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川普說了算 貝森特:普發2000元關稅紅利須立法 成本恐逾6000億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拋出用關稅收入回饋全民每人2000美元分紅,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16日受訪再度回應,稱此舉須經國會批准、制定新法。根據估算,若川普普發現金方案成真,成本可能高達6000億美元,相當於美政府預期2025年關稅收入的2倍。
貝森特接受福斯新聞節目「周日晨間前景」(Sunday Morning Futures)訪問於16日播出,他談到川普的關稅分紅計畫表示,「要看情況,這需要立法」。
根據中間派監督團體財政負責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估算,若比照美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的紓困補助模式,關稅紅利計畫的成本可能達6000億美元,為美國政府預期2025年關稅收入的2倍。
美國截至2025財政年度9月,關稅淨收入總計1950億美元,許多經濟學家預測2025年美國關稅收入約為3000億美元。
貝森特強調,今年稍早川普主導的減稅法案,應該會讓美國民眾在2026年初感受到更明顯的經濟紓困,「因此我預期在2026年第1季與第2季,我們將看到通膨曲線向下彎,而實質所得曲線大幅上升。」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柏加大「智能病毒」提煉稀土 美中供應鏈角力添新變數
報到拘捕頻發 華人考慮放棄移民、提前返中
MAGA地震 川普與議員格林斷絕關係
其他人也在看

柏加大「智能病毒」提煉稀土 美中供應鏈角力添新變數
柏克萊加大主導的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無害病毒,使其如同「智能海綿」般從水中捕獲稀土金屬,並通過溫和調節溫度和酸鹼度...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20 小時前
工商社論》面對美國壓力,台灣產業如何自處?
台美關稅談判近尾聲,本月底前能否敲定協議頗受關注。但即使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台灣仍要擔心美國商務部進行的232條款調查,對台灣在全球居主導地位的半導體產業,徵收新關稅。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美股該趁泡沫爆破前賣出?美銀策略師:且慢!撐盤3股力量後勁十足
人工智慧(AI)泡沫疑慮發酵下,美國科技股本周下挫,投資人應該居高思危,趁早獲利了結出場嗎?美銀(BofA)首席策略師哈...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川普移除部分關稅 巴西咖啡牛肉熱帶水果仍課40%
(中央社里約熱內盧15日綜合外電報導)巴西副總統奧克明今天表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取消部分進口關稅,巴西出口至美國的咖啡、牛肉和熱帶水果等主要農產品仍將面臨40%關稅。
中央社 ・ 1 天前
台投資美3500億美元 專家憂:經濟打擊很大
[NOWnews今日新聞]外媒近日爆料,指台美關稅談判,美國開出驚人天價,要求台灣赴美投資要在3500億美元與5500億美元之間。專家憂心,這樣的天文數字,對台灣產業的資金、資源排擠效應皆非常嚴重,對...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美國對瑞士關稅由39%大降至15%,換取2000億美元投資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與瑞士貿易談判傳出重大突破。白宮上週五(14日)公布最新框架協議,計畫把針對瑞士貨品普遍徵收的39%高關稅,大幅下調至15%,瑞士則承諾在2028年前對美國投資至少2,000億美元,同時調降一系列美國產品關稅,雙方目標是在2028年前消除美國對瑞士的龐大貿易逆差。根據協議,美國打算對原產於瑞士的商品,採取「最惠國(MFN)關稅稅率與15%之中取其較高者」的設計,並承諾對瑞士藥品、半導體等關鍵產業的關稅稅率不會高於15%。這意味過去在國安理由下,一度被拉高至近四成的懲罰性關稅將明顯回落,但仍明顯高於川普重返白宮前0%至2.5%的常態水準。瑞士政府則表示,總體而言關稅水準雖高於以往,但此次大幅縮減協議將對瑞士經濟帶來正面影響。作為回報,瑞士不僅承諾調降美國貨品關稅,還計畫在農業與工業領域取消一系列稅項,涵蓋各類鮮堅果與乾堅果、魚類及海鮮、特定水果、化學品,以及威士忌、蘭姆酒等烈酒。同時,瑞士將與美方合作,處理限制美國禽肉與禽肉產品市場准入的具體措施,並有意推動接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或認可的醫療器材;在汽車領域,瑞士亦打算朝認可美國聯邦機動車
財訊快報 ・ 4 小時前
美財長:盼感恩節敲定與中國稀土協議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Bessent)16日表示,華府希望能在11月底的感恩節假期前,與中國敲定確保稀土供應的協議。這項協議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和...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趙堃成分析「台美談判延宕反而有利」:美國對川普關稅行為是否合法「很快揭曉」、目前關稅影響不大!
