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天生胖?他憂有「肥胖基因」會胖一輩子 醫揭常見2迷思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30多歲的周先生長期為體重管理苦惱。他過去嘗試過許多方法,卻始終看不到明顯改變,在一次深入的健康諮詢中,醫師重新梳理生活型態與身體狀況;後續透過更完整的基因檢測,發現確實帶有多項與肥胖風險相關的基因變異。讓周先生很沮喪,甚至覺得「可能我這輩子注定就是個胖子」。不過在醫師以預防醫學角度規劃,透過放慢飲食速度等方法,周先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式。
家醫科醫師顏佐樺表示,目前醫療已走向精準的個人化醫療時代,人類有兩萬多個基因,每個基因就像不同模組,掌控對食物、環境,甚至藥物的反應,也影響了罹病風險,如心臟病、糖尿病,也會影響我們的代謝功能,像是分解咖啡因或酒精的能力,以及對營養素的需求與運動表現。
他說,臨床上基因檢測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先天遺傳基因檢測」與「後天體細胞突變檢測」。前者包括與疾病風險或個人特質相關的單基因變異、帶因篩檢(carrier screening)、多基因風險分數(Polygenic Risk Score, PRS)、以及從營養基因學(Nutrigenomics)和藥物基因學(Pharmacogenomics)面向,去更加了解營養素先天代謝能力、是否有缺乏的風險、或是挑選更為合適、副作用風險較低的藥物。
後天體細胞突變檢測,則多應用於腫瘤醫學,檢測腫瘤細胞本身的突變,用來輔助癌症治療,幫助醫師挑選最適合的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
顏佐樺指出,不少民眾會對基因檢測結果有兩大常見迷思:
首先,就是將檢測結果視作宿命。如同周先生當初聽到基因檢測報告結果內心的想法。但基因檢測是健康風險的指引、而非預判。 周先生的基因報告結果顯示,他具有APOA2、FTO等基因變異, APOA2基因變異者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比例過高、增加肥胖風險;FTO基因變異者飽足感較不敏感,餐點需多些營養密度低的食物,放慢飲食速度,因此為他設計了符合體質的飲食方案和運動計畫,幾個月後成功減脂並改善體能。
另一個迷思,則是民眾容易過度簡化或片面解讀資訊。他說像是只有檢測少量的基因位點,就下許多結論,這樣的判斷是不夠嚴謹的,基因檢測必須整合臨床數據、家族史與生活習慣多面向綜合評估,有賴專業的預防醫學團隊進行報告解說,並搭配全身健康檢查的數據給予下一步的建議,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
顏佐樺說,基因檢測結果不是終點,而是起點,行動才是影響健康結果的關鍵。當民眾把飲食、運動、睡眠、壓力和環境調整到對的方向,就能真的把基因的調光器轉向健康的一邊。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今晚開始做!「小雪」易傷寒感冒 醫喊「3招秒暖全身」快存冬天能量
「陸製卸妝膏、綠藤生機護唇油」驗出蘇丹紅!14家踩雷業者曝光
日本福島食品輸台即起全解禁「免驚」?專家:食安管理必須「滾動式」
多噴3萬醫藥費!他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竟感冒藥惹禍
其他人也在看

特管法修正引爭議 醫美學會:恐傷基層醫美生態
衛福部近期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引發基層醫師、醫學會與產業界強烈反彈。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俊光醫師表示,若以醫策會壟斷評鑑、並以PGY為唯一強制門檻,恐造成基層醫美體系崩解、國際競爭力下滑。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7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2 天前
咳嗽不能吃香蕉是真的!醫提醒2類人要注意 揭「老祖宗智慧」不容忽視
在感冒咳嗽期間,許多人都會聽到長輩提醒「這個不能吃、那個會加重咳嗽」,事實上,確實有不少水果因性質偏寒、酸度高或容易刺激呼吸道,被認為不利於感冒恢復,例如:西瓜、芒果、柳丁等。不過,你是否也聽過坊間流傳「吃香蕉會咳嗽」?對此,兒科醫師徐嘉賢近日證實「是真的!」並提醒過敏體質、哮喘或異膚患者尤其要小心。
鏡報 ・ 23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天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5 小時前
腦中風可怕的是,失能臥床多年才過世 林志豪醫師:改掉這習慣變健康、家人不擔心
演員吳朋奉因為腦中風離世,享年55歲,我們感到非常遺憾。腦中風雖然是十大死因之一,但通常不會立即致死,可怕的是會造成病患殘障、失能,且時間拖很久,影響生活品質。
幸福熟齡 ・ 1 天前
50歲女更年期變胖7公斤 醫曝:血糖震盪讓她瘋狂餓!
