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嚴格執行飲食調整、運動 糖化血色素可降1.8%
全台約有200萬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成為重要健康課題。根據最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若能嚴格執行飲食調整與規律運動,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平均更可下降1.8%,甚至有機會減少用藥量或達到不需用藥的狀態。
耳鼻喉科醫師曾家承在臉書粉專「書米蟲的啃食日記」分享2025年6月一篇刊登於《JAMA》期刊的回顧性研究。該研究指出,約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10%的患者可能出現視力受損,還可能併發腎病變、下肢截肢、脂肪肝及失智等多種併發症。若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可有效降低腎病變等小血管病變的風險。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在營養師個別化指導下認真調整飲食,糖化血色素可降低0.3%至2%。若再配合每週約244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糖化血色素平均可再下降0.4%至1%。曾家承表示,若患者能成功減重,約有一半的患者病情可獲得緩解。
「如果非常認真地長期執行飲食控制與運動,糖化血色素約可平均降低1.8%。」曾家承指出,對於一天藥量在2、3顆以下的患者,理論上有可能透過嚴格的飲食、運動控制,達到減藥甚至不需用藥的效果。
曾家承強調,飲食與運動的生活習慣調整和藥物治療並不互相排斥,最佳方法是雙管齊下。成功控制血糖的關鍵在於決心,若後續追蹤結果達標,可視情況慢慢減少藥物用量。他表示,認真執行飲食控制與運動的患者,在血糖維持在不傷害身體的水平下,自然有機會減少用藥量或不需使用藥物。
延伸閱讀
鳳凰暴風圈最快明晨觸陸 台南、高屏侵襲率飆99%
毒雞蛋「芬普尼超標」 稽查養雞場汙染源...最快今出爐
蕭美琴IPAC演講 陸外交部:歐方表示個別議員不代表官方立場
其他人也在看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3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2 天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咳嗽不能吃香蕉是真的!醫提醒2類人要注意 揭「老祖宗智慧」不容忽視
在感冒咳嗽期間,許多人都會聽到長輩提醒「這個不能吃、那個會加重咳嗽」,事實上,確實有不少水果因性質偏寒、酸度高或容易刺激呼吸道,被認為不利於感冒恢復,例如:西瓜、芒果、柳丁等。不過,你是否也聽過坊間流傳「吃香蕉會咳嗽」?對此,兒科醫師徐嘉賢近日證實「是真的!」並提醒過敏體質、哮喘或異膚患者尤其要小心。
鏡報 ・ 20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天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2 小時前
獨/32歲男「牙齒全壞光」醫揭原因!口腔問題恐爆4大癌症
一名32歲年輕男性牙痛就醫發現,幾乎全口牙齒都在搖動,經醫師詢問後才知,他一天最多可抽到四包菸,對此,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林宏達醫師指出,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以上,不僅影響口腔健康,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腦中風可怕的是,失能臥床多年才過世 林志豪醫師:改掉這習慣變健康、家人不擔心
演員吳朋奉因為腦中風離世,享年55歲,我們感到非常遺憾。腦中風雖然是十大死因之一,但通常不會立即致死,可怕的是會造成病患殘障、失能,且時間拖很久,影響生活品質。
幸福熟齡 ・ 1 天前
50歲女更年期變胖7公斤 醫曝:血糖震盪讓她瘋狂餓!
一名50歲女性在停經後變得特別愛吃甜食,導致腰腹部脂肪明顯囤積,體重增加7公斤。胃腸肝膽科醫師鄭泓志指出,更年期女性的血糖波動幅度平均增加40%以上,會刺激大腦釋放飢餓訊號,使人依靠進食獲得短暫能量與快感,長期下來恐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48歲工程師腹脹血便拖三個月,健檢揪出大腸癌,醫:年輕族群警訊已到
48歲的林先生近來因工作忙碌,時常感到腹脹不適,偶爾出現血便,但因沒有慢性病,也無家族史,自認生活作息良好,只是偏好紅肉,因此一直將不適歸咎於消化不良或痔瘡出血。症狀遲遲未改善,連續兩、三個月都未好轉,直到接受健康檢查才發現。 經醫師評估後安排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結果發現大腸內有一顆大型腫瘤,幾乎佔據腸道三分之二,進一步病理判定為大腸癌,所幸因提前介入治療,腫瘤仍有明確治療方向。 大腸癌呈現「年輕化」趨勢肝膽胃腸科醫師梁程超指出,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前段,且呈現「年輕化」趨勢。臨床上不少四、五十歲上班族,因久坐、外食頻繁、蔬果攝取不足、紅肉過量,加上欠缺定期檢查,忽略早期症狀,成為高風險族群。 梁程超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血便、排便變細、體重莫名下降等情況,且持續超過三週,就應儘速就醫。 45歲以上民眾,應做定期篩檢他也提到,AI 輔助腸胃鏡已成為重要偵測工具。AI 系統能在內視鏡檢查中即時辨識微小病灶、瘜肉與可疑組織,降低因視覺疲勞或角度限制而漏網的風險。研究顯示,AI 介入可有效提升腺瘤偵測率,有助於找出早期大腸癌。 梁程超呼籲,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48歲男關節退化!膝蓋「腫脹1.5倍大」中醫「2招」治療2周…能走了
