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響起:美國連四場選舉 民主通殺共和
吳芳銘/政治經濟觀察員
美國川普政府在停擺與通膨中步履蹣跚,一場地方選舉的結果,讓政治氣壓驟降,像一記悶雷,敲響「川普主義」的回音牆。
維吉尼亞州、紐澤西州、紐約市與加州的特別選舉,民主幾乎橫掃所有關鍵席位,從州長、市長到法院席次以及選區重劃案,藍色(民主)浪潮再次淹過紅州(共和)邊界。共和的失利,是一次關於戰略、心理與權力依附的深層警訊。
民主在這局的全勝,不僅翻轉地方權力地圖,也揭示美國政治的深層變化:當經濟焦慮壓過意識形態,當選票從治理映到日常,川普權力的象徵開始失靈。
在被視為「全國民意晴雨表」的維吉尼亞州,民主籍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展現「經濟溫和化」形象奪回郊區票倉,以15%的優勢奪下州長寶座,紐澤西州的謝里爾(Mikie Sherrill)以領先12.5%差距勝出,紐約市則誕生了首位民主社會主義者、百年來最年輕的穆斯林市長曼達尼(Zohran Mamdani),一舉橫掃中產階級、勞工、年輕與移民族裔的選票。另外,在加州由民主籍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推動同意重畫選區也成功通過,預計為民主在眾議院多贏得5席。
表面上,這只是一次地方層級的周期性選舉;實際上,是一場對川普執政一年後民意走向的期中考。選民用選票傳遞出明確訊號,對高通膨、關稅壁壘、反移民與政府停擺的焦慮,遠勝過對「讓美國再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的懷舊口號。
川普的反應:否認責任、歸咎制度與再造敘事
選舉結果出爐當晚,川普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連發3則貼文,語氣一如往昔的劇烈。他歸咎於「我沒親自參選」以及「政府停擺」導致共和失利,拒絕承擔責任,也拒絕檢討政策方向。
這種「否認式領導」模式,或將成共和的失策。川普以個人品牌綁架共和策略,要求候選人推行「複製、貼上」白宮政策,卻未意識到地方選舉的民意與議題關懷的風向早已改變。
當紐澤西州民主州長謝里爾反擊對手恰塔雷利(Jack Ciattarelli)時,直指他是「特倫頓(Trenton,紐澤西州首府)的川普」,就把對手與川普劃上等號,擊中要害。
共和的尷尬在於:若不迎合川普,就拿不到川普核心選民的支持;若太迎合他,又會失去溫和中產與MAGA支持者的信任。這種結構性的依賴,使得共和成為川普政治人格的附庸,而非一個能回應時代挑戰的政。
民眾的焦慮:生活成本與購買力的戰爭
與川普的情緒性反應形成鮮明對比,這回民主的勝選戰略顯得冷靜而務實,把選戰定位聚焦於「生活成本」。
在紐澤西,謝里爾的競選承諾是凍結公共事業費、降低租金壓力、擴大可負擔住房;在維吉尼亞,斯潘伯格以中間溫和姿態訴求「讓家庭喘口氣」;在紐約,曼達尼提出免費公交、市營超市與公費托兒所制度,主打「讓紐約人人負擔得起」。
這些政見看似庶民,卻直擊核心。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估算,美國當前在川普發動無差異攻擊的全球對等關稅戰,使得美國的有效關稅率來到17.9%,是1934年以來最高水準,物價平均上升1.3%,普通家庭每年實際購買力減少1,800美元。最底層的20%家庭更損失近1,000美元。
這場「生活成本戰爭」,成為選民關懷的真正戰場。當共和繼續高喊「移民威脅」與「犯罪氾濫」,選民更關心的卻是可以生活的代價。
社會斷層:族群、階級與投票的轉向
此次選舉最值得注意的變化之一,是拉丁裔與亞裔選民重新歸隊於民主。
2024年總統大選時,川普曾在這兩個族群中取得歷史性突破,但在一年後的州長選舉裡,這一趨勢迅速逆轉。
紐澤西巴賽克郡(Passaic County)從共和領先3%變為民主贏15%;維吉尼亞的馬納薩斯帕克(Manassas Park)地區,斯潘伯格領先優勢翻倍達42%。這些地區正是拉丁裔與中產家庭密集的地帶。
共和強硬的「驅逐行動」宣傳、邊境封鎖與對庇護城市的攻擊,使拉丁裔社群重新感受到被排除的焦慮。民主則以「社會安全網」與「機會平等」重新爭取他們的信任。簡言之,這不僅是政競爭的勝負,更是「誰代表移民族裔」的象徵之戰。
經濟失靈:川普經濟學的內爆邏輯
