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熊衝突的「完美風暴」:氣候、人口與治理失靈下的日本熊害危機/魯云湘
魯云湘(戰略智庫研究員)
近年日本熊害(クマ害)事件急速攀升,截至2025 年 11 月,已造成至少 13 人死亡、逾 200 人受傷,創下自日本政府 2006 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些事件集中於本州東北(秋田、岩手)與北海道,涉入的包括亞洲黑熊與蝦夷棕熊。外界常以「熊下山覓食 / 吃人」這類直觀敘事解釋其原因,但實際上,日本的熊害惡化是一場多層次的結構性危機。氣候變遷、人口崩壞、社會習慣、保育政策與媒體效應交互疊加,使人熊衝突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
最直接的生態原因是山林食物大幅減少。黑熊與棕熊在冬眠前需要迅速囤積脂肪,而牠們主要倚賴的橡樹果實,近年多次出現大規模欠收,尤其在本州東北與北海道最為明顯。而橡樹果實不結果、落果提前,與以下因素高度相關:一、暖冬導致橡樹休眠時間改變;二、豪雨與反常高溫影響開花結果;三、極端氣候頻率增加,破壞穩定生態週期。食物來源不足,使熊無法在入冬前達到「安全脂肪量」而延後冬眠,迫使牠們下山尋找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替代熱量(如農作物、垃圾廚餘),因而提高與人類接觸與衝突的機率。
日本的熊害問題並非純生態,而是深受其社會變遷影響。本州東北與北海道的農村長年面臨少子化、高齡化與人口外移,大片農地被棄耕,村落甚至成形「半廢村」狀態。以往「人類活動」本身就是有效的天然緩衝帶。農田、工寮、果園與道路,形成熊不願跨越的界線。然而,當農田荒廢無人看守,林緣無人巡視,村落人口銳減、老年人口無力驅趕野生動物,這些界線就消失了。
對熊而言,原本必須避開的人類活動區,如今成為一條可隨意利用的廊道。人類存在感下降,讓熊更容易習慣於靠近住宅區,甚至進入市區與交通樞紐等活動區域。
一旦熊學會人類食物「更容易取得、熱量更高」,牠們的行為會快速改變。日本將這類行為稱為 「人慣れクマ」(習慣人類的熊),是現代熊害中最危險的族群。「人慣れ熊」的行為具有以下共同特徵:一、接近垃圾堆、農產品、露營食物;二、對人類不再保持距離;三、記住固定的「取食路線」並反覆造訪;四、行動更大膽,甚至闖入住宅、倉庫、學校與機場。
習慣人類食物後的熊,行為不僅更具攻擊性,也更難驅離。一旦形成固定覓食模式,往往只能透過捕殺處理。
此外,日本的生態保育政策在 1970–1990 年代十分成功,狩獵大幅減少,導致棕熊與黑熊族群逐步回升。然而,日本長期缺乏完整的野生動物管理制度,肇致熊的族群增加與人類活動空間縮減同時發生。例如:北海道的蝦夷棕熊,估計約為 12,000 頭。而本州東北黑熊,近十年族群也呈增長趨勢。
保育成功本來是好事,但缺乏「族群調控」、「棲地管理」與「問題個體處理」等制度,使人熊衝突成為必然結果。有鑒於此,日本目前面臨的核心問題是:熊族群增長、人類存在感下滑、熊群習慣人類,而政策管理卻嚴重滯後。
熊害事件本身確實增加,但日本媒體的影像化呈現使恐慌倍增。近年大量報導出現包含:熊在機場跑道奔跑、熊闖入超市、熊在鐵軌上行走、熊進入住宅區與校園。此外,社群平台上的照片與影片迅速擴散,更讓民眾對熊害形成「隨時可能遇襲」的印象。而上述的媒體渲染與資訊過載,便造成兩項副作用:一、全國性恐慌心理上升;二、輿論壓力迫使政府做出不穩定、反覆的政策反應。
熊害惡化背後,日本社會的管理體系,本身也面臨重大考驗:其一,獵人人口高齡化。日本獵人平均年齡已達 67–70+ 歲,青年加入率極低,導致問題熊處置能力嚴重下滑;其二,地方政府缺乏捕熊專業。大多數鄉鎮沒有專職驅熊隊,僅能依靠志工與高齡獵人,無法進行迅速、專業的處置;其三,政策在「保育」與「防災」之間搖擺。不敢捕殺 → 熊更靠近人類 → 發生攻擊 → 輿論反彈 → 急捕殺,進而形成反覆循環。綜上,長期缺乏「野生動物管理計畫」,使日本在面對突發性熊害時總是被動因應。
總之,日本熊害並非單單方面的因果關係,而是六大因素共同推動的系統性危機:氣候變遷、山區人口崩壞、熊學會利用人類食物、族群回升卻缺乏管理、影像化媒體放大感受、制度與獵人老化等治理問題。而熊害之所以在 2024–2025 年急速惡化,是因為上述的這六股力量首次同步匯聚,形成人熊衝突的「完美風暴」。未來若無完整的全國性野生動物管理制度,日本的熊害事件仍可能持續攀升,並逐步影響農業、觀光、安全與地方治理。(照片翻攝資料照)
