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熱量爆表?健身人的飲食攻略,脹氣、熱量一次破解
端午節,飄香的粽子總讓人難以抗拒,不論是北部油飯粽、南部水煮粽,還是甜粽,幾乎都是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角,然而對於正在控制飲食、追求體態管理的健身族群來說,這些熱量密集、消化負擔重的傳統美食,無疑是一大挑戰。到底要怎麼吃粽子才能兼顧節慶氛圍與身體狀態?
傳統節慶與健身生活的衝突
粽子是亞洲人端午節的象徵,但對健身族來說,它卻常常成了飲食破戒的「地雷」。傳統粽子以糯米為主體,屬於高碳水、高熱量、低纖維的典型代表,搭配肥肉、鹹蛋黃、花生等高脂餡料,常常一顆下肚就是500至800大卡,熱量相當於一整份便當。節慶中的家庭聚餐、朋友贈送,讓「不小心吃太多」成了常見的困擾。這正是健身生活與傳統節慶文化之間最典型的張力。
粽子熱量排行榜:誰是熱量王者?
不同類型的粽子熱量差異極大,以下是常見粽子的熱量排行參考:
雖然甜粽及鹼粽熱量相對低,但糖分與精製澱粉比例高,容易造成血糖波動與飢餓感反彈;而北部、湖州粽則因油脂比例高,消化負擔較重。一般建議控制在一天一顆為上限,搭配高纖維蔬菜與蛋白質攝取,才能兼顧節慶氣氛與營養均衡。
健身角度看粽子:吃粽子該注意什麼?
從營養學與健身角度來看,粽子存在幾個潛在問題:
高升糖指數:糯米屬於高GI食物,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與能量波動。
脂肪含量高:多數粽子內含油炒餡料或肥肉,導致總熱量超標。
缺乏蛋白質與纖維:不利於肌肉合成與消化系統健康。
飽足感不持久:碳水比例過高,若缺乏搭配蛋白質與膳食纖維,易導致暴食。
建議在進食粽子前後,適當搭配高蛋白來源(如雞蛋、豆腐、乳製品)與蔬菜,以穩定血糖與延長飽足感,同時避免空腹吃粽子,以免造成腸胃不適與過度進食。
吃完粽子後出現脹氣?適度走路幫助消化
很多人在吃完粽子後會出現腹脹、打嗝、腸胃不適的情形,這與糯米的黏性高,纖維低,容易滯留在胃部有關,加上粽子餡料常見的油脂與鹽分,都會延緩胃排空、增加脹氣機率。
面對這種情況,最實用的做法不是立刻平躺或激烈運動,而是飯後輕度活動。建議吃完粽子後慢走15至30分鐘,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與消化。同時可搭配溫熱開水、避免冷飲,若腸胃敏感者也可搭配少量益生菌食品或消化酵素來減緩不適。
健身人端午對策:該怎麼吃?吃完後該怎麼動?
健身族群在端午節期間不必「完全拒絕」粽子,而是應該學會聰明選擇與有意識的安排:
選擇較輕盈的粽子:如南部粽、素粽,或自己動手包粽,控制油脂與餡料比例。
訓練日當天吃粽子:尤其安排在訓練前後,將粽子作為碳水補充的來源,有助於恢復與能量補給。
餐盤搭配原則:一顆粽子搭配一份蔬菜、一份蛋白質,構成平衡的一餐。
避免搭配含糖飲料或酒精:減少熱量疊加與水腫機率。
節後訓練規劃:節慶過後適度增加心肺運動、循環訓練,幫助代謝與調節水分。
節慶美食不應該是健身生活的絆腳石,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與其強硬地限制自己完全不吃,不如透過了解食物結構、掌握攝取技巧與身體反應,來建立起更成熟的飲食觀,而粽子固然熱量高,但只要吃得巧、動得好,你依然可以在享受節慶氣氛的同時,維持理想的體態與健康。
◤看更多運動好文◢
CP值破表!人氣正夯「負重走」輕鬆好上手,零成本又能同時增肌、減脂
不想出門,在家玩遊戲也能健身!10款任天堂Switch健身運動遊戲盤點
運動可以緩解焦慮!5好處維護心理健康,動起來能減少逾70%憂鬱症症狀
其他人也在看

一生只有200萬顆腎絲球!最傷腎10大食物出爐 「第1名跌破眼鏡是它」早餐穀物也中
台灣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國家之一,無論是吃的還是喝的,還是從早餐到宵夜,只要踩雷,恐怕都是默默摧毀腎臟的「隱形凶手」。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公開國人最常吃、卻最傷腎的10大食物榜單,第一名是國人最愛的手搖飲珍珠奶茶。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小時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過度「清淡早餐」恐引膽結石!醫揭危害:血糖如雲霄飛車
過度執行「早餐吃得清淡」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導致油脂、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膽結石、肌少症、免疫功能危機,甚至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1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週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 天前
