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 彰濱秀傳糖友回娘家經驗分享
▲彰濱秀傳醫院在世界糖尿病日邀請糖友回娘家共度這個特別的日子。(記者方一成攝)
十一月十四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也是胰島素發明人班廷醫師一三四歲的冥誕。班廷醫師在一0四年研發出人類史上第一個糖尿病藥物胰島素,這一百多年來,救人無數,當時也獲得諾貝爾獎,世界糖尿病聯盟為表彰這個偉大的發明,把班廷醫師的生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
彰濱秀傳醫院在今(十四)日-世界糖尿病日邀請糖友回娘家共度這個特別的日子。回顧近四年來,已有一三0多位糖友從胰島素大學畢業,不需再使用胰島素治療,有五十三位從糖尿病研究所畢業,不再使用藥物治療。糖友們齊聚一堂,宣導正確的糖尿病觀念,鼓勵大家積極面對醫療,早期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彰濱秀傳班廷俱樂部蕭立偉主任表示,糖尿病,這個常被稱為「甜蜜殺手」的慢性疾病,正以驚人的速度蔓延。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台灣每十人中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且有數百萬人處於罹病高風險而不自知。其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衰竭、失明與截肢等併發症,嚴重威脅個人生活品質與社會醫療資源。腎臟病佔健保支出的第一名,糖尿病佔第二名,但是走入慢性病的第一主因是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才是健保支出的隱形冠軍。
彰濱秀傳醫院院長黃信彰表示,班廷糖尿病俱樂部在醫院的三樓門診區,就是糖尿病治療中心,當初規劃是黃明和總裁的睿智發想,由於醫院位於偏鄉,就醫民眾有許多為高齡長者,而這些長者常因多重慢性病,需要多科就診,在不同門診區移動,樓上樓下就診檢查,是一個辛苦心累的大工程。所以在醫院落成時,就規劃成立「班廷俱樂部」,把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治療科全部集中在一個門診區,讓這些高齡長者不需要樓上樓下移動,造福看診的長者跟家屬,讓他們有絕佳的就醫體驗。
蕭立偉主任表示,經由班廷俱樂部的整合醫療,成效相當卓著,每年都有數十位糖友可以好到停止藥物。去年就有四十四位病友可以治療良好達到停止胰島素施打,有十六位可以停止口服藥治療,稱之為糖尿病緩解。
蕭主任表示,彰濱秀傳醫院照顧的區域,估計是全台最多超高血糖個案的地區,過去三年,每年會有超過十位血糖超過一千就醫的病人,在其他地區,這麼嚴重的高血糖都只是零星個案。原因在於民眾常常因為莫名的畏懼就醫,害怕藥物副作用,而且彼此以訛傳訛,往往就延誤就醫,甚至一來就是病危。
黃信彰院長表示,希望藉由響應世界糖尿病日的活動,邀請成功達成目標的畢業生回來現身說法,向大家傳遞積極治療的力量,向糖尿病宣戰。
其他人也在看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4 小時前
東南亞尋歡「打炮團」爆HIV感染 篩檢後又1人中鏢
台灣愛滋病毒(HIV)感染人數持續攀升,醫界對年輕族群感染率上升感到憂心。日前一群由香港、台灣人組成的「打炮團」因成員確診HIV而集體求診,最終另有一人確認感染。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1個月沒大便!41歲男腹痛慘死…驗屍驚見「9公斤巨糞」撐破腸道奪命
美國俄亥俄州發生離奇死亡案件,一名患有身心障礙的41歲男子詹姆斯(James Stewart)在護理機構中,因長達1個月沒有排便,導致腹中累積超過20磅(約9公斤)糞便,最終因嚴重腸梗塞死亡。詹姆斯家屬指控護理機構明知詹姆斯因服藥出現便秘問題,卻放任情況惡化,未即時送醫或通知家屬,導致憾事發生,目前已委任律師提告求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天前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還是牛奶、燕麥奶?營養師吳映澄分析,4種常見的早餐飲品,建議想補充蛋白質的人可以喝牛奶、豆漿,若想補充膳食纖維則選擇燕麥奶。 豆漿營養有哪些?補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脂
健康2.0 ・ 1 天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3 小時前
獨/32歲男「牙齒全壞光」醫揭原因!口腔問題恐爆4大癌症
一名32歲年輕男性牙痛就醫發現,幾乎全口牙齒都在搖動,經醫師詢問後才知,他一天最多可抽到四包菸,對此,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林宏達醫師指出,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以上,不僅影響口腔健康,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50歲女更年期變胖7公斤 醫曝:血糖震盪讓她瘋狂餓!
