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糖尿病患突發低血糖險暈倒 醫師提15/15法則救急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75歲許姓老翁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多年,近半年常出現心悸、手抖、冒冷汗等症狀,有時候視線模糊、頭暈,甚至差點暈倒,經陪同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竟是低血糖作祟,除建議飲食運動及藥物調整及使用密切監測血糖外,也提醒一旦發生低血糖症狀,可採用「15/15」法則應急。
高齡糖尿病患常同時合併多項低血糖風險 連續血糖監測助監控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晶雅表示,許多長期與糖尿病共處的長者,常把「血糖太高」視為唯一敵人,卻忽略「血糖過低」其實隱藏更大危機,以上述阿公為例,過去就曾因夜裡視線模糊與虛弱差點跌倒,家人原以為只是疲勞,其實正是低血糖惹的禍,若沒有即時處理,未來恐怕會衍生更嚴重意外。
張晶雅醫師指出,許多高齡糖尿病患者同時具有多項低血糖的高風險因素,例如腎功能下降、需要使用胰島素、合併多重慢性疾病及多重用藥等,這些狀況會讓體內代謝藥物的能力下降,使胰島素或部分降血糖藥物的作用時間延長,血糖容易下降得過快或過低,如果再加上飲食不規律、運動過量,或偶爾忘記補充點心,低血糖就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發生,成為高齡糖友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危機。
所幸經調整飲食、運動計畫與控制藥物劑量,總算讓血糖終於回穩,醫師也建議阿公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追蹤血糖數據,終於讓阿公重新找回外出的自信,笑說:「他笑說現在出門散步、買東西都踏實多了,再也不用擔心突然不舒服!」
血糖低於70mg/dL身體會發出警訊 掌握15/15法則應急處理
張晶雅醫師提醒,當血糖降到70mg/dL以下,身體就會發出警訊,包括心悸、冒汗、強烈飢餓感、頭暈、發抖甚至無力感,若血糖持續下降,可能導致語無倫次、意識混亂或昏迷,對高齡者更可能造成跌倒、骨折與住院風險。
張晶雅醫師建議,一旦低血糖發生,務必記住簡單又有效的「15/15法則」,立即補充 15克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三、四顆葡萄糖錠、一小杯果汁或一湯匙砂糖、蜂蜜,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若仍低於70mg/dL,就再補充一次,當血糖稍微回升後,再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小點心,像是全麥餅乾配起司,避免血糖再度下降。
張晶雅醫師也呼籲糖友務必規律用餐,不要空腹過久,避免因長時間未進食而突然掉入低血糖,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要均衡攝取,長者外出時更應隨身攜帶糖果或葡萄糖錠,以備不時之需,若於傍晚運動,睡前可適當加點心並依醫師指示調整夜間胰島素劑量,將可更安心維持日常生活品質,也能大幅降低緊急送醫的風險。
# 首圖來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冷穿衣術大解密!單穿厚外套易失溫 「三層穿搭法」靠空氣層最保暖
▸超高齡社會全人照護! 專家提出安寧緩和醫療3大要點
其他人也在看

在地農產走進校園 小港高中味覺教育課帶學生品味土地與平等
高雄市農業局推動「吃在地、識時蔬」與「友善耕作」理念,攜手杉林社區及帕莎蒂娜國際餐飲集團,在小港高中舉辦第十七屆「味覺教育」課程,活動以杉林社區農特產與在地食材為核心,結合甜點創作、性別平權、味覺訓練與食農教育,帶領學生從土地認識飲食文化,也從安全用藥與有機觀念理解農業永續的重要性。
品觀點 ・ 16 小時前
李灝宇遇多次頭部觸身球 內角球是課題 (圖)
旅美底特律老虎隊野手李灝宇(圖)今年3A出賽,賽季中多次遇到危險頭部觸身球,他表示,理解那是投手的攻擊策略;而自己對內角好壞球灰色地帶的掌握比較沒有這麼好,是須改善地方。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房產糾紛法院見/天王母告建商敗訴! 影后捲建案糾紛「挨罰942萬違約金」
知名房仲網紅作家陳泰源捲入合建紛爭,多戶鄰居因無法順利過戶,被迫在外租屋等待;建商負責人陳思婷指控陳泰源家族「慣用拖延戰術、操弄媒體、誣指建商」,目的在於提高自身分配利益。她更聲稱,陳家額外向建商提出市值逾1.5億元的要求,使整起合建案長期膠著不前。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小骨折奪命?8歲童在校摔斷手「治12天竟突猝死」死因未知
愛爾蘭一名8歲男童馬修‧布林(Matthew Breen)日前在學校不小心摔斷手,手臂因此有2處骨折,但準備手術期間,馬修卻一直感到身體不適,經過多次治療後,雖病情有些微好轉,但幾天後,馬修突然猝逝,死因成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小資本當頭家/女星週賣6天雞蛋糕嘆「藝人也是人」 她賣明星二手衣太夯被國稅局盯上
女星黃瑄拍戲之餘,選擇低成本的小資創業,希望能創造其他收入,其實演藝工作不固定,許多藝人都經營副業,蔡裴琳今年8月開賣雞蛋糕攤位,花約10萬開模、設計餐車,目前親自販售。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丁禹兮愛上宋茜「偽叔嫂戀」超吸睛 扶棺送葬片段逼哭觀眾
