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長高?醫:藥物不是第一步 「這些事」才是影響關鍵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來,評估身高的風氣盛行,要不要帶孩子去看長高門診?什麼時候帶去看最合適?骨齡是什麼?要不要用青春期的抑制劑?要不要用生長激素?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廖曉茹提醒,若有這些疑問,家長應找小兒內分泌科的醫師諮詢,聽取專業建議。
一年長不到四公分、性徵出現過早 應就醫評估協助
廖曉茹醫師說明,首先要知道影響成人身高最常見的兩個因素:生長激素缺乏、性早熟。生長激素從兩歲開始主導小朋友的身高發展,若是小朋友的身高持續低於同年齡的第三百分位,或是1年長高的速度不到4公分,就需要懷疑小朋友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可能性。除了先天性生長激素缺乏外,腦部腫瘤也是生長激素缺乏常見的原因之一;而生長速度趨緩,往往是腦部腫瘤的第一個表徵。因此,原本身高正常的孩子,生長開始偏離原本所屬的百分位,1年長不到4公分,更需要提高警覺,尋求小兒內分泌科醫師的評估。
性早熟指的是女孩在8歲以前、男孩在9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性腺荷爾蒙除了加速長高的速度外,也會加速生長板的癒合,若生長板提前癒合,往往會壓縮到小朋友長高的時間,而造成小朋友一開始比同儕高,最終成人身高卻不理想。由於現在小朋友營養過盛以及環境荷爾蒙的汙染,性早熟在現代社會更加常見,若是女生在8歲以前在乳暈下方摸到類似乳腺的硬塊,或在10歲以前月經來潮;男生在9歲以前睪丸開始明顯變大,都應尋求小兒內分泌科醫師的協助。
骨齡越慢越好? 醫:誤差1年內皆正常
廖曉茹醫師解釋,「骨齡」是醫生透過左手的X光來評估孩子骨頭成熟度的一種方式。譬如孩子實際只有7歲,但骨齡可能已經接近10歲,這代表他們的骨骼發展比同齡人快。可能是性早熟造成的骨齡加速,最終有可能影響成人身高。由於性早熟越來越常見,一般民眾常有的錯誤觀念覺得骨齡越慢越好,事實上骨齡誤差約在1年以內都在正常的範圍,若骨齡慢超過2年以上反而要懷疑小朋友有生長激素缺乏或長期甲狀腺素低下的可能性。有些人骨齡雖然因性早熟略為超前,但是因為成長期營養很好,生長速度良好,身高也有超前同齡的小朋友,並不一定會因為骨齡超前就影響到他的成人身高。
生長激素針劑改善身高 但有其副作用須謹慎使用
目前的實證醫學中,並沒有口服藥物可以明確幫助長高。而在正常身高、正常發育的孩子身上,使用藥物干擾體內荷爾蒙並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增加身高。在生長門診常見用來改善成人身高的針劑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需每天施打的生長激素。二、每個月或每3個月打1針,抑制中樞性性早熟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 (GnRH agonist)。要注意的是,生長激素價格昂貴,健保給付生長激素的疾病包含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候群、SHOX缺乏症及努南氏症候群,且這類病人須有明確身材矮小或生長速率緩慢的證據。
對於身高正常、生長速率正常的小孩來說,盲目施打生長激素並不一定會增加身高,且生長激素也有頭痛、血糖代謝異常、生長板滑脫、加重脊椎側彎等風險。
也不是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治療,須經醫師謹慎評估為中樞性性早熟,且有快速進展、壓縮成人身高的證據,使用後對身高才有幫助。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 建立自信遠比身高重要
廖曉茹醫師提醒,無限制的使用藥物,延後小朋友的青春期,也會有青春期骨密度下降、青春期肥胖以及同儕間互相比較的心理壓力。對身高最有幫助的,是把握孩子成長發育的時期,均衡飲食、改掉孩子挑食的習慣,攝取健康的食物、確保足夠的熱量跟蛋白質,以及一天2份奶類補充足夠的鈣質(1份奶類是240ml的牛奶、優酪乳或2片起司)。多運動、多曬太陽、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學齡兒童應在晚上9點到10點前就寢。適時開導孩子,減輕課業壓力,多在節假日安排親子休閒活動,接觸大自然。
廖曉茹醫師強調,家長對於身高的焦慮也容易影響孩子未來的價值觀,要知道身體外型跟外貌都只是人的一部分,充實學識、培養專業技能、建立自信與自我價值,更能讓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290期
【延伸閱讀】
