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斷氣走入歷史!死亡場域改寫,逾半國人在醫院離世「在宅善終」愈來愈遠?
醫療進步與社會風氣更迭,正重新定義國人的最後一程。逾半數國人於醫療院所辭世,「留最後一口氣回家」的傳統習俗漸退場,死亡從住所走入醫療體系,重塑大眾對善終的想像。善終,不是靠上天安排,而是需要提前準備、理解與對話的生命課題。當現實與理想拉開距離,社會離「在宅善終」是否愈來愈遠?
觀察衛福部統計,近20年來,台灣的臨終地點出現明顯轉變,死亡場域正由「住居所」逐步轉向「醫療院所」。2005年時,超過五成民眾仍在家中過世,在醫院與診所離世者則不到四成。
隨著時間推移,兩者呈現此消彼長的走勢。約在2011至2012年間,出現關鍵交叉,此後在「醫療院所」死亡比例,穩定超越「住居所」,並一路延續至今。
死亡場域改寫,臨終歷程走向醫療化
醫療院所過世比例持續攀升,在2018年突破五成,成為多數國人的臨終場域;相對地,住居所過世比例則由早年的五成多,一路下滑至三成多,即使自2020年後略有回升,整體仍明顯落後於醫療院所。
由此可見,該變化不僅反映死亡地點位移,也勾勒台灣臨終歷程走向「醫療化」的長期趨勢,顯示死亡從原本屬於家庭的場域,轉移至由醫療體系主導的空間。
禮儀公司「冬瓜行旅」負責人郭憲鴻表示,現代社會從大家庭走向小家庭,以及單身與獨居人口增加,使臨終照護更仰賴醫療體系。另外,鼻胃管等醫療科技引入,也延長臥床時間,讓死亡更多發生在醫療場域,在醫院往生的需求大幅提升,而不再如農業社會時代,多半在家中自然辭世。
他指出,過去長輩普遍具備處理「在家往生」的經驗與能力,傳統打水床等禮俗已內化於生活;但近幾十年隨著醫療進步,這樣的經驗淡去,現代家庭逐漸失去在家處理臨終事宜經驗。
家庭結構改變、醫療科技進步,在宅辭世銳減
對於「留一口氣回家」觀念何時開始淡化,郭憲鴻觀察,約自2012年起出現轉變,更像是緩慢成形趨勢,而非明確分水嶺。他指出,殯儀館管理趨嚴、路權申請不易,加上都市居民對在住家設靈堂的接受度降低,都促使喪葬儀式由家庭空間,轉向更制度化的場域,反映民風與生死觀持續轉變。
他也提到,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曾帶動一波年輕、高學歷人才投入殯葬產業,讓這個行業開始出現反思與轉變。這群新世代不再一味沿襲過去作法,許多年輕人曾親眼目睹長輩為了「留一口氣回家」,而在拔管、返家過程中承受極大痛苦,轉而認為「在醫院安詳往生」或許更符合人性與尊嚴。
從產業角度來看,他說,國人多在醫院離世,對殯葬流程本身影響並不算劇烈,反而讓作業更為單純。由於醫院端標準作業流程明確、固定,相關銜接相對清楚;相較之下,若在家中處理,還需考量遺體移動動線、社區環境、鄰里觀感與空間限制等因素,準備與協調更為繁複,也更耗費心力。
善終權非憑空而降,需靠理解、溝通換來
針對國人生死觀念轉變,他說,台灣社會已不再如過去般避諱談論死亡,真正困境反而在於「不知該聊什麼」或「不知從何談起」。
隨著預立醫療決定與病人自主意識逐漸深化,愈來愈多人開始正視善終權,死亡也從避談禁忌,走向可被討論的公共議題。他指出,或許可從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作為開啟對話起點,讓個人開始意識到,善終並非理所當然。
「善終權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郭憲鴻強調,善終不是心中期盼就能實現,而是須經由事前做功課、理解醫療選項,並與家人充分溝通,才能一步步換來。
所謂準備,包括持續蒐集資訊、釐清自身選擇,並隨著醫療知識更新,不斷調整與修正。透過主動參與,才有機會真正掌握自己的善終權,而非將生命最後一程交由機率決定。
在醫院辭世變主流,醫:四大因素推力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惠伶指出,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居家醫療與在宅善終,期盼讓死亡回歸更自然的樣貌,政策也長期鼓勵民眾選擇居家善終,包括發展居家醫療、居家安寧服務,以及近年上路的「在宅住院」模式,盼讓病人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她說,這樣的方向不僅回應超高齡社會需求,也與國際趨勢接軌,核心理念在於讓死亡回歸自然歷程,而非過度依賴醫療介入。
然而,從臨床觀察與統計數據來看,民眾選擇在醫院善終的比例,不減反增,顯示政策期待與實際行為之間仍存在落差。
對此,郭惠伶歸納四大關鍵因素。首先是傳統觀念更迭,「留一口氣回家」較多見於高齡世代,中壯年族群對此已不再有強烈執念。
其次是現實層面執行難度,民眾普遍對於在家過世後的處理流程感到陌生與恐慌,臨床常見詢問「如果在家斷氣該怎麼辦」,擔憂流程繁瑣,需要報警、等待相驗,甚至顧慮鄰里壓力,導致許多家屬寧可選擇送醫,交由專業體系處理身後事。
第三,臨終症狀的照顧壓力也是一大推力。郭惠伶指出,生命末期常伴隨喘、腫、出血或躁動等症狀,這些雖然都是瀕死前的自然過程,且在緩和醫療協助下可以控制,但對缺乏經驗的家屬而言,往往造成極大心理負擔。在「送醫比較安心」,且健保體系下費用負擔不高考量下,送往醫院成了最直接選擇。
最後則是家庭結構改變,現代多為小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無力負擔全天候的在宅照護,將長輩送往醫療機構成為不得已的常態。
她坦言,這樣的趨勢對醫療端確實形成壓力。許多高齡衰弱長者不見得需要急性醫療,卻因缺乏其他照護機制而被送進醫院,擠壓急性病床與醫療資源,在超高齡社會下更顯嚴峻。
安寧緩和不是消極放手,而是積極的舒適照護
郭惠伶說,社會仍需更完整的溝通與教育,理解善終不只是「在哪裡離開」,更涉及如何面對生命末期的選擇與尊嚴。
