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化對台灣措辭 英媒:北京更積極推動統一
(中央社台北12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今天刊出分析文章指出,中國近幾週來發布一連串針對台灣的官方聲明、文章和衛星照片,專家認為,北京當局正在更加積極推動統一進程。
「衛報」的分析文章寫道,儘管各界普遍認為中國軍隊目前尚未具備全面入侵台灣的能力,但中方高層官員最近開始使用更為強硬的措辭。
中國官媒10月發表一系列「解釋性」文章,闡述台灣在中國統治下會如何運作,即是讓經過審查的親中「愛國者」以類似香港和澳門的「一國兩制」模式進行治理。
台灣國安局長蔡明彥對此表示:「其目的就是矮化台灣國際地位,並讓台灣香港化、澳門化,以達到消滅台灣主權的政治目標。」
另外,台灣的10月25日「光復節」,是為了紀念日本殖民統治結束,但北京當局將其重新詮釋為台灣回歸中國的日子。
北京當局同樣開始更嚴格限制其他國家如何看待台灣議題。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先前談到台海議題時說,反對以暴力改變現狀,但中國外交部卻指責德國支持分離主義。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她沒聽過中國官員使用這些措辭,這代表情況出現顯著轉變。
葛來儀說道:「所有這些舉措,包括圍繞『台灣光復節』的相關活動,表明北京更加積極推動統一進程。」
中國官媒和社群媒體10月下旬發布台灣的一系列高解析度衛星照片,其中包含著名旅遊景點阿里山、日月潭,以及台北市、新竹科學園區等經濟樞紐。
分析家指出,中國傳遞的訊息相當明顯:北京可以隨時看到台灣的「每一寸土地」。
民進立委王定宇近日針對此事說道,若公布衛星照片,宣稱拍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的,這簡直就是青少年的幼稚行為。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台灣政策倡議(Taiwan Policy Initiative)主任郭泓均表示,預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於明年4月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前述那些舉措可能有助於習近平尋求美國在保護台灣議題上做出讓步。
他指出:「加強孤立台灣,可能會讓習近平更容易講出『已經沒有人跟台灣打交道了』這樣的話。」
中國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宋博則聲稱,這些舉措並非突然升級,而是中國把一些曾經克制不去採取的行動予以常態化。(編譯:陳彥鈞)1141112
其他人也在看
走私生物材料赴美 中國科學家認罪後將遭驅逐
(中央社底特律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一名在美國密西根州被控走私生物材料的中國科學家蹇韵晴(Yunqing Jian,音譯)今天認罪,但法官裁定她無須額外服刑,在拘留5個月後將獲釋並迅速被驅逐出境。
中央社 ・ 17 小時前何衛東落馬 張又俠:共軍要嚴防做兩面人搞偽忠誠
(中央社台北12日電)在前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等多名將領被證實落馬後,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今天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全軍要自覺徹底地改造思想,全面肅清流毒積弊,堅決防止「做兩面人、搞偽忠誠」,確實把「維護核心、聽指揮」紮根到官兵頭腦中。
中央社 ・ 1 天前
蕭美琴借場地演講?郭正亮拆穿:邀請人是她
[NOWnews今日新聞]副總統蕭美琴7日應邀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布魯塞爾年會,在台灣專題場次以〈台灣是世界動盪變局中的可信賴夥伴〉為題發表演講,成外交重大突破。不過,對此,前立委...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
G7再度聚焦台海議題 強調和平重要性、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
七大工業國組織(G7)外交部長在加拿大召開會議,會後聲明關注台海和平,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特別是以武力或脅迫手段。聲明鼓勵透過建設性對話、以和平方式處理兩岸議
台視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中國嗆抓沈伯洋!韓國瑜竟要賴清德「做1事」 民進怒:和加害人站一起
即時中心/潘柏廷、魏熙芸報導總統賴清德先前呼籲立法院長韓國瑜,面對同為國會議員的沈伯洋被中國揚言全球通緝一事,應率領跨派立委聲援對方;不過,韓國瑜今(12)日下午則建議賴清德,若要真正幫助沈伯洋,必須撤回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的言論等事。對此,民進團也召開記者會砲轟,韓國瑜選擇和加害人站在一起,而書記長陳培瑜更強調,現在破壞兩岸和平、區域和平、現狀正是國民這種屈從的心態。
民視 ・ 1 天前亞洲股市登四年新高 霸菱:地緣風險下降、降息循環支撐後市
霸菱投資管理表示,亞洲股市已攀升至四年新高,在地緣政治風險下降與全球降息循環延續的帶動下,未來12個月展望維持正面。
中時財經即時 ・ 15 小時前前軍情局長:恫嚇抓沈伯洋 典型三戰手法
(中央社記者林東銘、黃自強台北12日電)近日揚言追捕民進立委沈伯洋,引發關注。前軍情局長劉德良今天指出,這是運用輿論戰、法律戰與心理戰的「三戰」手法,對台施加壓力,意圖恫嚇並分化台灣社會。
中央社 ・ 1 天前泰王訪華的外溢效應
