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科學力!台中STEAM教育從幼兒到中學全面開展
孩子的培養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人才培育,積極發展STEAM教育,透過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與數學(Math)跨域整合,培養學童思辨力、科學素養、團隊合作能力。市府積極投入資源,在各教育階段設立STEAM教育示範學校,並透過公私合作建置STEAM教室,發展STEAM教師社群,深化師生共學的能量。
玩越多、學越多!幼兒園成科學探索基地
為向下扎根STEAM教育,台中市於西區忠明國小附設幼兒園成立首座「幼兒園STEAM教育示範學校」,設有光影探索區、拆解組合區、實驗觀察區及操作組合區,引導孩童在遊戲中像科學家般進行觀察、推論、合作。教師亦積極研發主題教材,例如「老鼠機器人」課程,讓孩童透過指令卡組合,控制機器人動作,在趣味互動中理解程式編程的概念,並學習團隊合作。
中市第一座幼兒園STEAM教育示範學校:西區忠明國小附幼。圖/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教育局說明,幼兒教育階段除於西區忠明國小附幼設立示範學校外,112學年度涵蓋山、海、屯、城等10個行政區;114學年度將再邀集台中市10家種子幼兒園合作,擴展STEAM種子幼兒園至29行政區,全面推廣STEAM教育。
人人都能是發明家!動手做、找答案 培養問題解決力
豐原區翁子國小為台中市STEAM教育示範學校之一,長年推動跨域課程,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找問題、用科技找答案」。校內以電腦製圖、雷射切割機與3D列印,培養實作能力;學生更分別在109年產出作品「智能割草機」及110年的「智能水溝清理機」,解決校園雜草與水溝內孑孓叢生的問題,並連續榮獲全國科學展覽競賽第一名,展現探索精神與跨域成果。
台中市豐原區翁子國小趣玩STEAM館,教育局蔣偉民局長與學童一同實作組合衣架。圖/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打造下一代科學力!讓學習與未來接軌
市府也持續挹注經費,深化國中STEAM教育。全市目前共設置8座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強化學生科技應用能力。以大里區立新國中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為例,中心提供「電與控制」的機電整合課程,包含能源動力、機構結構、程式設計等人機界面應用課程,讓學生透過操作體驗,培養動手做、做中學的創客精神。
台中市立新國中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圖/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教育局持續深化「思用樂學、成就未來」願景,推動STEAM教育,讓孩子樂於探究、勇於創造、善於解決問題,市府未來將持續擴大教學資源與跨校合作,打造從幼兒園到國中的完整學習鏈,培育具備跨域力、科技力與創造力的新世代人才。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跨域學習創意發想 台中市STEAM教育啟航
其他人也在看
APEC代表與台青年論壇 聚焦女性數位教育創新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5日電)教育部今天舉辦「女性及青年賦權論壇」,邀請19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體的代表與台灣青年學子,在為期3天的交流中,探討女性與青年在數位時代的教育創新。
中央社 ・ 6 小時前
走進漢本發現考古遺址 泰雅文化館登場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5日電)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推出「走進漢本─聚落與物質文化特展」,帶民眾認識1000多年前的漢本考古遺址,目前正在宜蘭南澳鄉「泰雅文化館」展出。
中央社 ・ 6 小時前南科楠梓園區進二階環評卡關 開發面積需修正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5日電)攸關台積電進駐的南科楠梓園區,為打造更高環境標準,提園區二階環評送環評大會確認;因簡報中涉及開發面積、用水用電增加等內容,與環評書件不符,需修正後再送環評大會。
中央社 ・ 6 小時前
4月故障7月仍蒸煮?梧棲豬場廚餘機 疫爆後還見廚餘殘渣
台中梧棲廚餘豬場成台灣非洲豬瘟防疫破口,中央疫情報告指來源最可能來自未完蒸煮的廚餘,其實案場廚餘蒸煮設備早在4月就故障,但市府5、7月稽查都未發現;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今(5)日則說,廚餘機4月故障是豬農口述,但豬農兒子說7月18日還有蒸煮,豬場封鎖時廚餘機內部仍有廚餘,將再追查設備是確實故障還是時好
自由時報 ・ 9 小時前

連結企業助永續發展 台中市勞工局舉辦庇護工場交流分享會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希望藉由企業與庇護工場的互動交流,深入了解庇護工場多元產品與服務,開拓更多合作契機。台中市政府勞工局今年舉辦2場「庇護工場交流分享會」,讓社會職場友善共融的理念在每一次合作中實現。 台中市勞工局長林淑媛表示,庇護工場是身心障礙朋友邁向自立的重要起點,每位庇護員工都在專業訓練與團隊支持下,展現出自我實現的堅持與專業。感...
匯流新聞網 ・ 4 小時前
免門票室內景點,親子共郵六大展區~台中郵政博物館臺中館
玩中學~學中玩,將枯燥乏味的文字敘述進化為動態展現方式或趣味性的互動遊戲,更能吸引大小朋友們的注意力!因此越來越多展館導入互動式裝置,達到聲光效果的刺激。郵政博物館也加入這類的活潑元素,讓走訪郵政博物館也可以很好玩!去過台北郵政博物館和高雄郵政博物館的黃小菲覺得相當有意思,得知中部也有郵政博物館後馬上安排!只有中部的是免門票參觀喔!
