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跑步傷膝蓋,久坐不動軟骨壞得更快,做對「這件事」膝蓋多用20年!
你是不是也聽過長輩或朋友語重心長地勸告,說年紀大了千萬別跑步,因為跑步最傷膝蓋,會把軟骨磨光光,最後只能換人工關節?如果你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那麼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最新的科學研究已經狠狠打臉了這個舊觀念。事實上,久坐不動才是膝蓋殺手,而正確的跑步,竟然是保養膝蓋的頂級良藥。
跑步究竟是傷膝蓋還是救膝蓋
很多人把人體的關節想像成機械零件,認為零件是有使用壽命的,用一次就少一次,跑一步就磨損一點,所以為了延長使用期限,最好的方法就是省著點用。這個聽起來很符合直覺的省著用邏輯,其實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那就是忽略了人體是活的組織,具備自我修復與新陳代謝的能力。
機械零件磨損了無法再生,但人體的軟骨與骨骼卻遵循著用進廢退的生物法則。甚至有權威醫學期刊的研究數據顯示,休閒跑者的膝蓋退化比例,竟然遠低於那些完全不運動的人。這意味著,如果你為了保護膝蓋而選擇整天坐在沙發上,你的膝蓋反而會老得更快。這個結論聽起來很驚悚,但背後的生理機制其實非常科學且容易理解。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人體結構的奧秘,看看跑步是如何讓你的膝蓋回春。
軟骨沒有血管該如何吸收營養
要理解跑步對膝蓋的好處,首先得了解膝關節軟骨的構造。軟骨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組織,它裡面並沒有血管分佈。這代表什麼意思呢?代表血液中的氧氣與營養,無法像供應肌肉或皮膚那樣,直接透過血管輸送給軟骨細胞。那麼軟骨要怎麼活下去?答案就在於關節液。
軟骨就像一塊吸飽了水的海綿,而關節液就是它的營養來源。當我們在跑步或走路時,膝蓋承受壓力,這時候軟骨內的老廢代謝物會被擠壓出來;當腳步抬起、壓力釋放時,新鮮的關節液就會像水被海綿吸入一樣,帶著氧氣與營養滲透進軟骨內部。這個過程被稱為幫浦效應。
如果你長時間坐著不動,缺乏這種壓力的循環變化,軟骨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營養交換。久而久之,軟骨細胞會因為營養不良而開始枯萎、退化,甚至變得脆弱。所以,適度的跑步其實是在幫軟骨做SPA,透過規律的壓縮與釋放,促進新陳代謝,讓軟骨維持彈性與健康。這就是為什麼骨科醫師會說,適度的壓力是軟骨健康的必要條件。
科學數據揭露久坐族群的危機
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才不會覺得這是空口說白話。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期刊曾經刊登過一項大規模的系統性回顧研究,他們分析了十幾萬人的資料,結果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在所有的受試者中,久坐不動、完全不跑步的人,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十點二。
那麼那些習慣跑步的人呢?研究將跑者分為休閒跑者與競技型跑者。結果顯示,每週維持適量跑步習慣的休閒跑者,他們的膝蓋退化比例竟然只有百分之三點五。你沒看錯,有跑步習慣的人,膝蓋退化的風險只有不運動者的三分之一左右。這項研究有力地證明了,為了健康而進行的休閒跑步,對於膝關節具有保護作用,而非破壞作用。
不過研究也提到,如果是參與國際賽事、訓練量極大的競技型跑者,他們的退化風險確實會稍微升高到百分之十三點三。這告訴我們一個關鍵重點,凡事過猶不及。對於絕大多數為了健康而跑的我們來說,根本不需要擔心運動過量的問題,反而要擔心的是運動量不足。
關鍵在於肌力而非跑步本身
既然跑步這麼好,為什麼還是有人跑出膝蓋痛,甚至跑出關節炎呢?這通常不是跑步這項運動的原罪,而是執行方式出了問題。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大腿肌肉無力,就像避震器壞掉的車子,所有的衝擊力都會直接由關節與骨頭硬碰硬來承受,這時候當然會受傷。
膝蓋周圍的肌肉,特別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以及臀部的肌肉,扮演著吸震與穩定的重要角色。強壯的肌肉可以吸收落地時大部分的衝擊力,穩定髕骨的滑動軌跡,避免骨頭之間不正常的磨擦。很多中老年人膝蓋痛,根本原因往往是肌少症。肌肉量流失導致關節失去保護,這時候去跑步當然會覺得不舒服。
