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佛心述
◎今成佛
⊕潘文良 撰
未佛法空度日、不行佛道枉人。
小到大,不知道被人,做多少次的「身家查」
祖父母是?父母是?兄弟姊妹是?住在哪?
父母的是什?如何?
其中有一,是有宗教信仰? 信仰的宗教是什?
阿文所填的,是「佛教」。
年小,其,也分不清楚到底什是佛教、什是道教?也不知道什是回教、天主教、基督教……
(神桌)上的幛,有世音菩、天上母,也有土地公、灶王公,有公,只道,一,也不知道自己的信仰,不是正的佛教,而是「多神教」。 (一般人,未加「研究」,是不知「、、神、仙、佛、菩」的分,著一把香,也拜、那也拜,以「有香有保庇」,反正不拜白不拜……又抽、又算命、又看相、又看水…… 自己是「佛教徒」呢!殊不知真正的佛教徒,是不搞些把的。)
阿文小,喜父,吟唱那些歌、俗言、三字、千字文、千金…… 稍能的父,在房的壁上,用毛了一大堆,(了多,)暇之,就教阿文、字。
阿文後,得「不」,也就自己磨墨~去「描」(字、),一次又一次的描~一次又一次的……不到半天工夫,阿文就把自己的,搞成了黑面;把毛搞了,也把白灰「成黑壁」,得意洋洋之,果是高凳子上,摔了下去,後跌了包……弄了毛,挨了一。
父後,便拿白粉、;阿文就拿白粉「描」——
多久,又把黑壁,「白」了。
阿文上了小,了、了字,更是「迷」於那些歌、俗言、格言……只要有「新的」(看的),就把它抄下;收音,那些史故事、野奇,到「新的」,也把它下(不的字,就用注音)。
後,人了,中午有「俊雄布袋」,阿文更是迷得午都可以不必吃呢!看那些什「州大儒」史文、三、……什「六合三」天生散人、唱生、老和尚…… 阿文迷於他,一「腹——出口成章」,「慕」之,是好等候,一看到「他」在吟作、猜什的,就把它下……
有一次,到〈老和尚〉,在那《世空歌》,阿文「喜」得很,其中有句,父曾在上的、自己曾的……所以得很「切」,好不容易,前後看了好次,才把它「全了」。(因老和尚,得「太快」,都不及。)
阿文次《世空歌》,便能得「朗朗上口」,每老和尚在,阿文就得比他快一句,好像在教老和尚一,得意得很。 於後
春去秋至、南北往走西,端坐人世,看得浮生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天地古常如,人生碌一空。
日也空月也空,往往不留。青山水依在,人一死不相逢。
山也空水也空,。山河大地有,世常本是空。
田也空宅也空,了多少主人翁。世多少後富,也有多少富後。
金也空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金不去,它一世受牢。
也空利也空,古官常。如今利在何方?不荒郊土一。
生也空死也空,生死如同一中。生如百花逢春好、死如落秋。
夫也空妻也空,死後何曾再相逢。夫妻本是同林,大限各西。
男也空女也空,泉路上不。桂子休,他痴牢。
空手空手去,到是一空。幻化空身,空即是色色是空。
夜得三更鼓,翻身不五更。仔思量起,便知南柯一中。
——《世空歌》
春去秋至、端坐人世。 此二句增添。
人生碌一空。 改作人生碌有何功。
青山水依在,人一死不相逢。 改作山河大地有,世常本是空。
它一世受牢。 改作它一世作牛。
大限各西。 改作大限各自走。
幻化空身,空即是色色是空。 改作幻化假相妄,空即色色即空。
阿文後,有事事,就不知不的,在那
「天也空地也空……你嘛空我嘛空……」的不停。 (嘛也。)
大夥是笑阿文
「你在,人家是『老和尚』,你是不是要『小和尚』?」
阿文後,把《世空歌》,在日……
老竟然「你怎有消、悲的看法?」
阿文那候,哪懂得什是「消、悲——、」呢?
真搞不懂老怎那「大小怪」的?
(中,阿文也了一次,老也是一的看法,它消、悲。)
不管大家怎想、怎,阿文就是喜那「空空」的感……
阿文自,喜寺,看到那些「善」,就把它整理整,然後,每各拿一本回家——反正是「免送」,拿了也人管。回家一有空,就拚命的看,希望有一天,在中,找到那些,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善,全是「善除、做人事」的「偈」,有那些「神」(不是「佛」),起,又口、又好,阿文有事事,就拿它一——上「後,功德量」呢! 所以了,就很高。
(所看的,多是「外道」——而非「佛教」,所著之。)
後,「善」越拿越多,的,也得到那些,於「正信佛教」的善,有一些「佛」。
那,上了中,由於不志升,故也常,在看那些善,然而天天都佛菩「面」,也「相不相~相不相知~相知不相信」……看了好像看、了好像……就如叫「」的孩子,然叫,可是「」是什意思,仍然「不知其解」。
世上,有大的佛菩、有好的苦得之法、有那多循循善的僧人,竟然「目糊著蜊仔肉——有眼不泰山」。
有那多藏(三),竟然不去接受、去花用、去享受……好比「拿著金碗乞丐」,真是……又愚蠢、又可、又可笑……
阿文直到二十五後的一天,才「真正」的踏入佛教之~走入佛法之海……
再度看到「偈」
「人身得今已得、佛法今已;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一之,感得涕直流……真不明白以前看到此偈,何以「於衷」呢?