其他人也在看

震撼片/北海道「400kg巨熊」再現身!一掌破300公斤陷阱 驚人瞬間全錄下
北海道苫前町再現巨型棕熊!一隻推估重達400公斤的棕熊在雪夜中現身,不僅靠近捕熊陷阱,還以驚人力量輕易推翻重達300公斤的鐵製籠具。整個過程被監視器完整拍下,畫面曝光後引發當地居民高度關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日本熊害史上最嚴重!10月「7人死亡」創新高 熊災發生原因一次看
日本熊災日益嚴重,綜合日媒報導,日本環境部指出,今年4月至10月共有176起野生熊襲擊人的事件,一共造成196人受害,這是5年來同期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專家認為,其原因可能跟遊客會餵食野生熊、野生熊的學習能力驚人、AI影片氾濫、偏遠地區人口減少有關。
鏡報 ・ 1 天前
日本秋田熊害蔓延! 81歲獵人曝居民心聲「比疫情時更怕出門」
日本秋田縣今年熊出沒事件急遽增加,迄今已發生超過50起人身事故,當地居民生活陷入緊張與恐慌。狩獵者與農民每日面對熊群威脅,甚至有人因恐懼連基本生活活動如就醫、耕作都無法安心進行。村落街道人煙稀少,宛如「人影消失的村落」。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7 小時前
日本巨熊高IQ!見「百公斤陷阱」沒上當⋯反應全被拍
國際中心/李明融報導隨著人類活動範圍與自然棲息地的界線日益模糊,日本全國的熊隻目擊與攻擊事件頻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引發了從都會邊緣到深山偏鄉的社會恐慌,4月至10月已有196人遇襲,北海道被稱為「熊之町」的苫前町,境內經常有棕熊出沒,近日有監視器畫面拍到1頭體型巨大的棕熊看出被木樁固定重達約300公斤箱式陷阱,不僅沒有被騙,還用熊掌輕鬆推倒,畫面相當震撼。
民視 ・ 1 天前
從熊爪下死裡逃生 聽聽日本倖存者怎麼說
日本「熊害」持續延燒,現年68歲的湊屋啓二,曾在兩年前遭熊襲擊,身上留下深深的傷痕,頭部還縫了30針,死裡逃生的記憶,至今還是讓他餘悸猶存。©音樂來源:[Alan Carlson-Green] via Canva
Yahoo奇摩社群 ・ 19 小時前
日本推「AI熊出沒地圖」 旅客即時掌握「與熊距離」
生活中心/李筱舲報導日本近日熊災四起、熊襲事件頻傳,讓日本當地居民和赴日遊玩的旅客人心慌慌。不過,東京上智大學近期發表了「熊出沒風險AI預測地圖」,是全球第一個利用AI來計算日本19個城市的熊隻出沒風險,讓民眾和政府單位提早掌握熊隻出沒軌跡,預防熊襲事件的發生。
民視 ・ 1 天前

高雄月世界垃圾來源曝光!他驚:內鬥爭?
[NOWnews今日新聞]高雄市燕巢區「月世界」附近近日被爆遭長期違法傾倒家庭垃圾,原本雜草叢生的山坡地,兩年內竟被堆成數十噸重的垃圾山,惡臭瀰漫、蒼蠅滿天,宛如「廢棄物天堂」。環保局接獲民眾通報後,...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好冷!東北季風發威「這2天」最有感 下波冷空氣報到時間曝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今(17)日下午說明,今天到週五(21日)前受東北季風影響,特別在週三(19日)及週四(20日)清晨預估是冷空氣影響最明顯的時候,隨後週末則是東北季風稍減弱,溫度也會有明顯回溫;下週一(24日)起下波東北季風又南下,但預估和這波相比較弱,溫度變化不會那麼明顯。
民視 ・ 14 小時前
全台有感降溫!明後天會更冷 氣象署曝這天回暖
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台今(18)日降溫,天氣明顯偏涼,最低溫來到16度左右。雨勢方面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地區都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降溫會一直持續到週五,到週六、日東北季風稍...