趙堃成建議,所以目前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彙整這些可能到美國去投資的上下游有關IC以及算力產業的金額,做為據以向美國爭取最好的貿易條件的基礎...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非投等債要大賺了? 三大理由曝光
隨著聯準會政策重心逐步由控制通膨轉向維護就業穩定,加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公開呼籲聯準會繼續降息,且非投等債企業第三季財報多數優於預期等利多因素助攻,中國信託投信認為,非投等債市場可望迎來一波強勁行情,尋求穩健收益的投資人,此時正是布局非投等債ETF的良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權證市場焦點-旺矽 稼動率滿載
在半導體客戶HPC需求強勁,探針卡大漲旺矽(6223)產品線稼動率接近滿載,第三季獲利8.76億元,季增39.5%,創單季歷史單季新高,EPS 9.3元,內外資同步推高目標價給予「買進」建議。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貝森特看好美中稀土交易有望感恩節前拍板,關稅換出口鬆綁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週日播出的一段電視訪談中表示,美國與中國就稀土問題達成的交易,有望在感恩節(11月27日)前正式敲定,為近期略見緩和的美中經貿關係再添關鍵觀察點。貝森特指出,他對協議能在時間表內完成抱持高度信心,並強調一旦兩國領導人於韓國會晤後確認共識,預期北京方面會信守承諾,按照既定安排落實相關措施。外界解讀,這番談話意在向市場釋出「可以規劃供應與投資」的訊號,減輕企業對稀土供應不確定性的疑慮。根據已知協議框架,美國方面同意不對中國進口商品全面加徵100%關稅,等同暫時壓後最具殺傷力的一輪加稅選項;作為交換,中國則同意暫緩對關鍵稀土礦物及相關磁鐵產品實施出口許可制度,降低出口受行政審批或配額限制的風險。稀土及高性能磁材是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設備、精密電子與軍工系統的關鍵原料,長期被視為美中博弈中的重要籌碼。市場人士指出,一旦出口許可機制暫緩落地並持續一段時間,有助穩住相關產業鏈的中長期供貨預期,亦可緩和歐美企業對「卡脖子風險」的擔憂。不過,協議細節仍有待技術層面談判拍板,包括暫緩措施的期限、適用品項範圍以及後續評估機制等。分析師認為,
財訊快報 ・ 2 小時前
工商社論》經濟學人論「台灣病」 見樹不見林
《經濟學人》日前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為題,指出我央行為維持出口競爭力,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已讓台灣埋下經濟嚴重失衡的風險,文中還說長期匯率偏低,雖有利於出口,卻侵蝕一般民眾的購買力,形同對全民開徵隱形稅,總的來說,新台幣匯率的低估已形成「台灣病」。
工商時報 ・ 1 天前中國財政部擴內需、加碼專項與超長期國債,力挺打造強大本土市場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上週五表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是發揮中國經濟體量優勢的關鍵,也是「十五五」時期要推進的重點任務之一。未來財政政策將堅持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從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與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三個方向同時發力,推動供需動態平衡與經濟良性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消費端,藍佛安指出,財政將一方面眼於釋放當期消費潛力,統籌運用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工具,擴大商品與服務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增長點,打造更多消費新場景;另一方面,重提升居民長期消費能力,透過稅收制度、社會保障與轉移支付等手段,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增強中低收入群體實際購買力,以消費回合內需基本盤。投資方面,財政部將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強調統籌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來源,優化政府投資方向,圍繞「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加大投入力度。藍佛安強調,要通過完善機制,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與關鍵領域建設,發揮政府投資撬動社會投資的放大效應,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活力。在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上,藍佛安提出,將完善有利於全國統一市場的財稅制度,通過規範稅收優惠與財政補貼政策、加強政府採