所以,想要靠跑步改善膝蓋健康,不能只是一股腦地出門狂奔。你必須搭配肌力訓練,尤其是核心肌群與下肢肌力的強化。當你的天然護具也就是肌肉練強壯了,跑步就會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折磨。對於膝蓋已經感到些許不適的人,建議先從快走或水中走路開始,同時進行深蹲、抬腿等肌力訓練,等肌肉力量建立起來後,再循序漸進地轉為慢跑。
正確的跑姿是護膝的不二法門
除了肌力,跑步的姿勢也是決定膝蓋命運的關鍵。很多人的跑姿是錯誤的,例如步伐跨得太大,導致腳跟重重著地,這會在觸地瞬間產生巨大的剎車效應,讓膝蓋承受不必要的剪力。這種跑法就像是開車時一腳踩油門、一腳踩煞車,既傷車又耗油。
比較理想的科學跑姿,應該是縮小步幅,提高步頻。試著讓你的腳落在身體重心的正下方,而不是身體的前方。利用臀部的力量帶動大腿,而不是單純靠小腿蹬地。當你提高步頻,也就是每分鐘跑的步數增加時,每一步騰空的高度會降低,落地時的衝擊力自然就會分散且變小。
你可以試著在跑步時專注於輕盈落地,想像自己在易碎的冰面上跑步,不要發出啪啪啪的沉重腳步聲。這種小步幅、高步頻的跑法,被證實能顯著降低膝關節的壓力,是長久跑步不傷膝的秘訣。現在許多運動手錶都能偵測步頻,建議初學者可以將目標設定在每分鐘一百七十步左右,這能強迫你縮小步幅,避免過度跨步。
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強健的膝蓋也不是跑一次步就能練成的。很多新手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急躁。平常沒運動,忽然心血來潮就去跑個五公里、十公里,跑完隔天膝蓋痛,就認定自己不適合跑步。這其實是身體還沒適應強度的警訊,而不是跑步傷膝蓋的證據。
人體的組織適應壓力需要時間。建議採用走跑交替的策略開始你的跑步計畫。例如跑一分鐘,走三分鐘,重複五次。每週只增加百分之十的跑量,給軟骨、韌帶和肌腱足夠的時間去強化和適應。記住,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在兩次跑步之間安排休息日,讓身體修復微小的損傷,這時候組織會變得比原本更強壯,這就是超補償原理。
什麼情況下應該停止跑步
雖然跑步對膝蓋有益,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有些疼痛是良性的肌肉痠痛,休息一兩天就會好;但有些疼痛則是警訊。如果在跑步過程中,感到膝蓋內部有尖銳的刺痛感,或者是某個固定點按壓會痛,甚至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這時候就應該立刻停止跑步,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若是已經被醫生診斷為嚴重退化性關節炎,軟骨磨損非常嚴重的人,跑步可能就不再是首選運動。這時候游泳或騎腳踏車可能更適合。但對於輕微退化或僅是覺得膝蓋卡卡的人來說,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適度的慢跑,絕對是比吃藥打針更根本的解決之道。
給膝蓋一個重生的機會
總結來說,跑步傷膝蓋這個觀念,大多是基於錯誤的認知與不當的運動方式。真正的科學證據告訴我們,適度的壓力刺激是維持軟骨健康的必要養分。只要你擁有正確的跑姿、足夠的肌力,並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跑步不僅不會讓膝蓋退化,反而是預防退化、強健骨骼的最佳運動。
別再讓保護膝蓋成為你不運動的藉口了。你的膝蓋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放著生鏽的。從今天開始,調整你的心態,穿上你的跑鞋,用正確的方法開始跑起來。你會發現,隨著里程數的累積,你的膝蓋不但沒有報銷,反而變得比以前更靈活、更有力。那種迎風奔跑的自由與健康,將是你給自己下半輩子最好的禮物。記住,身體是最好的醫生,而運動就是最棒的藥方。不要等到跑不動了才後悔,現在就開始,為你的膝蓋存下健康的骨本吧。
◤看更多慢跑好文◢
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跑鞋,跑馬拉松選錯鞋恐造成運動傷害,5種方式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鞋款
跑者肌力訓練:等長收縮!等長收縮對跑步的5大好處,5種等長收縮訓練動作
