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甲專欄》從聯盟重組到外交轉向的多層挑戰 高市早苗開啟日本新時代
2025年10月21日,日本迎來歷史性時刻,亦即自民總裁高市早苗當選首相,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領導人,這不僅是性別政治的突破,更象徵日本政治格局的再造。而隨著自民與日本維新會聯盟取代長年「自公體制」,日本政治進入「保守現代化」新階段,未來高市政權面臨內部派系整合、經濟改革與外交平衡三重挑戰,她如何在美中對抗的夾縫中維持戰略自主,並深化台日合作,將決定日本能否走向制度穩定與國際新角色。
政局重組:維新聯盟促成歷史性政權更替
隨著日本首相指名選舉的結果由高市早苗出任,標誌日本政治版圖的一次深刻重整。自由民主在失去長達26年的公明合作後,迅速與改革右翼政「日本維新會」締結聯盟,成功推舉高市早苗出任首相,不僅讓高市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領袖,更代表日本政治進入「保守現代化」的新時代。
日本維新會以地方創新與行政改革見長,為自民帶來民意新動能;而高市的保守外交與經濟改革理念,則與維新主張契合。這場「自維聯盟」取代「自公體制」的變化,不僅是權力重組,更象徵日本政治世代交替與改革需求的集中爆發。然而,該聯盟在國會中仍僅具相對多數,未達穩定過半,如何平衡內派系與維新政策取向、確保施政連貫性,將是高市政權的首要挑戰。
內政挑戰:派系整合與改革壓力並存
高市上任後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在麻生派、茂木派及改革派之間建立共識。內部挑戰包括三層面:第一是派系整合困難,自民內不同派對修憲、稅制改革、能源政策意見分歧,高市若無法凝聚共識,恐陷入「首相短命循環」;第二是政策推動受限,在國會勢力分散、官僚體制保守的現實下,經濟振興與防衛強化政策恐遭延宕;第三是民意壓力高漲,在通膨、人口老化與地方衰退等結構性問題未解之際,選民對女性首相的期待與檢視將更嚴苛。
高市首相如果未能在一年內展現政績,將可能重蹈石破茂「短期政權」覆轍,因此她必須結合日本維新會的改革能量,以「行動力與決斷力」來突破政僵局,確立執政正當性。
日本各大媒體今日大篇幅報導自由民主成功整合維新會,促成政局重整,並紛料新任魁高市早苗將能順利出任日本首相。(沈聰榮 攝)
對美外交:川普訪日考驗日美新協作平衡
2025年7月簽署的日美貿易協議,為高市政府上任後的主要外交挑戰。協議內容包括日本開放市場與降低非關稅障礙,美國則要求日本擴大農產品與汽車進口;高市首相面對10月27日即將訪日的川普總統,則須兼顧三重任務;一則是經貿協議履約與再協商,高市需在維護國內產業利益與避免美方加徵關稅間取得平衡;二則強化安全同盟而非依附,川普政府重啟「印太防衛費分攤」議題,將持續要求日本承擔更高軍事成本,而高市首相需以「戰略合作」姿態回應,以防日方成為從屬;三則是外交自主性維持,如何在美中競爭中保有日本外交獨立,是高市的戰略試金石。
所以,此次川普訪日不僅是同盟例行互動,更將檢驗新政權的外交判斷力。若能以「協調但不附庸」為基調,日本將在印太秩序中取得更大迴旋空間。
對中關係:在戰略競合中尋求「雙軌平衡」
當前日中關係的核心挑戰在於「經濟互賴」與「安全對立」並行。在經濟上,中國仍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日本製造業與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但隨著美中科技脫鉤擴大,日本正被迫重新評估在半導體、AI、6G等領域的依附程度,高市首相需透過「產業安全」政策確保關鍵技術不被外流,同時維持出口平衡;在安全上,中國在東海及台海的軍事擴張加劇,對日本形成戰略壓力,因此高市將強化自衛隊防衛體系、推動修憲以合法化「集體自衛權」運用。所以,日中關係未來將以「競爭中維穩」為主軸,一方面,日本將在多邊場域如RCEP、APEC保持經濟互動;另一方面,防衛與科技合作則偏向與美國、澳洲及台灣協調,以降低對中依賴。
對台政策:從經濟互補走向安全夥伴
近年來,台日關係已超越傳統經貿合作,逐漸轉型為安全與科技聯盟的戰略夥伴關係,而高市早苗一貫強調「台灣的和平穩定即日本安全之核心」,她的上任預示台日關係將更制度化:首先是安全合作深化,高市首相將強化與台灣的情報共享、防衛對話,甚至建立「災害與安全協調機制」;其次是供應鏈重構合作,日台將在半導體、氫能及電池材料上展開技術互補,以對抗中國在關鍵產業的壟斷;再者是外交象徵升級,日本將可能推動「準官方代表交流」,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最後是地方連結活化,沖繩、九州與高雄、台南等城市間的港灣經濟與觀光合作,將成為深化民間交流的新橋樑。