親子就醬玩 ・ 10 小時前
中央社引述TIME惹議 胡婉玲:回歸新聞專業自省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5日電)中央社引述外交部新聞稿,處理美國學者評論總統賴清德的報導引發討論,立委關切中央社擬懲處是否合宜、是否受到政治壓力。中央社社長胡婉玲表示,此事權威機構有錯在先,但新聞媒體還是要把關,中央社已召開自律會議,懲處尚未出爐,一切回歸新聞專業。文化部長李遠也強調,文化部不會干預新聞,民主制度不走回頭路。
中央社 ・ 6 小時前
提升救災訓練能量 台中市消防局「114年訓練教官團會議」登場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消防局4日辦理「114年訓練教官團會議」,藉由集思廣益, […]
觀傳媒 ・ 3 小時前
校方隱匿教保員毆打特教童 家長怒問:調查結果會黑箱嗎?
台北市一名特教幼兒園孩童上個月因「翹腳 」遭校車教保員毆打大腿導致紅腫挫傷,議員林延鳳指出,家長向校方調閱監視,但校方延遲通報、疑似隱匿事實,更讓教保員繼續隨車、未與孩童隔離,中間長達11日。孩童家長5日在議會舉辦記者會表示,校方昨日打電話來道歉,而市長道歉對家長來說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督促教育局跟學校處理這件事。校方回應,確認教保員有不當行為後已立即終止聘僱, 並啟動被害人保護措施。
中時新聞網 ・ 6 小時前非洲豬瘟解封 11/6中午12時起可運、11/7零時可宰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5日電)台灣發生非洲豬瘟,全台活豬禁運禁宰至明天中午12時解除,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天下午宣布,活豬明天中午12時後可運送,7日零時起恢復豬隻拍賣、屠宰與屠體運送。
中央社 ・ 7 小時前
新社花海暨台中花毯節11/8-11/30登場 「飛天小女警」亮相
中部中心/吳璽璸 台中報導「2025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將於11月8日至11月30日,在新社區種苗改良繁殖場二苗圃舉行,這次以動畫《飛天小女警》主題裝置與限定主題館,打造主題花卉盛會。青春舞動、花樣年華展現熱力無限,花海為背景更是美麗加分。2025年台中花毯節即將登場,花海盛大。聲源:主持人:「全面啟動。」新社花海暨台中花毯節11/8-11/30登場 「飛天小女警」亮相 (圖/民視新聞)/現場呈現多個代表場景,包含飛天小女警的家,今年的主花毯還是歷屆最大,高18米、直徑60米。以魔人啾啾的基地為裝置的最高點。主要裝置每日每半小時自動展演一次,融合泡泡與水霧效果,搭配機械動態,營造奇幻氛圍。台中市觀旅局長陳美秀:「今年除了有國際花毯,最大的場域你可以身歷其境去逛飛天小女警的小城鎮,第二個可以看整片的新社花海,第三個今年的台中與中部八縣市的農業展售會也在這裡。」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結合中部八縣市的農業展售會 活動內容豐富(圖/民視新聞)花毯節豐富內容,不只賞花,還有中部縣市聯合農特產品,現場展售。台中市府副秘書長張大春:「新社最美,去年總共有350萬人來,新社真的是很漂亮很漂亮的地方,風和日麗花好,然後新社又有水果又有香菇,可以說是我們台中的後花園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號稱全國最強大的花卉盛事,去年創下350萬人次造訪,今年可望參與人數再創高峰。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 「飛天小女警」主題 史上最大主花毯完整還原小鎮村經典場景(圖/民視新聞)原文出處:新社花海暨台中花毯節11/8登場 「飛天小女警」亮相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民眾跨越壕溝拍"九月雪" 河川署設警告標語小心有詐! PO文假冒台中花毯節徵才觀旅局急澄清有豬瘟「LUMAMA還是要宣傳花毯節」?卓冠廷再爆台中秘辛!
民視影音 ・ 6 小時前合勤控越南新廠 2027年投產
合勤控股(3704)5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朱順一指出,受中美貿易壁壘、歐美運營商要求供應鏈「非中製造、第三地供應」等因素影響,公司已全力推進越南新廠建置,並確認將於 2027 年正式投產。他強調,新基地將成為合勤全球布局的重要樞紐,強化歐美出貨彈性。
中時財經即時 ・ 6 小時前

學校午餐輔導團大串聯 端出飲食教育好滋味
為了深化學校午餐結合健康飲食與食農教育的推動效能,教育部國教署今天(4日)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辦理「地方政府學校午餐輔導團工作重點說明暨健康飲食及食農教育年度專題研討交流會」,邀請學校午餐中央輔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林昶佐衝芬蘭4個月「身形大縮水」!驚人落差嚇爛網:太可怕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知名「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去年宣布不再爭取連任,直到今年5月獲得總統府特聘為駐芬蘭大使,再次獲得關注,甚至一度遭到藍白立委質疑其能力是否合適,對此林昶佐7月飛往芬蘭開始全心工作,至今已經4個月的他突發在個人經營臉書專頁PO出一張與芬蘭現議員的合影,兩人驚人的「海拔落差」讓不少網友看了瞪大眼:「變好小隻!」。
民視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