一名50歲女性在停經後變得特別愛吃甜食,導致腰腹部脂肪明顯囤積,體重增加7公斤。胃腸肝膽科醫師鄭泓志指出,更年期女性的血糖波動幅度平均增加40%以上,會刺激大腦釋放飢餓訊號,使人依靠進食獲得短暫能量與快感,長期下來恐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流感疫苗「史上打最快」跨年前恐用光! 羅一鈞緊急宣布加購15萬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打到快見底!疾管署署長羅一鈞今(25)日親自宣布,將再額外採購15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因為,今年受到「流感提早」、「大S效應」兩大因素影響,民眾搶打流感疫苗史上最旺,從10月1日開打迄今,已經打掉近九成二的疫苗,全國最快跨年前後就可能沒有公費流感疫苗可打,因此決定緊急加購。疾管署預估若採購程序順利,預計12...
匯流新聞網 ・ 23 小時前
50歲男吃火鍋蔬菜血壓暴衝 醫:蔬菜先過水再吃
隨著天氣轉涼,火鍋季節來臨,一名50歲高血壓男子案例,因直接食用火鍋中燙煮的蔬菜而導致血壓從原本穩定的120毫米汞柱飆升至150毫米汞柱,原因是蔬菜吸附了高鈉湯汁。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木耳配3菜秒變養血管料理!醫教夏至養生2重點 1飲品過量超危險
酷暑季節如何養生?夏至時節的氣溫持續攀升,讓許多人感到身心不適,甚至引發焦慮與煩躁。中醫師指出,這時民眾可透過具有清熱解暑、養心安神功效的食材來養生,同時也要避免頻繁進出冷氣房,不然容易加重心血管負擔
健康2.0 ・ 4 小時前
48歲工程師腹脹血便拖三個月,健檢揪出大腸癌,醫:年輕族群警訊已到
48歲的林先生近來因工作忙碌,時常感到腹脹不適,偶爾出現血便,但因沒有慢性病,也無家族史,自認生活作息良好,只是偏好紅肉,因此一直將不適歸咎於消化不良或痔瘡出血。症狀遲遲未改善,連續兩、三個月都未好轉,直到接受健康檢查才發現。 經醫師評估後安排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結果發現大腸內有一顆大型腫瘤,幾乎佔據腸道三分之二,進一步病理判定為大腸癌,所幸因提前介入治療,腫瘤仍有明確治療方向。 大腸癌呈現「年輕化」趨勢肝膽胃腸科醫師梁程超指出,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前段,且呈現「年輕化」趨勢。臨床上不少四、五十歲上班族,因久坐、外食頻繁、蔬果攝取不足、紅肉過量,加上欠缺定期檢查,忽略早期症狀,成為高風險族群。 梁程超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血便、排便變細、體重莫名下降等情況,且持續超過三週,就應儘速就醫。 45歲以上民眾,應做定期篩檢他也提到,AI 輔助腸胃鏡已成為重要偵測工具。AI 系統能在內視鏡檢查中即時辨識微小病灶、瘜肉與可疑組織,降低因視覺疲勞或角度限制而漏網的風險。研究顯示,AI 介入可有效提升腺瘤偵測率,有助於找出早期大腸癌。 梁程超呼籲,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48歲男關節退化!膝蓋「腫脹1.5倍大」中醫「2招」治療2周…能走了
新竹市48歲男性左側膝蓋腫脹無法順利行走,被診斷為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平時皆靠止痛藥物來止痛,經親友介紹至診所看診,治療上運用針灸搭配內服中藥,兩週治療後患者已可順利行走,工作時也能恢復久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課堂突倒地!國中生心臟長7公分巨瘤 醫急取血栓救命
一名14歲國中生日前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及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送醫發現少年左心房竟有近7公分的巨大黏液瘤,並成功在10分鐘內取出4個血栓。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小骨折奪命?8歲童在校摔斷手「治12天竟突猝死」死因未知