轉骨正是時候!中醫提醒:3方向打好基礎 別錯過孩子長高黃金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跨越時空的宇宙呼喚 澳洲博物館蒐集民眾留言 2027年要送進太空
如果你有機會向宇宙發出一則訊息,你會說什麼? 澳洲雪梨「動力博物館」(Powerhouse Museum)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邀請對太空充滿興趣的人們參與「Humans」計畫,錄下想對宇宙說的話。兩年後,這些聲音訊息將被發射到太空中。 孩子們對活動充滿興趣,紛紛錄下自己的疑問或介紹人類的特質。事實上,這項由麻省理工學院發起的全球計畫,已涵蓋超過80個國家、65種語言。最終,這些聲音訊息將被轉化為「深空廣播訊號」,並刻錄在一片8吋晶圓上,預計於2027年發射進入太空。全球民眾可於2026年1月前上網參與,留下想對宇宙說的話。 這項活動旨在向1977年「航海家一號」(Voyager 1)探測器任務致敬。當時的探測器攜帶「航海家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收錄地球的影像與聲音,展現人類文明與生命的多樣性。而2027年也將迎來航海家探測器發射50周年紀念。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
《96分鐘》破2億登國片冠軍! 林柏宏催王柏傑「快來上班」姚以緹透露父親「神預言」
台灣首部以高鐵為題材的災難動作電影《96分鐘》,累積票房已突破2億元大關,正式榮登2025年度台灣電影票房冠軍寶座。電影今日(8日)在北中南舉辦共四場謝票見面會。監製鄒介中、導演洪子烜率領主演林柏宏、宋芸樺、王柏傑、姚以緹、蔡 凡熙、呂雪鳳、孔令元齊聚,與影迷近距離互動。全台限量四場的見面會開賣即一分鐘內秒殺完售,現場氣氛熱烈。
鏡報 ・ 13 小時前
拚北市長提名 吳怡農掛吊帶也跑行程! 徐國勇:好幾位將一一徵詢
有意爭取民進2026台北市長提名的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今(11/9)上午出席第10屆電器盃節能公益路跑-鳴槍開跑」,左手臂掛著吊帶一同跳熱身操。民進秘書長徐國勇表示,選對會正在徵詢各方中,「有好幾位我們都會一一地徵詢」。
太報 ・ 2 小時前

2025秋冬長靴7款推薦:從《暴君的廚師》姜漢娜同款穿搭找靈感
無論潮流如何更迭,「長靴」始終是秋冬造型裡的風格定錨。從伸展台到街頭,2025秋冬長靴再度成為時髦焦點,不僅修飾比例、延伸腿部線條,更能在冷冽季節中展現俐落氣場。近期在韓劇《暴君的廚師》以飾演姜漠珠展露頭角的的姜漢娜,以一身簡約造型示範黑色長靴的百變魅力,將知性與力量融合成恰到好處。本文編輯特別精選7款本季必入手的長靴清單,從經典馬術靴到貼腿高筒靴,帶你一次掌握2025秋冬的穿搭關鍵詞。
bella儂儂 ・ 2 小時前
不只看不清!白內障恐害健忘、反應慢 醫揭「4大關鍵原因」完全沒料到
你有沒有發現家中長輩除了視力變差,記性和反應也不如從前?或許你會認為這只是正常老化現象,但個驚人的發現:白內障不只影響視力,更可能悄悄偷走你的認知能力!眼科粘靖旻院長警告,白內障會間接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力和思考能力。 白內障如何偷走你的聰明才智? 1、視覺輸入減少,大腦活動跟著萎縮:當白內障讓你的世界變得模糊不清,大腦接收到的視覺信息大幅減少,就像一台電腦缺少了重要的輸入資料,大腦的視覺皮質區域會因為缺乏刺激而逐漸萎縮。研究發現,視力受損的長者,其大腦灰質密度明顯低於視力正常的同齡人。這就像肌肉不運動會萎縮一樣,大腦缺乏視覺刺激也會「生鏽」! 2、認知負荷過重,腦力資源被大量消耗:想像一下,當你努力想要看清楚模糊的文字或辨認人臉時,大腦必須花費比正常情況多好幾倍的精力!這種過度的認知負荷會消耗大腦寶貴的處理資源,原本可以用來思考、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腦力,全部被「看清楚東西」這件事佔用了。長期下來,用於高階認知功能的腦力資源越來越少,自然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緩等問題。 3、社交隔離加速認知衰退:白內障讓許多長者因為看不清楚而減少外出,避免社交活動!無法清楚看見朋友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被外籍配偶年收入嚇到! 律師:台灣年輕人沒理由不行
律師林智群近日在臉書分享一名外籍配偶客戶的案例,指出對方雖在台灣人生地不熟,但憑藉刻苦耐勞的精神賺取豐厚收入,直言「開庭時法官問她年收入,她講出來的數字真的讓我嚇一跳。」貼文引發討論。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這幾種情況」不切膽囊恐致命! 醫曝「後遺症發生率」與短命真相
