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急性期風險高!醫籲:去汙名與新治療並進 接住高風險族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國人心理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113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自殺睽違多年再度名列十大死因,其中青壯年族群增幅最為明顯。健保資料亦指出,憂鬱症診斷人數在十年間成長逾兩成,顯示仍有許多潛在患者未進入醫療體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主任陳偉任醫師表示,自殺往往並非「一時想不開」,而是憂鬱症進入急性期、身心承受負荷過載的結果;如何在最危險時刻「接住」患者,是臨床醫療與家屬共同面臨的關鍵課題。
自殺重返十大死因 憂鬱症為關鍵風險因子
統計顯示,超過九成自殺死亡者生前受精神疾病所苦,其中與自殺風險關聯最強的正是憂鬱症。「憂鬱症就像戴上一副黑色眼鏡」陳偉任醫師形容,患者會自動過濾掉好消息,眼中只剩失敗與挫折,久而久之深感自己是他人負擔,眼前一片黑暗。
雖非所有患者都會採取自殺行為,但當巨大的心理痛苦疊加扭曲的思考模式時,風險便會急劇升高。陳偉任醫師提醒,越早察覺症狀並接受治療,越能避免病程惡化至急性高風險階段。
壓力鍋掀蓋:識別急性期症狀與隱微警訊
憂鬱症常是長期壓力堆疊的結果。當大腦調節系統長期過載,可能出現失眠、焦慮、認知功能下降等症狀。若在此時遭遇突發性打擊,患者情緒可能瞬間崩潰,進入自殺風險極高的「憂鬱急性期」。陳偉任醫師列舉以下幾類常被忽略的警訊:
情緒劇變:不一定是持續悲傷,可能表現為易怒、暴躁,對小事反應激烈。
反覆身體不適:常因胸悶、心悸、疼痛或疲倦求診,但檢查無明確病因。
微笑憂鬱:社交表現正常甚至開朗,獨處時卻深陷空虛與絕望。
行為反常:贈送珍藏物品、搜尋自殺方法、交代後事;特別需留意在長期焦慮後突然出現的「異常平靜」。陳偉任醫師強調,這種「突然好轉」反而是極危險訊號,務必提高警覺並尋求急診或專業協助。
傳統藥物需數週起效 急性期治療面臨空窗挑戰
傳統口服抗憂鬱藥(多屬單胺類抗憂鬱劑)約需4至8週才能發揮完整療效,且約三分之一患者反應有限。陳偉任醫師指出,這段「治療空窗期」是急性期最具挑戰的階段:藥效未至,自殺風險卻已達高峰。患者深陷無助,家屬則因恐懼發生憾事而身心俱疲。
新型速效鼻噴劑 協助患者度過危險谷底
近年國內外相繼核准新型抗憂鬱鼻噴劑,適用於成人憂鬱症合併急性自殺意念者。「這如同在火災現場優先『壓制火勢』,為後續救援爭取時間。」陳偉任醫師說明,鼻腔給藥可讓藥物快速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短時間內減輕症狀。
臨床曾有一位50歲女性,因多重生活壓力反覆發作且有自傷行為,雖持續口服藥物,但在急性惡化期效果仍顯不足。經評估接受速效鼻噴劑治療後,數日內憂鬱症狀明顯緩解,負面思考強度降低,患者也更願意配合後續治療,家屬沉重的照護壓力終於獲得喘息。陳偉任醫師強調,速效藥物並非取代傳統治療,而是在急性期先穩住病情,後續仍需搭配口服藥物、心理治療與生活調整,才能邁向長期穩定。
治療是大腦的地基 陪伴與理解是支架
「憂鬱症不是個性差、也不代表不夠堅強,而是大腦生病了。」陳偉任醫師呼籲社會建立去汙名的認知,避免使用「想開一點」等言語造成患者二度傷害。他比喻,速效藥物如同蓋房子的「地基」,助患者在急性期站穩;而親友的陪伴、職場支持與友善就醫環境,則是不可或缺的「支架」。一句真誠的「辛苦了,我陪你」,往往比大道理更有力量。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若您或身邊親友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生命線1995或張老師1980,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黑蒜抗氧化力高10倍!抗發炎護心還能保養攝護腺
