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胡桂/整理】 2007.04.13 02:49 am
主人:法(法鼓山人)、台(作家)
:2007年3月11日
地:法鼓山第二大502客室
「法,我什都可以您?」
3月11日下午,作家台女士上法鼓山拜父。是她第二次程探望父。原只是一次的拜,就是看看父是否安好;可是之前,她的法在探:
「有有特的要教父?」
「有,就是的拜。」台。可是了之後,「有有」的一真的成,在她心底多次,於是她始慎重思索向父益的件事。
春雨日,周日才稍放歇,但山未,候仍然不定。午後的客室,台父一派精神爽朗,法康健,下得欣喜。原她想的探望就好,可是她而了,什都可向父教?父首。
「我想是三年前的那──於生死。」
地球,人的文化史消逝,但生命是永的
台:我之前,果本法在我:有有特的想教父?我有,就是一次的拜。可是了之後,我始想,如果一定要有一教法,那,我想是三年前的那──於生死。
自父三年前世之後,我才始比去思考生死。在方面,我是一很晚被的人,但我得,一旦始思考生死的,大概就宗教比近了。可是三年之後,我要跟父告的是,在目上,我是什展,可是未被忘。
:你是有探索,或者你探索的方式是思想、思,那是你的性使然。你有真正去自己的生命,也有真的想要於生命深的部分;依思想、理路的方式去思索,而希望生命能有新的,那是很的。
通常的人,在面人世,或者自己遭逢重大而好不容易走的情,生一反省;那是向心的反省,而不是外境去推敲、去考察。也就是,信仰件事,不是研究、推敲可以成目的。
信仰是自己生命的。有些事情,如果缺少信仰,怎也法解答;有了信仰之後,至少有一部分的能得解;由此再深入、往前走,就可以生命的意和值。
但是,一般人到生命的意和值,通常是指他人付出,社,至於是否有一永的生命存在,不得在心之列。永的生命究竟是什?是文化、史?只一半。人的文化、史生,甚至地球也有的一天,到候也不知道孔夫子是,迦牟尼佛究竟何人!地球,人的文化史消逝,但生命是永的。什生命是永的?因除了文化史的生命之外,尚有我自己人的精神生命存在,也有人「」的生命。
佛教的角度,精神的生命就是「福」「慧」功德。「福」是生奉、造福,「慧」是般若,是我的智慧;者的生命都是永的,不存在於一生一世,也不受限於史文化之中,而是生生世世地延下去。佛教把修行得福慧的人叫作「解者」,但是解者最後到哪去呢?不一定是在我世界重地出,解者的存在是空所法限制的,他地可在任何一空出,叫作「功德身」,也叫作「智慧身」。是佛教於永的生命的信仰。否,生命徒然只在世去去,最後又到哪去了呢?而人的值又到哪去了?因地球、宇宙有之日,人的值是否因此消失?若信仰的角度看,是有一永的精神生命存在的。
比如,人往生以後到哪去了?佛教徒去世界。但究竟有有一世界呢?去的人得知,只知道那是迦牟尼佛的。有,在世界接引化的阿陀佛,也有寂的一日,而阿陀佛寂以後,世界有度、化?有,有世音菩在那度化生。只是世音菩也涅,到候自然有另一尊佛出。是的。
相於世界的清、安定,我所的人世,是非常危脆、非常的短,叫作「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非不好,反而有利於修行。在世界,我一即苦即,也可以修福修慧。如果在西方世界,就少有修福修慧的,因大家都,也不需要他人的助。所以在世界修福修慧的比少一。此外,在西方世界的生,距成佛之路比一、比一些。不既然能往生西方世界,於成佛的早晚,也就不那在乎了。
但是在有往生以前,我希望能在娑婆世界多培植福德,多增智慧,以便往生西方世界的位高一些,成佛近一。
信仰的一部分是因需要

台:法,在您的人生之中,是否曾有一比大的矛盾是要解的?
:我是宗教,我的信仰不有矛盾,但是信仰件事,是有矛盾的。如果、考分析的角度看信仰,信仰便是矛盾的。
信仰是於人的。譬如有了信仰,得自己有用,他人也很好,那就相信吧!任何一宗教都是如此,天主教、基督教或者回教,在某一次都是的。如果一定得、理、哲的角度探索宗教,那就不信仰,粹作研究,也未不可。只是研究宗教信仰不同,前者法深入信仰的涵,也有法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德。
台:您的意思是,信仰不是一探索的果,而是一度;一始就是一度?
:信仰的一部分是因需要。比如喇嘛曾例,佛教因果,可是因果法以明「」;即便如此,因果是存在的。只要你相信有去世、有未世,因果便成立了。如果意不信有去世、未世,那因果就不通了,因那是看不到的。
多的人很矛盾,一方面想得佛法的利益,但又不相信佛教的因果。在我看,些人是被理性、障了,所以信仰不。另一方面,了得佛法的利益,而相信可能法「」的三世因果,的信仰是否等於迷信呢?要看信仰的涵作用。於自己不明白的事、法解的象,充疑而不已;但是接受信仰以後,、就可少一些。如果是子,什要否定信仰呢?
信仰之中,是有一部分法以常理解,也有人可以提供解答,但是信仰的力量存在。譬如有一尊音像,受到佛教徒的敬崇拜,多的人都拜,而音只是默不回。不回就代表有感?是因人而,不相信的人很有感;相信的人,通常有感的。
台:您的意思是,所有宗教的本都是先有信仰,才有下一步。是?
:比如你的父三年前往生,你相信你的父此消失不?是你相信你父的生命仍然存在?