宋茜在《山河枕》飾演將門遺孤楚瑜,為了調查父親戰死的真相,成為已故鎮國侯長子衛珺的遺孀,與衛家僅存的小兒子衛韞(丁禹兮飾)成為同盟,兩人攜手揭露暗流湧動的權謀布局,更擦出禁忌愛火,上演一段「偽叔嫂」戀,衛韞曾對楚瑜說:「你又不是我真大嫂」挑明心意,而楚瑜也用「愛本是無罪、亦不後悔」來回應此情。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
短期累積抗膽鹼藥物提高心臟驟停 嘉基研究登期刊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市27日電)嘉義基督教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嘉基與成功大學最新研究,民眾短期內累積使用多種具抗膽鹼作用藥物,會顯著提高院外心臟驟停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心血管權威期刊。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推動AI全齡健康 中山大學加入長壽智慧開拓者大學聯盟
國立中山大學與國際創新長壽社企(TICA)、英國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NICA)簽署合作備忘錄,將結合國際跨領域研究能量,參與長壽城市數位工具實作,協助地方政府打造健康長壽城市。TICA計畫於2025年底前與全台10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組成「長壽智慧開拓者大學聯盟」,提供研究生AI分析工具包,促進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
8旬翁大腿斷三截 三次術後喊「要再參加媽祖遶境」
大甲媽祖頭旗隊的82歲王姓老翁,多年前在分送防疫物資時車禍被撞,導致大腿骨折,原本使用鋼板固定,卻因金屬疲勞與體重無法支撐等多種因素導致鋼板斷裂而無法行走,因此,再度到醫院求診,骨科醫師把舊有的鋼板、鋼釘全部拆除,換上髓內鋼釘,讓骨頭重新癒合,手術一個月後,老翁已經能行走站立,他說,他要努力復健,明年再度參加大甲媽祖繞境。駐診在大甲李綜合醫院的臺中榮總骨科主治醫師廖唯任表示,該患者當初大腿骨折斷成三截,手術治療後,卻因體重、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大腿骨是全身上下最難愈合的部位」,導致內固定失敗,植入物斷裂骨不癒合,讓患者不良於行無法正常走路。廖唯任說,患者裝在大腿內的鋼板後來因金屬疲勞等多種因素斷裂,只能靠著輪椅代步,因此,決定再手術。手術時,把壞死的骨頭移除,把大腿內舊有斷掉的鋼板、鋼釘全部拆除,讓骨頭「再次活化」,改用髓內鋼釘固定,使得骨頭有機會再次癒合,術後能立刻下床負重,恢復日常行走功能。廖唯任指出,年紀大的患者骨折,恢復能力確實沒有年輕人好,主要是因為身體修復能力下降,而且經常伴隨著骨質疏鬆,如果體重過重,建議控制體重減輕骨骼負擔,術後一定要配合復健,均衡營養,建議多攝取鈣質
台灣好新聞 ・ 15 小時前
退休師白內障+散光霧茫茫 看食譜加鹽巴「3匙竟看成8匙」
65歲的周老師退休後熱衷烹飪與園藝,卻因白內障合併散光導致視力模糊、夜間行車出現嚴重眩光,甚至在料理時將食譜上的「3匙鹽」誤看成「8匙」,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醫師評估後,她選擇「新一代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搭配飛秒雷射輔助手術,術後成功擺脫眼鏡束縛,重拾生活熱情。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陪他們慢慢變老 美水族館幫年邁企鵝打造「企鵝養老院」
水族館裡的企鵝,搖搖擺擺的躍上礁岩,模樣憨態可掬。撲通一聲跳下水,自在的穿梭優遊,讓人無比療癒,但很少人會去思考這群動物的老後。非洲企鵝哈勒昆(Harlequin)與德邦(Durban)今...
環境資訊中心 ・ 13 小時前
8歲童滿身出血點、牙齦血流不止! 竟是免疫系統「自攻血小板」
8歲陳姓男童近期全身無故冒出密密麻麻的小出血點,原以為只是過敏,但接連出現流鼻血、舌頭出血等症狀,直到有一次剔牙時碰傷牙齦,血竟流不止,家長急送衛福部彰化醫院檢查,才發現男童血小板僅剩每微升3000(正常應為15萬至40萬),令大家擔心是血癌,所幸最後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立即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香港宏福苑大火/37歲殉職消防員原定「12月結婚」!生前甜蜜PO文曝光令人心碎
香港大埔42年老社宅「宏福苑」近日大整修,多棟樓外牆包覆被當地視為文化遺產「竹製鷹架」,但昨(26)日卻爆發5級火警,造成44死、279人失聯的悲劇。其中,一名37歲的消防員何偉豪不幸殉職,據悉,今年12月,他將與愛情長跑10年的女友結婚,沒想到卻發生意外,而他早前與女友的甜蜜貼文曝光,令人鼻酸。
鏡報 ・ 16 小時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7 小時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1 天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過度「清淡早餐」恐引膽結石!醫揭危害:血糖如雲霄飛車
過度執行「早餐吃得清淡」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導致油脂、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膽結石、肌少症、免疫功能危機,甚至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