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四中全會」面臨兩難——選擇短期刺激經濟,還是堅持長期經濟規劃?
房地產不景氣長期化,中國經濟減速的疑慮升高。在第15個5年規劃中,政府將「經濟復甦與結構轉型」列為核心目標。筆者指出,中國政府部門持續介入企業經濟活動並推行經濟管制的情況「本身就是問題所在」,認為唯有推動自由化並進一步開放市場,才能讓經濟重新回到成長軌道。
中國共中央委員會的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 本次會議的核心議題,是討論並決定將於2026年啟動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同時,面對當前經濟大幅放緩的局勢,會議也針對如何振興經濟展開討論。 在會議開幕當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三季宏觀經濟數據。實質GDP成長率為4.8%,較第二季的5.2%明顯下滑。9月青年失業率為17.7%,雖較8月的18.9%略有下降,仍處於偏高水準。
原本,四中全會是為了解決長期結構性問題而召開的會議,其核心任務在於審議與討論5年計畫。現行的第14個5年規劃預計將於今年結束,因此必須進行總結。國家統計局於10月20日發布的宏觀經濟統計資料中,也納入了一份針對第14個5年規劃的總結報告。
這份總結文件歸納出8項成果:(1)中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科技自立自強的水準有所提高;(3)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有所推進;(4)城鄉發展更加均衡;(5)市場開放持續深化;(6)綠色經濟轉型有所進展;(7)社會保障體系強化、生活水準提升;(8)糧食與能源等經濟安全保障能力增強。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第1點「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原因在於,習近平政權一直向人民倡導「讓中國成為強國」的願景。然而,這種定性式總結往往難以引起人民的共鳴,因為民眾難以實際感受到具體成果。
中國經濟真的還在成長嗎?
中國官方公布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的可信度一直備受質疑。 然而,至少從整體趨勢來看,經濟正在減速一事幾乎是不爭的事實。具體而言,實質GDP成長率從第一季的5.4%、第二季的5.2%,下降至第三季的4.8%,明顯下降。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經濟在第二季至第三季之間出現如此明顯的下滑呢?
整體而言,中國經濟目前仍處於低迷狀態,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後遺症與房地產不景氣長期化這兩項因素的影響。此外,從第二季開始,「川普關稅」的影響也逐漸浮現。疫情後遺症與房地產不景氣壓抑了中國的內需,而川普關稅則削弱了外需。中國對美出口的年增率(與去年同月相比)在8月下降33%,9月下滑27%,跌幅明顯。表面上看來,對非洲與東南亞國家的出口有所增加,似乎能彌補對美出口的減少,但實際上,出口至全球南方國家與地區的多為低附加價值產品,對中國出口企業而言利潤率偏低,難以彌補對美出口的下滑。
習近平政權正全力試圖擴大內需,透過具體的財政政策來刺激投資。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雖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但已啟動量化寬鬆政策。然而,即使採取這些經濟措施,仍難以有效帶動景氣回升。其實從中國經濟的現況即可看出,供給已遠遠超過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若再進一步刺激投資,只會進一步擴大供需落差。雖然人民銀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但在整體信用收縮的環境下,金融機構普遍放貸意願低落,增加市場流動性仍難以轉化為實際需求的成長。
這樣的基本邏輯,其實檢驗經濟數據便一目了然。但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往往刻意營造出「經濟正在穩步復甦」的表象。在這種情況下,將難以制定並執行正確的經濟政策。
究竟希望透過第15個5年規劃達成什麼目標?