川普曾以「保護美國工人」為旗號發動關稅戰與關稅壁壘,但現實卻是:這些政策傷得最重的,恰恰是他聲稱要保護的群體。
根據美國勞工部資料,川普2.0製造業就業成長放緩至0.4%,而物價漲幅卻超過2%。當進口原料、電子元件與生活用品的成本全面上升,受薪階級的實際收入被侵蝕。
政府停擺與預算削減更讓聯邦雇員與中產族群首當其衝。維吉尼亞州龐大的政府機構聚集地北郊地區,是此次民主強勢回歸的關鍵票倉。當薪水延遲發放及公共服務停擺時,這些選民用選票懲罰了執政者。
「川普經濟學」的邏輯,在本質上是一種「象徵性保護」,透過口號與對外威脅製造安全感,而非實際改善生計。這種幻覺政治,如今被生活困頓的現實擊破。
民主的再造:從防守到破壞式政治
更深層的變化,在於民主已不再試圖修復被川普時代破壞的「舊秩序」,而是轉向一種「破壞式政治」(Politics of Disruption)。
加州州長紐森推動選區重劃分規則的選票提案(Proposition 50),正是這種思維的體現。他直言:「遊戲規則改變了,我們不能假裝一切恢復常態。」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民主正在重寫美國地方政治的玩法:不再被動防守,而是主動重構。
這種策略背後的意識,是對極化現實的承認,既然川普將政治變成一場持續的對抗,那麼民主就以牙還牙、民粹或激進的民生議題直球對決。
如曼達尼高舉從免費公車、市營超市到到公費托育等政策,謝里爾提出凍結公共事業費,這些措施或許財務負擔沉重,卻重新奪回了「政府有用」的敘事主導權。
同時,民主「暫時」回魂的勝利也暴露了民主內戰:進步與激進派要重塑政治,建制派卻還抱著老舊的價值幽靈不放,將考驗民主未來在「經濟民粹」與「傳統自由主義」之間的定位。當贏得政權的路線指向強調庶民的生活壓力,這正是很多選民關切但傳統自由派可能忽視的問題。
共和的迷途:在川普與未來之間
縱使這次改選或投票的這些州,民主較具長年優勢,但投票結果共和流失更多選票,在距離2026年期中選舉僅餘一年下,共和在新民意考驗下,仍將面臨抉擇。若仍執著於川普式的「個人化政治」,它將繼續輸掉郊區、年輕與中下階級選票;若試圖擺脫川普,則可能激怒對MAGA堅定不移的核心支持者。
這是一場政治的囚徒困境。共和的失敗在於,對川普或MAGA的忠誠,正在吞噬共和的現實感。易言之,這是「川普依賴症」的政治陷阱:的靈魂被「偉大的」個人綁架,「偉大的」政策卻不接地氣失去現實感。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共和已失去對經濟敘事的掌控力。當年它以「自由市場、低稅負」為旗幟,吸引了企業家與中產階級;如今,它卻陷於「反移民、反政府」的負面動員。緣於「川普經濟學」的願景與利益未實現,到來的反而是壞消息,直指沒有未來。
一名前共和顧問指出:「內所有人都知道,川普既是毒藥也是氧氣,他能動員群眾,但也讓我們失去理性。」這句話,道破共和現狀的悲劇性。
裂痕裡的資源再分配
美國政治的裂痕已無法靠懷舊修補。民粹主義不再是局部現象,而是一種結構性語言:無論是右派的排外,還是左派的福利,都在搶奪「被忽視者」的憤怒。
此次選舉讓人看到,民眾的焦慮正在尋找出口,不是誰能吶喊得更大聲,而是誰能真正降低生活成本。
川普仍擁有聲量,但漸失去說服力;民主贏得選舉,但仍需證明改革能落實。
真正的美國戰場,不在國會,也不在白宮,而在每一張購物單、每一張租金的帳單裡,這才是生活和政府治理的底色與張力。對生活的直接威脅會改變底色與決定對政治反撲的張力。
這場從「偉大」到「可負擔」的政治轉向,正在重寫美國民主的意義,讓人民不再成為口號的背景,而成為決定方向的主體。
當政治回歸民生,當選票是民意的出口,美國或許才有機會走出回音牆,聽見現實的聲音。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羅世宏專欄:公民的誕生——期待肯.伯恩斯的《美國革命》
川普危機來了!共和地方選舉輸得難看 紐約選出首位穆斯林市長
羅世宏專欄: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當左派理想主義進入現實政治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致函聯合國怒控日本 外媒:要各國站隊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上發表「台灣有事」言論,引發中國反彈,在約莫三個星期的時間裡,中國祭出經濟報復、民族主義抨擊和外交攻勢來表達強烈不滿。如今中國更將爭端升級,致函聯合...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賴清德籲赴日觀光 卓榮泰曝國旅明年3月起多項優惠