然而,這些舉措亦需謹慎拿捏,以避免觸動中國紅線,未來若高市政府能以「堅定支持但理性節制」為原則,台日關係將邁入互信與實質合作並進的新階段。
結語:從「保守現代化」走向「制度穩定化」
隨著高市早苗政權的誕生,象徵著日本政治在結構與意識形態上的雙重轉型,也就是從舊式派閥政治走向女性領導的新時代,從依附美國到尋求自主外交的過渡期。而她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保守理念與務實治理間取得平衡,就是在內政上推動改革不失穩定;在外交上既鞏固美日同盟,又維持對中經貿韌性;同時深化台日合作,使日本在印太戰略中成為「穩定與連結」的核心力量。
未來,將是高市政權的關鍵觀察期,若能穩定聯盟、推進改革、重塑外交,日本將迎來一個兼具傳統與創新的新時代;反之,若派閥內耗與外交誤判並行,日本政治仍可能重陷「短命首相」循環。
總結而論,高市早苗的執政不僅是性別政治的突破,更是日本體制重生的契機。(編輯:陳文蔚)
作者》陳文甲教授 日本研究學者、開南大學副校長
其他人也在看

賴瑞隆、許智傑、邱議瑩全落馬?謝寒冰曝高雄變數 預言賴清德恐改派他出戰
民進立委林岱樺身陷涉貪爭議,仍在高喊冤屈的同時、拋出有意參選高雄市長的規劃,事後林岱樺也表示,若能經過內初選的公平競爭,就算民調不如對手也會願賭服輸;媒體人謝寒冰指出,這就是民進要小心的一點,畢竟就算林岱樺願賭服輸、她的支持者會怎麼想仍是未知數。另外謝寒冰也分析,總統賴清德仍屬意立委賴瑞隆出線,若後者聲勢拉不起來,可能會直接派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出馬。......
風傳媒 ・ 9 小時前
恐通報國際刑警組織引渡沈伯洋? 國台辦用8個字回應
中國重慶公安局上週宣布對立委沈伯洋立案調查後,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將「懲獨」名單通報國際刑警組織引發關注。國台辦今日(11/5)表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台獨頑固分子」身在何處,大陸都將對其採取一切必要的懲治措施,終身追責。
太報 ・ 11 小時前
川普吞4連敗慘輸民主!CNN:分裂堪比內戰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重返白宮後,4日迎來執政9個月的首場小考,在紐約市長、紐澤西州長、維吉尼亞州州長選舉及加州選區重劃公投4場選舉中,民主大獲全勝。美國4...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遭藍粉專點名攻擊 黃敬平:願退換團結
[NOWnews今日新聞]挺藍粉專「政客爽」日前點名國民桃園市議員黃敬平,在大罷免期間上綠營政論節目,一起訕笑國民桃園市議員凌濤,黃敬平回應,選後應團結,不過風波未平息。黃敬平今(4)在臉書再嗆,...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普發一萬新竹市加碼5000元!全台地方政府加碼進度一次看【不斷更新】
普發1萬元最快11月11日晚上6點入帳!普發一萬共有5類: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造冊發放、特定對象直接入帳。地方縣市也傳出呼籲普發現金的聲浪,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先表示,向新竹市民發放5000元消費金。台北市議會民進團也提案向台北市民普發2.1萬元,引發討論。究竟各地方政府會不會跟進普發現金?Yahoo新聞編輯室整理全台22縣市普發進度,帶你一次了解!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 3 週前
王義川2026桃園對決張善政?白營主任爆地方真實狀況:比較常看到綠營這大咖
2026地方大選腳步逼近,各派都摩拳擦掌準備角逐,在桃園市長的人選上,民進日前傳出立委王義川有望被徵召參戰,相關消息引起外界高度討論。對此,民眾社會發展部主任張清俊在廣播節目《POP大國民》透露,自己在地方跑行程的時候沒看到王義川,反倒是很常看到綠營這人在走動。民進2026挑戰「光復」桃園,不分區立委王義川在內及支持者間呼聲最高,不過王義川本人被媒......