前面整理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14個5年規劃的總結文件,下表則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公布的「第14個5年規劃目標」與「第15個規劃目標」的比較。表中所附的評價為筆者加註,其中○代表達成目標、△代表不完全達成目標、×則代表未能達成目標。
「第14個5年規劃目標」與「第15個規劃目標」的比較
第14個 評價 △ (1)維持經濟成長目標 △ (2)科技的自立自強 ○ (3)環境與能源政策 × (4)就業穩定等社會政策 △ (5)地方發展與城市化 × (6)對外戰略 第15個 (1)經濟復甦與結構轉型 (2)推動技術創新與研發 (3)擴大消費與內需 (4)強化環境與減碳行動 (5)兼顧安全保障與發展 (6)振興農村、縮小地方差距、提升所得
註:評價出自筆者
資料:筆者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的內容整理而成
在第14個規劃期間,中國經歷了長達3年的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成長下降,這點可說情有可原。但問題在於,疫情期間強硬推行的封城政策,以及疫情結束後景氣刺激措施不足,因此評為△。在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同樣給予△的評價。環境與能源政策則因環境狀況未出現明顯惡化,評為○。就業對策明顯不足,因此評為×。地方發展與城市化推動不夠充分,評為△。對外戰略方面,因「戰狼外交」的失敗導致中美關係緊張,故評為×。
從第15個規劃的目標來看,將「經濟復甦與結構轉型」以及「推動技術創新與研發」列為重點,這點值得肯定。對於「擴大消費與內需」的問題意識是正確的方向,但關鍵在於能否提出具體措施。強化減碳行動原本應是中國的強項。「兼顧安全保障與發展」固然是重要課題,但目前尚未見具體對策。至於最後一項「振興農村、縮小地方差距、提升所得」,可視為與習近平政權過去提出的「共同富裕」同義,但依目前情勢來看,實現的可能性不高。
打造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環境
雖然無須刻意比較第14與第15個規劃的目標,但可以明顯看出,習近平政權正試圖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過去的中國經濟主要仰賴「量的擴張」來實現高速成長,然而這種模式的經濟效率低,持續現狀,恐難以為繼。
特別是第15個5年規劃,比以往更加強調「習近平思想」,並以實現「強大中國」的願景為核心目標。對習近平政權而言,在達成長期目標之前,首要任務是讓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成長軌道。為此,必須建立能讓市場機制正常運作的環境,然而這次的5年規劃中並未納入相關內容。更令人在意的是,目前仍未見到任何進一步推動市場開放的論述。
中國經濟效率下滑的原因之一,在於市場機制未能正常運作,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落。尤其是政府部門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干預與管制,仍被視為正面作法,這正是當前的問題所在。即使在第十五個五年規劃中,也未見放鬆經濟管制的政策取向。因此,照目前情勢發展下去,中國經濟能否恢復,充滿不確定性。
若習近平政權選擇無視當前的景氣減速,仍一味追求長期經濟目標,中國經濟恐將更加低迷。讓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成長軌道的解方其實相當簡單。首先,推動自由化;其次,進一步開放市場。同時,對國際社會則應承諾遵守現有的國際規則。
最後想提出的是,第15個5年規劃的落實,對鞏固習近平政權第4任期的權力基礎至關重要。 若仍如以往的5年規劃,只停留在表面、以華麗辭藻堆砌的描述,將可能加劇社會不公平感、引爆不滿,進而嚴重惡化治安。此刻更應拋開表面的光鮮,深究實質內涵,才是制定五年規劃的本意。必須具體檢視中國經濟哪個環節不合理,並深入問題核心,動刀改革。
高市政權上台恐拉遠日中距離
談到與日本的關係,目前保守色彩強烈的高市政權誕生。中國政府理應希望持續推動與日本的經濟合作,卻也對高市政權的動向愈加警戒。問題在於,過去一直扮演中日溝通窗口角色的公明,已退出執政聯盟。展望未來的日中關係,風險回避的人脈與對話管道已不復存在。在與美國對立日益激化的情勢下,與日本的距離也極可能進一步拉遠。可以說,中國如今正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