入於佛教法海——
以前想知道的宇宙人生的道理,在佛法中,找到了;
以前想苦,如何苦的方法,在佛法之中,找到了;
以前想得到真正的快,如何得到真正的快的方法,也在佛法中找到了;
以前世悲俗,而要如何去救渡生,也在佛法中,找到了;
一切想要的,在佛法中,找到了……
一切去所不解的疑,在「佛法」之中,
找到明、、究竟、透澈的「答案」。
阿文喜之,自
「年幼知少懵懂,一直是糊人,廿五年如,一朝悟若重生。」
回想去,才知佛、菩,不刻的,利用因、方便,「」著人——
《西》中,不是有〈唐三藏、世音菩、如佛〉?
〈真卿、柳公〉的毛字帖上,的都是「佛」……
上,都可以看到「南阿陀佛」……
佛、菩,是人,如此「近」,什大家,一都不佛、菩呢? 什佛、菩,那「陌生」、那……「」呢?
(人知佛、菩,不解佛、菩何意,知而不解,何知?)
大家拜佛、菩,同那些「神仙妖鬼」——
所祈求的,不外是消解厄、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生意隆、源……
求事、求、求名、求利、求福、求、求、求夫、求妻、求子……所不求,不知佛、菩,所要人的,不是些啊!
而人,就是不向佛、菩求「苦除、了生死」之道。
阿文是多的幸能得此人身、能得佛法……
生之所以已成佛,就是因被的逆,所障阻止——
佛上就是想要「佛」,也有「八」呢!有哪八呢?
「一者、人身得;二者、六根具;三者、中生;四者、佛法;
五者、明遇;六者、道逢;七者、良友聚;八者、信心生。」
就是此八,使得生,住,有出日。
何以「人身得」呢? 大家不要以要「人」,那容易!
若非前世福德因,也生於「人道」啊!
福德太大,生於天道,只享,不受苦,果是「不思佛」,得修行,而成佛道。
若是福德少,往阿修道,此道之生,多善忌、逞好,不信佛法,得修行,而成佛道。
要是造,往生「畜生、鬼、地三道」,那是苦多少若之又苦、苦上加苦,苦不堪言,苦得忘了佛,是故得修行,而成佛道。
唯有得生人道,有苦有,才能使人,萌生「苦得」的念,而多方思索、找其方法。
人身「四大假合、五聚」的一具臭皮囊,但也是我渡苦海的工具,要好好的「善加利用」才是!
有的人,得醉生死,糊去迷,空在人走一次;每天在色名食睡中打,食衣住行、丈夫、妻子女、家庭、事……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到,「我就一生」,在是太可惜了!
古德「一失人身,劫不。」
人生短短十年,若未得佛法,奉行佛教,那可真是枉人哪!
既得人身,而「六根具」。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世上,有很多盲人、子、鼻患、巴、手、瘸、多身病、精神病患、智障……些可的人,都是前前生宿世,所造的,今生才受到如此果,不但使自己不便,也父母家人不便,更障了,佛法的。
六根能具全,是何其之幸啊!在要好好的,善加利用才是!
像有的人,有眼睛,不喜看典本,偏看淫色。
有耳朵,不佛法善言,只甜言蜜、巴奉承的。
有鼻子,不嗅檀香、香,而好嗅粉味酒。
有嘴巴,不善言好,老妄言。
好手好,不喜工作,偏要去偷、打架博。
有子,不思助人益世,想害人世……
未造善,反造,徒具六根,真是白白蹋啦!
人身已得、六根已具,而「中生」。「中」,原本指的是古印度中部「摩竭陀」一,其意「非地之」。地之,或荒,自是能教化;再者,中生,也作「在地之越」,越, 「」,生此者,其人千,命中夭,著享,而不受教化,是以人不出其中,而不得佛法。
有的人,把「中生」的「中」,解「中民」,倒也有趣!
中地大物博、文化悠久,是候、源、物、人才……都是世界之佼佼者;佛教入中,更加的盛、普遍,是故生於中,就有,能接到佛法——要是生在英、洲,那十之八九,都去信基督教、天主教了!
要是生在阿拉伯,就十之八九,信回教;要生非洲,就是信巫教的多了;
要是生在共家,那要信仰宗教,都那方便呢!
所以能「生於中」,可真是福德具足啊!
已生中,而「佛法」。
在印度的本土,有「九十六」外道(佛教以外的宗教),可真是百家啊!因此,能得「佛教正法」,也是要有福德呢!
