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治療除了藥物 雷射治療提供藥物以外重要新選項
【NOW健康 黃子琳/桃園報導】青光眼被稱為「視力的隱形殺手」,許多患者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視神經功能已逐步受損,等到出現視野缺損時,往往已難以挽回。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青光眼治療除了傳統藥物,現已發展到雷射與微創手術。只要能早期發現並持續治療,患者仍能有效延緩視力惡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青光眼臨床分4大類 約1/4患者屬於「正常眼壓型青光眼」
眼科醫師朱智盟指出,多數青光眼患者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只是因視力模糊、誤以為老花或度數加深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青光眼。在臨床上青光眼可分為4大類:
1.先天性青光眼:因排水管先天發育異常導致眼壓升高。
2.慢性隅角開放型青光眼:最常見類型,房水排出通道逐漸阻塞,病程緩慢、症狀不明顯。
3.急性隅角閉鎖型青光眼:虹彩阻塞排水口導致眼壓急速上升,症狀劇烈,包括劇痛、頭痛、虹視、噁心嘔吐等。
4.繼發性青光眼:外傷、炎症、腫瘤或長期使用類固醇導致房水流出受阻。
朱智盟醫師表示,臨床上約1/4患者屬於「正常眼壓型青光眼」,即使眼壓值在正常範圍內,仍可能出現視神經萎縮與視野缺損。因此診斷時需綜合評估「眼壓、視神經杯盤比、視野變化」三項指標,任兩項異常即可判定為青光眼。
青光眼治療以藥物為主 近年雷射治療提供藥物以外重要選項
目前青光眼治療仍以藥物為主,如前列腺素類、交感神經抑制劑等,可有效降低眼壓。不過,長期使用可能引發乾眼、結膜充血、眼瞼皺摺等副作用,部分患者因此自行停藥,導致病情惡化。
朱智盟醫師進一步說明,近年雷射治療技術不斷精進發展,成為藥物治療之外的重要選項。
▸選擇性雷射小梁成形術(SLT):針對隅角開放型青光眼,能改善房水排出。
▸微脈衝導航小梁雷射術(MLT):結合AI導航與360度環狀照射,能量低、傷害小,幾乎無結痂反應,安全性與舒適度更高。
▸微脈衝睫狀體雷射:可作用於角膜邊緣的睫狀體區域,適用於開放型與閉鎖型青光眼,平均可降低眼壓約40%,恢復快,但屬自費項目。
另一方面,手術治療也有新突破。目前的「微創導管手術(MIGS)」可在眼內建立穩定的房水引流通道,與傳統「小梁切除術」相比,傷口更小、恢復更快、感染風險低,不過這項手術屬於自費項目,健保沒有給付。
朱智盟醫師建議,不論採用哪種治療方式,患者都必須長期追蹤,術後需定期監測眼壓、視神經「杯盤比」及視野變化,確保穩定控制。
青光眼日常防護指南 高風險族群每3至6個月應定期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青光眼患者應注意:避免趴睡,睡覺時可墊高頭部以降低眼壓、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保持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戒菸、減少長時間使用3C產品、維持均衡飲食。
此外,朱智盟醫師提醒,高度近視者、有青光眼或先天性青光眼家族史、曾有眼外傷或猛爆性虹彩炎、過熟白內障患者、3C重度使用者、長期睡眠不足或抽菸者,皆屬高風險族群,建議每3至6個月定期接受眼科檢查。
「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疾,一旦視神經細胞壞死就無法再生。」朱智盟強調,隨著AI導航雷射與微創手術的普及,治療手段愈加精準安全,但關鍵仍在於早期發現、持續治療與定期追蹤,才能守住寶貴的視力與光明。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樂齡生活被「漏尿」困住 單一切口可調式吊帶手術有解
▸兒童近視加速眼球拉長!高度近視風險增 醫給解方預防
其他人也在看


癌症死亡率降⅓最大絆腳石 中研院士帶頭提「肺癌防治三箭」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衣綸/台北報導 肺癌是台灣「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成為賴清德總統喊出2030年癌症死亡率要降低三分之一目標的最大挑戰,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領軍的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就邀集專家提出「肺癌防治領航三箭策略」,希望藉:擴大篩檢族群、AI實現精準診斷分級、完善早期治療布局,降低肺癌威脅。 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加大施壓高市早苗?陸今起連8日在黃海南部展開「實彈射擊」
中日關係近來因台灣議題陷入高度緊張。大陸繼本月15日公布在黃海中部實彈射擊警告後,再宣布今(18)日至25日連續8天,在黃海南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投書】沈伯洋是選台北市長的黑馬
鄧鴻源/大學教授 沈伯洋最近受到的威脅要透過國際刑警逮捕他,也受到國民的揶揄,這些都是在提高其知名度與正義形象,況且他比蔣萬安年輕、服過兵役,且學經歷均在蔣萬安之上,沈強烈反共,而蔣則強烈親共。 尤其重要的是,沈完全憑實力進入建中與台大法律系,而有網友質疑蔣是否靠外交官子女的身份加分進去的。因此,筆者認為,他將是未來與蔣萬安競爭台北市長的不二人選。 沈...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高處墜落臉部粉碎性骨折,醫師用1治療方法重建五官,工人感動:終於敢照鏡子!