國策顧問透露總統賴清德指示組團赴日本旅遊,引發國旅業者不滿,行政院長卓榮泰說,總統的原意是要出國的國人多多到日本,但在國內旅遊則可幫助國內觀光,通部觀光署已研擬在明年要提升觀光旅遊,預計2026年3月就會上路。
中時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川普與高市通話確認日美合作 涉台言論引爆日中緊張持續升溫
[Newtalk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25)日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約 20 分鐘通話,雙方確認持續強化日美同盟,並就印太局勢及近期美中互動交換意見。這通電話由美方主動提出,也是近期因高市「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的國會答辯引發中國強烈反彈後,兩人首次直接對話。 高市僅表示,川普稱兩人是「關係親近的朋友」,她可隨時致電,但對談內容細節不便透露。 高市先前的涉台談話使東京與北京關係急速降溫,中國除口頭強烈抗議,還祭出反彈與抵制。北京批評,日本計劃在距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部署中程地對空飛彈部隊,並指責東京「製造緊張」。日本本週亦偵測到中國無人機在與那國與台灣之間活動,因而緊急派遣戰機升空應對。雖然高市並未收回相關發言,但日本政府強調,仍願透過多層級溝通與中方降低對立。 在美中關係方面,川普日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習近平重申「台灣回歸中國」是北京全球秩序願景的重要部分。然而川普在通話後僅於社群媒體表示美中關係「極為牢固」,未提及台灣議題,引發日本政府內部部分憂慮。日本官員長期擔心川普可能為劇烈追求貿易協議而淡化對台承諾,使區域局勢更加複雜。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
新頭殼 ・ 5 小時前
(影)《矢板明夫Newtalk》王毅對日動武說是為攻台預演? 陳文甲:解放軍將封鎖宮古、巴士海峽
[Newtalk新聞] 從「斬首說」到「動武論」,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人不斷升高對日外交衝突,中日關係陷入戰後最危急時刻。熟知印太情勢的開南大學副校長陳文甲指出,這次高市早苗首相明確表示「台灣有事」將啟動「存立危機事態」中的集體自衛權,已經與「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性質不同,高市早苗首相在國會殿堂說出的話,已從政治語言轉為法制語言。 陳文甲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指出,安倍當時是已退位的首相,屬於政治語言、同理心的呼籲,表達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等於美日同盟的立場。但高市作為現任首相,在國會說出的話,自然使中國認為「孰可忍、不可忍」,於是發動非常嚴厲、近似複合式外交的反制行動。 除了「存立危機事態」,日本新安保法也明定「武力攻擊事態」。陳文甲分析,「武力攻擊事態」指的是日本本土或駐軍、美軍受到攻擊時,日本可行使自衛權,進行團結作戰。此時若台海爆發戰火,也一定會波及到日本,也會波及到美國的駐軍所在,局勢無法切割。 陳文甲研判,台灣一旦有事,中國勢必切斷宮古、巴士海峽,阻止美日馳援,避免美日或美菲的軍事力量前來馳援,因為台海衝突直接牽動區域安全平衡。查看原
新頭殼 ・ 12 小時前
日本擬在距台110公里處 部署中程飛彈 共軍連2週在黃海演訓 小泉進次郎旋風視察西南諸島 北京炒作琉球地位未定論 反制高市挺台論 美國和平計畫能讓烏俄終戰?|全球聊天室|#鏡新
