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人就有1人睡不好 對抗「失眠」有撇步
國內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可能會經歷夜間頻繁醒來、過早醒來,或醒後難以再次入睡的情況。「生物醫學」雜誌綜整多項研究後,列出記錄睡眠日誌、改善睡眠習慣、採用放鬆策略以及補充退黑激素和鎂等多種改善失眠的方法。
「生物醫學」報導,一份在2022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法國巴黎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 50 歲開始,每晚睡眠7到8小時似乎比較健康。睡太多與睡太少則可能產生風險較高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冠心病、中風、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肝病、憂鬱、失智、帕金森病和關節炎。與睡眠時間為7-8小時的受試者相比,睡眠時間≤5小時、6 小時、和≥9小時的受試者發生多種疾病的風險更高。2015 年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建議,不同年齡層所需要的每日睡眠時數:新生兒 (0-3個月):14-17小時;嬰兒(4-11 個月):12-15小時;幼兒(1-2 歲):11-14小時;學齡前兒童(3-5 歲):10-13小時;學齡兒童(6-13 歲):9-11小時;青少年 (14-17 歲):8-10 小時;成人(18-64 歲):7-9小時;老年人 (65 歲以上):7-8 小時。雖然對不同年齡層有一般性的睡眠指南,但並非同齡的人都需要相同的睡眠時間。個人的睡眠需求可能因基因、生活方式、整體健康狀況和壓力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基因變異性:即使在同一年齡組內,有些人天生就需要更多或更少的睡眠。例如,「短睡眠者 (short sleepers)」可能在較少的睡眠時間內也能正常運作,而「長睡眠者 (long sleepers)」則需要更多休息才能感到精神煥發。
健康狀態:患有某些健康問題的人,如慢性疾病、心理健康問題,或在康復期間,可能需要比同齡人更多的睡眠。相反,一些健康狀況良好的人可能在較少的睡眠時間內也能感到精力充沛。
生活方式和壓力:睡眠需求也可能受到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如體力活動、工作要求和壓力水平。高度的精神或身體壓力可能會增加睡眠需求,而當壓力得到良好管理時,有些人可能需要較少的睡眠。儘管對不同年齡組存在一般性的睡眠建議,但同一年齡組內的個人睡眠需求可能會有顯著差異。所以失眠不是僅由睡眠時間長短來定義,它更多地是由睡眠質量、入睡或維持睡眠的困難程度,以及這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日間功能和幸福感來特徵化的。考慮的關鍵點,包括:入睡或維持睡眠困難,或過早醒來且無法再次入睡。睡眠無法恢復精力:即使某人獲得足夠的睡眠時間,醒來時仍可能感到疲倦或精神不振。
日間功能受損:失眠常導致疲勞、易怒、難以集中注意力或日間生產力降低。換句話說,失眠的特徵是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或過早醒來且無法再次入睡,儘管有機會休息。這可能導致睡眠質量差或無法恢復精力,進而引起白天疲勞、易怒、難以集中注意力和功能受損。簡單地說,如果每週至少有三個晚上出現睡眠困難,並且這些問題已持續超過一個月,那麼就可能患有失眠症了。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醫療影響。
