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血糖、血壓高一點,怎麼就要洗腎?66歲退休公務員不甩5警訊:才1年「腎臟喪失排毒功能」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造成腎損害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2倍。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延緩惡化,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66歲的王先生是一名退休公務員,長期患有高血壓與血糖偏高,但他總覺得自己「應該還好吧」!
但最近一年,他陸續出現體重減輕、下肢水腫、容易疲倦等情形仍未就醫;直到有天因全身水腫、喘不過氣,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檢查發現腎功能嚴重惡化,已進展至第5期慢性腎臟病(末期腎病變),腎臟幾乎喪失排毒功能,需進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
恩主公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友蓮指出,王先生的情形是典型的「慢性病相關之腎病變」。進一步檢查顯示,他罹患糖尿病腎病變,尿蛋白大量流失、血糖控制極差(HbA1c高達13.8%),最終不得不開始洗腎。
王先生感嘆:「早知道這麼嚴重,就算再忙也該早點看醫生。」蔡友蓮也提醒,這並非個案,而是許多民眾「撐著不檢查」的縮影。
三高與腎臟病:惡性循環的「沉默殺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死因統計資料,腎臟相關疾病已攀升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每十萬人口約有24.3人因此喪命,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
另根據研究顯示,在中老年族群中,高血壓與高血糖皆與慢性腎臟病風險顯著相關,其中高血壓患者罹病風險約為無高血壓者的2.2倍,高血糖者約為2.9倍,顯示三高控制不良會顯著提高腎損害風險。
蔡友蓮指出,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3大主因,彼此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高血壓
長期血壓起伏會破壞腎臟微血管,導致血管硬化、過濾功能下降,引發高血壓性腎病變。
•高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腎病變是全球最常見的洗腎原因。高血糖會破壞腎小球結構,即使抽血腎功能看似正常,尿液中也可能出現微量白蛋白(蛋白尿),若不控制血糖,腎功能將快速惡化。
•高血脂
血脂異常會促進血管發炎與動脈粥狀硬化,加速腎臟微血管損壞。
腎損傷早期無症狀,5字訣提早示警
蔡友蓮提醒,由於腎臟具有高度代償能力,初期受損常無明顯症狀,使得民眾容易忽略,腎臟負擔將逐步累積成慢性傷害,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錯失黃金治療期。
早期腎臟病常無明顯症狀,但可留意以下「5字訣」:
(1)泡:尿液持續起泡、混濁或尿量異常。
(2)水:下肢水腫,按壓後凹陷不易回彈。
(3)高:血壓升高,腎臟失去調節鹽分與水分的能力。
(4)貧:頭暈、心悸,為腎性貧血的表現。
(5)倦:體力下降、長期疲倦。
蔡友蓮也指出,尿液與血液檢查是早期偵測關鍵。
•尿液檢查:若持續出現蛋白尿,代表腎臟已受損。
•血液檢查:透過肌酸酐與腎絲球過濾率評估腎功能;肌酸酐是肌肉代謝後的產物,主要經由腎臟代謝,並且隨著尿排出。當腎功能有問題時,排出的量就會變少,導致抽血檢驗發現數值增加。當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 mL/min/1.73 m² 時即為慢性腎臟病,需及早治療以延緩惡化。
她建議,一般成人每年一次健康檢查;高風險族群如三高患者、65歲以上長者、有腎臟病家族史、肥胖、吸菸或長期服用止痛藥者,建議每3至6個月追蹤一次。
良好生活習慣可延緩腎功能惡化
蔡友蓮強調,腎臟病雖不可逆,但可以延緩。若能早期發現並穩定控制三高,大多數患者都能避免進入洗腎階段。她建議民眾在生活上應注意以下事項:
(1)飲食控制:採低鹽飲食以控制血壓與水腫,蛋白質攝取應適度,避免加工食品與含添加劑飲料;糖尿病患者須嚴格控糖。
(2)生活習慣:規律運動、戒菸戒酒、控制體重,並依醫囑定時服藥控制三高。
(3)用藥謹慎:避免來路不明的中藥或保健食品;使用止痛藥(NSAIDs)前應先確認腎功能,所有藥物劑量須依腎功能調整。
「腎臟病可怕的不是洗腎本身,而是忽略了它的存在。」蔡友蓮提醒,早期發現、穩定控制三高,是守護腎健康、預防洗腎的關鍵。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兩度「被離婚」,63歲男嘆沒人煮飯、洗衣…劉黎兒:把老婆當家事機器人,要被唾棄幾次才覺醒?