因此,安寧緩和醫療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對於仍有部分民眾將安寧緩和誤解為「被放棄」,她強調,安寧緩和並非消極放手,而是一種積極的醫療選擇。
郭惠伶說,安寧緩和旨在尊重生命自然的終期旅程,並非一味延長生命的長度,且是透過控制症狀,以積極的舒適照護,免於不必要的醫療加工與過度干預所致的痛苦,協助病人在走向人生最後一段路時,仍保有尊嚴與生活品質。
其他人也在看

「護國舞小姐」一戰成名 高雄金芭黎舞廳確定明年1月走入歷史
高雄知名的「金芭黎大舞廳」,曾是老高雄人及娛樂圈的回憶,傳出明年2月28日租約將到期,地主不再續租,並可能提前於明年1月16日結束營運,業者今證實此一傳聞,金芭黎原班人馬將會移至「大世界大舞廳」繼續服務,業者強調,無縫接軌也無勞資糾紛。原班人馬移至「大世界大舞廳」 業者:無勞資糾紛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國民女友祈錦鈅證實簽字離婚 斷開前夫內幕曝光:我沒有欠他
國民女友祈錦鈅今在社群洩口風,與圈外老公小青蛙疑似婚變。對此,祈錦鈅受訪證實已經簽字離婚1年,她回應:「我和他是和平分開的,離婚流程順利、也依照法律程序完成。後來也都像家人一樣的相處。」強調尊重彼此的人生安排,不會再公開細談過程或細節。祈錦鈅坦言,這段時間的確是人生比較辛苦的一年,「主要是身心壓力比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陸客不來!北海道景點擠爆 業者:台客超多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上旬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並祭出一連串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呼籲中國民眾避免前往日本旅遊。距離這項呼籲發布已超過10天,...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統一發票幸運兒是你嗎?花64元超商買飲品 抱走千萬大獎
114年9、10月期統一發票今天(25日)開獎,7-ELEVEN開出2張千萬元特別獎,其中一人在台北市信義區宏泰門市花新台幣64元買飲品、鮮食,就中1000萬元,另一人在桃園市龜山區新九揚門市花274元購買鮮食、生活用品、飲品,中1000萬元。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5 小時前
卓榮泰:中華民國台灣是完全主權獨立國家 沒有回歸的選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聲稱「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引發討論。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25日)受訪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完完全全的主權獨立國家,2300萬的民眾沒有回歸的這項選項。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3 小時前
13年前學舞女孩現是TWICE子瑜 站C位畫面曝!嘻小瓜:我先看到的
韓團TWICE演唱會落幕,子瑜帶成員回家鄉開唱感動許多粉絲,過去曾是子瑜「舞蹈老師」的藝人嘻小瓜回憶當年不知道為什麼就很喜歡子瑜,決定讓她站C位,最後她出道成「TWICE-子瑜」,他驕傲說道自己可大聲說 「是我先看到的」。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2 小時前
社區防災自主 冷泉故鄉謹記梅姬傷痕
位在蘇澳冷泉區旁的蘇北里,在15年前遭梅姬颱風襲擊,造成9位民眾死亡,當地里民記取教訓,改革防災組織、建立社區自主防災隊,在每一個可能遭受土石流、淹水的地區,都指派隊員負責監控、拍照、上傳群組提醒...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健康主題館/睡前滑手機 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增67%
睡前愛滑手機,不小心玩到入睡,恐傷身!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手機裡的藍光會刺激眼睛,使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除了影響睡眠品質,也會干擾血糖調節。研究顯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67%。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連死神都「嚇到退貨」!泰國老婦火化前甦醒、女被宣布死亡後重生
曼谷郊外一座寺廟近日上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一名65歲老奶奶在被認定死亡,當地工作人員在準備火化時,聽到棺材內傳來微弱的敲擊聲與哭泣聲,立即掀開床單查看,發現這位被家人認定死亡的老婦人仍在動彈,讓眾人又驚又喜。誇張的是,這類「烏龍案例」在泰國不是首例,之前還有女子從醫院宣布死亡卻奇蹟「還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議員提議修財劃法 盧秀燕:盈餘加強長照與兒福
【記者陳世長台中報導】台中市議會(24)日進行定期會市政總質詢,市議員李中表示地方財政艱難,需要透過財劃法的修改,才能確保公務的正常執行。李中議員表示,若未來通過財劃法修正並獲得更多資金,建議市長盧秀...