為什麼會失眠?失眠可能是急性的 (短期的),通常由壓力、生活變化或情緒困擾引起,也可能變成慢性的 (持續三個月或更長時間),這是由於潛在的健康問題、藥物或長期壓力造成的。失眠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心理、生理和生活方式相關的問題。識別並解決這些原因對於有效治療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失眠的主要因素:心理和精神因素包括:壓力:對工作、財務、人際關係或生活事件的擔憂可能使人難以放鬆和入睡。焦慮症:長期焦慮或過度思考可能導致失眠,因為它會使大腦保持興奮狀態,難以開始或維持睡眠。憂鬱:失眠常與憂鬱有關,患者可能難以入睡或過度睡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其他精神健康問題也可能導致睡眠障礙。健康狀況方面包括:慢性疼痛:如關節炎、背痛或纖維肌痛等疾病可能使人難以舒適入睡。呼吸問題:哮喘、過敏或睡眠呼吸暫停等問題可能干擾睡眠時的呼吸。胃食道逆流病:躺下時,胃灼熱和胃酸逆流可能加劇,干擾睡眠。不寧腿綜合症:一種無法控制的移動腿部衝動,尤其在夜間,可能干擾睡眠。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導致睡眠障礙。咖啡因、尼古丁、酒精、和藥物。咖啡因 (在咖啡、茶、汽水中) 和尼古丁 (在香煙中) 是興奮劑,可能干擾睡眠,尤其是在一天晚些時候攝入時。酒精雖然最初可能引起困倦,但會干擾睡眠週期,導致睡眠片段化和質量下降。某些藥物,如治療哮喘、高血壓、抑鬱症的藥物,或感冒和過敏藥,可能會引起睡眠問題作為副作用。
不良睡眠習慣也會造成失眠,不規律的睡眠時間:每晚在不同時間入睡可能干擾身體的內部時鐘。睡前刺激性活動:睡前使用電子設備、看電視或工作可能使人更難放鬆。不舒適的睡眠環境:噪音、光線、不舒適的床上用品或室溫可能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生活環境的變化,例如輪班工作:夜班或輪班工作可能干擾自然的睡眠-醒來週期。時差:跨時區旅行可能暫時擾亂你的晝夜節律,導致失眠。女性 (尤其是懷孕或更年期)、年齡較大、有家族失眠史或精神障礙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失眠症。難以入睡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無論原因為何,睡眠困擾都可能造成壓力。有時會感覺像是一個惡性循環,擔心無法入睡反而使得到了就寢時間更難以入睡。
如何克服失眠?如果有睡眠問題,可以嘗試記錄睡眠日誌。包括服用的藥物、何時上床、入睡需要多長時間、午睡時間表、運動量,以及飲用的任何酒精或含咖啡因飲料等資訊。專門研究睡眠問題的醫療專業人員可以根據這些資料給予協助。健康的睡眠習慣可以改善睡眠品質。例如,每晚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每天早上在同一時間起床,包括週末;放鬆地閱讀一本書或洗個舒適的澡;確保臥室的安靜、黑暗、放鬆,並保持舒適的溫度;從臥室中移除電子設備,如電視、電腦和手機;避免在睡前進食大餐、攝入咖啡因和酒精,特別是在睡前4-8小時;白天進行體育活動可以幫助您在晚上更容易入睡,但不要在睡前三小時內運動;將白天小睡限制在 30 分鐘內,避免在下午晚些時候小睡;考慮將任何時鐘移出床的視線範圍;如果無法入睡,請起床離開臥室,直到感到困倦再回來。
採用放鬆策略,不要在睡前談論恐懼和擔憂的事;嘗試泡溫水澡或喝洋甘菊茶來幫助放鬆;嘗試溫和的瑜伽;採用平靜的呼吸方法,例如深呼吸 (通過鼻子緩慢深深地吸氣,然後通過鼻子或嘴巴緩慢呼氣) 和調息 (通過鼻子吸氣4秒,通過嘴巴呼氣 8 秒,然後屏息數秒)。冥想練習通常涉及練習某種視覺想像。例如,身體掃描是一種可以幫助放鬆的技巧。這是指在心裡掃描您的身體,並專注於每個部位的感覺。從專注於腳趾開始,一直重複到身體的上部,每個身體部位花 20-30 秒專注。在這個過程中,繼續進行長而深的呼吸。雖然放鬆技巧可能幫助您入睡,但這不應該是目標。我們越專注於試圖入睡,往往就越難入睡。相反地,嘗試練習這些技巧時,目的是達到一種放鬆的狀態,無論是否睡著,這種狀態都能讓我們度過整個晚上。幫助我們在早上恢復更多精力。孩子或青少年無法入睡,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起床,嘗試安靜的活動,如閱讀,然後再嘗試上床睡覺。也可以嘗試將臥室門打開,或插上小夜燈。溫和的放鬆或想像也有幫助,比如回憶喜歡的地方,或創造幻想故事,如超級英雄的故事。還可與他們談談可能導致睡眠問題的任何壓力、焦慮或恐懼。請確保在白天早些時候談論這些事情,而不是在睡前。前面提到的許多建議既適用於成人也適用於兒童。當外宿 (旅館或醫院) 時可以考慮從家裡帶一些物品使住宿更舒適,例如枕頭、毯子或喜歡的襪子。還可以考慮帶耳塞或戴睡眠眼罩。