其他人也在看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3 天前
趙雅芝71歲生日超凍齡! 張智霖隔20年為「小媽」站台慶生
今年剛過71歲大壽的趙雅芝,堪稱凍齡女神,近期舉辦出道50周年紀念派對,演唱多首情歌、打鼓,活力滿滿,而在此過程中,昔日經典大戲《西關大少》中飾演繼子的張智霖,竟驚喜現身送吻。趙雅芝也感動地表示,張智霖當天上午特地搭乘飛機來到會場,演出結束後,晚上再坐飛機趕回劇組。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韓國濟州牛島暴衝事故造成3死 開放租車進入引議
(中央社首爾25日綜合外電報導)韓國濟州市牛島昨天發生一輛租車一下船就暴衝撞到行人的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輕重傷,因此也引起爭議與討論,是否要繼續有條件開放租車進入道路狹小的牛島。
中央社 ・ 1 天前
把握日元甜甜價!大摩預估:若Fed連續降息 日元下季將升值10%
摩根士丹利 (MS-US) 策略師表示,如果聯準會在美國經濟放緩跡像日益明顯的情況下連續降息,未來幾個月日元 / 美元 (
鉅亨網 ・ 1 天前
黃子佼獲緩刑免關…被害人律師:檢警務必持續追查「黑暗產業鏈」共犯結構
藝人黃子佼持有大量兒少性影像片,被害人多達37人,一審依兒少法判刑8月,黃子佼昨發表聲明稱「已和全部被害人和解」,高等法院今依違反個資法改判1年6月、緩刑4年,1位被害人的委任律師楊佳陵聆判後表示,尊重高院判決,黃子佼的刑期的長短或是否被關,並非重點,遏阻數位性犯罪仍有不足之處,仍有被害人在角落沒有
自由時報 ・ 1 天前摩根士丹利預測,亞洲信用債明年轉為淨供給,可能推動利差走闊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摩根士丹利方面表示,亞洲投資級債券(IG)信用利差處於異常收緊區間,進一步收窄的空間有限。隨著明年下半年臨近,預計淨供給的成長將超過需求,推動信用利差走闊。摩根士丹利策略分析師Kelvin Pang在報告中表示,亞太信用市場自2021年以來首次出現淨供給正值的條件正在具備,明年的供給將受到高名義成長率及相對便宜的美元融資推動。儘管中國信用債淨供給明年或仍為負值,但會被中國以外地區的增幅抵消。Pang指出,基準預測顯示,亞洲IG的信用利差將在2026年底擴大至80個基點,但仍處於收緊區間,預計將持續遠低於其長期公允水準143個基點。此外,Pang預計2026年亞太股市將溫和上漲,支撐信用利差維持在收緊水準。
財訊快報 ・ 1 天前

明年WBC轉播沒「緯來」!愛爾達公布授權單位 有線電視看這台
2026世界棒球經典賽將於明年3月登場,台灣體育賽事轉播龍頭愛爾達電視稍早發出聲明,宣布WBC及明年MLB賽事轉播,將分別授權給東森及華視轉播,不過名單中卻未見先前大力宣傳將轉播所有場次的緯來電視台,不僅讓緯來頓時有點尷尬,也讓兩大電視台轉播授權競爭再次浮上檯面。
太報 ・ 1 天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1 天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1 小時前
每天都吃菜!50歲男血壓仍狂飆 醫揪「1習慣」害的
天氣一轉冷,火鍋店再度迎來人潮,不少民眾也把火鍋當成冬季進補首選。不過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有慢性病史的人要得特別留意,並分享一則案例,一名50歲男性長期罹患高血壓,原本藥物控制穩定,最近血壓卻突然升到異常高點,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問題竟然出在他「用火鍋燙菜」的習慣,看似清爽的蔬菜,其實吸進大量高鈉湯汁,讓血壓悄悄失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東南亞尋歡「打炮團」爆HIV感染 篩檢後又1人中鏢
台灣愛滋病毒(HIV)感染人數持續攀升,醫界對年輕族群感染率上升感到憂心。日前一群由香港、台灣人組成的「打炮團」因成員確診HIV而集體求診,最終另有一人確認感染。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6 天前