風傳媒 ・ 9 小時前
民進2026選對會拍板蘇巧慧選新北 苗栗、雲林「這2人」出線機率高
2026地方大選逼近,民進內初選提名作業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民進選舉對策委員會今(5)日下午拍板,新北市由民進立委蘇巧慧參選,將提報至中執會確認後,正式完成提名程序;另外,苗栗縣、雲林縣仍在討論中,但雲林縣長部分,可能由民進立委劉建國再戰;苗栗縣部分,也傾向由無籍縣議員陳品安出戰。 民進選對會今日下午舉行會議,發言人吳崢轉述,選對會將向中執會......
風傳媒 ・ 3 小時前
停砍軍公教年金審查激戰!綠曝55%國人挺年改 羅智強轟冷血:踐踏退休公務員
軍公教年金改革(年改)議題成為立法院本會期朝野攻防焦點之一,在國民立委翁曉玲預告排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修正草案後,民進隨即批評這是「大開倒車」;而後,針對年改議題,民眾團4日在審查前夕表態支持自今年起停砍所得替代率,年金隨著物價修正。今(5)日,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國民團共計26個版本的「停砍年金」提案,主張停止所得替代率逐年降低......
風傳媒 ・ 8 小時前
李進勇卸任火速恢復籍 民進團:證明綠營從政者尊重「獨立超然」規定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任期到11月3日屆滿,傳出他卸任後4日火速恢復民進籍,遭國民立委許宇甄批評,綠營安插在中選會的看門...
FTNN新聞網 ・ 11 小時前
綠營誰來戰蔣萬安? 段宜康曝不只吳怡農、王世堅
即時中心/顏一軒、陳治甬報導2026百里侯點將,針對綠營台北市長選戰布局,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已在10月31日截止前,前往民進中央部遞交參選意願書;另包含立委吳思瑤、王世堅、民進秘書長徐國勇、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與社民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被點名,挑戰欲尋求連任的國民籍台北市長蔣萬安。對此,前綠委、前新潮流系總召段宜康今(4)日指出,吳怡農與王世堅都是適合的人選之一,中央部要去評估、徵詢的人選可能會超過這範圍,請大家拭目以待。段宜康今早出席媒體人馬郁雯宣布參與民進台北市第五選區(中正、萬華)議員初選記者會,並於行程中接受媒體聯訪。記者提問,您今天幫小雞站台,母雞(台北市長)的部分,您在民進內有屬意的人選嗎?段宜康回應,民進的優秀人才非常多,中央部應該會斟酌各方的條件,甚至不一定在內,說不定跟民進理念一致的人選裡面,也可能會有適合的人選。段宜康強調,台北市長的選戰對民進來說,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覺得應該要更慎重地去聆聽各方意見、斟酌各種條件,推出更適當的人」。記者追問,王世堅、吳怡農也確定要參選,您怎麼看?段宜康認為,他們也都是適合的人選之一,相信除了他們之外,中央部要去評估、徵詢的人選可能會超過這範圍,請大家拭目以待;至於他本人是否擔任選戰操盤手,段則說,他會專心幫馬郁雯打這場選戰。原文出處:快新聞/綠營誰來戰蔣萬安? 段宜康曝不只吳怡農、王世堅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吳音寧任台肥董事吐53字!吸2.4萬朝聖:有妳真好早有預感?僅任台肥董事 吳音寧2小時前發文曝端倪盤中翻黑走低!台股終場下跌218點 台積電跌5元、收1505元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力挺林岱樺挨批? 林佳龍:政治不能離開人性
外交部長林佳龍日前大動作表態力挺同屬民進內派系「正國會」的立委林岱樺角逐2026高雄市長,引發內批評,甚至傳出他在執政團隊的地位岌岌可危。林佳龍今(5日)表示「政治不能離開人性」,他是給面臨批評和惡意抹黑壓力、處境的同志們加油。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國民是新生,還是返祖?