退黑激素和鎂補充劑的使用:如果醫師推薦任何治療失眠的藥物,這些藥物應該只在短期內服用。睡眠藥物可能會形成習慣,應謹慎使用。它們並不能消除失眠的原因。 在使用安眠藥之前可以嘗試使用褪黑激素或鎂補充劑。褪黑激素與鎂補充劑的效果因人而異。褪黑激素是一種在調節睡眠-覺醒週期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荷爾蒙。它由大腦中的松果體自然產生,幫助向身體發出該睡覺的信號。褪黑激素通常在晚上上升,在夜間達到峰值,並在早晨下降,有助於促進睡眠和清醒,與身體的晝夜節律保持一致。褪黑激素補充劑對於那些難以入睡的人,如失眠或時差症患者,可能會有幫助。對於患有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的人也可能有益,例如延遲睡眠相位障礙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褪黑激素也可以幫助適應新時區,對於經歷時差的旅行者很有用。在開始服用褪黑激素之前,尤其是對於兒童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務必諮詢醫師。建議在睡前約 30 分鐘服用 1 到 5 毫克的褪黑激素。雖然褪黑激素通常被認為短期使用是安全的,但有些人可能會經歷諸如頭暈、頭痛或日間嗜睡等副作用。鎂補充劑可以改善憂鬱症狀並減少焦慮,這指出鎂可能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鎂在調節神經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鎂與 γ-氨基丁酸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受體結合並激活它們,增加大腦中 GABA 的水平,有助於減緩大腦活動並促進放鬆。鎂通過鎮靜神經系統和放鬆肌肉來促進有利於睡眠的放鬆。此外,對三項小型研究的回顧發現,鎂補充可以提高天然褪黑激素的產生,並可能幫助老年人更快入睡、夜間醒來次數減少,以及睡眠時間延長。不寧腿綜合症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特徵是腿部出現不適感和無法抑制的莽動。患有 RLS 的人常因腿部不適感而難以入睡和保持睡眠。研究指出,鎂補充可能有助於緩解 RLS 症狀,因為它可以幫助放鬆肌肉,從而緩解睡眠期間腿部的不適感和莽動。建議的鎂補充劑劑量因品牌而異,通常建議劑量每天 200-350 毫克。甘氨酸鎂 (magnesium glycinate) 是鎂與甘氨酸結合而成的。易被人體吸收,甘氨酸鎂以其鎮靜特性而聞名,可能促進放鬆和睡眠。研究指出,甘氨酸鎂有助於放鬆身心,可能減少干擾睡眠的壓力和焦慮。L-蘇糖酸鎂 (magnesium L-threonate) 可改善認知功能,解決老年人的年齡相關失眠問題,並有助於更寧靜的睡眠。
失眠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壓力、焦慮、醫療狀況、藥物和生活習慣。雖然偶爾失眠是正常的,但慢性失眠可能會顯著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並可能需要醫療關注。窗外的月光,透過紗簾,灑落在地板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它像是來自遠方的召喚,卻又遙不可及。房間裡靜悄悄的,只有時鐘滴答滴答的聲音,像是催眠曲,卻又更像是一曲輓歌。失眠的夜,是一場孤獨的旅行。旅人帶著滿身的疲憊,卻找不到歸宿,徘徊在現實與夢想的邊緣,渴望著安眠,卻又害怕沉淪。
以上文章轉載自生物醫學雜誌 https://www.biomedicine.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媽媽72歲,退休金200萬怎麼規劃?專家:花2萬做1事,保本又每月穩領1萬現金流,手足誰也不必爭
原本是國文老師的十方,一場火災讓她從「沒本錢、數學笨蛋、看不懂報表」的月光族,決定徹底翻轉人生。她苦學理財,歸納出一套「菜市場理財法」,11年內讓資產暴增5千萬,實現財富自由,成為「科技業富太太」。沒想到中年再遇變故,47歲丈夫因病提早退休,她又從暢銷作家變成陪夫刷馬桶創業的老闆娘。如今,經歷無數次跌倒又站起來的她,在臉書開放提問,幫為錢所困的讀者解惑。有天,一位網友問:「我媽72歲,有200萬,我該怎麼幫她安頓這筆錢?」這筆錢讓全家都焦慮。放銀行怕貶值,投資怕風險,若生病醫療費從哪來?錢該放誰那裡?誰能動用?十方給了她兩個建議:既能保本、讓錢長出現金流,又能避免手足撕破臉……
幸福熟齡 ・ 1 天前
800歲長壽家族秘方曝光 每天喝「蔬菜湯」增免疫力
