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佛札
◎如
⊕潘文良 撰
【民八十四年 十月 十日 星期二】 天雨。1995.10.10.二
阿文偈曰
「中一切有,醒都成空。人生亦如,不自悠。」
凌晨,阿文中醒,但作如是想、思惟
中,阿文於埕中宴客,出父母、弟妹、友、人、狗、……
然而,上父母、弟妹、友、人、狗、……未曾入阿文中。(阿文要是他「你昨夜,有入我中?」 他必「有!」
而阿文之父,早於民八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世,竟又出於阿文中。)
中所父母、弟妹、友、人、狗、……景物,皆是阿文因故,而有所。所
「此有故彼有——因我有,故於中人、物、事,因而。」
然而,阿文醒,不有中人、物、事,所
「此故彼——因我醒,故於中人、物、事,醒而。」
阿文醒,而中人、物、事,是否存?
譬如阿文照,中始有,阿文之像,若阿文子,中即不再有,阿文之像,否,他人照,阿文之像,在中;若阿文,中有阿文,那阿文,不成?
是故阿文中,人、物、事,皆因而有、皆因醒而——
有有人、事、物,而。
醒人、物、事,醒而。
心照,果真的是人生如!
人生亦是——眼前山河大地、生物、生物;物、植物、物;、、、;花、草、……人、物、事,皆是中所——
因「我」而有,「我有故彼有——有我故有彼」。
一旦,「我」死去,生之人、物、事,皆同——
因「死」而,「我故彼——我故彼」。
佛言「法因生、法因。」
佛言「此有故彼有、此故彼。此生故彼生、此故彼。」
推之「有此故有彼、此故彼。生此故生彼,此故彼。」
再推「我有故彼有、我故彼。我生故彼生、我故彼。」
又推「有我故有彼、我故彼。生我故生彼、我故彼。」
故知「一切因生,循而。生、去。」
生若生有,未生,能有一,可以得。
去若有去,已,能有一去,可以得。
每一有情生,皆有每一有情生的世界;如每一有情生,皆有每一有情生的。
若有人中,到阿文,乃是他,中所,而阿文,不曾入他中——
待他醒,他中所的阿文,即他醒而(而阿文,不曾)——
他中所阿文,不是他中所。
若有三人,俱言「昨夜,到阿文——阿文在我中……」
阿文曾,入於彼三人中?
阿文未入於,三人中——三人因,各阿文。
阿文分作三人,入於他中?
他中,所阿文,不是他,「中所」——
阿文不曾,入於他中。
若三人中,一人先醒,其中人、物、事,皆已同,於其中所阿文,亦其醒而;然二人,於中,看阿文——
阿文一人,因醒而? 又同存於,二人中?
若一人,因醒而,二人中,不阿文。
上,阿文生,不是他,因而阿文——
他中的阿文,其而有、其醒而;其而生、其醒而。
我眼所,宇宙法;你眼所,宇宙法;他眼所,宇宙法——
皆是你、我、他,因生各宇宙法。
(各自循,譬如各自因,而阿文。)
·人醒,境存乎?
人死,生世存乎?
