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瀚,竟不同於咖啡豆,煮完的咖啡渣可以掉,看完的要找地方收藏。再大,空依有限,「多化」是我藏的最高指原,集同一作者的著作是特例,梓是特例之一。
知道梓是2010年的影【父後七日】,朋奉演的道士阿令人印象深刻,那首「我天地命社,你又不是阮老爸,你我管那多。」出自朋奉的,再透他特的「口」,成典台。(〈本色浮浪: 朋奉〉一文)影爆,原著散文跟著大,我的是二十四刷的版本,第二本散文集《此此地》面世已是年後。而我再次遇梓的作品,是2014年出版的《遇》。
跟之前的散文集相比,《化城》得薄短小,不力。小家富的推文得好:「大疫年代,《化城》本充各『移』的,疑就是梓『文的足』。淡定容,不疾不徐。」(3)在文路上,2006年林三文散文首的〈父後七日〉看似是起,但其有更早前(2003)的文新人,住了她,告她:「你能,你,你要,你不能不。」(〈搞不定:文及其他〉)不禁想:自己搞得定的,跟被搞定的,又是什呢?
年旅行了,是或外。大旅行,此上到地短出的感,不景、民情,就光的度跟空的味道都不一。但在程束後,又有著不出的疲累。〈仁波山行〉,梓引用英旅行文家施伯《走西藏山》的:「旅行不是心理治。它我的只是改的假象,以及把吃苦作吃。」(42)解了我多年的疑惑。
作者在〈波卡拉往事〉,想起尼泊那些善良的面孔,「遇根,遇上何人何事是如此不可期。所有的分善意都不是偶然,……」(83)然,意也不是偶然,文中有被地人欺的情,但作者在不。
作者自特喜有「古城」的城市,如泰的清。她,她古城的史不熟悉,亦不求甚解,「因『古』城魅力已不在真正的古老,而是因慢慢酵出的一味。」(93)我想起自己居住的,在地政解除,放光近三十年後,形成什的味?能否引人流忘返、一再?
梓搭小的,上路如入道,如共修夥伴。路被司?但其只是因她「不喜明明可以很快完成慢慢的感,不喜明明可以用更明的方法用笨拙方式去做的感,不喜明明可以省力要白力的感。」(179~180)段勾起我大社的回,可以用形容我的念跟行事作,如果我跟作者在同一社任部,很合拍!但工作似乎是另一回事,有些事明明可以很快必慢慢,不然一直有新的工作;改用更明的方法遭遇反,因法沿用表上;要白力,好老得有到工的便宜。
《化城》名出自《妙法》第七品〈化城喻品〉,意思是生於修行途中可以歇息的幻化之城。在各家推中,我最喜特的法:「人生是永徙,文字是住的化城,段性的答案。」(4)感一直有好的作家意持作,出美好的文字,提供各段性的答案,我的身心得以安住。

除散文集《此此地》尚未,我梓作品的如下:
1. 2010年11月26日看完散文集《父後七日》(2010年9月3日初版二十四刷),2010年11月19日。
2. 2015年4月9日看完短篇小集《遇》(2014年12月初版二刷),2015年1月7日。
3. 2016年9月2日看完篇小《真的》(2016年9月初版一刷),2016年9月1日。
4. 2016年9月4日看完短篇小集《的小孩》(2013年8月初版一刷),2016年9月1日。
5. 2018年2月18日看完散文集《》(2017年7月初版一刷),2018年2月9日。
6. 2018年8月22日看完篇小《外面的世界》(2018年8月初版一刷),2018年8月8日。
7. 2021年1月7日看完篇小《自由》(2019年8月初版一刷),2020年11月21日。
8. 2021年8月22日看完篇小《希望你也在》(2021年8月初版一刷),2021年8月9日。
9. 2022年8月25日看完散文集《化城》(2022年7月初版一刷),2022年7月3日。
期待梓的下一部作品。

【:梓著,《化城》。台北:皇冠,2022年7月初版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