義大利薩丁尼亞島是全球五大「藍區」之一,這裡的居民以長壽聞名,其中一個家庭更因家族總壽命超過800歲而備受矚目。英國鏡報報導,這個家庭長壽的秘訣之一,是每天都會食用一道以豆類和蔬菜為主的營養湯品,被視為增強免疫力、抗老化的關鍵飲食。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睡太少會老 睡太多會病!國際研究揭理想睡眠時間 若輕忽下場慘!
新加坡國立大學睡眠與認知中心透過智慧戒指蒐集35個國家、結果顯示,全球最能好好入眠,也就是最會睡的國家,第一名是愛爾蘭,平均每晚能穩定睡滿約7小時,其實近年多項國際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或過量睡眠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心理健康與死亡風險相關;而長期失眠或有睡眠障礙的盛行率,在全球有持續上升態勢。
TVBS新聞網 ・ 8 小時前
獨/日本東北規模6.7強震「極近311地震震央」 郭鎧紋:主震可能還沒來
日本東北地區三陸近海在當地時間9日傍晚5時3分發生規模6.7地震,最大震度達4級,地震專家郭鎧紋示警,這起地震和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有諸多聯繫,台灣民眾未來3天內需留意規模7以上地震,也應留意海嘯警報的相關訊息。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多吃更長壽!「1類食物」養出百歲老人 降慢性病風險
若想活得健康又長壽,除了規律運動,飲食尤為重要。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到,攝取更多植物性蛋白質(如堅果、鷹嘴豆等)的人通常壽命更長,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較低,但這只適用於成年人,5歲以下兒童應多攝取動物蛋白,才能順利度過成長關鍵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百香果被封「甩油神器」 抗發炎降血壓...還能美白
百香果因其酸甜可口的風味被譽為「果汁之王」,不僅美味還富含營養。營養師高敏敏表示,百香果是高維生素C和高纖維的「甩油神器」,具有多項健康益處,但糖尿病患者及腎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食用量,以免影響健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哈佛研究!「多說2字」讓大腦回春20年 手腳都靈活了
維持身心年輕相當重要。醫師黃軒表示,哈佛研究人員曾找來一群70多歲的長者,進入一間「時光屋」,播放著當年的老歌、舊時報紙等,並告知長者已回到20年前,結果5天內他們姿勢挺直、手腳靈活、記憶力增加,連聽力與視力都有所改善。外人甚至認為長者的臉都變年輕了。研究團隊建議,中老年者可改掉自己的老化用語,例如常在用語中加入「不過」這兩個字,來增強動力與自我肯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化還是肌少症? 「這些症頭覺得吃力」別輕忽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隨著高齡化加劇,「肌少症」成為影響長者健康的重要問題。台北醫學大學攜手台北神經醫學中心、台灣生醫創新學會等單位,共同呼籲希望提升國人對肌少症的認識與重視,同時指出爬樓梯、走路等動作覺得吃力,恐是肌少症的徵兆。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證交所也不告訴我謎底!創新板再釋暗號 猜中神秘嘉賓有大獎
社群熱度續燒。證交所今(10)日推出「創新板tib」第二支宣傳片,延續首波神秘氛圍,點出智慧製造、機器人、無人機等創新足跡,並以「11/17嶄露頭角」收尾,直球預告神秘嘉賓即將登場,同步號召網友留言解謎參加抽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5 分鐘前
威力彩頭獎2億!4生肖立冬後財源廣進 喜接意外之財
威力彩頭獎保證2億元,《搜狐網》運勢專欄點名4生肖立冬過後財運極佳,不僅會遇見貴人開拓新財路,還有意外驚喜降臨,財富源源不絕地湧進口袋。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每年逾4000人罹患胃癌 保胃5撇步遠離罹癌風險