黑蒜被譽為「大蒜界的熟成黑武士」,具有比生大蒜高5至10倍的抗氧化能力,且完全沒有辛辣口感及蒜味口氣,不僅能調節血脂血壓、提升免疫力,還具有抗發炎特性,對攝護腺保養有益。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不是胖才會長!中醫師解析脂肪瘤常見體質+飲食與情緒管理建議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有些人會在皮下摸到一塊界線清楚的腫塊,按壓時會有痠脹感,這很有可能是脂肪瘤。翰鳴堂中醫診所莊可鈞中醫師說明,雖然脂肪瘤較常見於肥胖族群,但瘦的人也可能出現,並不全然與體型或油膩飲食直接畫上等號。西醫認為可能與部分染色體重組異變有關;中醫則視為與體質、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濕熱體質+飲食習慣偏油 容易造成痰濕累積 臨床上常見於喜歡飲酒、常吃油脂較高的食物,如肥肉、內臟、蛋黃者,容易產生脾胃濕熱、痰濕堆積,使脂肪組織異常聚集,進而形成脂肪瘤。中醫調理常以清熱除濕、健脾和胃、軟堅散結方向進行,例如決明子、陳皮、山楂等藥材。 壓力、思慮過度也可能誘發 氣滯血瘀形成腫塊 莊可鈞醫師也提醒,另一大族群是平時壓力大、經常熬夜的人,因氣血不暢、肝氣鬱結、經脈阻塞,讓正常脂肪組織與瘀血糾結包裹,也可能會形成脂肪瘤。此類型多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要方向,可運用柴胡、薑黃、玫瑰花等藥材協助調理。 遺傳體質或外傷後增生 需從腎調理強化根本 若家族中有人有脂肪瘤,或曾因外傷使皮膚局部增生,也可能形成脂肪瘤。此類與先天體質有關,中醫會以調補腎氣做為重點,提升身體整體的調節能
健康醫療網 ・ 5 小時前
東北季風增強今晚降溫!消防局籲防範腦中風、心肌梗塞 4步驟自我檢測
【記者江孟謙/台北報導】氣象署天氣預報,今天(25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宜花地區溫度下降,白天高溫約21至22度,但隨著東北季風影響增大,今晚溫度將進一步下降,中部以北及宜蘭地區低溫約15至17度。
壹蘋新聞網 ・ 18 小時前
火爆爸媽養出溫柔學霸!Jasper 12歲三語主持驚豔網友 應采兒「原則育兒」成關鍵
陳小春衝動、應采兒直爽,兩人都是脾氣攔不住的類型,但兒子Jasper卻相當沉穩、溫和。近日,12歲的Jasper在學校活動以中、英、粵三語主持,台風成熟穩定,更把清華、耶魯大學列入人生目標,令不少人驚豔他的語言與學習能力。
姊妹淘 ・ 5 小時前
進入第三人生後,就開始計畫單獨旅行吧!退休後愈多「第一次」,生命愈精彩
進入第三人生,不是用來每天緬懷過去的豐功偉業,也不是用來一直重複過著相同的生活。這時,我們一定要繼續前進,開始做一些以前想做沒做,或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做的事。你在此時的「第一次」愈多,你的第三人生就愈精彩。
幸福熟齡 ・ 5 小時前痛風不是只痛腳!他腰痛一年才知「痛風石」長進脊椎,醫:愛吃●●要特別小心
49歲居住於臺東的張先生,過去一年多飽受腰痛與右腳麻痛困擾,尤其夜晚常痛到睡不著,隨著疼痛逐漸加劇,就診檢查發現第五節腰椎椎弓骨折合併脊椎解離的問題,在進行脊椎微創手術治療過程中,發現張先生的脊椎關節內竟布滿「痛風石」,這正是造成異常劇痛的原因。張先生回憶,一年多前開始出現腰痛與腳麻情形,「有時痛、......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角頭「瘋寬」車停殯儀館…人倒車內身旁留槍、心臟中彈亡!明解剖追死因
南投縣名間鄉53歲綽號「瘋寬」的吳姓角頭,地方勢力龐大,曾壟斷濁水溪疏濬工程,又因以比特犬頭像製作「通行證」向業者收規費,被外界稱為「狗頭幫」。然而前天(24日)吳男被人發現,陳屍於轎車內,一旁遺留一把手槍疑自戕,初步相驗,仍無法斷定確切死法,為求慎重,將於明天(27日)進行解剖複驗,釐清死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北榮新竹分院安寧團隊圓夢旅程 讓陪伴與愛填滿生命最後篇章