不只翻轉布丁,「翻轉珍奶」也登場!醫示警1杯下肚=嗑掉2個排骨便當…巧搭「3配料」穩血糖
繳完房貸終於自由了?別急著塗銷!詐騙集團專挑「乾淨房」下手,留著抵押權反成最聰明防詐保護罩
其他人也在看

知名法官高血壓慘中風!醫「1招」降4成風險:很容易做到
65歲的最高法院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而中風。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高血壓患者若不想腦中風,就應控制血壓,而每天服用血壓藥就可減少4成中風機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一直做恐釀洗腎!醫列「10大傷腎行為」 喝水也得小心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腎功能會隨年齡退化,年輕時就要做好腎臟保養。喝水喝太少、高油高鹽飲食、熬夜、久坐、濫用止痛藥與保健食品等10大傷腎習慣,恐加重腎臟負擔、提前洗腎。掌握生活細節,守護腎功能、遠離腎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75歲男確診「攝護腺癌第三期」 4症狀注意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75歲旅居國外的個案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期間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持續偏高,經檢查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透過手術徹底切除病灶,患者也已恢復良好、持續門診追蹤。台...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台大高材生「早餐不吃1物」甩7公斤! 醫:吃對食物更健康
蔡明劼日前在臉書粉專撰文道,減脂需要均衡飲食,特別是要注意「吃到足夠的蔬菜量」,但有些人困擾早餐不容易攝取蔬菜,他建議可選擇不必煮也能快速上桌的食材,像是小黃瓜、牛番茄、玉米筍等等。蔡明劼提到,有位從台大財金系畢業的學姐,曾在香港、新加坡工作,由於金融業...
CTWANT ・ 1 天前
臥床病患口腔悲歌 10年沒看牙「一張嘴竟有蛆蠕動」
長期臥床的失能及身心障礙者,因行動不便常無法獲得適當的牙科照護,許多人甚至十多年未曾看過牙醫。恩主公醫院牙醫部主任范綱信投入居家牙醫服務後發現,這些患者不僅面臨嚴重的牙齒潰爛問題,甚至有人口腔內長出蛆蟲,一張開嘴連家人都嚇一大跳,顯示臥床病患口腔健康問題亟待重視。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媳婦就該顧公婆?夫甩鍋照護、連紙尿褲都要她自費買…6成照顧者最痛「這件事」:長照4包錢減負擔
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國人失能率約16.5%,也就是每10人當中有近2人需要被照顧、或甚至臥床。家總承接衛福部委託的「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揭露有近2成照顧者來電傾訴「心理壓力」,其中有60.5%「傾訴照顧壓力」,尤其是沒有照顧替手、沒有分擔照顧責任、甚至冷言冷語,與家人產生衝突。其實當照顧者遇到困難,可以善用「長照4包錢」減輕負擔。
幸福熟齡 ・ 5 小時前
喝豆漿會乳癌嗎?研究揭密!「這樣吃」防癌、護心血管還減重
許多人擔心,大豆異黃酮等於植物性雌激素,吃多了會刺激乳房細胞病變、甚至導致乳癌。但醫師張家銘表示,事實恰好相反,最新的臨床試驗與分子生物研究顯示,天然的大豆食品,不但不會增加乳癌風險,反而有助於降低乳癌復發率與死亡率。而男性多吃大豆也有助於降低體脂、保護心血管健康。民眾應每天穩定地吃天然大豆製品,例如豆腐、無糖豆漿、毛豆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引發癌症 名醫曝:從5點下手抵抗
發炎是身體的防衛機制,而免疫系統處在低度但長期啟動的狀態,就成了慢性低度發炎。名醫劉博仁說,慢性發炎會慢慢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影響細胞訊號與線粒體運作。久而久之,加速老化、擾亂免疫系統,並與許多癌症風險相關!他建議從5件事下手,可以抵抗慢性發炎。
鏡報 ・ 1 天前
日本必吃美食Top8!冠軍不是拉麵、壽司,網友大讚它:美味到在舌尖融化
說到台灣人最愛造訪的國家,日本絕對名列前茅!豐富的歷史文化、自然地景,加上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都讓人忍不住一再回訪。隨著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正式登場,這場匯聚各國文化與創新作品的國際盛會,也
食尚玩家 ・ 4 小時前
大家都吃錯!國人「3成血脂異常」立冬過度進補恐中風 醫揭3招救心血管
11月7日為24節氣的「立冬」,象徵著冬季正式展開。天氣逐漸轉涼,許多人開始添衣保暖、進補養身,替即將到來的冬天做準備。心臟內科醫師提醒,三成國人血脂異常潛藏危機,民眾在冬季補身的同時,也別忘了「血脂平衡」與「血管健康」的維持。特別是習慣外食、日常飲食偏油重口味的上班族,進補若無節制,恐不知不覺加劇心血管負擔。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最高法院法官左腦輕微出血昏倒 周盈文緊急開刀後送加護病房
據了解,今天是最高法院分案的日子,周盈文跟法官助理約好下午2點半進行點卷,助理準時依約敲門無人回應,以為周盈文在忙或暫時離開辦公室,助理隔一陣子再度敲門還是沒人回,這與周盈文向來守時的習慣不同,助理覺得奇怪,推門進辦公室,赫然發現周盈文昏倒,地上還有嘔吐物...