一名50歲女性在停經後變得特別愛吃甜食,導致腰腹部脂肪明顯囤積,體重增加7公斤。胃腸肝膽科醫師鄭泓志指出,更年期女性的血糖波動幅度平均增加40%以上,會刺激大腦釋放飢餓訊號,使人依靠進食獲得短暫能量與快感,長期下來恐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陳文茜惡癌「肺部擴散三處」是台灣首例!存活率不到10% 仍需藥物維持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近年飽受病痛折磨,她在社群上公開自身罹患罕見癌症的日長,日前宣布康復之後再次分享近況。她透露,自己是台灣第一例「由肺部起始的黑色素腫瘤第四期」病例,癌細胞一年內從肺部轉移到肝、骨盆與腦部,存活率不到10%。如今雖暫時擊退癌細胞,但仍須長期面對免疫治療的副作用,靠著大量類固醇與治療糖尿病藥物維持身體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48歲男關節退化!膝蓋「腫脹1.5倍大」中醫「2招」治療2周…能走了
新竹市48歲男性左側膝蓋腫脹無法順利行走,被診斷為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平時皆靠止痛藥物來止痛,經親友介紹至診所看診,治療上運用針灸搭配內服中藥,兩週治療後患者已可順利行走,工作時也能恢復久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睡夢中過世真的「走得安詳」?醫揭4大猝逝真相:不一定沒痛苦
睡夢中過世看似平靜無痛苦,真是如此嗎?醫師指出睡夢中猝逝常見4類原因,並非所有猝逝都未經歷疼痛受苦。想要無憾,平日也能做好預防。 每隔一陣子,就會聽聞身邊親友或名人在睡夢中猝逝,不少人認為,在睡夢中過世似乎沒有痛苦,是相對平靜安詳、甚至是比較「幸福」離開人世的方式。 但醫師說,不見得所有在睡眠中過世都未經歷痛苦,如果不想帶著遺憾離開,平時的預防還是相當重要。 睡夢中猝死常見4原因,睡眠呼吸中止也不可大意 睡夢中過世有4大常見原因: 1.心因性猝死 最常見是心肌梗塞和心律不整。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指出,有時單純的心血管狹窄雖然還未造成完全阻塞,但心臟已處於缺氧狀態,可能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 陳冠群進一步指出,心臟有自主神經節律竇結調控、定時放電,維持心律跳動,當竇結老化,心臟愈跳愈慢,有時甚至忘了跳動,就可能暈厥,恢復跳動時再醒過來,醫學上稱病竇症候群;但是當停跳時間過長,心臟缺血缺氧過久,有可能引發心室顫動,甚至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而猝死。 2.腦血管疾病 基隆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吳黃平指出,人體的生命中樞在腦幹,控制呼吸心跳,當腦血管出血或阻塞(腦中風),波及腦幹,就有可
康健雜誌 ・ 1 天前
沒吃甜食血糖還飆?營養師揭「隱藏炸彈」比糖更危險 無糖飲料也中招
有不少民眾認為只要「少吃糖」,身體就能保持健康,也能就此避免糖尿病的風險。事實上血糖升高的原因複雜,有時潛藏在每天攝取的「精製澱粉」裡,正在默默被你吃下肚而不自知!尤其有肥胖、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問題的民眾,血糖數值本就容易不穩定,就算沒吃到甜食,攝取特定食物仍可能導致血糖飆高、危害健康。 4大「隱藏澱粉炸彈」 無糖飲料竟也出事 營養師張語希指出,以下4個常被忽略的精製澱粉「地雷食物」,不只一般民眾需要節制食用,若本身有血糖控制不佳問題者,更需要特別留心,避免攝取過量: 1、高GI主食:例如白飯、白吐司、麵條,被身體消化吸收的速度較快、血糖容易隨之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2、無糖手搖飲:若添加奶精與珍珠,糖分依舊相當可觀。其中奶精含有反式脂肪、珍珠則是精製澱粉來源。因此,即便是「無糖珍奶」平時也應少喝。3、油炸物:例如鹹酥雞與炸雞排,大多裹了一層粉漿下鍋油炸,外皮不僅含有大量精製澱粉,更有滿滿的油脂,一吃下肚容易造成血糖波動變大。4、各式醬料:例如甜辣醬、番茄醬、醬油膏,雖然大多為鹹香口感,事實上大多數醬料在製作過程都會添加大量的糖,即使小小一匙醬料也會增加糖分攝取量。 台人最愛宵夜是控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心肌梗塞自救3法!2茶飲預防血管鈣化 2穴道強心肺解胸悶