63歲黃女士罹患小腦萎縮症,臥病多年無法言語,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安寧居家護理師戴君竹在例行訪視中,從黃女丈夫口中聽見自己近期被診斷大腸癌第三期,除了面對病情的不安,更說出深藏心底多年的願望:「只要身體還可以,想親自帶太太和女兒出去走走,再重溫一家人相聚的時光。」這句真誠的心願,成了圓夢旅程的起點。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蘇丹紅風暴!古寶無患子下架5977支潤唇膏 聲明「無條件退款」
台南安定一家生技公司生產的潤唇膏因使用含有禁用工業色素「蘇丹4號」的原料而受到波及,業者已主動下架並封存5977支潤唇膏產品。台南市衛生局接獲衛福部食藥署通報後立即派員前往稽查,確認該公司已採取預防性停售措施。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好市多這款起司一票好評!內行人提醒「不能直接吃」:外層有包蠟
美式賣場好市多提供各種生鮮食材,滿足許多民眾的日常需求。一位女子近日在好市多看到一款L牌迷你貝比貝爾乾酪,一袋28粒售價469元,雖然她躍躍欲試想購買,但又害怕踩雷吃不完,因此在網路發文詢問其他人的心得,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會員紛紛大讚好吃,不過乾酪外包覆了一層食用蠟,食用前最好要先去除。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台大醫院完成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植入,台灣心律治療進入新紀元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心律不整團隊再創國內醫療里程碑。自 2023 年起受邀參與全球指標性的「Aveir Dual-Chamber Leadless i2i IDE Study(AVEIR DR i2i Study)」,成為台灣唯一合作醫療中心,並成功完成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臨床植入。此技術突破長期以來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單腔起搏的限制,象徵台灣正式邁入心律調控治療的新時代。 台大醫院在臨床試驗期間共為 5 位患者完成植入,追蹤近3年,結果顯示,裝置運作穩定,心房與心室可維持良好同步性,患者心臟功能、運動耐受度與生活品質均明顯提升。該系統已於 2025 年 9 月獲 TFDA 核准,可望於 11 月底至 12 月初正式納入臨床使用,醫院預計今年 12 月再安排 3 位患者接受治療,讓更多病人受益。 技術三大突破:從單腔進化到雙腔過去台灣使用的無導線節律器皆為「單腔心室型」,無法進行心房起搏,由於心房肌層極薄,使裝置固定成為技術難點,因此,全球多年來始終未能廣泛臨床應用。 此次導入的系統具三大革新:1. 安全性與舒適度大幅提升— 無需胸前導線與皮下電池,經股靜脈微創植入— 裝置小如子彈
常春月刊 ・ 5 小時前
去年5萬人因癌離世!抗癌最燒錢 6項癌症新療法全交給它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連續4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僅2024年就奪走逾5萬條生命,顯示癌症防護與治療準備已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國泰人壽持續以創新商品回應國人健康保障需求,近日推出美元利變型保單「國泰人壽美滿康愛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外溢型)」(下稱「美滿康愛」),為業界首張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納入保障範圍的商品,結合高倍數身故保障,兼顧美元資產累積與癌後醫療保障,讓保戶面對重大疾病時,擁有更完善的財務與健康全方位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Fed新主席人選 傳哈塞特最有可能出線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聯準會(Fed)下任主席人選進入最後幾周,現在傳出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最有可能出線。