46歲王姓建築工人日前在高處施工時,因地面濕滑不慎從5公尺高的平台跌落,臉部著地造成多處顏面骨折,整張臉腫脹變形,連嘴唇都深度撕裂,說話困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表示,患者送抵急診時除了臉部重創,同時合併右股骨遠端及左股骨轉子間骨折。儘管意識清楚,但咬合功能已受影響,這類傷害不僅造成外觀挫折,還會牽涉進食、講話、張口甚至視力,是極易被忽略但後續影響深遠的複合性外傷。 他指出,高處墜落、車禍與重物撞擊等高能量外力都是顏面骨折常見原因。臉部骨骼雖然堅固,但結構精細,受到強烈衝擊後容易出現裂縫或碎裂。患者在受傷後往往會短時間內迅速出現腫脹、瘀青、臉部變形、咬合不正、複視,甚至可能因神經受壓導致麻木。 顏面骨折患者送醫後,必須先確認是否合併腦部、眼睛或頸椎傷勢,待生命徵象穩定,便會進行骨骼重建。王姓患者在骨科完成下肢骨折固定後,由整形外科接手臉部修復,醫療團隊選擇自口腔與眼下結膜進入手術,不在臉上留下任何可見切口。 鄭旭棠說,這種「隱形切口」手術視野狹窄,需要醫師非常熟悉面部解剖。團隊在極小空間內重建上頷骨、下頷骨及雙側顏面骨折處,並使用可吸收人工骨板與骨釘固定,讓骨架能逐
常春月刊 ・ 1 天前職場性騷擾同事客戶加害大宗 台中警籲蒐證自保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8日電)台中市政府警察局婦幼警察隊今天表示,據勞動部調查,職場性騷擾加害者以同事與客戶為大宗,遇到時應設法蒐證,錄音、錄影或尋求在場證人協助,為後續報案提供重要依據。
中央社 ・ 1 天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日本流感大爆發!醫揭「海外感染真相」:90%重症因硬要玩 教6招自保
流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人在國外,醫療不熟、語言不通、身體又虛,那才是真正的重症風險。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只要做到以下6招,你不只能避免海外被流感「電爆」,甚至能讓你的旅行更輕鬆、更安全、更自在! 如何避免在海外得流感重症? 1、出國前至少2週打一劑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所有出國族客的最強護身符。研究顯示:可降低 40–60% 感染風險;病程較短、重症與住院率大幅下降。2、長途飛行記得「保濕鼻腔」很關鍵飛機上的濕度常低於 20%,比沙漠(25%左右)還乾。乾燥鼻腔會讓黏膜防禦力下降,讓病毒更容易黏上你。飛機上的「鼻腔保命三步驟」:.生理食鹽水噴鼻:每2–3小時補一次水分,讓黏膜保持「濕潤+活著」。.多喝水:不是口渴才喝,是持續補.不要喝酒:酒精會讓黏膜更乾,更脆弱。而且在飛機上代謝酒精會更慢,頭會更痛。3、隨身攜帶「抗流感的急救包」.口罩:密閉人群=病毒高速公路。戴著就對了。.乾洗手:每次摸過門把、桌面、電梯按鈕→手不是手,是病毒停機坪。兩滴酒精,比你想的更管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讓鼻腔一直處於「濕潤防守模式」。保持濕潤→纖毛活動正常→病毒難黏上。乾燥=病毒穿牆模式ON。.加碼妙招:在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
蘋果輸了!它維生素C高10倍 能消脂、減肥、防胃癌
馬鈴薯被稱為「地下蘋果」,維生素C卻高出10倍,B1、B2、鐵、磷的含量也比蘋果高,中醫更視為「健脾益氣之良品」,能消脂、減肥,預防胃癌、血管硬化。 常吃馬鈴薯防胃癌 馬鈴薯又名洋山芋,為世界
健康2.0 ・ 13 小時前
全球首例!男子吃漢堡4小時後猝死 蜱蟲引發過敏「無藥可解」
根據美國《福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健康中心(UVAHealth)證實,一名紐澤西州47歲男子在食用漢堡後4小時內死亡,成為全球首例因蜱蟲叮咬引發「α-半乳糖症候群」(AGS)致死案例。這種罕見的紅肉過敏症是由「孤星蜱」叮咬所引起,使患者在食用紅肉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最終可能導致致命後果。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嘴巴長皰疹不只是免疫差!醫揭「大腦未來風險」 曝5建議:讓身體語言變保護行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暗藏祕密連結?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在門診裡,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等表層原因,但其實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是在提醒「大腦未來的風險」。
鏡報 ・ 6 小時前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只剩12萬劑 「三類人」再不打恐落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正式轉冷,疾管署預估最快12月上旬就會再有一波流感疫情上升,打疫苗手腳可得快!台北市衛生局今(18)日公布,截至11月17日止,台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統計10月1日至11月16日,台北市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總計有30例...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這水果可防糖尿病!研究:還能護眼又通便「增加抵抗力」
近來氣溫驟降,正值流感、腸病毒等疾病肆虐之際,民眾可攝取高營養的水果來增強抵抗力。營養師李婉萍表示,百香果不但含有蛋白質、鈣、鎂、維生素C,也有鉀離子和維生素A。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適量百香果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1 天前
嘴角長水泡≠火氣大 醫揭「慘烈後果」:免疫亂了、最後恐失智
許多人有嘴角長小水泡的經驗,一般以為是壓力大、免疫差所致,醫師張家銘表示,小小皰疹都提醒著大腦未來的風險。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是造成唇皰疹的主因,此病毒會潛伏在人的神經系統,一旦發作,就會沿著神經系統、深入到大腦深處,每活化一次,就可能引發局部神經發炎,且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糖尿病悄悄「偷視力」 三分之一患者不知已視網膜病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多年高居十大死因之ㄧ,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糖尿病友超過200多萬,但多數人易忽略的是,糖尿病不僅影響血糖,更可能「偷視力」。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警告,臨床統計發現,近三分之一糖尿病患可能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卻毫無自覺,而糖尿病患失明的風險高達一般人的25倍。 亞東醫院即日起至21日舉辦「守護甜蜜視界~...
匯流新聞網 ・ 4 小時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