6:38 小泉進次郎 視察西南諸島 8:14 陸戰隊66旅赴關島移地訓練 ◎中日關係緊張情勢不斷擴大。中國在靠近日本的渤海、黃海海域連續發布多波軍事演訓,被視為回應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海言論。北京多年來在釣魚台周邊的灰色地帶行動,也持續升高。面對中國軍力壓力,日本也不斷強化西南諸島防衛。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親自視察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等基地。 ◎除軍事行動外,中國還透過歷史敘事與外交話語發動輿論戰,包括推動「琉球地位未定論」研究,以及引用《聯合國憲章》敵國條款指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在中方強勢恫嚇下,日本也加深與美國合作,但面對川普政府風格,如何與盟友協調一致應對,將成為未來印太安全局勢的關鍵。 ◎上週美國政府宣布一項「28點和平計畫」,對烏克蘭和歐洲國家投下一顆震撼彈,這個週末,烏克蘭、歐洲國家,以及美國代表,23日前往瑞士日內瓦,進一步討論相關細節,美國國務卿盧比歐緩頰,目前這只是草案,裡面的內容以及烏克蘭回覆的期限,都還有調整的空間,還是要聽取烏克蘭的想法,才會繼續進行下去。 《全球聊天室》播出時間 週一至週五2330-2400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鄭麗文當家會懷念朱立倫的好?陳學聖舉例「2022這件事」!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國民主席鄭麗文甫上任,即將面臨2026年的選舉提名難題,國民跟民眾說好要合作,雙方主席也見面會談,不過要怎麼禮讓也是國民的難題之一,據媒體報導,鄭麗文就職後其實已有定見,「百里侯」限縮在宜蘭縣、新竹市,最多再加個嘉義市,民眾主席黃國昌的新北市長大夢恐怕破碎。國民前立委陳學聖在《頭家來開講》節目上就直言,「鄭麗文恐怕指揮不動藍營地方想參選的人」。
民視 ・ 14 小時前
2026台南市長已明朗?沈政男:這局就是「她」的了
根據TVBS民調中心的民調顯示,在2026年台南市長選舉可能人選中,民進陳亭妃領先國民謝龍介達13個百分點,較9月時的5%差距再度拉開。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分析,5%的差距只是受台南風災與總統賴清德雜質說等短期因素影響,當這些因素淡去後,選情便回歸基本盤,也就是陳亭妃領先謝龍介10%至15%的常態。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反對近親通婚 醫:畸形兒案例多、勿忽視健保負擔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4日電)立法院建議研議將旁系血親禁婚範圍適度限縮至四親等以內可行性。醫界人士認為,表兄弟姐妹通婚生出畸形兒案例屢見不鮮,對家庭造成衝擊、增健保負擔,立法應具前瞻與穩定性。
中央社 ・ 1 天前
央視網媒點名"台日交流協會"培養媚日人士 林佳龍反擊
政治中心/林靜、 廖文璞 台北報導日本挺台卻遭中國報復,總統賴清德為聲援日本,日前po出大啖日本壽司照,獲得破三千萬瀏覽,不只台日網友叫好,出身中國的網紅也打臉中國,質疑"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為啥賴清德能吃到日本水產?"但中國矛頭指向"日台交流協會",央視新媒體指控,該協會專門培養媚日人士,外交部長林佳龍痛批"情緒性攻擊",不知道在講什麼。
民視 ・ 15 小時前
李四川首度鬆口!揭可能投入新北市長選戰時機 對綠白參選人評價曝光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一直被國民點名為2026年新北市長潛在候選人,但他始終沒有正面回應,24日他受訪再度回應選舉相關議題,他說自己討厭選舉,現在藍白合也不知道怎麼進行,等國民提名制度出來在討論,如果要選舉可能也要等到明年春節過後。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6 小時前
鄭麗文唱和習武統台?白還要聯合政府!支持紅統?