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十大死因之一。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不少心肌梗塞患者在手術後,因飲食過於清淡,缺乏足夠蛋白質,導致身體虛弱無力。中醫師鄒瑋倫建議,術後患者可透過適度運動、
健康2.0 ・ 7 小時前
小骨折奪命?8歲童在校摔斷手「治12天竟突猝死」死因未知
愛爾蘭一名8歲男童馬修‧布林(Matthew Breen)日前在學校不小心摔斷手,手臂因此有2處骨折,但準備手術期間,馬修卻一直感到身體不適,經過多次治療後,雖病情有些微好轉,但幾天後,馬修突然猝逝,死因成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赴日旅遊注意!「蘋果病」疫情升溫 出疹前傳染力最強 3族群小心
最近要去日本旅遊的民眾注意,除了流感流行之外,日本「蘋果病」也有上升趨勢!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指出,最近門診已出現不少剛從日本旅遊回國的兒童,出現蘋果病症狀。這些孩子通常在回台灣後出現輕微感冒、微微發
健康2.0 ・ 1 天前
健保給付跟不上!癌友住院7個月燒百萬 醫嘆:民眾自費比例增
癌症治療費用高昂,已成為台灣家庭消費的前三大項目之一!癌症康復者凃承緯分享,六次療程加上住院費用超過百萬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台灣民眾自費醫療支出占經常性醫療支出比重高達38.8%,在OECD國家中排名第一。面對醫療通膨,專家建議民眾應透過保險規劃和健康促進來降低風險。
TVBS新聞網 ・ 2 小時前
高麗菜抗癌、幫肝臟解毒、降血壓!名醫大推:我家幾乎天天吃
你愛吃高麗菜嗎?功能醫學科醫師劉博仁說,高麗菜是自己超愛煮來吃的蔬菜,除了平價、好保存外,更是富含各種健康益處,能保護胃黏膜、抗癌、幫肝臟解毒等。 名醫家中必備高麗菜 劉博仁說,自己家裡的冰箱
健康2.0 ・ 1 天前
老了回春有解方!研究揭「它」能激活免疫系統:4個月見效
中年人常感嘆免疫力下降,但醫師張家銘表示,一篇今年新發表的文章指出,免疫系統老化到一個階段後,不只防禦力下降,還會引發慢性發炎,但此狀態可被「運動」逆轉,只要連續12週,每週3~5天,每天30分鐘運動,例如快走、有氧、慢跑或肌力訓練,免疫系統就會年輕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去年5萬人因癌離世!抗癌最燒錢 6項癌症新療法全交給它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連續4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僅2024年就奪走逾5萬條生命,顯示癌症防護與治療準備已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國泰人壽持續以創新商品回應國人健康保障需求,近日推出美元利變型保單「國泰人壽美滿康愛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外溢型)」(下稱「美滿康愛」),為業界首張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納入保障範圍的商品,結合高倍數身故保障,兼顧美元資產累積與癌後醫療保障,讓保戶面對重大疾病時,擁有更完善的財務與健康全方位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