新竹市48歲男性左側膝蓋腫脹無法順利行走,被診斷為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平時皆靠止痛藥物來止痛,經親友介紹至診所看診,治療上運用針灸搭配內服中藥,兩週治療後患者已可順利行走,工作時也能恢復久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小骨折奪命?8歲童在校摔斷手「治12天竟突猝死」死因未知
愛爾蘭一名8歲男童馬修‧布林(Matthew Breen)日前在學校不小心摔斷手,手臂因此有2處骨折,但準備手術期間,馬修卻一直感到身體不適,經過多次治療後,雖病情有些微好轉,但幾天後,馬修突然猝逝,死因成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睡夢中過世真的「走得安詳」?醫揭4大猝逝真相:不一定沒痛苦
睡夢中過世看似平靜無痛苦,真是如此嗎?醫師指出睡夢中猝逝常見4類原因,並非所有猝逝都未經歷疼痛受苦。想要無憾,平日也能做好預防。 每隔一陣子,就會聽聞身邊親友或名人在睡夢中猝逝,不少人認為,在睡夢中過世似乎沒有痛苦,是相對平靜安詳、甚至是比較「幸福」離開人世的方式。 但醫師說,不見得所有在睡眠中過世都未經歷痛苦,如果不想帶著遺憾離開,平時的預防還是相當重要。 睡夢中猝死常見4原因,睡眠呼吸中止也不可大意 睡夢中過世有4大常見原因: 1.心因性猝死 最常見是心肌梗塞和心律不整。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指出,有時單純的心血管狹窄雖然還未造成完全阻塞,但心臟已處於缺氧狀態,可能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 陳冠群進一步指出,心臟有自主神經節律竇結調控、定時放電,維持心律跳動,當竇結老化,心臟愈跳愈慢,有時甚至忘了跳動,就可能暈厥,恢復跳動時再醒過來,醫學上稱病竇症候群;但是當停跳時間過長,心臟缺血缺氧過久,有可能引發心室顫動,甚至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而猝死。 2.腦血管疾病 基隆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吳黃平指出,人體的生命中樞在腦幹,控制呼吸心跳,當腦血管出血或阻塞(腦中風),波及腦幹,就有可
康健雜誌 ・ 1 天前
代謝症候群有救了?專家揭「乳鐵蛋白」可降血糖體脂
近期研究顯示,乳鐵蛋白不僅具有抗菌功能,更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關聯。專家指出,代謝症候群患者體內乳鐵蛋白濃度普遍偏低,而補充乳鐵蛋白可能有助於改善多項代謝問題,包括降低體脂、改善血糖、減少發炎反應等。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赴日旅遊注意!「蘋果病」疫情升溫 出疹前傳染力最強 3族群小心
最近要去日本旅遊的民眾注意,除了流感流行之外,日本「蘋果病」也有上升趨勢!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指出,最近門診已出現不少剛從日本旅遊回國的兒童,出現蘋果病症狀。這些孩子通常在回台灣後出現輕微感冒、微微發
健康2.0 ・ 1 天前
老了回春有解方!研究揭「它」能激活免疫系統:4個月見效
中年人常感嘆免疫力下降,但醫師張家銘表示,一篇今年新發表的文章指出,免疫系統老化到一個階段後,不只防禦力下降,還會引發慢性發炎,但此狀態可被「運動」逆轉,只要連續12週,每週3~5天,每天30分鐘運動,例如快走、有氧、慢跑或肌力訓練,免疫系統就會年輕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日旅注意!愈來愈多國人赴日返台發燒 半數「確診流感」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疾管署署長羅一鈞今(25)指出,日本流感疫情升溫,且會在耶誕節前後達到高峰。台中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觀察,目前流感症狀以高燒、畏寒、倦怠、肌肉痠痛等4大症狀為主,最近患者出現這類症狀,經快篩有半數確診是流感,近兩週出現不少從日本返台的民眾,入境時被偵測出高燒,或是回台後有流感症狀就醫。
民視 ・ 14 小時前
更年期女性必看:中醫調理方法舒緩躁熱與失眠問題
許多中年女性夜半看著旁邊呼呼大睡的另一半,一股莫名不甘願的情緒,讓人覺得委屈而生氣。 桃園長庚中醫婦科高銘偵醫師表示,婦女失眠讓情緒更加焦躁不安,害怕夜晚的到來,害怕睜眼到天明。常常做完家事,等小孩睡著,終於有空閒開始滑手機,但過了凌晨1、2 點就難以入眠,若是半夜上廁所或熱醒後,也經常就再也睡不著了。女性更年期睡眠障礙、情緒起伏 約在停經前2至3年 高銘偵醫師進一步說明,婦女停經過程是在數年間逐漸進行的,從月經一向規則逐漸變為月經不規則,最後到月經完全不來,這幾年過渡時期就稱為更年期。台灣女性平均停經年紀在 50~51 歲,更年期約在停經前的 2~3 年,症狀常見潮熱盜汗、胸悶心悸、睡眠障礙、情緒起伏煩躁易怒或莫名低落(嚴重甚至有焦慮、憂鬱),影響婦女的生活品質及與家庭成員的相處。更年期潮熱女性 透過中藥調理改善情緒與睡眠更年期是女性無法避免的生理過程,是從有排卵到不能排卵的階段 ( 與青春期相反 )。但同樣是賀爾蒙下降,為什麼有些人潮熱症狀嚴重?有些人卻沒有更年期症候?高銘偵醫師解釋,「更年期症狀」是人體對賀爾蒙的濃度變化調控不好,就像高山症的發生是人體對高度快速上升的適應調控不好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心肌梗塞自救3法!2茶飲預防血管鈣化 2穴道強心肺解胸悶
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十大死因之一。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不少心肌梗塞患者在手術後,因飲食過於清淡,缺乏足夠蛋白質,導致身體虛弱無力。中醫師鄒瑋倫建議,術後患者可透過適度運動、
健康2.0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