想增肌又減脂?營養師:很多人「這1物吃太少」 難怪體態一直卡關
「減肥」對習慣久坐不動的現代人而言,可說是一大挑戰,而能做到減少體脂肪又不損失肌肉,更是一門大學問!減肥過程中如何能同時做到甩肥油、又保留原本的肌肉量呢?營養師張語希指出,答案就是「吃夠蛋白質」!蛋白質在保持身體肌肉、促進新陳代謝與增加飽足感上,扮演十足重要的角色。 減重為何要吃足夠蛋白質? 以下逐一解釋為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於減重而言至關重要: 第一「維持肌肉量」:減肥時若熱量消耗多於熱量攝取,身體不僅會燃燒脂肪,同時也可能分解肌肉以提供能量。因此,攝取足夠蛋白質有助於補充「胺基酸」,其為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肌肉維修的主要原料。而保持肌肉量有助提升基礎代謝率,讓身體燃燒更多熱量! 第二「增加飽腹感」:研究顯示,蛋白質在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中最能增加飽足感。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減少飲食過量的風險,輕鬆控制卡路里的攝入、將減肥的難度降低,不會在減重一開始就有「越級打怪」的感受。第三「提升新陳代謝」: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TEF)較高,也就是身體在消化蛋白質時,同時會消耗更多熱量。正因為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來處理蛋白質,因此會促成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燃燒更多脂肪。 改變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贏過地瓜!「這澱粉」抗老化、控血糖、改善腸道:還超級護眼
許多人擔心澱粉不利減重,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建議,不妨吃富含花青素與膳食纖維的「紫薯」,它雖屬澱粉類,但抗氧化能力強、纖維含量高,有助於抗老、延緩血糖上升,堪稱超級食物。國健署也表示,花青素能保護眼睛、降低發炎、改善腸道菌相。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很多人不知道!新研究揭「1食物」真會害人惡夢
一般人認為,睡前喝牛奶等乳製品有助睡眠,但醫師江守山表示,最新研究發現,睡前吃起司等乳製品會導致惡夢,因為乳製品在晚上食用時難以消化。研究人員發現,乳糖不耐症與胃腸道症狀、惡夢和睡眠品質不佳有關。研究並發現,食用水果、蔬菜和花草茶有助於改善睡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它被WHO列「一級致癌物」10年了!早餐店、賣場都還買得到
香腸、火腿、培根這類的加工肉品,在早餐店或賣場都能看到。日前食安專家韋恩在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發文分享,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加工肉品列為「第一類(級)致癌物」至今已有10年,許多學者提出,吃進亞硝酸鹽而產生的亞硝胺(nitrosamines)會損害DNA、加重氧化,不少國家如歐盟已著手減少這類添加劑的含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國民美食上榜!醫揭「10大傷腎食物」 第一名很多人愛
現代人生活忙碌,又經常吃外食,不只營養不均,還可能傷害腎臟。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列出10大傷腎食物,例如早餐穀物,看似健康卻是傷腎地雷,恐添加甜味劑與食用色素,第一名則是珍珠奶茶,珍珠屬於澱粉類,又經常裹上糖水,長期飲用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研究揭「1能力」=心臟健康度 醫喊:現在練還得及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一篇研究發現,握力強不強可能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握力越強,心血管越健康。此外,若能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於握力較弱或中等的人而言,可明顯降低死亡風險。心臟科醫師表示,民眾若無暇進行戶外運動,可多做「握力」運動,以訓練心臟功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