醫生說要切膽囊,聽了是不是有點嚇到?別擔心,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什麼情況下需要切除膽囊?手術怎麼進行?術後會有什麼影響?切除膽囊會不會縮短壽命? 什麼情況要切除膽囊? 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說明,膽囊切除手術通常是在膽囊出現嚴重問題時的必要治療方式。如果你有反覆發作的膽結石疼痛,特別是疼痛伴隨著噁心、嘔吐或發燒等症狀,而且藥物治療沒什麼效果,這時醫師很可能會建議切除膽囊。另外,當膽囊炎症持續惡化、膽囊壁變得很厚,或者發現膽囊有較大的息肉(通常超過1公分)時,手術也是常見的治療選擇。 膽囊切除術有後遺症嗎? 膽囊切除術雖然安全,但約有10-20%的患者會出現一些消化系統的短期或長期變化。黃士維表示,膽囊切除術是相對安全的手術,但確實可能有一些後遺症。大部分患者術後恢復良好,能夠過正常生活,但有些人會經歷消化功能的變化。這是因為膽囊原本負責儲存和調節釋放膽汁,切除後膽汁會直接從肝臟流入腸道,沒有了「調節閥」的功能。這可能導致部分患者在吃高脂食物後出現腹瀉或消化不適。好消息是,多數這類症狀會隨時間改善,透過飲食調整也能有效緩解不適。 膽囊切除術後疼痛多久? 黃士維指出,剛完成膽囊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每天喝牛奶還是缺鈣?骨科醫曝「4大補鈣關鍵」 很多人都做錯
「我每天都有喝牛奶,為什麼骨密度還是偏低?」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指出,這句話,是在門診裡最常聽到的補鈣困惑之一。其實,鈣質攝取「量」重要,但「吸收率」才是關鍵,若補錯時間、吃錯東西、甚至搭配錯誤,辛苦補的鈣就這樣白白流掉,骨本一樣存不起來。 鈣這樣補才有效 4吃法強化鈣吸收 對此,陳鈺泓整理出補鈣4大關鍵+實用飲食建議,讓你吃得對、吸收得好,才能真正在日常中預防骨質疏鬆! 1、分次攝取,吸收才不打折腸道一次能吸收的鈣有限,建議將鈣質分早、中、晚三餐補充,不僅吸收率更高,也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實例建議:早餐豆漿+午餐海帶湯+晚餐芝麻醬拌青菜,就比一次喝兩杯牛奶更有效。.推薦豆製品類:吸收穩定、植物蛋白豐富.推薦食物:傳統豆腐、豆干、毛豆豆製品含鈣又富含蛋白質,是植物性飲食者補鈣的好選擇,建議與其他來源搭配更佳。 2、避開高草酸、高植酸食物高纖蔬菜(如菠菜)與未處理的穀豆類,含有草酸與植酸,容易與鈣結合形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建議補鈣時段盡量避開燕麥片、糙米、菠菜沙拉等高植酸類食物,可以隔一餐再吃。.推薦魚乾海藻類:高鈣密度、小體積高效吸收.推薦食物:小魚乾、海帶、紫菜富含天然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亞洲職棒交流賽》樂天金鷲宋家豪飆151火球三振打者 享受在家鄉桃園打球氛圍
2025桃園亞洲職棒交流賽今日(8日)由地主樂天桃猿出戰日本職棒東北樂天金鷲,3位在樂天金鷲的台灣選手皆有出場,野手陽柏翔有安打演出,蕭齊、宋家豪則是都飆出150公里以上的火球。
Yahoo奇摩運動 ・ 16 小時前
勇敢的鳳凰決定硬幹! 氣象專家:恐像山陀兒死在台灣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由於鳳凰颱風所處海域,提供其非常適合再繼續發展條件,目前評估今日鳳凰強度將從中颱再升為強颱,不過也指出,等上了台灣陸地碰到中央山脈,「颱風強度將會快速被減弱,會不會像去年的山陀兒颱風一樣,最後死在台灣的陸地上,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威廉王子「急奔公廁」影片瘋傳! 巴西網友讚樸實:連政客都不敢上
英國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向來親民,近日他出訪巴西里約熱內盧,與當地民眾踢足球、打沙灘排球,毫無架子。一段他走入當地公廁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巴西網友狂讚他樸實,直呼:「連巴西政客都不敢上公廁!」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外送員專法拖太久了!」張啓楷盼本會期完成三讀:民進應盡快補破網
為保障外送員權益,立法院將審議《外送員專法》,立院各團也陸續提出專法草案。對此,民眾立委張啓楷日前於「外送平台管理暨從業人員權益保障法草案」及「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草案」公聽會中呼籲,希望能在本會期完成專法三讀,中央拖延太久了,民進應盡快補破網。張啓楷表示,「外送平台管理暨從業人員權益保障法」和「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的訂定非常急迫......