自立晚報 ・ 1 天前

糗大!警臨檢要「行照」 阿伯聽成台語「先走」遭壓制
新竹市傳出有一名阿伯,日前晚上騎車遇到警方臨檢,員警跟他要行照駕照的行照,沒想到阿伯聽成台語的先走,就直接騎車離開。兩名員警見狀後立刻追上去,並壓制阿伯,阿伯當場解釋,經帶隊官了解後,發現確實是台語和...
華視 ・ 21 小時前
祈錦鈅宣布斷2年婚!「撐著破爛身心靈」注定孤軍奮戰
女星祈錦鈅2023年與圈外人A先生交往不到半年即閃婚,並砸近百萬積蓄遠赴加拿大產女。豈料,今(25日)祈錦鈅官宣離婚,震撼外界。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狂購物竟是阿茲海默症作祟!婦月花6萬狂下單「尪拔電視救妻」 女兒一發文業者2小時神速出手
這起事件的轉折點來自一張社群平台X上的私訊截圖。當事人マキータ在發文中表示,母親因阿茲海默症持續進行電視購物,導致每月支出高達30萬日圓(約新台幣6萬元),家人無奈之下只好將電視電源拔除。她在貼文中感嘆「我們簡直要瘋了」,並附上一張由Japanet Takata發來的私訊...
CTWANT ・ 1 天前
祈錦鈅離婚曝心聲!自認玻璃心 懷孕拖地曾想「滑倒會怎樣」
早期有「G級子瑜」封號的女星祈錦鈅,今年5月傳出婚變,起初矢口否認,沒想到今(25日)官宣去年10月簽字離婚,2年夫妻情告終。稍早,祈錦鈅向《中國時報》記者吐露離婚心聲,以及和前夫現階段的互動。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15歲少年撞3死…血濺臭豆腐!「宮廟父人設卸妝」:名字竟刻詐團靈骨塔
遶境結緣,結成一條詐騙產業鏈!去年10月17日晚間,台北市內湖區一名15歲少年趁外公出國,無照偷開車上路,失控撞進臭豆腐攤,釀3死2傷悲劇。兒子闖禍,父親曾冠彰在鏡頭前潸然淚下致歉「我對不起大家,我不會教小孩」,那時被起底從事金融業、開宮廟當乩童,看似士農工商出身平凡,劇情卻在幾個月後出現反轉;今年4月仙塔律師被爆出協助詐團脫產,6名長者靈骨塔被買空賣空,擰乾1.6億元,有人因此結束性命。檢警攤開詐團名單,曾冠彰竟名列其中,遭羈押禁見,慈父形象被卸妝,只剩剝皮生吃人的獠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與母赴日旅遊 中國男關西機場墜樓身亡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5日專電)日本關西機場第一航廈今天發生男性墜樓意外,一名前來日本旅遊的20多歲中國籍男子從航廈的4樓墜落至1樓,送醫後不治身亡。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吃半輩子沒看過薑母鴨賣白飯!連老闆都發誓「全台沒半間」 老饕5字曝原因
天氣逐漸轉涼,越來越有冬天的感覺,「薑母鴨」以老薑、麻油及米酒為主要基底燉煮鴨肉,不少人會選擇吃它來暖身、進補。不過,你有發現嗎?薑母鴨店很少看到賣「白飯」這項主食,有網友就好奇在threads上提問,釣出老饕解答。
鏡報 ・ 18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