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凡一-生命共同@土~人生忽如寄,邦去|PChome Online 人新台
2025-03-30 17:22:57| 人12| 回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 收藏 0 0 站台

佛凡一-生命共同

佛凡一,生命共同(象山25.3.27)

    世的哲,已化你我他」到「」:同感、同、同性、同理心在中只有「我」,而「你我他」。不是、建、比、教,而是感受、理解、、接自我的角,深入他人的心,同情共感;若以「我」主,或有自信以「我」名,--改用的立,建立的存在:人生的一切,都自於「我」,即所「自感。物有→向的意。最早的始於同感,是神系中未分化的感存(信息)之功能。《易.上》:《易》思也,也,寂然不,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道教「一三清」,基督教「三位一」,印度教「三相神」,佛教亦有「三身」佛,或「三尊一」的佛像:三佛(迦牟尼佛/佛/阿陀佛),三世佛(去燃佛/在迦牟尼佛/未勒佛),及娑婆三、兜率三……。佛法僧[1]法化、心佛生名/光明/智慧[2];法的三,本分,但生障心,故有彼此,大云:「非光也,生。

父:阿陀佛(如)

子:真如佛性(生)

:六字名—名即,本光明(陀)—光用

    上上法→下下,只天壤之,其距乎是限,非人力所能企及,所以是西方十土,但如此思及的距,念一句南阿陀佛就到了(如屈伸臂……)[3],一心念是凡夫的心力乘佛本力,佛凡一,本分,但生之障心,故有隔。[4]。俗云:之最短的距是直(段)?若是以摺空,穿越洞[5],就在本位上重合。名念佛的下,生佛感而隙,或可佛,人去,直接在土相聚,佛是不本而遍至十方[6],人乃不得涅分[7]

阿陀佛以「六字洪名」呼生(本具)的佛性(如藏),我以「念佛名」回陀()的佛智,如母抱蛋,小孵化,於是啐啄同,破而出。此乃生佛自性(本清)相同,法如是而相成就,既自然又玄妙。



[1]戒定印光大反集本 夏氏集本(世苦第三十五,其五段)中,大妄地三位一的佛、法、僧砍“不信佛法……”,僧不住持了。行是“僧”

[3]<法教土法 175>:常寂光土、阿陀佛的法身遍於一切,所以,然有十佛土的距,……往生也是屈伸臂,或是一指、一眨眼就到了。……心念一立刻就到了。……用心念佛的候,佛就在我心中,我的心就佛在一起。阿陀佛是不本座而到我接引生,因此想去的人只要修行、只要,具土,距一也不。

[4]六道生是成就(、、、慢、疑、六根本),妨生信受陀悲救。佛菩善巧方便、言譬喻,欲令生信入!

[5]「之,段最短」,句是的,……把摺起,就重合了,距限近。空摺,洞,行器就不可能出河系。

[6] 《摩》:以一佛土生置之右掌, 到十方遍示一切, 而不本《法集》:天眼,不而遍至,十方不,比丘亦不往。大方佛.世主妙品:「云何不本而普世解?」答「是解,即行之修;照普世,而往、即能得之功德力」菩之四1.不本,遍至十方供化生2.一念一,遍至佛,利益群生3.一切世界,佛4.三示法。

[7] 大《往生》云:「此云何不思?有凡夫人成就,亦得生彼土。三界,竟不。是不,得涅分?

台: 象山
人(12) | 回(0)| 推 (0)| 收藏 (0)|
全站分: 教育(修、留、研究、教育概) | 人分: 念佛 |
此分下一篇:弘名-教菩藏
此分上一篇:土佛亦名

是 (本台目前定制悄悄)
* 入:
入片中算式的果(可能0) 
(有*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