知
我死,我生宇宙法,皆同我。
你活,你前宇宙法,皆同你存。
他活,他前宇宙法,皆同他存。
.我死,我生宇宙法,皆同我——
但,的是我生之宇宙法,非你他之宇宙法。
我活,我宇宙法,皆同我存。
你死,你生前宇宙法,皆同你。
他活,他前宇宙法,皆同他存。
.你死,你生宇宙法,皆同你——
但,的是你生之宇宙法,非我他之宇宙法。
我活,我宇宙法,皆同我存。
你活,你前宇宙法,皆同你存。
他死,他生前宇宙法,皆同他。
.他死,他生宇宙法,皆同他——
但,的是他生之宇宙法,非我你之宇宙法。
故知一切生,各自循,宇宙法,其因生、其因。
知人生世,乃生心,所知量,循、因而生
人、物、事,皆是心,分度。
所「」,而言之,就是「行造作、因果」——
人皆因其,行造作,而人、物、事——造就其人世界。
走在路上,西望,到路上,有千元大,便拾而取之,就是「循」——若不西望,不千元大。
二人同走在路上,一西望、一心不在焉。美女旁而,西望者得;而心不在焉者,而不——此共中的不共。
就像每人,在夜晚,抬看天,就看到月亮,而知道月亮,便是人之共。可是生而瞎眼的人,生而不月亮,但知月亮之名,不知月亮之相,是「共中的不共」——瞎眼之人,一抬,但看不月亮。
有笑
姊姊向妹妹「我昨天晚上,爸爸我,去看表演,真是精彩!好可惜喔!考不及格,爸爸不你去。」
妹妹「我昨天也作了,有一家食品店,推出新口味的冰淇淋,免大家吃,我去吃得好呢!」
姊姊叫道「真的啊……那怎都不回叫我呢? 太可了!」
妹妹叫道「我是想叫啊!可是,跟爸爸,去看了嘛!」
每人,有每人的世界,就如每人,有每人的——
每人的世界,都是不一的,就如每人的,都不一(即使人的相同,也是「人,分作同的」,而不是「人,共同作一」)——
只是,有同的(共——相同的行),故有同的。
中,有所的「集合、交集、集」——
甲集合(世界)中,有「一、二、三、四、五、六、七」。
乙集合(世界)中,有「三、四、五、六、七、八、九」。
甲乙的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而甲乙的交集「三、四、五、六、七」。
「三、四、五、六、七」,是甲、乙的「共」,而「一、二」「八、九」,是甲、乙的「」(不共)。
甲、乙的世界,然「重」(集),但甲不「八、九」;乙不「一、二」。
而「三、四、五、六、七」,甲、乙所共(共——非共有)。
然而,甲集合,甲集合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皆同甲;但乙集合中的「三、四、五、六、七」,於乙的集合中。
甲集合中的「三、四、五、六」,是甲循所;而乙集合中的「三、四、五、六」,是乙循所——只是所相同,非甲、乙「共有」;否,甲集合,「三、四、五、六」,其而,乙集合中的「三、四、五、六」,不再。
若有人,月下聚宴,宴各,四方各行,各月,其而。
可道
「此月唯有一,何各有一月,人各行而去?」
「各有一月,各人,各月者,何所,只有一?」
月分,人?
乃各循,各一月,各而;否,月一人,人,不月。
若有一人,自捏目看月,其人自二月。
有二月? 不是其人,因捏目行,而二月了!
若有人,同捏目看月,人同二月。
有二月? 不是人,因捏目行,而二月了!
若有人,同捏目看月,人同二月。
有二月? 不是人,因捏目行,而二月了!
故知一切生,眼前所宇宙法,有所同,亦有所,然皆生,各自循——其因生、其因。
每一人,都有每人的世界,因行造作的不同,而其世界,各不同——是故各有各的世界,而一「共有之世界」存在,眼前所的世界,本是「主世界」,一「客世界」存在,而自所,他人所者,有所相同、有所不同。 如每人,都有每人的,一「共有、客之的世界」,於中所,他人中所,有所相同、有所不同。
(今)中人,大都知道父〈中山〉,是中人,此乃「共」使然,中人各自,循所——中人,各自於世界中,有父中山。
而外人,未必知道世界史上,有「中父」,叫〈中山〉,因彼不中人共,故於彼世界中,中山。
或有外人,了《世界人》,因而得知「中父」,叫〈中山〉,便是其「循」——若未《世界人》,未知之。
有人之所以,〈潘文良〉(阿文),是因了潘文良的~信潘文良,或是昔,潘文良摺、了潘文良故事……就是由行、因,而潘文良;若未有「潘文良的、潘文良的故事」等行,今生今世,也不知世上,有潘文良存在——而潘文良,不是潘文良的人、的世界中,所到的人之一了!(就如某人,潘文良一。)待其死後,其生,所的潘文良,便其死而——然而,潘文良,存於其他,「」潘文良的人、的「生世界」中。
有的人,一子不知道〈潘文良〉是何人也! 因其故,其世界,有潘文良也!
