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病症正確病因錯誤,談「台灣病」
《經濟學人》報導台灣患了「台灣病」,原因直指匯率低估,加上台美官方「適時」的發佈「匯率議題聯合聲明」助陣,在國內引發陣陣漣漪與眾多討論,顯然對此議題關心者眾。
經濟學人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談台灣經濟問題,主要包括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金融風險增加等。央行為了支援出口而刻意壓低匯率的作法,形同對全民開徵隱形稅,這種匯率的低估已形成「台灣病」。而根據GDP調整後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台幣對美金匯率被低估了55%,是全球最被低估的貨幣。
這個報導以「台灣病」(Taiwanese disease)形容台灣的風險,原因是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荷蘭病」,意指述因某產業特別繁榮吸引外匯流入導致貨幣升值,結果削弱其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造成經濟結構失衡;台灣央行壓低匯率維持出口,雖然避免了「荷蘭病」,但也患上「台灣病」。
大部份人對央行「弱勢匯率」政策的印象,是來自前總裁彭淮南行之多年的「楊柳理論」,其實,時間還可再往前推;事實上,台灣央行「從古至今」一直就是走弱勢匯率以支持出口的路線,而且,這幾乎是所有出口導向經濟體必然的選擇,因為很難找到採強勢匯率的出口導向經濟體。
而其邏輯亦有其道理:出口部門表現好時增加就業、帶來收益,進而帶動與增加內需市場的消費與投資,最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再者,匯率無論強勢、弱勢,升值或貶值,都算是「兩面刃」、利弊參見,更且以其所舉「台灣病」的問題─如民眾購買力、房價等,也不是台幣升值可以紓緩或解決的問題。這也是這篇報導最大的問題,或是說說服力低的原因。
不過,台灣經濟與社會確實患有一種因為產業與所得失衡導致的「台灣病」,而且近年症狀有惡化傾向,但把此病因完全歸因於匯率,更且拿大麥克指數作為證據,就明顯錯誤甚至可笑。
例如,用各種總體經濟數據看,確實是可以看到近年「台灣的繁榮」:去年經濟成長率超過4%、今年可趨近6%、居四小龍之冠,平均國民所得2021年跨越3萬美元、去年到34040美元,今年預估可達38066美元,明年就跨越4萬美元,超越韓國甚至日本,表現確實可稱為繁榮。
但這個繁榮也很可能與多數民眾無關、也無感,因為過度集中特定產業甚至企業。近幾年台灣出口占GDP比重從過去約5成增到近6成,出口產品更集中在資通訊(ICT)科技產品,占比從過去的一半(如2020年為52.7%)增到超過7成(2024年為71%)。主要原因有2個,一個是中美科技戰影響,另一個是AI大盛帶動。
與此同時,傳統產業(無論是出口或內需型)與服務業卻難受惠,而科技業從業人員數占整體就業人數的5-10%(依定義不同得到不同的比例),因此受惠於此「繁榮」又有感者比例偏低,這些人的購買力也不會因央行不再壓低匯率、讓台幣升值而大幅提升,因為嚴重的產業失衡就擺在那裡。
當然,此報導最大的敗筆在以大麥克指數指台幣被低估了55%,是全球最被低估的貨幣。因為大麥克指數原本就是《經濟學人》所創、一個「好玩」又有報導價值的比較方式,但完全缺乏嚴謹實證價值。
如果連已被專業接受、國際通用、且納入上千項商品價格比較的「購買力評價」(PPP)所算出的GDP規模、平均國民所得,猶有不少爭議與失準之處,拿單一商品作比較的大麥克指數,其可信度就更是提都不必提了。央行在反駁經濟學人的說法中,直接就以最新iPhone售價換算得到台幣匯率「高估17.1%」的結論,就是對經濟學人此一說法響亮的打臉。
真正值得注意與觀察的是台美官方的「匯率聯合聲明」代表的意義與後續影響。外界的解讀有正反兩面,不過還是讀得出不少比寫在文字上更重要的「言外之意」,最重要的當然是:美方明確對台灣央行干預匯率畫上紅線,對向來採弱勢匯率的央行而言,未來干預要減少、要更克制更小心,周一台幣開盤急升原因在此。此外,雖然政府否認千百次,強調匯率不在台美談判清單內,但這份聲明證明即使未納入關稅談判清單但台美一直有在談匯率議題。
因此,對民間而言,未來確實最需要面對的匯率風險是升值而非貶值,特別是出口企業,過去大部份企業都形同是靠央行負責作匯率避險,未來是否還可行就成疑問,特別是金融壽險部門的匯率風險更該警惕。
至於政府部份,雖然可輕易否認匯率低估造成台幣病,但卻不能、也不該否認有一種「台灣病」正在削弱台灣經濟與社會的健康,政府應該從賦稅、產業、金融、社福等政策多面相著手檢討與改善。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民進桃園市議員游吾和涉貪污356萬元 獲60萬元交保
民進3連霸桃園市議員游吾和,遭查出涉嫌自2014年起與兩名女兒透過人頭助理及低薪高報等方式,詐領助理費356萬餘元,遭桃園地檢署起訴貪污移審,桃園地院晚間裁定游吾和60萬元交保。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腸病毒流行期來襲!1個月大女嬰染伊科病毒送醫隔日死亡
