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臀16cm巨球 罕見畸胎瘤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女嬰出生時臀部有1個直徑16公分的「先天性尾骨畸胎瘤」,隨著懷孕週數成長,經手術切除530公克腫瘤,女嬰目前正常成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一名孕婦在產檢時,從超音波影像中發現胎兒近肛門的臀部有1顆約4到5公分大的小小腫瘤,就透過孕婦產檢一路「監視」腫瘤的變化。
林雨利說,孕婦至懷孕第25週時到小兒外科諮詢胎兒臀部腫瘤的處理方法,經建議等女嬰產下後,再做進一步檢查,與其他疾病做鑑別診斷,如果是單純的腫瘤,最好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腫瘤。
林雨利表示,孕婦於懷孕第33週產下3440公克女嬰,經核磁共振檢查,判斷是先天性尾骨畸胎瘤,直徑達16公分。9天後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該尾骨畸胎瘤,由於女嬰臀部宛如帶著一個「大球」來到這個世界,要切除這麼大的尾骨畸胎瘤,有一定難度。
林雨利指出,手術必須採取V字形切口,才能將畸胎瘤清除乾淨,這V字形的切口長達20公分,很順利的切除女嬰重達530公克的尾骨畸胎瘤,重量幾乎是女嬰體重的1/6,是一個超大的畸胎瘤,經化驗屬良性瘤,不會再復發。
對於胎兒尾骨畸胎瘤的成因,林雨利解釋,目前成因不明,也有醫學報告認為成因應源於尾骨處全能幹細胞的異常分化,是罕見的先天性畸胎瘤,發生率約為3萬5000分之1,較常見於女性,女性罹病率為男性的3至4倍。
林雨利說,孕婦獲知胎兒臀部長了腫瘤,壓力很大,還好有澄清醫療團隊一路陪伴,讓孕婦順利產下女嬰,再由小兒外科接手,成功手術後由新生兒加護病房悉心照護。尤其定期產檢至關重要,因為從超音波影像可以看到胎兒的健康情形。
其他人也在看

周玉蔻指黃國昌硬上女學生挨告 加重誹謗判刑3月定讞
媒體人周玉蔻臉書文章指民眾立委黃國昌「教室硬上女學生」等語,遭黃國昌提告,一審依加重誹謗罪判刑3月,高院今天駁回上訴定讞;周玉蔻另被控指示報導企業人士緋聞涉誹謗,高院維持無罪判決,全案確定。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過度「清淡早餐」恐引膽結石!醫揭危害:血糖如雲霄飛車
過度執行「早餐吃得清淡」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導致油脂、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膽結石、肌少症、免疫功能危機,甚至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 天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9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花冤枉錢!狂吃保健食品恐弄壞身體 醫揭「3大常見」錯誤行為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之一,據統計全台破250萬人罹患,約每10人就有1人,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不過醫師也提醒,坊間偏方有些可能是錯誤且不實,並列出忽略產品標示等常見三大錯誤,若長期使用恐增加其他疾病風險。(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婦蹲整天馬桶罹大腸癌 醫:排便出現「7變化」有危險
台中市70多歲婦人近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有血或黏液等症狀,甚至在家中蹲整天馬桶都無法排便,直到因身體虛弱無力,家人緊急將她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經檢查確診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6 天前
羊肉爐配酒!她吃完隔天心悸 醫揭大地雷恐致內出血
天氣轉冷,不少民眾習慣進補暖身,一名女子日前食用羊肉爐並搭配2口米酒,當下感覺身心溫暖,未料隔天卻因頭暈、心悸就醫,整個人虛弱到無法站穩。內科醫師傅裕翔指出,進補對長輩容易造成身體負擔,特別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等藥物的患者,可能增加瘀青、流血或內出血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醫師認證「2款國民甜品」幾乎零熱量!減脂抗老還能穩定血糖
天氣一熱,總讓人忍不住想來碗冰涼甜品,但怕胖又怕升血糖,該怎麼選才聰明?減重醫師大推2樣「國民甜品」幾乎不含熱量,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有助穩定血糖、抗氧化,是夏天減重抗老的天然好幫手。 1000