華視 ・ 20 小時前

強冷空氣南下「雲街」現蹤!北台灣率先轉濕冷 低溫下探16℃
各地天氣轉涼了!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表示,今起一波東北季風正逐漸南下增強,北台灣率先感受到天氣轉濕轉涼;同時前氣象署長鄭明典也分享衛星雲圖上已出現代表冷空氣南下的「雲街」跡象,顯示冷空氣影響正逐步擴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東北季風持續發威!明北東下探15度 專家曝「這時」回暖
明(19)日仍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清晨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來到15、16度,南部及花東也只有17、18度,局部溫度會再更低一些,各地皆感受涼冷。氣象粉專「天氣風險」指出,週末東北季風會減弱,各地氣溫有望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東北季風發威!北東濕涼探15℃ 大台北累積雨量達豪雨等級
今、明(18、19)日東北季風影響,北、東地區陰雨綿綿、低溫約15至17度;中南部雖天氣較穩定,但早晚偏涼。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指出,要到週三至週五水氣才會逐漸減少,北東部降雨範圍可望縮小,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後,各地有望回到晴時多雲、較為穩定的天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快訊/變天雨神報到!2縣市大雨特報 17縣市小心強陣風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17)日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中央氣象署提醒民眾,要注意瞬間大雨,山區則要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此外,中央氣象署也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提醒民眾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雄月世界驚見「5層樓高」垃圾山 藍酸:又是邱議瑩選區
高雄燕巢月世界再現「垃圾山」!高市府環保局今(17)日接獲通報,立即派員前往稽查,現場數十噸垃圾已堆成5層樓高,散發濃烈惡臭。環保局人員破袋檢查後發現,部分垃圾來自台南等地,目前已調閱監視器追查不法業者是否涉案。藍營則點名,又是綠委邱議瑩的選區出事,呼籲高市府盡快找到元凶負責,不要最後又讓市民為惡劣的環境破壞者埋單。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冷氣團還沒來...明起低溫剩15度 週末短暫回暖轉多雲
東北季風冷颼颼,本週末前最低溫可能只有15度,之後將迎來短暫回暖,北東之外的地區呈多雲到晴,緊接著又有東北季風到來,桃園以北、東半部雨勢再增。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毒雞蛋延燒!石崇良擴大查驗「點名籠飼」 蛋農轟:劃錯重點!
「芬普尼」雞蛋風暴持續延燒,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表示將擴大查驗市售雞蛋,主要鎖定風險較高的「籠飼蛋」,直指洗選蛋上標註「編號C」的籠飼蛋為主要查核對象。此言論引發蛋農強烈反彈,同時彰化縣文雅畜牧場管制中的四萬顆雞蛋外流事件,更使毒蛋風波擴大,彰化縣府已宣布將對全縣933家蛋雞場啟動芬普尼全面採樣監測。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要變天了!今午後轉涼、多地有雨 氣象署曝「這兩日」冷氣團最強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近期天氣逐漸轉涼,終於不再像前陣子炎熱得令人難受,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今(17)日說明,受東北季風影響,多地溫度將持續下滑;且從下半天開始,迎風面地區如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地區、宜蘭等地,雲量或雨勢都會逐漸增多。溫度方面,同樣從今午之後就會開始下滑,尤其北部、宜蘭等地,明(18)日整天恐都低於20度。葉致均也指,大約週三(19日)清晨至週四清晨,將是這波冷空氣最強的時間點。他說明,等到週三、週四左右,中部以北、宜蘭地區,低溫甚至可能進一步降至15至17度,其他地區也恐剩18、19度,與前面幾日相比明顯轉涼。連中南部地區,屆時高溫可能也會掉到22至25度,與這幾天接近30度落差不小。直到週五之後,葉致均表示,雖然有些冷空氣仍會南下填補,但溫度依舊會開始回升;週六回溫則更為明顯。至於雨量方面,葉致均則說,今早東北季風尚未完全南下,雲系仍集中長江出口海一帶,所以台灣雲量暫時較少;但之後開始逐漸南進,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宜蘭、基隆北海岸等地,雲量將不斷增多,其餘地方則仍維持晴朗天氣。另,從今日下半天開始,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降雨就會開始明顯增加,民眾需特別留意。並也因如此,今晚以後天氣也會明顯轉涼,同樣必須注意。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表示,東北季風將逐漸南進,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宜蘭、基隆北海岸等地,雲量將不斷增多。(圖/民視新聞)所以接下來兩天,葉致均表示,北台灣地區民眾,一定要記得攜帶雨具備用;不過週三之後,整體水氣會出現減少趨勢,可能剩北部、東部地區仍可能有些降雨。但總而言之,與接下來兩天相比,之後的下雨量會逐漸緩和。由於東北季風及雲區迅速南進,今天的天氣變化最為顯著,上半天全島仍偏高溫;葉致均指,北部、宜蘭可上看26至28度;中南部及花東甚至可能接近30度。但隨著鋒面南推,各地下半天氣溫皆會陸續下滑,且迎風面地區更為有感。原文出處:快新聞/要變天了!今午後轉涼、多地有雨 氣象署曝「這兩日」冷氣團最強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出門帶傘!2縣市大雨特報 下到晚上「行政院全面迎戰」!藍白又強修財劃法 卓榮泰嘆:造成更大問題「鄭黃會」敲定了 黃國昌:11/19日下午舉行
民視影音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