財訊快報 ・ 3 小時前日本擬砸17兆日圓救經濟,公債壓力與民生紓困同步升溫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政府正醞釀新一輪大規模財政刺激,傳出方案金額約17兆日圓,再次凸顯東京當局傾向以擴張性財政對抗內需疲弱與物價壓力的政策路線。市場消息人士指出,為這一輪刺激方案提供財源的追加預算規模,可能落在14兆日圓左右,金額將超過上一年度水準,勢必進一步推高日本本已龐大的公共債務水位。日本公共債務長期高居已開發經濟體之冠,如何在撐經濟與維持財政紀律之間拿捏平衡,勢將成為內外資關注焦點。據了解,方案內容將鎖定「紓困+成長」雙主軸,一方面包括擴大所得稅減免範圍、汽油減稅、補貼家庭與企業的公用事業費、並向地方政府撥付食品援助資金,以直接緩和生活成本上升對家庭與中小企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亦將納入對人工智能(AI)與半導體等增長領域的投資支援,試圖為日本中長期成長動能鋪路。財務省目前正就方案規模與細節進行敲定作業,最終金額與設計,仍須視執政聯盟各派系即將展開的協商而定,不排除在政治攻防下出現「加碼」或調整結構的變化。預計政府將在內閣完成審議後,於11月21日正式拍板定案。自10月上任以來,高市多次釋放「不惜動用巨額支出」的訊號,強調要透過一次到位的振興方案,緩衝物
財訊快報 ・ 3 小時前
房市之外,台灣還有更大的功課
前兩天,《經濟學人》把台灣抬上封面,匯率、順差、房價、壽險資金,全都端上檯面。這些名詞,台灣人聽了二、三十年,耳朵早就長繭。那篇文章真正有趣的地方,不在於它揭開了什麼新面紗,而是簡單把眾人熟悉的東西換了一次排列,就出現讓人不忍卒睹的病徵。
住展房屋網 ・ 19 小時前《各報要聞》鴻海科技日 OpenAI合作即將揭曉
【時報-台北電】AI算力需求持續飆升,站在供應鏈核心位置的鴻海,即將於21日登場的科技日上展示三大智慧平台與AI技術整合成果,董事長劉揚偉也提前預告,將公布與OpenAI的最新合作進展,引發市場高度期待。法人認為,鴻海在AI機櫃、ASIC、主權AI等戰略領域的角色正加速升級,科技日將是觀察集團AI版圖的重要視窗。 今年科技日將於11月21~22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舉行,第二天開放民眾免費入場。活動主軸聚焦「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 技術應用」,展出AI Factory、機器人、半導體等九大主題成果,呈現集團在3+3+3轉型策略下的整體進度。 鴻海指出,今年科技日主軸將聚焦機器人技術及場域應用願景、與客戶夥伴的技術合作落實,以及創新速度與科技領先地位。 今年科技日的亮點還包括活動現場將首度導入專屬App系統,整合報到、導覽與互動功能,讓民眾可即時掌握活動資訊,像是講者與議程資訊、最新活動消息隨時更新、互動式展區地圖等,到至11月15日止,只要下載App並完成報名,就有機會抽中最新iPhone 17 Pro、SHARP吹風機及空氣清淨機等多項好禮。且今年科技日還首度與中華航空跨界合作打造VI
時報資訊 ・ 3 小時前
美中稀土協議有望感恩節前敲定 美財長:若中方違約有反制手段
貝森特指出,上個月兩國已達成初步框架協議,華府承諾不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0%關稅,北京則將暫緩對關鍵稀土礦物及磁材施行出口許可制度。他強調:「我對美中兩國領導人在韓國會面後的承諾感到有信心,相信中國將履行協議內容。」他同時警告,若中方違反協議,「美國仍握有...
CTWANT ・ 3 小時前默克斥資92億美元收購,Cidara股價上週五飆漲105%,創近九年新高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製藥大廠默克(Merck,美股代碼MRK)上週五宣布,將以接近92億美元收購Cidara Therapeutics(美股代碼CDTX),藉由吃下後者研發中的長效流感抗病毒藥物CD388,為本世代暢銷抗癌藥Keytruda(Keytruda)未來面臨專利到期提前布局新成長動能。雙方協議收購價為每股221.50美元現金,較Cidara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溢價約108.9%。消息公布後,Cidara股價收盤飆漲105.41%至217.71美元,為2017年2月17日以來的近九年新高,今年來累計漲幅高達710%,市值由約33億美元急速膨脹;默克同日小跌0.06%至92.92美元。市場人士指出,此案延續默克近年積極擴充後期研發管線的策略,自2021年以來,透過自有研發與併購雙軌並進,其晚期臨床產品線規模幾近「三倍放大」,包括此前以115億美元收購未上市的Acceleron取得肺動脈高壓新藥Winrevair,以及7月簽下約100億美元併購英國Verona Pharma,納入慢性阻塞性肺病藥物Ohtuvayre。此次標的Cidara被分析師形容為「單一資產故事」,核
財訊快報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