健康2.0 ・ 20 小時前
每天狂吃1萬大卡!健身網紅睡夢中「心臟驟停」猝死 享年30歲
恐怖!俄羅斯一名30歲的健身教練網紅努揚津(Dmitry Nuyanzin)為了推廣新的減肥計畫,因此連續數週每天攝取過1萬卡的卡路里,試圖增重50多磅(換算超過22公斤)。沒想到在增重過程中他感到身體不適,因心臟驟停在睡夢中過世。
鏡報 ・ 12 小時前
心情差、沒動力?小心大腦少了快樂原料 權威醫曝光影響情緒三大營養素
「我們的快樂,不只是心理問題,也跟每天吃什麼有關!」我國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有許多民眾常會覺得每天提不起勁,甚至沒什麼動力,什麼事都不想做,第一直覺會想:「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但醫師指出,其實有個常被忽略的關鍵,那就是飲食。張家銘醫師進一步解釋,若飲食出了問題,那大腦根本就沒有快樂原料可用,近年研究顯示,營養攝取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密切相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攝護腺肥大尿不出來 微創水蒸氣消融術助順暢
56歲黃先生長期受攝護腺肥大之苦,頻尿、夜尿、排尿速度慢;另一位62歲謝先生,也因嚴重攝護腺肥大導致尿不出來,曾多次插尿管急救,餘尿量更高達400毫升,兩人前往泌尿科就診,在醫生建議下,接受自費的「微創水蒸氣攝護腺消融術(Rezum)」,術後尿流速提升,攝護腺體積也縮小,讓他們開心終於可以順暢尿尿。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女星年初檢查正常年底卻變乳癌 自曝乳癌無法完全治好!醫揭2種乳癌長超快
在經典韓劇《順風婦產科》中飾演美月媽媽的58歲女星朴美善,今年2月無預警暫停活動,時隔半年才證實罹患乳癌。近日她在劉在錫節目中首度露面,坦言8次化療中,竟有4次併發肺炎,身心俱疲,更表示已做好「無法完
健康2.0 ・ 20 小時前三總惡性腫瘤外科權威馬辛一過世!享壽64歲 醫界齊哀悼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國防醫大教授、惡性腫瘤手術名醫馬辛一昨(25)日傳出病逝的消息,他最近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但友人月初才說他病情穩定,只是有些虛弱,不料敏盛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柯紹華昨晚突然發文悼念「敬悼三總神外,馬辛一理事長」,文章曝光後,讓許多醫界人士相當哀傷。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
「手術前禁食」一定要嚴格遵守?醫:當心「偷吃偷喝」變致命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有些手術或檢查前,醫師總會再三提醒「務必要禁食」,但許多患者心中都有疑問:真的要這麼嚴格嗎?很餓、很口渴,喝一小口水也不行?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部院區黃士維院長強調,術前禁食絕對不是醫師故意刁難,而是為了確保手術與麻醉安全,尤其預防誤吸引發致命併發症,其中老人、小孩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有時一點點食物殘留,甚至「一口水」都可能在麻醉中釀成危險! 麻醉抑制身體保護機制 術前禁食目的在「預防嘔吐」 「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黃士維院長解釋,這點是術前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但也最容易被誤解。不像清醒狀態下人可以自主控制嘔吐,全身麻醉會抑制吞嚥與咳嗽反射,保護機制會一直失效,直到患者完全清醒為止。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難受,但目的不是折磨患者,而是要避免高風險併發症的發生。 全身麻醉誤吸風險高 但局部麻醉「1原因」也要禁食! 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是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不同,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也有差異。黃士維院長說明,全身麻醉因完全失去意識與反射能力,禁食時間一般需要8至12小時;半身麻醉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通常禁食6至8小時;
健康醫療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