,誤導他人,謊報刑案,不僅被函送法辦,這下不分手,都很難了。原文出處:為了和女友分手! 桃園男竟找友人扮「假警」逮自己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Andy奪走鐘最大獎 自曝「月薪5萬5」還沒回本!生日驚喜竟是鹽酥雞?男友曾諾精心安排 理由讓她傻爆眼:妳跟親友慶過了台大祭品文真相翻轉?淡X生報復前任發文…網喊只要雞排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德國財長訪中 高級別財金對話提到台灣「這麼說」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德國財長克林拜爾正在中國訪問。今(17)天他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共同主持第四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克林拜爾這趟的目標之一是向中國傳達德國的利益訴求。會議上,克林拜爾表達了對台灣的關切。他告訴中方代表,德國正在觀察台灣的狀況。
民視 ・ 1 天前

高市早苗內閣的機會與挑戰
2025年10月21日,日本選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雖然就各國比較來說女性政治領袖並不稀奇,但就日本本身歷史發展來說仍是相當大的成就。BBC一張高市穿梭在滿是男性的一場的照片更是凸顯這個歷史意義。誠然很多海內外自由派質疑高市在家庭相關議題(一戶一姓)上的立場是否真能反映日本走向平權,特別是在日本這個由政治世家高度壟斷政治的國度,作為第一位女性首相的高市並非出身政治家族,同時具有非典型的出身經歷,對日本政治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19 小時前香港失業率創新高 港府高層看好經濟前景 遭學者潑冷水
香港出現經濟好轉但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詭異現象,港府高層看好經濟前景,聲稱景氣好轉後,失業率自然會下降,卻遭經濟學者打臉,強調若香港輸入外籍移工政策不改變,失業問題不容樂觀。綜合香港媒體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香港7月至9月的失業率為3.9%,創3年新高。與今年6至8月比較,7至9月期間,各行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芬普尼蛋管制破功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抽驗籠飼蛋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雞蛋在移動管制期間,竟有四萬顆蛋流入市面。衛福部長石崇良宣布全面擴大抽驗,昨天進一步證實,稽查將鎖定同為...
聯合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大濛》:回望白色恐怖,是否能以喜劇為刃?
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創傷始終是一道未痊癒的傷口。在轉型正義尚未真正落實的情況下,將這段歷史改編為影視作品,創作者常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困境。一旦處理過於嚴肅,便被指說教或疏離觀眾;若使用商業片語彙,又可能被質疑輕率、消費創傷。創作者在歷史與美學之間行走,如履薄冰,既有要回應集體記憶的倫理責任,又要在觀眾早已麻木的現實中,尋找重新觀看歷史的可能性。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1 天前陸官媒批判高市為反日潮添柴火?日大使館向在陸公民發布安全警示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有關「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發言,隨後大陸駐日外交官發表「斬首」言論,掀起中日外交風...
聯合新聞網 ・ 19 小時前
賴反嗆韓 砍斷桌腳的是中國
立法院長韓國瑜日前以「4隻腳論」、「自己生病卻讓人吃藥」回應賴清德總統點名他應聲援綠委沈伯洋。賴17日首次反駁韓的論述,直言中國處處利用機會分化台美關係,散布疑美論,「真正砍斷立法院長韓國瑜那張桌子的四隻腳,是中國,不是台灣」,強調面對境外敵對勢力,「不應替侵略者找藉口」,再次呼籲韓為沈發聲。韓至截稿無回應,外界都密切觀察韓如何接招。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
館長反咬恐嚇勒索!連三天直播「抖內收入」曝光 驚人數字網看傻
知名網紅館長陳之漢近來深陷醜聞風波,慘遭公司三位元老級員工毀滅式爆料,對此,他也一連三天在直播中澄清,控訴對方爆料目的都是為了錢,然而,網紅四叉貓今(17日)替館長統計這些天來的抖內金額,瞬間掀起大家關注。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民進布局2026縣市長放錯重點?黃暐瀚揭盤算:高雄台南不分裂就會贏 藍營等分裂
民進2026縣市長選舉異常提早提名引關注。黃暐瀚分析:高雄4人台南2人都認為初選過後當選機率高,提早決定是為拉長磨合期避免分裂。民進評估只要認真不分裂就會贏,國民勝機在綠營分裂有人脫參選。
風向台灣 ・ 1 天前學歷一文不值? 中國廣東聘博士監督垃圾掩埋
初次上稿11-17 22:31 更新時間11-18 06:40中國廣東省一個縣級衛生單位,徵求博士學歷者擔任垃圾車轉運與垃圾掩埋場的監管人員,該招聘學歷門檻引發嘩然,批評者說,這異常的徵才要求突顯中國失控的學歷貶值問題。南華早報報導,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上週發布「廣東省事業單位2025年集中公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美海軍作戰部長:密切觀察中國快速海上建軍能力
正在亞太地區訪問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柯德爾週一(11/17)在日本表示,美方高度關注中國在海上的快速建軍能力。柯德爾表示,相較於中國,美國海軍的優勢是擁有南韓、日本、澳洲等印太地區夥伴。
太報 ・ 18 小時前
遭解職陸籍配偶村長訴願成功 劉世芳:國籍法沒有解釋的空間
原任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長的陸籍配偶鄧萬華,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問題被解職,她向花蓮縣政府提起訴願,訴願委員會日前決議撤銷原處分。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表示,內政部還沒有收到訴願的決定書,依國籍法第20條規定,擔任民選公職,一年內要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外的其他國籍,這個沒有解釋的空間。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6 小時前
淘寶、拼多多不落地還能狂打廣告?嚴防非洲豬瘟 林宜敬揭「中國大陸電商三道防線」|Yahoo《齊有此理》
非洲豬瘟疫情再度讓台灣繃緊神經,境外網購會否成為防疫破口?對此,數發部長林宜敬在接受 Yahoo《齊有此理》專訪時坦言,目前數發部已透過管道去跟淘寶及拼多多溝通,「淘寶是比較願意配合的,但拼多多速度比較慢。」
齊有此理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