標題圖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位於上海的人工智慧(AI)開發創新基地,2025年4月29日(新華社/共同通信Images)
柯隆 [作者簡介]
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1963年生於中國南京市,19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技大學日語系,1988年赴日。1992年畢業於愛知大學法經系。1994年獲得名古屋大學研究所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長銀綜合研究所國際調查部研究員,1998年任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7年起任現職。財務省外匯審議會委員(2000~2009年)、財務政策綜合研究所中國研究會委員(2001~2002年)。主要著作有:《暴走的中國經濟》(Business社,2014年)、《中國成為普通大國之日(日本實業出版社、2012年)》等。
其他人也在看

通告聯合國!陸:如日本武力介入台海將行使聯合國憲章自衛權
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21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闡明北京立場。傅聰表示,如果日本武力介入台海局勢,將構成侵略行為,大陸將堅決行使《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賦予的自衛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金正恩談處決姑丈細節 脫北官員揭「金氏王朝」暗黑內幕
北韓金氏王朝的極權統治手段最近又有新內幕,一名逃亡到南韓的前北韓官員發表新書,揭露北韓權力核心的運作模式,包括金氏家族的私生活,以及震驚世人的血腥處決都一一曝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徐榛蔚明年卸任 游淑貞拚接班
花蓮政治板塊藍綠約7比3,向來是「鐵藍票倉」,現任縣長徐榛蔚已連任2屆,吉安鄉長游淑貞被視為接班人,不過出自藍營的無籍議長張峻、縣議員魏嘉賢動作積極,魏更早就掛出看板等待時機。但國民說,除非有類似「同舟專案」恢復籍,且按目前時程,2人循內規定參選恐來不及;民進則不排除與無籍、第三勢力結盟,不提名縣長人選也會是選項之一。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高市早苗掀中日震盪!旅日網紅揭扎心事實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集體自衛權」的言論,激起北京強烈不滿,中日關係持續緊張,至今未見緩和。經常針砭時政民生、曾在中國微博坐擁800萬粉絲的科普網紅李汀直言,雖...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也曾被戰狼惡搞 澳大利亞提醒日本注意中國伎倆
[Newtalk新聞] 中國本週要求航空公司退票、下架日本影片、不讓日本水產進口,試圖藉此對高市早苗施壓。曾因主張追究Covid-19,遭到中國報復的澳大利亞,稍早也提醒東京當局留意北京的招數。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的報導指出,中國針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高市早苗祭出的劇本,在澳大利亞看來再熟悉不過。 報導指出,北京將貿易武器化,轉而採取「戰狼」策略,曾在2020年對澳大利亞出口實施了價值200億美元的制裁,之後在現任的阿爾巴尼斯政府領導下,兩國關係(在中國面對川普高關稅壓力下)才重回正軌。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周威廉(William Chou)指出,「中國正在從政與外交製造衝突,試圖兩面夾擊高市早苗。」他認為中國想要「轉移人們對她對川普外交的成功,以及她在國內高人氣的注意力。中國此舉是一次非常笨拙的嘗試,但畢竟總是有所嘗試。」 報導指出,中國官媒新華社和《環球時報》本週都張貼梗圖醜化高市早苗,中國網民也攻訐高市,駡她是「巫婆」、「麻煩製造者」。昔日澳大利亞莫理斯內閣要求追究疫情擴散責任時,北京方面也曾推出了一系列懲罰性貿易
新頭殼 ・ 23 小時前
鄭麗文唱和中國?喊「2028不一定有和平選舉」 林飛帆回應了