台灣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案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後不幸病逝。疾管署今(18)日表示,腸病毒疫情已達流行閾值,正式進入流行期。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經濟學人為何盯上「台灣病」?中經院長揭央行兩難:產業分化讓政策難做
外媒《經濟學人》近日以「台灣病」為題,批評台灣匯率與經濟結構,引發國內外正反議論。對此,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18)日撰文感嘆,台灣其實蠻悲哀的,2000年沒趕上dot com,2010年沒趕上手機App和電商,2020年沒趕上電動車,沒趕上這些產業大趨勢時,沒人說台灣有病。自從台灣好不容易抓上這次的人工智慧熱潮(AI Boom)後,大家開始關心台灣,一下子......
風傳媒 ・ 1 天前
與地方研商財劃法 中央:多數縣市支持院版
[NOWnews今日新聞]行政院研擬在本週四通過《財劃法》修正草案,今(18)日第六度邀集地方政府協商,會後行政院主計總處說明,除少數115年度獲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較多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仍持保留意見外...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評台灣病 連賢明:產業景氣分化政府財經政策困難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8日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論述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並以「台灣病」形容引發諸多討論。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認為,台灣央行在匯率的主要考量應是就業及亞鄰國家匯率,不單純是國際收支帳,而隨著近年產業景氣分化嚴重,政府財經政策更為困難。
中央社 ・ 1 天前
林口就業服務站正式揭牌! 提供全方位服務
生活中心/李世宸、陳聖翰 新北報導位在新北的林口就業服務站,今天(11/18)盛大揭牌,在地民意代表也來共襄盛舉,由2家廠商聯合徵才,也設立「林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及「婦女及中高齡者職場續航中心」,希望提供在地民眾全方位服務。
民視 ・ 1 天前台股開低走低挫逾500點 失守27000點
(中央社記者何秀玲台北18日電)台股今天開低走低,回測27000點大關,盤中下跌逾500點;美國總統川普17日再度提到台灣搶走晶片生意,晶片將回到美國製造,並將取得大部分晶片市場,權王台積電今天領跌,盤中下跌30元,為1415元。BBU備援電池組概念股、被動元件相關類股今天表現強勁。
中央社 ・ 1 天前
《經濟學人》提「台灣病」論點 李淳:應是驕傲勳章而不是病
英國著名周刊《經濟學人》,其最新一期內探討台灣經濟發展,並引用「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並取了台灣病(Taiwan Disease)的新名詞,引發大眾討論。前駐歐盟代表李淳今(18)日於民主進步發言人韓瑩主持的直播節目《午青LIVE》表示,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具備全球競爭力,應是驕傲勳章而不是病,藍白唱衰台灣、惡修《財劃法》將台灣帶向極端,不利台灣發展。李淳表示,《經濟學人》以大麥克指數為例,認為台幣被低估應升值。但商品價格高低與當地競爭關係有關,因國家而異,無法佐證台幣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有非常多證據證明台幣不存在低估問題,央行也與美國財政部發布共同聲明表示不干預匯率。因此,匯率問題應回歸市場機制,穩定才是重要的。而對經濟學人提出「台灣病」,李淳則表示,「台灣病」源於過去的「荷蘭病」一詞。然而,台灣與荷蘭病狀況完全不同,荷蘭病肇因於天然資源,但台灣經濟表現佳,是因有科技競爭力、代工信任感與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且目前為止尚無明顯競爭者,因此不應是病,而是驕傲的勳章。台灣過去40年來經濟表現皆名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320+1「摩登嘉義,就是我的日常風景 」特展登場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嘉義文學館自今年6月正式開館以來,持續以多元策展深化城市文學能量,包括「文學東市場,這次我們交易的是詩」、「自己的房間,時代的風景:張李德和特展」等皆獲得熱烈迴響。今冬,文學...