衛生福利部公布2024年癌症死因統計,胃癌在全國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8,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民眾,造成胃癌的主因之一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民眾若能落實定期檢查、健康飲食等「保胃5撇步」,即能遠離罹癌風險。南投縣衛生局表示,「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因子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久戴降噪耳機恐害聽力退化?醫這樣說 一出現「3症狀」快立刻就醫
28歲阿信每天都準時到圖書館拼國考,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直到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情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用過久,導致聽覺過度補償反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田輝勣指出,如果持續未節制,恐怕會造成聽力退化。 降噪耳機引發聽覺補償作用 對聽力的傷害加倍 田輝勣醫師表示,降噪耳機會偵測環境噪音並製造反向聲波來抵銷,雖然可以製造出真空式安靜,但耳朵內部其實一直在接受抵銷後的訊號,內耳毛細胞和聽覺神經必須持續調整壓力與敏感度來維持平衡,就像肌肉一直維持緊繃狀態,時間久了會疲勞甚至受傷。此外,長時間在極度安靜環境中,大腦的聽覺中樞會把微小聲音放大,以維持對環境的感知能力,而當耳機一拿下,反而會覺得周圍聲音太大、難以適應,可能會有耳鳴、頭暈或覺得環境變得刺耳的不適感。 降噪又聽音樂 比純聽音樂更傷聽力 田輝勣醫師也提醒,如果在高噪音環境同時開啟降噪又聽音樂,為了抵抗被降噪吸走的低頻,耳機會自動提高音量或增強某些頻段,長期下來對聽力的傷害比單純聽大聲音樂還高,對於超長使用時間、對聲音敏感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足球》零下8度照樣踢!冰柱倒掛金鉤 渥太華競技加時賽奪冠寫隊史新頁
在暴風雪侵襲的渥太華,一場被譽為「冰柱倒掛金鉤(icicle kick)」的驚世射門點燃了加拿大超級聯賽總決賽的激情。這場氣溫低至零下8度的賽事,以最富「加拿大特色」的方式見證主隊渥太華競技(Atletico Ottawa)歷經加時後,以2比1擊敗卡加利騎兵(Cavalry FC),奪得隊史首座「北極星盃」。David Rodriguez with a bicycle kick goal in the snow for Atlético Ottawa in the Canadian Premier League final vs Cavalry pic.twitter.com/4IJj6wCa7S— James Nalton (@JDNalton) November 9, 2025然而比分遠不足以述說這場冰雪史詩的全貌:比賽因積雪反覆中斷,每15分鐘需重劃場線,守門員甚至得拿出鏟子來清理禁區,下半場幾乎難以正常進行。加時賽前更出動剷雪車清理場地。Atletico Ottawa are Canadian Premier League champions in the wildest ga
麗台運動報 ・ 10 小時前
三星Galaxy Watch睡眠呼吸中止檢測功能 正式在台開放
隨著人們愈加重視睡眠品質,穿戴式裝置已成為監測與改善睡眠狀況的重要工具。三星電子宣布Samsung Health Monitor應用程式的睡眠呼吸中止檢測功能已獲得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即日起正式於台灣上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75萬股東看過來!台新新光金10月大賺78億元 EPS1.88元
擁有75萬股東的台新新光金(2887)今(10)日公布10月自結稅後淨利78.4億元,高於9月的75億元,累積稅後淨利338.3億,年增近九成,每股稅後淨利(EPS)1.88元。
Yahoo奇摩股市 ・ 13 小時前
adidas限時下殺:跑鞋$911起、全館3折起!最高回饋37%秒殺全場,運動時尚一次掌握!