泰國國王瓦吉拉隆功將於13日至17日赴中國大陸進行國是訪問,這是中泰建交50年來首次,不僅象徵泰國與北京關係將邁入更緊密階段,除了泰國可望迎來更多的合作紅利,外交效益勢必也將外溢到整個東南亞。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G7外長今年第4度發聲支持台海和平 林佳龍:顯示維護台海現狀是國際共識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昨日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合適的國際組織。對此,外交部長林佳龍今(13)日表示,這是G7外長今年第4度重申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支持立場,顯示維護台海現狀已是國際共識。G7外長與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於加東時間12日在加拿大尼加拉舉行G7外長會議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
桃園市長選戰 許信良:中間選民年輕族群是關鍵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3日電)曾任桃園縣長的前民進主席許信良今天談到2026縣市長選舉表示,桃園市決戰關鍵在中間選民與年輕族群,誰能獲得支持誰就能當選,不過,他不便對媒體點名的熱門人選表達意見。
中央社 ・ 9 小時前

被指推責認知戰 林楚茵反嗆:這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民進立委林楚茵近日在立法院質詢時稱國造潛艦海鯤艦成認知戰標靶,不過,部分媒體社論批評,此舉完全是將責任全部推給的認知作戰。對此,林楚茵反嗆,不譴責敵人,反而急著跳出來攻擊揭露真相的人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也釣出在地協⼒者的協同作為。
鏡新聞 ・ 1 天前
IPAC帥氣創辦人「脆報到」 繁體中文問好曝「很快訪台」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獲「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至歐洲議會發表演說,展現外交新突破,也讓IPAC受到討論。IPAC創辦人暨執行長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昨(12日)開設Threads帳號,首篇貼文以繁體中文向台灣網友問好,被問何時訪台,他預告:「很快。」
鏡新聞 ・ 12 小時前
法總統馬克宏擬邀習近平參加G7 德國支持
明年的七大工業國(G7)峰會,將由法國舉辦。彭博社12日掌握內幕消息,指出作為東道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考慮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會,德國對此予以支持。報導直言,儘管找來習近平是個險招,但馬克宏內政不穩,他手中唯一的牌,恐怕也只剩下在國際舞台扮演大國領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鄭麗文稱普丁非獨裁者 林佳龍瞠目結舌:挑戰三觀的主席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國民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及俄烏戰爭時,竟脫口說出俄羅斯總統普丁不是獨裁者,引發爭議。對此,外交部長林佳龍於今(12)日播出的專訪中回應,「鄭麗文對獨裁的見解,已超越了知識的極限,這樣的主席真的是在挑戰我們的三觀」。
民視 ・ 1 天前
回應賴點名 韓國瑜喊話:撤回「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說法
民進立委沈伯洋近日遭中國官媒央視點名為台獨分子,更威脅祭出全球抓捕,總統賴清德喊話立法院長韓國瑜給予聲援,韓今(12日)公開回應,反諷賴此舉形同「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認為賴若真想幫沈,應考量廢除民進台獨綱、重建朝野良性互動,以及撤回「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說法,顧好台灣安全的「四隻腳」。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全球關稅危機、川習會及美中關係發展趨勢
此次川習會中,美中雙方各自有讓步及獲益。美國總統川普會後表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12分(滿分10分為標準)」;宣稱「非常棒的會議」。中國外交部新聞稿中引用習近平話語,稱中美雙方在多項重大問題上已「達成基本共識」,對未來合作抱有「良好前景」。然而,中國也提出希望美方在未來「避開四條敏感紅線」,以維持這次貿易休戰的穩定。
奔騰思潮 ・ 20 小時前
國泰證11月投資觀點 看好中港、日股與黃金
國泰證券12 日發布 11 月投資觀點報告,由於聯準會10月宣布再降息1碼,持續展現寬鬆政策立場,市場普遍預期利率將持續下行,為經濟注入更多活水,正向看待中港、日本股市以及黃金、債券等四大類資產,對美元、美股、歐股以及原油抱持中立看法,第四季消費旺季來臨,加上 AI 技術滲透成為推動市場雙引擎,建議投資人聚焦消費品、電商、科技等成長型與景氣循環產業,並搭配信用良好的長年期債券標的。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AIT:谷立言與鄭麗文會面 重申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12日電)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今天與國民主席鄭麗文會面。AIT發言人表示,谷立言在會中強調美國致力維持兩岸和平,並支持兩岸對話、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舉措。
中央社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