自立晚報 ・ 23 小時前

【心女力】雷嘉汭從內而外實現健康、美、自信:「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你自己就是標準。」 | Women's Health
這次《Women’s Health》就邀請到演員雷嘉汭來跟我們分享「美力」,在鏡頭前,她可以是千變萬化的角色;在鏡頭後,雷嘉汭更像一位安靜觀察世界的行旅者。她不追逐喧嘩,而是選擇用自己的節奏,一點一滴地摸索「健康」與「美」的真正定義。
Women's Health美力圈 ・ 1 天前
駁經濟學人「台灣病」 他喊:是驕傲勳章
[NOWnews今日新聞]英國《經濟學人》以封面專題報導與剖析了台灣經濟表面繁榮、實則危機四伏的怪現象,其中更提到新台幣長期被壓在低匯率的情況形成「台灣病」,引起外界討論。對此,前駐歐盟代表李淳今(1...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華泰銀失智症講座 回響熱
台灣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議題成為國人日益關注的重要健康風險。為提升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華泰銀行文教公益基金會與全民健康基金會主辦、華泰商業銀行、全聯福利中心及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協辦之「明日的記憶-失智症」健康講座,於11月15日舉辦,會中邀請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陳達夫主講,現場民眾參與踴躍,反應熱烈。
工商時報 ・ 20 小時前焦點股:浩鼎次世代ADC藥物後來居上,股價連拉兩根漲停
【財訊快報/徐玉君】浩鼎(4174)近年全力發展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新藥,利用其所開發的獨特專一性醣鍵結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平台GlycOBI,採用「隨插即用」模組,可與各種抗體(單抗或多抗)、連接子(Linker)和小分子藥物(Payload)兼容的次世代平台。利用該平台以TROP2為靶向治療膽管癌的ADC新藥OBI-902,因日前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股價強勢表現,並受法人青睞,股價已連續拉出兩根漲停板。該藥除了已於今年8月在美國及台灣展開一/二期實體腫瘤臨床試驗外,更因目前尚未有針對膽管癌的ADC藥物上市銷售,顯見浩鼎旗下各項新藥研發進度中,ADC已具備後來居上的潛力。股價今日跳空開高後攻漲停,觀察缺口低點位置27.35元是否回補,短線可依五日線操作未跌破前可續抱。
財訊快報 ・ 1 天前
鄭黃會不談2026?陳敏鳳:傅崐萁有去也能談立院藍白合卡綠
論壇中心/李佳穎報導國民主席鄭麗文與民眾主席黃國昌預計19日會面,國民副主席蕭旭岑昨(17)日說,雖然不會談到2026選舉等太多合作細節。根據《聯合報》報導,國民出席者包含:秘書長李乾龍、副秘書長李哲華、立委兼文傳會主委吳宗憲,以及立法院團總召傅崐萁。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敏鳳在《台灣最前線》分析,國民大陣仗派出實力派出馬,就是為了防黃國昌出奇招!
民視 ・ 19 小時前
【換日線旅行】社群時代,你也有「無旅行焦慮症」嗎?
你是否曾在滑動社群媒體時,看到朋友的度假照片而心生焦慮?好像沒有正在規劃的旅行,就意味著自己的生活不夠精彩?這種現象在網路上甚至有了一個新名字:無旅行焦慮症(Notriphobia)。
換日線Crossing ・ 1 天前
遭控助「太子集團」幹部來台 李德維:不道歉就告
近日,國民立委林思銘及前立委李德維捲入太子集團關說爭議,他們被平面媒體指控替從事跨國詐欺的太子集團陸籍幹部向移民署關說入境台灣。兩人皆堅決否認這項指控,林思銘更在質詢中向移民署副署長求證,獲得確認未曾有任何關說行為。同時,李德維則要求相關媒體澄清道歉,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此事也引發朝野政間的激烈攻防,國民方面反指民進與詐騙集團關係密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巡護八號」凱旋返港 管碧玲:海巡是漁民最堅強的後盾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巡護八號」船與農業部漁業署攜手執行之「114年第3航次太平洋公海漁業巡護任務」,於18日返抵國門,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特地親赴高雄港碼頭,迎接「巡護八號」船同仁凱旋歸來,並讚許今年在海巡署及農業部漁業署的共同努力下,已圓滿完成3航次遠洋漁業巡護任務,對全體執勤人員的辛勞與貢獻,表達誠摯感謝與最高敬意。
品觀點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