各位潮流玩家、運動愛好者注意!adidas品牌日重磅登場,讓你不再觀望,直接入手夢幻逸品!這次 adidas 祭出全館3折起、跑鞋激降$911起的超狂優惠,最高回饋達37%,還有滿額好禮與獨家抽獎等你拿!這個秋冬,無論你是想追逐 SAMBA 的復古風潮,還是需要一套機能舒適的運動服飾,這波絕對能滿足你的所有願望。
Yahoo好好買 ・ 22 小時前
它曾是皇帝專用「長壽菜」 如今市場就買得到!抗癌又護眼
現在市場隨處可見的茄子,以前竟是皇帝的食物!不過這份「長壽菜」確實具備許多養分,現代營養師與癌症基金會都點出其對身體有好處,如茄子的花青素可保護神經與眼睛、維生素P維持結締組織的健康、綠原酸減緩飯後升血糖,有助於減重、茄鹼能夠抑制消化系統腫瘤,幫助抗癌。但建議茄子要連皮一起吃,才能獲取紮實營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4型,你是哪一型?
你曾經拒絕過多少次邀約?在社交場合總是站在邊緣?在會議中選擇當旁觀者?或者為了避免在電梯裡遇到人而選擇走樓梯?如果你始終保持內向性格的行動模式,拒絕和世界接觸,你真的是在「做自己」嗎?還是說,這會讓你錯過許多重要的人生目標,而這些目標只有在你突破自身界限時才能實現?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都是內向者,而內向者一直在默默地改變世界。內向者不是一種 分成4種完全不同的性格類型所有內向者都屬於同一陣線,但並非所有內向者都是一樣的,有兩個差異特別顯著。首先,有右腦型的內向者,傾向以主觀直覺的方式來處理資訊;還有左腦型的內向者,更偏向以客觀分析的方式來評估資訊。其次,有社交能力較強的內向者,也有社交能力較弱的內向者。從這些差異的交叉組合,可以得出四種基本的內向性格行為風格:●受理性驅動且安於交際:務實的智囊(Mastermind,M型內向者)。●受情感驅動且安於交際:敏銳的超級敏感者(Supersensiblen,S型內向者)。●受理性驅動且不安於交際:高度邏輯思維的怪咖(Nerd,N型內向者)。●受情感驅動且不安於交際:害羞的繭居者(Cocooner,C型內向者)。內向不是不能外向 只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輕熟女不明原因自發性高潮 竟是外陰前庭神經炎惹禍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高雄報導 圖:張民傑診所院長張民傑醫師/本報資料照片 有一位辦公室行政人員,經常坐在辦公桌工作時,會突然間自發性高潮,這種狀況一再發生讓她非常困擾。張民傑診
好醫師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坣娜肺腺癌奪命!譚敦慈:魚這樣吃恐成最毒習慣 7症狀像感冒卻奪命
以〈奢求〉等歌曲深植人心的59歲情歌女神坣娜,驚傳於10/14病逝。外界一度猜測是紅斑性狼瘡或胰臟癌奪命,但她摯愛的猶太裔富商老公薛智偉今(31)日悲痛證實,坣娜是因「肺腺癌」病逝。他透露,4年多前坣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