即時中心/潘柏廷、黃彥翔報導中國犯台意圖愈趨明顯,且近日又傳出2027年是侵略的時間點;豈料,國民主席鄭麗文昨(20)日專訪宣稱,如果國民無法扭轉乾坤,「我認為不一定等得到2028年的和平選舉」,被外界質疑在唱和中國。對此,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今(21)日受訪回應了!針對鄭麗文所言「2028不一定有和平選舉」一事,林飛帆今日下午視察「台灣全民安全指引」視察發放情形受訪則表示,當國際社會都在討論對台野心,特別是2027年這個時間,當然不樂見政治人物去應和共軍對台企圖或動作,「我不知道鄭主席所提的言論,影射、暗示什麼?不過我們也期待在野能夠攜手合作,不論中央、地方、執政或在野,大家都是同一個國家」。另,媒體也問,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引起非常多討論與爭議,中國軍演天數也增加,台灣對於區域和平和安全穩定是否有進一步掌握?林飛帆強調,都有在密切注意在黃海相關軍事行動與軍演,對於單方面、片面破壞區域現狀,還是再次嚴厲譴責,同時,也對日本表達最高支持。國民主席鄭麗文。(圖/民視新聞資料照)他強調,過去這段期間中國對日本騷擾、經濟施壓,都已經被區域友盟國家注意,包括美國駐日大使公開表達對日本政府的聲援與支持,也希望中國不要片面破壞台海及周邊秩序,「答案非常清楚,才是區域地緣政治的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最後,林飛帆喊話,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透過所有努力確保台海和平穩定能夠延續,也確保現狀不被單方面破壞,「軍演目的很清楚是為軍事及武力擴張,但台灣面對演習、發放全民安全指引,皆是強化我們自己保護,以確保現狀能夠被維繫」。原文出處:快新聞/鄭麗文唱和中國?喊「2028不一定有和平選舉」 林飛帆回應了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非鄭麗文退的!何鷹鹭停職案申訴獲受理 國民:暫保中常委職務李明璇稱「不投降不是政府該做的」 林飛帆:不知道暗示什麼想法?台日友好!逾3萬網友瘋轉賴清德「吃壽司」 行動支持水產登日媒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台美軍演跨出一大步! 陸戰隊「營級」首與美軍實兵對抗|#鏡新聞
台美軍事演習,跨出一大步!鏡報報導,國造的玉山軍艦10月載著陸戰隊,執行「陸吼專案」,到關島進行1個月的移地訓練,也是我國陸戰隊首度以營級作戰單位,跟美軍實兵對抗。專家指出,這不僅能夠強化陸戰隊的實戰經驗,也象徵台美互信,能在印太區域發揮聯防效果,嚇阻共軍。
鏡新聞 ・ 14 小時前
看穿中國攻勢本質 產經新聞:想要和平就得支持高市早苗的說法
[Newtalk新聞] 中國本週針對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有關台灣有事與集體自衛權的答詢,採取諸多強硬反應。《產經新聞》論説委員長榊原智稍早撰文指出,中國目前對日攻勢的本質可以被視為對日本國家安全核心要素的「攻擊」。日本正處於十字路口,必須決定能否抵禦這項攻勢並維護和平。 榊原智指出,高市首相並非僅僅在談論行使集體自衛權保衛台灣。她指的是中國可能對台灣實施軍事封鎖,然後武力鎮壓前來解除封鎖的美軍。她是在討論如果美軍遭到攻擊將如何應對。 榊原智說,想想看:台灣距離日本與那國島僅111公里。如果美國軍艦或飛機在日本附近遭到中國軍隊的攻擊,而自衛隊卻袖手旁觀,會發生什麼事?美國民眾和政府將會義憤填膺,日美同盟也將不復存在。即便首相收回言論,同盟的影響力仍會日益削弱。無論如何,日本都將發現自己孤立無援,面對一群反日、擁有核武且好戰的專制國家:中國、朝鮮和俄羅斯。 榊原智說,中國的習近平政權並未放棄以武力併吞台灣。如果被迫考慮除了美軍之外還要應付自衛隊,那麼入侵台灣的難度將會更大。他們之所以對日本發出如此尖銳的威脅,只是因為他們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即使中國併吞了台灣,也無法保證它會就此停手。他們有
新頭殼 ・ 18 小時前
中日因「台灣有事」爆外交危機!三國領袖會談卡關 延燒至聯合國
根據《47NEWS》、《路透社》報導,日本身為2025年日中韓首腦會議議長國,原規劃於2026年1月在日本舉行峰會,但多名外交人士透露,中國已正式拒絕參與。北京認為高市的國會答辯挑釁中國核心利益,態度轉趨強硬。在爭端升高後,中國除呼籲民眾暫緩赴日,並停止日本水產品輸入手...
CTWANT ・ 2 小時前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言論會讓中日關係「政冷經也冷」嗎?
本月因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言論引發的紛爭,使得「政冷經熱」有可能轉變為「政經俱冷」的新局面。中國短短幾天之內,報復措施頻密——暫停日本水產進口、停止牛肉進口磋商、發佈旅遊和留學警告。
BBC NEWS 中文 ・ 50 分鐘前
岡山綠營里長涉月世界垃圾山案 柯志恩:民進市長候選人也「自導自演」?