論壇中心/邱暐琪報導近日,國民主席鄭麗文針對「2027年被認為是共軍可能犯台的時間點」的謠言做出回覆,直言若國民無法扭轉乾坤,「我認為不一定等得到2028年的和平選舉」,此言論一出讓人引發聯想,外界質疑鄭麗文是否在唱和習近平武統犯台。對此,2026地方選舉將至,藍白是否要合的議題如火如荼,台北市議員簡舒培在《台灣最前線》節目中關鍵一問民眾!
民視 ・ 16 小時前
高市早苗「衣Q學」受矚! 坦言花數小時挑G20服裝|#鏡新聞
日中兩國外交風波越演越烈,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民調卻持續攀升,日本也再度成為國際焦點,而原因之一,除了高市早苗的外交手腕,一部分也和她的衣著有關。高市早苗這次出發南非參加G20會議,行前她就發文表示,因為曾有議員提醒她,國家門面不能穿得太寒酸,她因此花了好幾個小時挑衣服,甚至考慮要買一套,能替外交加分的戰袍。
鏡新聞 ・ 1 天前
六親等禁婚擬放寬改「四親等」 學者轟:當然該修
高雄一對結婚6年的夫妻,因發現雙方外祖母是親姊妹,屬於「六親等」旁系血親,導致婚姻被法院判決無效,引發爭議。立法院法制局提出研析報告,建議檢討現行旁系血親禁婚的範圍,研議修正限縮至「四親等」以內,以符社會現況。對此,學者也認為「當然該修!」
中時新聞網 ・ 10 小時前
2026「藍正白副」?陳智菡:別搞得像選前分位子
民眾團主任陳智菡24日表示,針對2026年地方選舉的藍白合作,民眾不會接受「國民當主、民眾當副」的安排模式,強調新竹市作為民眾本命區,無論國民是否提名,民眾都會推出自己的人選。她批評不要搞得像選前分位子,合作可以談,但談不攏就自己選。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劉世芳「外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言論遭批背叛憲法 國民:兩岸屬「統一前之特殊關係」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內政部長劉世芳24日在立法院答詢時稱「中華民國以外的外國國籍當然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以「若大陸不是外國,就等於承...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鄭麗文先拜吳石又謁蔣經國 鍾佳濱:她不錯亂地下的人都跳腳
即時中心/顏一軒、李美妍報導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近期參加統派團體所舉行的「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孰料追悼名單中有前高階共諜吳石而惹議,就連內的前青年部副主任丁瑀、前副發言人賴苡任似乎都有不同意見。不過,鄭麗文今(24)日則再以建131週年向總裁及蔣經國先生致敬,再度引發外界不少質疑聲浪。對此,民進立法院團幹事長鍾佳濱大酸,她(鄭麗文)不錯亂,(恐怕)地下的人有知恐怕都會跳腳。今早9時30分,鍾佳濱在立法院紅樓地圖區受訪。記者提問,怎麼看鄭麗文今日去跟蔣經國致敬,因為她先前才去追思吳石,蔣經國知道的話,應該會氣死?對此,鍾佳濱回應,「是啊!如果這些人地下有知恐怕都會精神錯亂或跳腳,不曉得今天在另一個世界吳石跟蔣經國如何共處,但在目前中華民國當中,國民現任主席可以又是去悼念、祭拜『背叛中華民國的叛將吳石』,又要對於中華民國前元首、國民前主席祭拜,我想這樣的行為,她不錯亂,地下的人有知恐怕都會跳腳」。