協助川普總...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5 小時前諾和諾德新藥amycretin減重效果驚人,週二股價勁揚近5%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丹麥製藥大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美股代碼NVO)公布新一代糖尿病與減重候選藥物amycretin的臨床數據,顯示在控制血糖同時具備強勁減重效果,每週注射劑型在36週內最高可幫助患者減重14.5%,每日口服劑型減重幅度亦達10.1%。利多消息帶動其美股股價勁揚逾4.6%,一舉收復前一日Alzheimer’s試驗失利所造成的大部分跌幅,成為市場焦點。據公布數據,amycretin以每週一次皮下注射給藥,在約9個月(36週)試驗期間,讓受試者體重平均減輕幅度最高達14.5%;改以每日口服給藥,減重效果約為10.1%。市場人士指出,單從體重降幅來看,amycretin已站上現有減重藥物第一梯隊水準,對今年市值曾腰斬的諾和諾德而言,無疑是一劑重要強心針。不過,先前諾和諾德剛因Alzheimer’s項目遭遇挫折。公司於週一披露,口服版本的Ozempic在兩項大型臨床試驗中,未能顯著減緩阿爾茲海默症病程進展,基於認知功能評估的指標,服藥組並未展現明確優於對照組的改善。該消息一度打擊市場信心,使投資人對其高額研發與管線風險產生疑慮,也更凸顯新一代減重與降糖
財訊快報 ・ 6 小時前
每天都吃菜!50歲男血壓仍狂飆 醫揪「1習慣」害的
天氣一轉冷,火鍋店再度迎來人潮,不少民眾也把火鍋當成冬季進補首選。不過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有慢性病史的人要得特別留意,並分享一則案例,一名50歲男性長期罹患高血壓,原本藥物控制穩定,最近血壓卻突然升到異常高點,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問題竟然出在他「用火鍋燙菜」的習慣,看似清爽的蔬菜,其實吸進大量高鈉湯汁,讓血壓悄悄失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2 天前
咳嗽不能吃香蕉是真的!醫提醒2類人要注意 揭「老祖宗智慧」不容忽視
在感冒咳嗽期間,許多人都會聽到長輩提醒「這個不能吃、那個會加重咳嗽」,事實上,確實有不少水果因性質偏寒、酸度高或容易刺激呼吸道,被認為不利於感冒恢復,例如:西瓜、芒果、柳丁等。不過,你是否也聽過坊間流傳「吃香蕉會咳嗽」?對此,兒科醫師徐嘉賢近日證實「是真的!」並提醒過敏體質、哮喘或異膚患者尤其要小心。
鏡報 ・ 23 小時前
羊肉爐配酒!她吃完隔天心悸 醫揭大地雷恐致內出血
天氣轉冷,不少民眾習慣進補暖身,一名女子日前食用羊肉爐並搭配2口米酒,當下感覺身心溫暖,未料隔天卻因頭暈、心悸就醫,整個人虛弱到無法站穩。內科醫師傅裕翔指出,進補對長輩容易造成身體負擔,特別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等藥物的患者,可能增加瘀青、流血或內出血風險。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5 小時前
腦中風可怕的是,失能臥床多年才過世 林志豪醫師:改掉這習慣變健康、家人不擔心
演員吳朋奉因為腦中風離世,享年55歲,我們感到非常遺憾。腦中風雖然是十大死因之一,但通常不會立即致死,可怕的是會造成病患殘障、失能,且時間拖很久,影響生活品質。
幸福熟齡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