[Newtalk新聞] 高雄市燕巢區、田寮區月世界多處山坡地遭惡意傾倒數百噸廢棄物,橋頭地檢署針對台南、高雄兩地3家清運業者發動搜索,進一步查出幕後首腦為現任岡山區碧紅里里長李有財,將父子二人拘提到案並裁定收押。立法委員柯志恩今(22)日表示,過去她和涉及美濃大峽谷案的某議員特助站在一起,就被說是「自導自演」,如今民進籍市長候選人全和李有財站在一起,是否也是「自導自演」?希望外界標準要一致。 柯志恩指出,一開始看到李有財里長涉案,很多比較偏綠的媒體每次都不斷誇大他是前國民籍,結果後來證明他現在屬於民進籍,而且在他開的茶行中,民進市長候選人全部都跟他非常緊密站在一起,以這種標準來看,柯志過去和美濃大峽谷案某議員的特助站在一起,就被說成是自導自演,以這種標準來看,這位李有財和所有民進站在一起,是否也是自導自演?所以標準要一致。 柯志恩強調,這是民進籍里長涉案,應要由民進籍出面來澄清清楚,但無論如何,對於未來環境的保護,團大家都應該齊力來幫忙,對於亂倒垃圾的情形,市府應要祭出最嚴重的裁罰,未來才有辦法讓我們的環境永續,更加的乾淨。 民進高雄市部昨晚也發出聲明稿,針對媒體報
新頭殼 ・ 22 小時前
藍綠紅對話之必須
鄭麗文日前在《中國時報》訪問中說:「兩岸和平非國民一廂情願就可,若無對岸呼應、國際社會支持,無法落實。」這席務實的敘述,跨出了長期以來國民的思維窠臼,清醒地指出兩岸和平需要多方面的條件配合。近年對於統一已有自己的戰略進程,國民在台灣的代表性逐漸降低,由此國共之間的合作難盡其功,猶需考量民進與美日等關鍵因素。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李明璇稱「不投降不是政府該做的」 林飛帆:不知道暗示什麼想法?
即時中心/潘柏廷、黃彥翔報導新版「台灣全民安全指引」1,100萬份全民國防手冊已經分批發放,不過,手冊中提到「倘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國民前發言人李明璇竟覺得好笑,還宣稱「不投降從來都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做的」。對此,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今(21)日下午視察發放情形時受訪回應,不知道對方在影射、代表什麼樣的意義、暗示什麼樣的想法?針對李明璇對於手冊內容「倘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批評,並稱「不投降從來都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做的」一事,林飛帆下午受訪指出,手冊這個概念其實在全民防衛手冊都有出現,像是最有名就是瑞典,瑞典從1943年起現在,甚至去年還有做一次更新,而每一本手冊核心概念就是「瑞典不會投降」。林飛帆表示,瑞典經歷蘇聯威脅、冷戰等挑戰,因此都有悠久傳統,便是告訴國民一旦遇到軍事侵略,瑞典人不會放棄抵抗;因此在「全民安全指引」將這段話放進去也是接軌國際經驗,同時象徵台灣人民有非常強自我保護以及協護身旁彼此的決心,這對國際社會來講也是重要訊息。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中)。(圖/民視新聞)同時,林飛帆也提到,這幾天也看到友盟國家,紛紛對台灣全民安全指引表達支持,包括芬蘭駐台代表處、德國在台協會皆紛紛分享與轉發,就連美方AIT也在緊急應變網站中,放入手冊英文版連結,要給在台的美國居民。他也說,就在昨天法國正式也公布自己的全民指引手冊,事實上法國在3月份釋放全國發放手冊的消息,便一路做規劃;直到昨天正式發布手冊內容,也看到法國政府也全面性討論是否一樣透過視察挨家挨戶,讓每個民眾取得相關資訊。至於,對於李明璇的「不投降從來都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做的」言論,林飛帆強調,他不知道對方在影射、代表什麼樣的意義、暗示什麼樣的想法;之所以要推廣「全民安全指引」不外乎就是希望全民都能夠有充分資訊,知道當危機發生,不管天災地變、極端狀況要如何保護自己以及協助身旁的彼此。原文出處:快新聞/李明璇稱「不投降不是政府該做的」 林飛帆:不知道暗示什麼想法?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醫療無國界!林佳龍力推台海瓜攜手合作 共築健康未來賴清德大啖壽司挺日本 卓榮泰喊「分工一下」吃台灣豬非鄭麗文退的!何鷹鹭停職案申訴獲受理 國民:暫保中常委職務