而佛教自「.明帝」,入中以,於中的文化、、建、文、俗……不影深,然佛教源於印度,也在中,落地生根,成茁,盛了起;可惜的是佛教「普及」,但一般民,是在「儒、道、」三教混的信仰中生活——
手拿一把香,拜遍所有的佛、菩、神仙、妖鬼,乃至於石、大、物。
再加上後的回教、基督教;以及明末以後,所起的各「教、邪教」,把中人民,搞得昏,分不清北西南、是非正邪。
更有知的人,解佛教;有「有心」的人,破佛教……
使得人,生中,也佛教政法。
加上自身的明障、世智(仗著小明,不肯信佛、不肯心受教,甚至佛法),或是盲、五身,即使佛陀、佛法,就在身旁,也「面」啊!
能佛法,而「明遇」。佛法是妙不可言的,初佛,智慧不足,只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名相、偈」,看也看不懂,,要求教於「善智」,然而往往是「明遇」,而「名」倒是不少,倘若入那些著佛教招牌,招撞的旁左道,那些「名」,大吹特吹,佛;歪解法,受了他的薰陶,浸染邪,入苦障中,得解——
正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有志佛者,慎之幸!
明得遇,而「道逢」。道是道所,如、、打佛七、示佛的地方,都是道。 看看大街之上,到是吃喝玩、的商,但要找(不管是想人家,或是要人家)的地方,是很少的。
代的宇,多得有若雨後春,一又一的,都市、山上,冒了出,然其「」,目的常是了「」,然也有在「道」,但的是「胡八道」,一般民,未有「正信」,不辨「法、非法;、非」,是「是道」,怎知那是「糜糜之音」?
得人,不是要「花消」,就是要「金普渡」,以自己「功德量」,哪知那是「徒功、白心」呢?
更可的是在的校,「老」本是「道、授、解惑」的明,如今,被被逼得只告生「很重要、可能考、要特注意、回去要多作、要把它背熟……」把校大大道,成了「烤烤」的「大烤」,怎不叫人感、呢?
而明遇、道逢,「良善」的子,以播,人一天又一天的背道,也怪新,每天有一大堆歹事、事……
再「良友聚」。目前(西元一九八九年),世界人口,有四十六七千七百人,就台(民七十八年),就有一千九百六十多人,些字,多得在念人以想像。
想想自己每天,出到,看多少人?
想是也人得清,而多人中,有人,是佛教徒呢?
看,每人,是了生活了食衣住行、了色名利、了位力……往奔波,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有人,能忙偷,肯下心,佛、信奉佛法,兼修道呢?
人常感「知己」遇、求、,然而大家在一起,所、所,常是一些「意、」的,不是吃喝玩,就是男人、女人、小孩、子、房子、衣服、品、是非……
有人,肯拿出真心,「心」? 怪乎「知己得」啊!
知己得,而要找一能共研佛法,深求真理、相互激、同行路的人,那更是渺不可得啊!(民九十二年,台人口二千三百人。)
最後一是「信心生」。管明遇、道逢、良友聚,那些,都是次要的,「信心生」,才是佛,最大的障啊!
所「佛法」,是「」,而非「」,其我天天,都在佛法之中活,只是自己「欲蔽情封」,而未能「察」了了!
有的人,活在世,只「混日子」,一天算一天,管它是苦是,活著,好像有什特的意,迷迷糊糊的了一生。
有的人,到人生是苦海,天天想要苦得,光只是想,而不一步的,去探到底苦的根源是什?要怎苦?怎得? 此「探」之心不起,也怪不到佛法;就算有所,也不感 受到佛法有什好,如此,自然也就以佛法,生什「信心」,而失去能真正我,苦得的佛法。
但此八,就知道得遇佛法、得以佛,是何等不易之事啊!
「人身得今已得」,短短十年的生命,若花一,要知道每一日,生命就少一日——死期就近一日。切莫再得迷迷糊糊的呀!早日近佛法、深入藏,去探究、求宇宙人生的真;及苦得、了生死的正法。
「佛法今已」,要知道能佛法,可真是「三生有幸」啊!宿世「行善德」之果,要好好把握、要好好珍惜、依法修行。
佛家云「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一失人身,劫不啊!
■解
【】ㄎ├ ㄎ khong1~7 khong1
①傻里傻、呆笨的子。
②不正、迷惘茫然的子。{例}激。
【目糊著蜊仔肉】ㄚ ㄐㄧㄨ ㄍ├ ㄉㄧㄜ└ ㄌㄚ├ ㄚ ㄚ
bak8~4 tsiu1 koo5~7 tiorh8~3 la5~7 a2~1 bah4
⊕眼睛糊著蛤蜊的肉。人看不清真相。
【有眼不泰山】ㄧㄨ ㄢ ㄅㄨ' ㄒㄧ ㄊㄞ ㄙㄢ
iu2~1 gan2 put4~8 sik4 thai3~1 san1
⊕有眼睛看,不泰山。比喻陋,不出地位高,或本大的人。常用作向方道歉,自貌不周,或多有冒犯的客套。
============================================================
※文整修首「新台。潘文良著作集」。2022.12.16.五 00:02:56
◎潘文良《佛心述。今成佛》。
avun01/post/1381301501
※FB:告於。
■:#佛法 #佛道 #宗教 #佛教 #慕 #消 #悲 #善 #佛 #因 #方便 #福德 #解 #果 #修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