研究揭「1能力」=心臟健康度 醫喊:現在練還得及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一篇研究發現,握力強不強可能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握力越強,心血管越健康。此外,若能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於握力較弱或中等的人而言,可明顯降低死亡風險。心臟科醫師表示,民眾若無暇進行戶外運動,可多做「握力」運動,以訓練心臟功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羊肉爐配酒!她吃完隔天心悸 醫揭大地雷恐致內出血
天氣轉冷,不少民眾習慣進補暖身,一名女子日前食用羊肉爐並搭配2口米酒,當下感覺身心溫暖,未料隔天卻因頭暈、心悸就醫,整個人虛弱到無法站穩。內科醫師傅裕翔指出,進補對長輩容易造成身體負擔,特別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等藥物的患者,可能增加瘀青、流血或內出血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想增肌又減脂?營養師:很多人「這1物吃太少」 難怪體態一直卡關
「減肥」對習慣久坐不動的現代人而言,可說是一大挑戰,而能做到減少體脂肪又不損失肌肉,更是一門大學問!減肥過程中如何能同時做到甩肥油、又保留原本的肌肉量呢?營養師張語希指出,答案就是「吃夠蛋白質」!蛋白質在保持身體肌肉、促進新陳代謝與增加飽足感上,扮演十足重要的角色。 減重為何要吃足夠蛋白質? 以下逐一解釋為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於減重而言至關重要: 第一「維持肌肉量」:減肥時若熱量消耗多於熱量攝取,身體不僅會燃燒脂肪,同時也可能分解肌肉以提供能量。因此,攝取足夠蛋白質有助於補充「胺基酸」,其為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肌肉維修的主要原料。而保持肌肉量有助提升基礎代謝率,讓身體燃燒更多熱量! 第二「增加飽腹感」:研究顯示,蛋白質在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中最能增加飽足感。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減少飲食過量的風險,輕鬆控制卡路里的攝入、將減肥的難度降低,不會在減重一開始就有「越級打怪」的感受。第三「提升新陳代謝」: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TEF)較高,也就是身體在消化蛋白質時,同時會消耗更多熱量。正因為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來處理蛋白質,因此會促成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燃燒更多脂肪。 改變飲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流感疫苗「史上打最快」跨年前恐用光! 羅一鈞緊急宣布加購15萬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打到快見底!疾管署署長羅一鈞今(25)日親自宣布,將再額外採購15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因為,今年受到「流感提早」、「大S效應」兩大因素影響,民眾搶打流感疫苗史上最旺,從10月1日開打迄今,已經打掉近九成二的疫苗,全國最快跨年前後就可能沒有公費流感疫苗可打,因此決定緊急加購。疾管署預估若採購程序順利,預計12...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50歲男吃火鍋蔬菜血壓暴衝 醫:蔬菜先過水再吃
隨著天氣轉涼,火鍋季節來臨,一名50歲高血壓男子案例,因直接食用火鍋中燙煮的蔬菜而導致血壓從原本穩定的120毫米汞柱飆升至150毫米汞柱,原因是蔬菜吸附了高鈉湯汁。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攝護腺肥大尿不出來 微創水蒸氣消融術助順暢
56歲黃先生長期受攝護腺肥大之苦,頻尿、夜尿、排尿速度慢;另一位62歲謝先生,也因嚴重攝護腺肥大導致尿不出來,曾多次插尿管急救,餘尿量更高達400毫升,兩人前往泌尿科就診,在醫生建議下,接受自費的「微創水蒸氣攝護腺消融術(Rezum)」,術後尿流速提升,攝護腺體積也縮小,讓他們開心終於可以順暢尿尿。
自由時報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