民視影音 ・ 1 天前
聲援自家立委陳菁徽! 高雄藍營籲陳其邁市府停止政治操作及濫訴
[Newtalk新聞] 針對昨日深夜才剛被民進火速切割開除的里長李有財,涉嫌違法傾倒廢棄物,製造燕巢垃圾山遭聲押一事,高雄市議會國民團表示,國民立委陳菁徽僅因在臉書揭露,李有財過去曾在自己臉書上張貼與高雄市長陳其邁的「聯合文宣圖卡」,竟遭市府揚言提告,今(22)日上午又動用市府官方Line帳號以行政資源攻擊民意代表。國民團呼籲高雄市政府,停止政治操作及濫訴,勿再轉移焦點,應正視燕巢傾倒垃圾背後,與綠營關係良好的里長究竟牽涉哪些人脈與利益,徹底清查、說明真相,才是市府應有的態度。 國民高雄市議會團表示,只是翻出一張掛在李有財臉書長達四年的公開圖卡,市府就惱羞成怒、動輒濫訴打壓,甚至出動行政資源圍剿,充分顯示某些人對這位涉案里長的「深厚關係」極度心虛。 國民團總召黃香菽表示,李有財因在燕巢製造「垃圾山」、嚴重危害地方環境而遭收押,陳菁徽委員只是從他的公開臉書上,發現與陳其邁的聯合文宣圖卡。這張圖卡從2021年就在李有財公開臉書上自然存在整整四年,市府過去既不否認、也不提告,如今李有財出事,被陳菁徽委員揭露,陳其邁市長才突然「震怒」要告人,耐人尋味。 黃香菽總召指出,市府大動作
新頭殼 ・ 20 小時前
黃國昌:有信心北市議員4+2全壘打 北市長選舉國民有誠意合作
中國國民主席鄭麗文與台灣民眾主席黃國昌19日會面,雙方宣示「以行動顧台灣」。外界關注民眾2026台北市布局,黃國昌今天(22日)表示,他對現任議員連任充滿信心,相信在北市議會「4+2」全壘打,是絕對可達成的目標;至於台北市長選舉,與國民合作,雙方都有相當高誠意。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0 小時前
高市早苗強調日政府立場一貫 北京重申:立即收回錯誤言論
中日最近因台灣議題陷入高度緊張。日相高市早苗今(21)日強調她上月底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確認的雙邊關係大方向「毫無改變」,且政府對「存亡危機事態」(存立危機事態)的立場一貫。對此,北京方面再次呼籲日方立即收回「錯誤言論」。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之說 缺證據支持」CDC官網改說法 引發批評
疾病防治中心(CDC)官網19日修改內容,稱「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之說欠缺證據支持」,激怒許多公共衛生及自閉症專家、引發多...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未放棄中國籍就撤公職!學者喊「2024年前沒發生過」打臉內政部:違反憲法5原則
花蓮縣中配村長鄧萬華因國籍問題被解職,國民立法院團20日表示,將研議提出《國籍法》修法,使陸配參政權不受國籍法規範,保障陸配參政權,對此內政部說明,若在擁有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的國籍的情況下,擔任中華民國公職,恐涉及「忠誠義務衝突」問題,內政部重申,相關議題「立法上並沒有模糊也沒有解釋的空間」。中正大學教授羅世宏批評,內政部的主張違反憲法保障的5項基本原......
風傳媒 ・ 17 小時前閃兵案徹查3複檢醫院 衛部要求2週內實地查核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曾以寧台北21日電)藝人閃兵案受關注,衛福部日前下令徹查三總、台大、北榮等指定兵役複檢醫院,是否有不實開立診斷情形。衛福部近日再度行文台北市衛生局,要求2週內完成實地查核。
中央社 ・ 1 天前
綠營高雄市長初選4搶1 郭正亮揭這人「低調卻最強」
2026地方選舉腳步逼近,民進陸續完成嘉義市、宜蘭、台中、台東、新北等縣市長提名,其中,需辦理初選的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受到注目。前立委郭正亮分析高雄市選情,直言賴瑞隆最低調但最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