記者追問,國民前主席洪秀柱今日喊出「兩岸同屬一中」,也覺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說好像有點「太冒進」,還認為總統賴清德沒能力應對這麼複雜的國際情勢?鍾佳濱認為,洪前主席說「兩岸同屬一中」早就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臉,至於高市早苗延續著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路線,讓日本成為亞太地區安定力量,這也是美國與其他民主同盟國家所樂見的,尤其台灣一向以來跟周邊國家南韓、日本友好,而在台日友好的民間感情基礎之上,高市的發言當然是受台灣、日本民眾肯定。他並強調,從過去以來,台灣跟日本一直是亞洲地區經濟繁榮、國際秩序穩定非常重要的基礎。原文出處:快新聞/鄭麗文先拜吳石又謁蔣經國 鍾佳濱:她不錯亂地下的人都跳腳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蕭旭岑喊「一國兩區」 梁文傑:翻遍2部法律沒看到這4字黃國昌稱「鼓勵選到底」還笑貴人多忘事 蘇巧慧怒嗆:奇怪謠言適可而止致敬黃百韜! 賴總統發文"緬懷國軍而非共諜" 鄭麗文:捍衛國家都該紀念
民視影音 ・ 1 天前
藍白未必全面合作?陳智菡點名「這縣市」明年將自行推人
[Newtalk新聞] 距離明年地方選舉仍有一年多時間,不過各政已磨刀霍霍準備明年選戰。其中,藍白兩是否合作,都將牽動明年選戰布局。民眾立法院團主任陳智菡昨(24)日就表示,在「這縣市」民眾就會推自己的人選。 陳智菡昨日上網路節目《中午來開匯》接受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專訪。針對民眾縣市長布局,陳智菡表示,民眾宜蘭縣部主委陳琬惠近期應會有動作,但細節與動向還是要問過陳琬惠,她沒有辦法代替回答;至於新竹市部分,則要看下月16日遭停職新竹市長高虹安二審官司狀況,若沒有問題,那麼基本上高虹安就會爭取連任。 「新竹市基本上我們就是會推自己人」陳智菡直言,外界認為談藍白合區域是在新北市、宜蘭縣、嘉義市及新竹市,不過這是外界認為,事實上兩都沒有說「我們要談這4區」,但現在都被這個框架給限縮了。她強調,民眾會努力守住新竹市。 談及前主席柯文哲與現任主席黃國昌定位問題,陳智菡認為,與其說是二元領導,不如說兩人很密切配合,步驟是一致的。她提到,柯文哲曾私下表示「兩個太陽總比沒有太陽好」,雖然民眾是小,卻有2位非常重要的領袖,不僅佔遍全國媒體版面,各自聲量還是當今政壇數一數二,這件事對民
新頭殼 ・ 11 小時前
共軍渤海灣演習「選此地點有深意」 北洋艦隊誕生地!日防相視察與那國島
中國火箭軍最新影片曝光「東風-61」與「東風-5C」洲際彈道飛彈,並在「渤海」、「黃海」水域展開為期2週實彈軍演,演習地點選在具「勿忘國恥」歷史意涵的山東省「威海港」「劉公島」東部水域。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密集視察西南群島,重申捍衛國土安全決心,顯示中日關係持續緊張!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藍軍3人爭取連任 綠拚增席次
高雄市議員選戰早已開跑布局,第11選區現任市議員為國民籍黃天煌、王耀裕、邱于軒,以及民進籍李雨庭,綠營結構處於劣勢,正積極爭取席次,不僅前副議長蔡昌達、前好好國際物流董事長洪村銘老面孔捲土重來,高雄市長陳其邁前幕僚張耀中新秀拚翻盤,街頭巷尾已掛出多面看板,要爭取曝光度;而藍營3人各擁基層實力,要維持現任優勢、爭取連任,誰能站穩腳跟或殺出重圍,都值得關注。
中時新聞網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