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例子宮轉置手術! 她23歲直腸癌「暫移子宮」保住生育力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3歲、剛剛大學畢業的程同學,正準備迎向人生新階段,卻突然連續數月肛門異常出血,就醫發現竟已罹患第三期低位直腸癌,傳統放射治療雖能控制腫瘤,卻可能對卵巢與子宮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恐年紀輕輕就失去自然生育能力,所幸醫療團隊突破傳統治療框架,成功完成全台首例、亞洲第二例「子宮轉置手術」,完整保留子宮及卵巢功能。成果更登上國際期刊。
亞東醫院婦產部部主任蕭聖謀表示,直腸癌是台灣女性常見癌症之一,且有年輕化趨勢。傳統治療多仰賴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但骨盆放療可能損傷卵巢與子宮,使自然排卵與懷孕能力受到威脅。
過去,女性患者若想保留生育能力,僅能透過「卵巢轉置手術」將卵巢移出骨盆腔,雖可保留卵巢功能,卻無法完全避免子宮受輻射波及,仍有失去自然懷孕的可能。
國際間僅有少數成功案例的罕見技術「子宮轉置手術」則是最後希望。蕭聖謀說,這項微創手術能將子宮暫時移出骨盆腔,待放射治療完成後再復位,不僅可保留卵巢功能,更維持子宮完整性,讓患者保有未來自然懷孕的希望。
蕭聖謀指出,凡需接受骨盆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甚至包括早期子宮頸癌與陰道癌,皆有機會透過子宮轉置手術保留子宮功能。以程同學為例,經與家屬充分討論後,就決定接受這項突破性治療。
蕭聖謀說,手術中,醫療團隊運用靜脈注射循血綠(ICG)螢光顯影,即時確認子宮血流灌注,確保移位後子宮健康無虞,術後順利完成直腸腫瘤切除,追蹤顯示子宮與卵巢功能良好,完整保留生育希望。成功案例也撰寫成論文,今年6月獲國際生殖醫學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正式刊登。
蕭聖謀強調,文獻統計顯示,全球僅約25名患者接受過「子宮轉置手術」,成功案例更是寥寥可數,不僅象徵台灣婦癌治療技術已達國際水準,也讓亞東醫院成為全球少數能執行此手術的醫療團隊之一。對年輕女性而言,能否保留生育能力是人生重要課題,呼籲患者在治療前,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生育保存可能性與選項,及早規劃,才能在抗癌的同時保留完整的人生選擇。
▲子宮轉置手術可在骨盆放療期間保護卵巢與子宮,治療結束後再復位,保留病患的生育可能。
照片來源:亞東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千人普查揭恐怖「心肺共病」! 染肺阻塞6成難逃心血管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2025新北歡樂耶誕城 打造沉浸式炫彩廊道
「2025新北歡樂耶誕城」將於11/14(五)熱鬧開城,周邊連通天橋與人行道也妝點上趣味的馬戲團場景,洋溢童趣與歡樂氛圍,讓整座城市化身為璀璨華麗的馬戲舞臺,邀民眾走進馬戲嘉年華的歡樂世界,感受節慶的熱力與歡騰。「2025新北歡樂耶誕城」除了大型藝術裝置外,今年周邊連通天橋與人行道也巧妙運用創意馬戲元素,結合光影燈飾,打造各式奇幻燦爛的馬戲團場景,例如小遠百天橋的「華麗空中飛人」以金黃燈海構築壯麗舞臺,燈條化作空中飛人的姿態,穿梭於光廊之上,為空間注入動感與驚奇。百揚大樓天橋的「極限火圈表演」則重現馬戲團熱力奔放的獅子穿越火圈瞬間;板橋車站天橋的「狂歡馬戲彩旗」以三角彩旗視覺融合新北市徽色系,展現獨特城市美學;新府路天橋的「魔幻舞環」以晶瑩剔透的琉璃光影在空中折射閃耀,宛如空中環幻化而成的流光大道。縣民大道公車站旁天橋的「歡樂童心泡泡」以七彩霓虹彩球交織懸掛,營造泡泡般的童趣場景;新站路天橋的「時光膠囊」透過科技光影延伸感,引領民眾展開奇妙的時空穿越旅程;板橋車站B1連通道的「LINE FRIENDS星光大道」則結合LINE FRIENDS可愛角色與遊樂設施燈飾,打造充滿歡樂趣味的節慶
台灣好新聞 ・ 2 小時前
《悠閒消消樂 卡娜赫拉的小動物 豪華大飯店》繁中版12月2日正式上線,事前登陸送破關道具
「可愛」大爆發!療癒無數粉絲的《卡娜赫拉的小動物》要在手機上開飯店啦!全新消消樂手機遊戲《悠閒消消樂 卡娜赫拉的小動物 豪華大飯店》即將推出繁體中文版,台灣玩家終於能與「P助與粉紅兔兔」等熟悉角色,一起打造專屬的夢幻大飯店!遊戲更將於12月2日正式上線喜歡《卡娜赫拉的小動物》的粉絲及消除類休閒遊戲的玩家千萬別錯過!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22 小時前烏克蘭首度參與歐洲遠征軍會議 強化北方防衛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5日專電)烏克蘭國防部長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出席4至5日在挪威舉行的遠征軍聯合部隊(JEF)國防部長會議,創JEF首例。JEF啟動與烏克蘭的強化夥伴關係;英國國防部表示,烏克蘭的加入讓JEF更強大。
中央社 ・ 5 小時前抗美援委 俄羅斯向委內瑞拉提供防空飛彈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以打擊毒品名義,在委內瑞拉外海部署軍艦,並持續打擊毒品走私船。對此,俄羅斯國會議員近日表示,已向委內瑞拉提供「鎧甲」和「山毛櫸」防空飛彈系統,並不排除轉讓更先進的系統。顯示川普雖不願與俄羅斯在歐洲對抗,但俄羅斯已在南美升起抗美大旗。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一天看手機12小時以上…42歲就得乾眼症!4因素成「視力年齡老化」關鍵:小心白內障