風傳媒 ・ 11 小時前
中颱鳳凰各國預測路徑一致「斷腰狂掃台灣」 估宜花出海
鳳凰颱風向西北西前進,預測10日經過呂宋島並進入南海,有北轉接近台灣的趨勢。根據各國預報,一致預測出鳳凰將於13日從中南部登陸。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蘇花改觀音及谷風隧道南下線 明晚9點到11/11上午6點施工封閉
蘇花改南澳到和平路段的觀音及谷風隧道南下線,訂於明天(10日)晚間9點到後天(11日)上午6點施工封閉,交通部公路局請駕駛人依照交管人員指揮,改駛舊蘇花公路台9丁線。交通部公路局指出,觀音及谷風隧道因噴流風機、機電設施養護,辦理4梯次施工,基於安全考量,施工期間實施交通管制,路況查詢電話:03-99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南韓酒駕致死最高「只判8年」?實例與法律最重終身監禁不符,民眾要求政府嚴格執行
南韓首爾近日接連發生多起因酒駕致死(DUI)的致命車禍,受害者中包含多名外籍人士,相關案件被電視台報導後,很快就引發公眾的憤怒,眾多民眾和專家再次呼籲政府,希望加重酒駕實際刑罰並嚴格落實執法。前述多起酒駕車禍致死,一起發生在首爾東大門,來自大阪的日籍母女走在行人穿越道上,被迎面而來的車輛撞上,50歲的母親當場死亡、30多歲的女兒重傷;警方事後發現、汽車駕駛的......
風傳媒 ・ 17 小時前
「這世代」退休規劃首選 分紅保單重燃熱潮
分紅保單並非近年才有的新商品,過去有多家業者銷售分紅保單,不過後來發生金融海嘯,分紅也大幅減少,許多壽險業者因此退出市場。後來長年來僅保誠人壽販售分紅保單,富邦人壽2023年宣布重回分紅保單市場,為市場投下震撼彈,隨後各家人壽進軍市場,分紅保單市場競爭日趨白...
CTWANT ・ 1 小時前
傳黃明志偏愛「第三性」 經紀人回11字揭私生活!
娛樂中心/王靖慈報導歌手黃明志捲入與台灣「護理師女神」謝侑芯的命案中,據馬來西亞警方的說法,黃明志在10月22日於吉隆坡一家五星級酒店被警方帶回房間,卻發現謝侑芯已經倒在浴缸中,沒有生命跡象,警方則在他身上發現不明藥物。目前黃明志已投案,正遭警方延扣調查。事件曝光後,網路上湧現大量針對他的謠言,對此,其經紀人透過臉書駁斥。
民視 ・ 21 小時前
頭痛該看哪一科?醫師教你分辨警訊 這5種情況恐是腦出血先兆!
頭痛主要是看神經內科,除了初步問診,也可以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精密儀器檢查,頭痛也可以看家醫科或掛急診,首先排除較危險的狀況,或是立刻緊急處理。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孟祈強調,診斷頭痛最重要的是問病史和症狀描述,包括:有沒有撞到頭、頭痛頻率、持續時間、疼痛部位、疼痛類型、疼痛程度,是否影響到生活、工作,是否為有生以來最痛的一次頭痛,以及是否伴隨發燒、發冷、起疹、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其他症狀,簡單區分頭痛是原發性還是次發性。 醫師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因素進行進一步評估,尤其年齡大於50歲的患者,要更加謹慎。邱孟祈舉例,如果一位70歲的患者首次出現劇烈頭痛,並且在短時間內,從不痛變為劇痛,這可能是腦出血的徵兆,需立即做電腦斷層;而對於一位40歲的女性患者,如果長期有頭痛病史,伴隨噁心、嘔吐,且最近頭痛位置、痛法與以往相似,像是偏頭痛通常為搏動性疼痛,而緊縮型頭痛則為持續性壓迫感,只是稍微比較頻繁一點,則可能不需要立即檢查。 (記者郭岳潭,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常頭痛別只吃止痛藥!營養師推薦「4大舒壓營養素」,從飲食改善偏頭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