國民1日舉行全代會,新任主席鄭麗文正式就職,雖然藍營15縣市長僅4人到場,郝龍斌、張亞中、卓伯源等主席參選人也未受邀出席,但鄭麗文一番「要讓國民從羊群變成獅群」、「在台灣人民需要時,永遠跟台灣人民堅定站在一起」的致詞,還是讓前主席馬英九感動落淚。
美麗島電子報 ・ 8 小時前
鄭麗文上任內部失火? 藍粉專開戰親鄭民代
親藍粉專,點名國民桃園市議員黃敬平,身為民代,在節目上霸凌網紅鍾明軒,也屢次砲打國民,痛批不該繼續當議員,而同的桃園市議員凌濤按讚貼文,被網友戲稱,現在是「同室操戈」嗎?
TVBS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李進勇卸任申請恢復籍!藍批坐實看門狗 立院綠團:國民要加油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任期於本月3日屆滿,卸任後的李進勇也向民進申請恢復籍,引起國民立委許宇甄批評,此舉坐實李進勇是民進「看門狗」的質疑。民進立院團幹事長鍾佳濱今(5)日表示,李進勇的舉動證明,民進從政者尊重也落實體制的要求,中選會主委在職期間不能參與政事務,也因此暫停籍;然立法院長也應超越派之上,國會與國民在這方面需要加油。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中選會委員缺額!民眾推薦這2人 黃國昌:希望賴政府不要虛晃一招
行政院日前發文邀情在野推薦中選會委員,民眾主席黃國昌今(4)日說,民眾推薦政治大學名譽教授江明修、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2人,他也強調,這是第一次賴清德政府終於邀請在野推薦有關於重要獨立機關委員會的人選,希望這一次不是虛晃一招。黃國昌表示,從接到行政院正式來函邀請民眾推薦以後,民眾開大門走大路、公開透明跟社會徵才,行政院希望明日能夠回覆,所以......
風傳媒 ・ 1 天前
正國會力挺林岱樺 凌濤:桃園恐由王義川出線
正國會近期表態全力支持綠委林岱樺,這一舉動被解讀為意在爭取2026年桃園市長的提名,而林岱樺在高雄岡山的造勢晚會吸引了大量支持者,顯示其在內的影響力。對此,國民桃園市議員凌濤指出,正國會的行動不僅是為了高雄,更是針對桃園的布局,強調「殺高意在桃」,意味著如果高雄未能給予林岱樺支持,那麼桃園的提名將由曝光度更高的王義川接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誰代表綠選北市長?王世堅曝「他」機率最高
[NOWnews今日新聞]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宣布投入2026台北市長選戰,日前赴民進中央遞交參選意願表,積極爭取內支持。對此,民進立委王世堅今(5)日認為,吳怡農有這麼強的參選意願,加上是...
今日新聞NOWNEWS ・ 7 小時前
馬郁雯參選北市中正萬華議員 媒體人:綠營恐掉一席
前記者馬郁雯於11月4日正式宣布參加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的市議員選舉,並在艋舺龍山寺進行參選儀式。馬郁雯的知名度因其過去的媒體工作而受到廣泛關注。資深媒體人謝寒冰在政論節目中分析,馬郁雯的支持者包括民進前立委段宜康,這將有助於她在內初選中脫穎而出,但卻有可能讓同選區的同議員遭到排擠而掉一席。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普發一萬全台縣市加碼進度!新竹市多發5千元 這縣市加碼3千
全民普發一萬元今(5)日正式開放線上預先登記,依身分證或居留證尾數進行分流,截至下午16時,已逾75萬民眾進行登記。除了中央發放的一萬元之外,多個地方縣市也陸續傳出加碼,有部分縣市已確定發放,或朝這方向進行,但也有縣市仍在研議中,究竟您戶籍所在地是否加發,《鏡報新聞網》整理各縣市政府目前對此的態度。
鏡報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