愛爾蘭一名8歲男童馬修‧布林(Matthew Breen)日前在學校不小心摔斷手,手臂因此有2處骨折,但準備手術期間,馬修卻一直感到身體不適,經過多次治療後,雖病情有些微好轉,但幾天後,馬修突然猝逝,死因成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吃起司防失智!日本7千人大型研究:1周1次就有差
失智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提高。食安專家韋恩指出,日本一項針對7914名65歲以上高齡者的大型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失智症發生率為3.4%,低於完全不吃者的4.5%,每千人約有10至11例的差距。此研究凸顯乳製品攝取與老人認知功能存在連結性。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沒吃甜食血糖還飆?營養師揭「隱藏炸彈」比糖更危險 無糖飲料也中招
有不少民眾認為只要「少吃糖」,身體就能保持健康,也能就此避免糖尿病的風險。事實上血糖升高的原因複雜,有時潛藏在每天攝取的「精製澱粉」裡,正在默默被你吃下肚而不自知!尤其有肥胖、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問題的民眾,血糖數值本就容易不穩定,就算沒吃到甜食,攝取特定食物仍可能導致血糖飆高、危害健康。 4大「隱藏澱粉炸彈」 無糖飲料竟也出事 營養師張語希指出,以下4個常被忽略的精製澱粉「地雷食物」,不只一般民眾需要節制食用,若本身有血糖控制不佳問題者,更需要特別留心,避免攝取過量: 1、高GI主食:例如白飯、白吐司、麵條,被身體消化吸收的速度較快、血糖容易隨之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2、無糖手搖飲:若添加奶精與珍珠,糖分依舊相當可觀。其中奶精含有反式脂肪、珍珠則是精製澱粉來源。因此,即便是「無糖珍奶」平時也應少喝。3、油炸物:例如鹹酥雞與炸雞排,大多裹了一層粉漿下鍋油炸,外皮不僅含有大量精製澱粉,更有滿滿的油脂,一吃下肚容易造成血糖波動變大。4、各式醬料:例如甜辣醬、番茄醬、醬油膏,雖然大多為鹹香口感,事實上大多數醬料在製作過程都會添加大量的糖,即使小小一匙醬料也會增加糖分攝取量。 台人最愛宵夜是控糖
常春月刊 ・ 1 天前睡夢中過世真的「走得安詳」?醫揭4大猝逝真相:不一定沒痛苦
睡夢中過世看似平靜無痛苦,真是如此嗎?醫師指出睡夢中猝逝常見4類原因,並非所有猝逝都未經歷疼痛受苦。想要無憾,平日也能做好預防。 每隔一陣子,就會聽聞身邊親友或名人在睡夢中猝逝,不少人認為,在睡夢中過世似乎沒有痛苦,是相對平靜安詳、甚至是比較「幸福」離開人世的方式。 但醫師說,不見得所有在睡眠中過世都未經歷痛苦,如果不想帶著遺憾離開,平時的預防還是相當重要。 睡夢中猝死常見4原因,睡眠呼吸中止也不可大意 睡夢中過世有4大常見原因: 1.心因性猝死 最常見是心肌梗塞和心律不整。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指出,有時單純的心血管狹窄雖然還未造成完全阻塞,但心臟已處於缺氧狀態,可能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 陳冠群進一步指出,心臟有自主神經節律竇結調控、定時放電,維持心律跳動,當竇結老化,心臟愈跳愈慢,有時甚至忘了跳動,就可能暈厥,恢復跳動時再醒過來,醫學上稱病竇症候群;但是當停跳時間過長,心臟缺血缺氧過久,有可能引發心室顫動,甚至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而猝死。 2.腦血管疾病 基隆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吳黃平指出,人體的生命中樞在腦幹,控制呼吸心跳,當腦血管出血或阻塞(腦中風),波及腦幹,就有可
康健雜誌 ・ 1 天前
赴日旅遊注意!「蘋果病」疫情升溫 出疹前傳染力最強 3族群小心
最近要去日本旅遊的民眾注意,除了流感流行之外,日本「蘋果病」也有上升趨勢!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指出,最近門診已出現不少剛從日本旅遊回國的兒童,出現蘋果病症狀。這些孩子通常在回台灣後出現輕微感冒、微微發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