CTWANT ・ 1 天前
瘦不下來不是意志力差!醫師解析4大生理路徑 助找出「減重卡關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為什麼努力了,還是瘦不下來?」許多人明明已經飲食控制、也有運動,減重卻仍卡關。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潔雯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讓身體進入「代謝防禦」與「能量保護」模式,她也從4條生理路徑為民眾解析,幫助大家了解背後機制。 1. 慢性壓力→皮質醇升高→腹部脂肪優先囤積 陳潔雯醫師說明,當交感神經長期過強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皮質醇會升高,促進肝糖新生、提高胰島素訊號需求,並偏向在腹部內臟脂肪儲存能量,久而久之形成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風險升高。 這個狀況的臨床常見表現包括睡不好、心悸緊繃、以及腹部脂肪堆積。陳醫師建議,應先穩定壓力源與睡眠時間;若懷疑為高皮質醇型肥胖,可評估晨昏作息、睡眠衛教,必要時安排皮質醇相關檢測。 2. 睡眠失衡→瘦體素下降、飢餓素上升→食慾與口慾增加 只要幾晚睡眠不足,就能測到瘦體素(Leptin)下降、飢餓素(Ghrelin)上升,陳潔雯醫師表示,此時主觀飢餓與對高熱量食物的慾望也會提高,這並非意志力不足,而是荷爾蒙被睡眠「改寫」了。 她提醒,應將睡眠視為「治療」而非奢侈,可以固定作息、睡前減少光線刺激、不在床上滑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很多人都刷錯牙!權威醫曝「4大地雷」勿碰:刷完牙千萬別漱口
天天刷牙維持口腔清潔,是許多人維持口腔的習慣,再加上漱口水輔助,企圖達到雙重功效,但刷牙方式正不正確,其實很重要。有英國牙醫專家指出「4大地雷刷牙技巧」,可能會導致牙齦出血或腫脹,即便是勤勞的刷牙族,也可能會出錯,導致努力白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5檔千金股一片青筍筍 股王信驊一張蒸發35萬元最慘
市場憂慮AI熱潮泡沫化,受到美股拖累,台股今(5)日早盤重挫逾500點,截至上午9時40分,指數暫報27,468點,下跌647點。其中,千金高價股一片慘綠,盤面一口氣減少3檔千金股,剩25檔千金股,其中以信驊重跌逾半根停板、下跌350元最慘,持有一張蒸發35萬元最慘。
Yahoo奇摩股市 ・ 4 小時前
一吃早餐就停不下來、愈吃愈想吃? 營養師揭「關鍵元兇」:少了這1類食物
早餐不僅是一天的第一餐,更是啟動身體代謝與大腦運作的重要時刻。營養師陳珮淳表示,若選擇錯誤的食物,可能導致血糖波動、精神倦怠,甚至影響整日的專注與效率。不同的早餐組合會帶來截然不同的能量表現,因此正確搭配營養素,才能讓身體維持穩定狀態。 高油高糖早餐 會帶來負面效應 若早餐以油炸食物、含糖飲料或精緻澱粉為主,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隨後迅速下降,導致腦部短暫缺乏能量而出現疲倦感與注意力下降。此外,陳珮淳營養師指出,過多油脂會使消化速度變慢,讓人精神遲滯、氣色黯沉;若僅依靠飲料充飢,則缺乏足夠營養,不僅無法維持飽足感,也使工作效率下降。 補充優質蛋白質 是啟動身體鑰匙 蛋白質是維持代謝與穩定血糖的重要營養素,能延長飽足感,避免血糖大幅波動。若早餐缺乏蛋白質,例如僅吃白吐司或饅頭,容易出現疲倦與飢餓感。陳珮淳營養師建議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蛋、無糖豆漿、優格、毛豆、鮪魚與雞胸肉,這些食材能有效提供大腦與肌肉所需的能量。 適量健康油脂 有助情緒與腦部運作 適量攝取優質油脂,不僅能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還能穩定情緒與提升專注力。陳珮淳營養師指出,早餐若能加入酪梨、堅果、橄欖油或亞麻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外型吸睛!「這1款」乳酪攻佔好市多社團 一票人大讚:配泡麵超爽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商品種類多元、價格實惠,經常推出各式新品與知名品牌聯名合作,深受消費者喜愛。近日一名網友分享,他在好市多購入一款外型特殊的迷你乳酪,稱其「超營養又好吃」,貼文曝光後,掀起網友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山林軌跡的回響 聽見阿里山的聲音風景(1) (圖)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5日在台北舉辦「山林軌跡的回響—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發表記者會,正式公開「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成果。
中央社 ・ 1 小時前
不到3個月退休!最高法院法官周盈文腦出血 緊急送醫搶命
司法官班第26期結業的最高法院法官周盈文,原本預計明年1月就要退休,今天下午卻被發現倒臥在辦公室地板上,疑似腦出血,最高法院人員已緊急將他送往鄰近的台大醫院急救,據悉他的情況十分危急,醫院已緊急安排手術搶命。
太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