最近門診來了一位42歲的男士,他每天電腦加手機的使用時間超過12小時。常常工作到眼睛又乾又澀,甚至模糊到必須揉眼睛。檢查發現,他除了有嚴重乾眼症,竟然連水晶體也出現「早期白內障」的變化。一般人以為白內障是60、70歲才會遇到的問題,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藍光刺激、生活壓力與飲食不均衡,都可能讓「視力年齡」提早老化。這就是3C過度使用帶來的警訊。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
鍾東錦指示各局處提安居方案應高房價 陳光軒籲:積極推社宅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徐德芬/苗栗報導 近年房價高漲,即使房市進入盤整期,相較疫情前仍漲幅不少,其中,苗栗縣漲幅為中部5縣市最高。苗栗縣長鍾東錦表示,為協助縣民「買得起、住得安」,現指示工商、社會、勞青、地政、財政等局處研擬相關安居具體行動方案,不被外來投資壓縮生活空間。 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苗栗縣2025年第1季平均房價較3年前上漲27.2%,為中部5縣...
匯流新聞網 ・ 3 小時前美舉行4場選舉 民意風向考驗川普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4日專電)美國紐約市、紐澤西州、維吉尼亞州與加州今天分別舉行市長、州長選舉與選區重劃公投。民主紐約市長候選人曼達尼的得票率,維吉尼亞州是否由共和轉民主,以及攸關明年期中選舉國會席次的加州公投結果,都是全美焦點。
中央社 ・ 8 小時前

中國男童腹痛「開刀遭摘6器官」無法進食
[NOWnews今日新聞]真活摘器官?中國男童腹痛開刀「被切6器官」無法正常進食中國山東一名10歲男童因腹痛就醫,發現腹部有病變必須立即開刀,但術後家長發現兒子被摘除6個器官,從此無法正常進食,悲痛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2 小時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5 小時前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41歲日本女星藤原宏美在八年前因左胸突發劇痛,被診斷出罹患0期乳癌。儘管選擇了乳房全摘手術以降低復發風險,她仍在術後一年面臨復發,但經過七年的抗癌歷程,如今已能健康生活並重返演藝圈。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6 小時前
山東10歲男童腹痛就醫 6器官無故遭切除!母崩潰:兒無法正常進食
綜合陸媒報導,2023年10月26日就讀山東菏澤一間小學五年級的10歲男童小燁,與同學玩耍時撞到腹部,放學回家後持續腹痛,他的母親岳女立刻帶他前往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初步判斷為腹部血塊,醫師建議住院觀察;沒想到進一步做CT後,發現小燁的胃與胰腺間有「佔位性病變」,必須...
CTWANT ・ 1 天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喝咖啡別碰12種藥物!藥師示警:恐引發災難性副作用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尤其早晨一杯咖啡能夠提神醒腦,幫助開啟一天的工作。然而,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藥劑師警告,咖啡若與某些特定藥物一同服用,可能會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甚至引發「災難性副作用」,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資深法官周盈文腦出血搶救中!「1常見病」釀禍:500萬人小心
65歲的資深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預估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9歲坣娜胰臟癌逝!常被當「腸胃病」,9成確診已晚期…誰是高危險族群?醫:罹糖尿病5年要留意
女星坣娜傳於本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據悉是不敵胰臟癌離世。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即使出現不適,也常被誤認為腸胃病,等到明顯出現黃疸、體重驟減等警訊時,往往已是晚期、甚至喪失手術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超過5年,胰臟癌風險是無糖尿病者的2倍,因此控制血糖與三高至關重要。
幸福熟齡 ・ 23 小時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75歲男確診「攝護腺癌第三期」 4症狀注意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75歲旅居國外的個案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期間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持續偏高,經檢查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透過手術徹底切除病灶,患者也已恢復良好、持續門診追蹤。台...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