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你的「碳直」台人一年碳排12公 日常生活怎到最高碳效益?
共同企:低碳生活部落格、境中心;文:戴雅婷(台基金低碳生活部落格手)
一次程的回行碳排等同超一整年的肉食或生活,如何清楚了解各生活的多少碳排?培自己的碳直,碳生活事半功倍、做得少但得多!

日常生活花掉多少碳排?你可以培自己的碳直
多候不用看西的,大概就能知道自己需要花多少眼前的服商品,金的念可以助人在生活中做出合的,比如超商的咖啡比星巴克便宜,每天在超商咖啡或,但每天喝星巴克可能就存不了。然而,多人可能不知道,一杯自己喝入口的咖啡生多少碳排?在旅一夜有多少碳排?坐到日本玩呢?
如果生活中各活可以都像花一,令人非常有感,且知道排出多少二化碳,人的能碳生活得更容易行。最的方法之一,就是培自己的碳直(carbon instinct)!
小google搜、大到房子 台人一人平均排碳12公
路上有多算碳足的方式,但者更、容易得到大方向的是自《地球碳:一根香蕉碳生活》本中的建。
台人的碳排量每年人均12公,高於日本(9.32)、盟27(7.05)和中(6.92)[1]。食衣住行的各活都生碳排,以下者依碳排量的小到大,整理中的例子,助者察出日常生活中生的碳排:
而一百公以上的超碳排活有火山活、一世足、世界各地的中心、 林大火、等。以2009在澳洲所有生的森林大火,碳排量[2]16500公,碳足等同500澳洲人一年的碳排。
喝一杯咖啡、住一晚旅消耗多少碳排?
以者前面所提到的喝咖啡,煮好一杯咖啡生以下碳排量:
- 21克:黑咖啡,只煮需要的水量;
- 53克:黑咖啡加牛奶,只煮需要的水量;
- 71克:加牛奶,煮了2倍量的水;
- 235克:大杯卡布其;
- 340克:大杯拿。
其中,牛奶是著增加碳排的。或可以在牛奶上量,或是乾脆改喝黑咖啡或花草茶;因牛奶量而缺少的食物量,可以其他碳排低的食物中回。
此外,杯子也是可以注意的部分一固的杯子,珍惜它久使用。若是在公室或家喝咖啡,如果整天都能重使用杯子,等一天束再清洗,也比每次喝料都再拿一杯子得省碳排。

住旅的碳排放量大致如下:
- 3公斤:低碳的情形下;
- 25公斤:一般平旅,提供餐料;
- 60公斤:高碳排情形。
高碳排的情就是一走店房,和多源同打,然後了牛肉或羊肉晚餐,早餐水果是口的,店自助餐有多食物吃完就被,只住一晚而浴室提供每人3大小不同的毛巾,再加上床被套每晚更、每房都有一份。
低碳的情形是,住好天,床毛巾在退房才;房的空可以自行;主餐是少肉少奶蛋合,蔬菜水果是季地生,而且房客可以定中的餐量多寡。服餐是「房客要求才提供的人化」的,而非以「全套」的方式提供房客不得需要的盥洗品、餐、等。
《地球碳:一根香蕉碳生活》作者例,在英餐服,每消1英磅,在食及住宿上的能源消耗,就等於造了400公克的碳足。但也只是概括的算,碳足不一定和消的金成正比。建在找旅,可以定良好的能源管理、量少清洗毛巾被套率、不浪食物件。

了解碳排是在自己「打一最有算的仗」
如同本作者所的,了解碳排是在自己「打一最有算的仗」(pick your battles)。
若能去了解自己生活中的各活,每人是可以察到哪活下手,可以少到最多的碳排,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例如,比起考要用或布擦乾手,票更值得你仔估因回20小的程行,等同全年上班通勤所造的碳排量。
培自己的碳直,用人可以做得到行改,日常生活得最大的碳效益!
[1] 台在2017年的人均碳排放量11.62公,高於日本(9.32)、盟27(7.05)和中(6.92)。其中因方式和子的,也影台的人均碳排。(料源:台大中心,候局:台的挑)
[2] 二氧化碳量 (CO2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是量碳足的位,把不同室暖化的影程度用同一位表示。碳排量的算方式,文中考的英文版2010年出版,中文版2018年,目前各活的碳排有可能比作者提到的少,作者有指出他的算方式不一定完全周到,如同使用地,和完全不使用地比起,仍能找到大方向,再依前情度整。
※本文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培你的「碳直」台人一年碳排12公 日常生活怎到最高碳效益?〉
考料
- 《地球碳:一根香蕉碳生活》(2018年3月31日),可.伯斯─李(Mike Berners-Lee)著,鼎玉,春光出版
- Tages-Anzeiger(2016),Der Flug ZürichNew York retour verursacht pro Person gleich viel CO wie…
- 境中心(2011年06月30日),【候Q&A】(5) 什是二氧化碳量(CO2e)全球暖化(GWP)? 人造出的主要室有哪些?
- 行政院境保署(2011年10月),2020中民家室清告
- 台大中心(年月日),候局:台的挑
篇文章 培你的「碳直」台人一年碳排12公 日常生活怎到最高碳效益? 最早出於 台地球日。
- 者: 茵
- 更多生活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