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曼殊室利。方去此十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琉璃。佛琉璃光如。正等。明行。善逝。世解。上士。御丈夫。天人。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佛世尊琉璃光如。本行菩道。十二大。令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我世。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自身光明。然照曜。量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形。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
第二大。我世。得菩提。身如琉璃。外明。瑕。光明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於日月。幽冥生。悉蒙。意所趣。作事。
第三大。我世。得菩提。以量智慧方便。令有情。皆得所受用物。莫令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我世。得菩提。若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我世。得菩提。若有量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有犯。我名已。得清。不趣。
第六大。我世。得菩提。若有情。其身下劣。根不具。陋愚。盲。背。白狂。病苦。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根完具。疾苦。
第七大。我世。得菩提。若有情。病逼切。救。。家。多苦。我之名。一其耳。病悉除。身心安。家具。悉皆足。乃至得上菩提。
第八大。我世。得菩提。若有女人。女百之所逼。生。女身。我名已。一切皆得。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得上菩提。
第九大。我世。得菩提。令有情。出魔。解一切。外道。若稠林。皆引。置於正。令修。菩行。速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我世。得菩提。若有情。王法所加。鞭。牢。或刑戮。及量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一切苦。
第十一大。我世。得菩提。若有情。渴所。求食故。造。得我名。念受持。我先以上妙食。足其身。後以法味。竟安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我世。得菩提。若有情。衣服。蚊寒。夜逼。若我名。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具。香。鼓伎。心所。皆令足。
曼殊室利。是彼世尊琉璃光如。正等。行菩道。所十二微妙上。
印度大成就者帝洛巴先後依利雅巴、、哇巴、卡悉地、因菩提和吉等大者修,求得《拙火》、《幻身》、《光明》、《修》、《中有》、《》、《》和《舍》等八即生成就的法。後他此八殊教法心子那若巴。西藏噶派始祖巴大三次到印度,得到那若巴清的承,此八法以“那若巴八成就法”著於世。在巴大之後,《》《舍》成就法失,只有六成就法得以保存和承至今,故《那若巴六成就法》,《那若六法》。
拙火瑜伽:那洛六法的基,目的是能量在和中的行,主要著重於。
幻身瑜伽:通察中幻影等方法,到自身和物的如幻不,主要著重於。
光明瑜伽:合定和睡眠,到入睡眠出的母光之融合。
瑜伽:於中自己正在做,明白了境的幻,控制境、做清明,更者修行中明光,且白天生活有相似的幻性。
中瑜伽:目的是在死後的中境界能悟道和解。
瑜伽:又破瓦法,打通能量通往(梵穴)的途。在死亡的那,此出而成就。
舍瑜伽:目的是在死亡後到新近死亡的其他人或物,以便修。

境成就法》
又《瑜伽》。一切生的存在,都只是一。生的有三:
(1)睡:即是我的睡眠,是由於睡眠心均收入而引起的。在睡眠中,由於始以的薰,一切下意(意)的西,都以的形式出。不管你不得境,但你刻不在“做”——代科的研究已清楚地明了一。修瑜伽,就是控制睡。我能非常精巧熟地控制自己的睡,就可以控制生死大。
(2)生死大:即是每一次投生在六道中的分段生死之。
我投生天人,我就做天人的——一切都是心想事成,要豪殿,心一想就有豪殿;要美男女,心一想就有美男女;要衣美食,心一想就有衣美食……
我投生人,就做人的——要金,就拼命地去;要美女,就拼命地去追求;要家香火旺,就拼命育女……
我投生物,若是一狗,成天就希望得到一肉骨,若是一牛,一心就想往美的水草,若是一,就是渴望在水游泳食……
我投生鬼道生,若在鬼道,成天食不得;若在地道,刻刻受著“死去活”的酷刑……
一切都是不同道生身之所需、心之投影,依力而做著的生死大。由於不知道怎解,他永在回,在一接一地做生死之。
(3)我大:是由於始以的明,地著一有的“我”和我之外的“他”。於一凡夫,我,遍一切,遍一切。由於我,而起分,生,造有漏,有漏之可使我投生天界,使我投生人,也可使我畜生鬼,甚至入地。
一切由有漏所感而生的生命,都不是究竟的。每一道生的生命形都有其相性,他“”世界的方法——,也有其相性。不其是好是,都不可避免地沉在六道的生死苦海的中,醒。回中的生都在中希望、失望、喜、沮、妒恨心。除非他有幸遇到佛法,知道一切只是,真正中醒。
修《瑜伽》,我首先最最短的睡始控制:中所皆能,能自主地白中的事在中出,能控制它、它是之幻化,逐悟到白所面的法亦皆如如幻。而能控制很很深的生死之:悟到我中的一切也不是妄想著而已。最最深最的我大中醒:破我,得“人我”再修,得“法我”,得“空俱生智”,了生死,成就佛果。
心路程
根《阿毗摩》,外在世界是心世界的反映。不是指《阿毗摩》把外在世界成只是由心想像所有。外在世界是的存在真的。然而,心常知外在世界,而且各不同的心能定外在世界如何呈。心世界互相依靠,且其地交,直至宇宙的心的次相符。
由於它是相符的,了解它其中之一有助於了解另一者。有情死後投生至某一界是因他在前世造下了能致投生至界的,或心的力。
每一界特定的生心相符,而果心在一世中生起有分心,直至死亡止。如是欲界成熟,它即引生欲界生心,而生了欲界生命;色界成熟,它即引生色界生心,而生了色界生命;色界成熟,它即引生色界生心,而生了色界生命。如佛陀所:「是田地,心是子及渴是水份;而有情受到明蔽、受到渴所的心致投生到另一低等、中等或上等的生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