一日,潘文良於「幼稚」故事,二十小朋友,因「共」故(同上一幼稚),皆了潘文良。
一日,潘文良於「小」某班中故事,四十小朋友,因「共」故(同上一校、同上一班),皆了潘文良。
有的人,一子不知道〈潘文良〉是何人也! 因其故,其世界有潘文良也!其世界有潘文良,但潘文良,不是就有——潘文良仍存在於潘文良的人,的世界中。
其世界,若有潘文良,然其死後,其世界的潘文良,其而——
但,其他潘文良的人,仍有潘文良,存在他的世界中。
潘文良的人,其世界中,都有一潘文良,其生。
而〈潘文良〉,父母之子、弟妹之兄、叔之、姨舅之甥、之生、生之、朋友之朋友……因各所(角色)不同,潘文良之身分,各有不同,乃因所不同,而「身分」不同,而非有好,不同的「潘文良」。
若潘文良死了——
潘文良的人,其生世所之潘文良死。
而不知潘文良死者,仍以其生世所之潘文良,生也!
一日得知「潘文良已死」——其生世,所之潘文良,死也!
(有戚,已二十多年,未潘文良,一日相,呼道
「啊!得那候,你在地上爬、在流鼻涕……怎得快?
你在都二十好了,我都不得了……」
其所知、所的潘文良,未再面之前,竟是娃模。)
故知人於生,所人、物、事,皆由因所生、循。
譬如某男人,因朋友介,而了某女人,一段的交往,然後婚,因而有夫妻之名,然後,有了子女……
「朋友介、、交往、婚、生子」,便是「——行造作」;
若此「朋友介、、交往、婚、生子」等,行造作,其的世界中,
就不有名妻子、子女出。
人於生,因「人、物、事」,而喜怒哀——就像於中,喜怒 哀。待人死後,生之人、物、事,皆人死而——
悲合、喜怒哀,何在何存?
人於中,人、物、事,之喜怒哀,而醒,境,不再——若醒,中,人、物、事,而喜怒哀,可是愚也!痴也!
,不管是大、小、、好、、善、、美、、、短、是、非、有、……都是。
中色、、嗅香、味、、思法,之逆,而生喜、而作取、而受苦……待至醒,,了。
而人生,一切色、、香、味、、法,一切人、事、物,有於己者、有逆於己者——
因而心喜,喜起,於是而求取;
因而恨,恨想,於是而排斥……
於是作,造——
既造,受,善受、受苦……
若人了知自己在作,不於中,其所人、物、事,因得失逆,而喜怒哀,能自在悠,於境中。
若人了知人生亦如,不於生,其所人、物、事,而於得失逆,徒然喜怒哀,方能自在悠,於此世。
只是人於中,多不知道自己在作;人於生,多不知道「人生如」,而徒得失逆,枉作喜怒哀。
一切「循」,那有善的行造作,便有善的果,若是的行造作,自是有的果……
啊!真是如佛所言
「一切因生、一切因;有因有生、有因有。
此有故彼有、此故彼。此生故彼生、此故彼。」
若此念、行,彼、果;
若有此善念、善行,有彼善、善果。
若此念、行,彼、果;
若生此善念、善行,生彼善、善果。
…………
若有此念、行,有彼、果。
若生此念、行,生彼、果。
想要自己的世界怎,那就怎去造作,自己的世界吧!
1995.10.10.二 20:35:00
============================================================
※文整修首「新台。潘文良著作集」。2022.11.23.三 00:00:55
◎潘文良《佛札。如》。1995.10.10.二 20:35:00
avun01/post/1381288033
※FB:告於。
■:#中 #醒 #悠 #照 #因 #循 # #宇宙 #共 #月亮 # # #造作 #主 #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