台:我就是不知道我相信什。
:通常的人在情感上,希望它是存在的。
台:,但是我受理性教育的人,又打一!
:你打了,信仰就不存在。有的人根本不在乎人死之後的精神存有,既然已往生,也就什都不留了。是唯物者的,只有物消,有精神延的。可是在中人的社,生死不是那的事。且不佛教,的中文化也相信生命是延的。譬如孔夫子:「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件事然存疑,但也不否。又:「祭神如神在!」肯定祭祖追思是有其需要的。是儒家思想社的一正面的安定力量,社理值的,有很大的作用。
儒家也相信「天」的存在。天,其是一的思想,非有一具的天存在。中人崇拜天,信仰天,相信活著之,人上有天;人死之後,入、泉。是相信人死之後有一去,生命是存在的。
佛教的,生命是生生世世存在的相,不因一期生命的束而中止。佛教是如此看待生死,信仰者也是一安慰。
分注世界,阻深的探索
台:您我三年的探索不,如此,而且我,我只是一的探索,都已看到一矛盾,也是因我的智慧太少。譬如我真去、去思考生死大之後,哪怕只是的碰,我上得自己在世界的一切作,譬如作,立刻得空用。那值是立分明的。如果我在探索上再真一,我上停止作件事,的情已很了。
:起你像是一端主者。如果比、批判之心,其我政治、社,心也有批判的音,可是身宗教,我的工作是以佛法大、教育社、安定人心,使社心、感慨,但仍不影我的本分工作。
台:您道不得如果世界於注,其是阻你探索比深的?不是?
:是正常的。在於你自己希望在哪一方面?是向心的深探索,是助社?
台的生死大》永的(下)
【合/胡桂/整理】 2007.04.14 03:14 am
台:助社很重要?
:是很重要,是另一建,譬如助社的安定和。在你的文章表之後,者有反,正面、反面的都有。社也有助,就是你提出正面的批判,正的清,事情的察。但是不是者看了你的文章,就一定照著你的建去做?不一定,可能有一部分被。
台:我倒不是心,而是,你去思索生命的根本,作件事就得要,根本有意。您道不鼓我乾脆不要作,而去思索生命更大的?
:作是有用的,我是。你了一把火,很多人的反、,形成一影。作是你的特之一,但是宗教的探索,那是另一度。不能以作的度探索宗教的深涵,度是不一的。
比如,我是佛教的宗教,也是佛教者。我研究典文之,我是抱著做的度,行文的研究考;可是信仰不同,信仰是我的生命。像我手上常拿著一串念珠,我刻刻都在念佛──念阿陀佛。可是如果考,在迦牟尼佛代,根本有阿陀佛的一尊佛。又譬如世音菩,非真的史物,而是佛迦牟尼佛口中出的;再考下去,世音菩非一始即有,而是在西元前二世左右才有世音菩名的出。但是此以後,典的世音菩事愈愈多,而世音菩的感非常富,那就形成了世音菩信仰。
如果的角度探究,世音菩的信仰是不成立的,而阿陀佛的信仰也有。但我是常念佛,常念世音菩,甚至我,法鼓山就是世音菩道。起很不可思,是信仰的功能,不我自己非常有用,也助了多人。多人在失意、望的候念世音菩,藉由信仰的力量通。的例子非常多。
修行的寂寞是最高等的寂寞

台:法您是否曾有寂寞的?您而言,什叫作寂寞?
:寂寞有不同的次,如思想上的寂寞、情感上的寂寞,和修行的寂寞。
思想的寂寞,就是思想、念上的知音逢。情感的寂寞,是生活之中缺少伴,有家人、有朋友,或者有情感的伴,自己一人孤生活。另一是修行的寂寞,譬如修行,需要一孤立寂寞的空,不受外在境,才能好好往心去探索、。像的修行,人看起很寂寞,但修行者自身得很充、踏,非常安定,而少。
修行的寂寞是最高等的寂寞,迦牟尼佛的修行也是寂寞的修行,修行人是必要的程。在在台、西藏,以及南的泰、甸,都不乏的出家人或者在森林中修行的法,他看起很寂寞,但是他的精神非常充、愉快。
台:您提到修行,其不寂寞,反而很充。但是如果有信仰,可能就不是一回事了!
:有信仰的人生,就有落感、有踏感,也有未感。那的人生是很空的。
空寂寞,事上是一的面。有的希望,有生命的踏感,有人生的著力,所以空、寂寞。有了信仰以後,得自己不是孤一人,而佛菩常在一起。比如我的那六年,人家看我是自一人,但是我,我是跟去、在的量佛在一起。可能有人,我之,我也中人物在一起。假人物是孔孟,那是不是等於每天孔孟?而孔子孟子常保我,跟我在一起?一般不有感受。但是信仰我得,佛菩是常跟我在一起的,不管何何,我都得很安全。就是信仰的力量。
去的,可以反省,可以悔,但不是後悔
台:有有什刻,您自己有所疑?譬如自己的作、境,或者生存的生疑?
:疑的原因,是自己走的路,的,以及自己的未有定感。上就是有信心,去的值有信心,未的自信也不足。
已去的事,不需要後悔。後悔就代表否定自己前的作、往的值,得不正,那表示自己很愚。如果是子,那於在切投入、非常定的事,可能年之後也後悔。常在反覆疑之中,自己好不好呢?
去的,可以反省,可以悔,但不是後悔。悔是承自己的,然後告自己此不再犯。要知道的境就是子,不需要後悔,否往前的路也跨不出去了。
人自己存疑,是正常的,但不需要否定自己的去,否法往前走;不往前走,那就永有出路。我是鼓你作,但是信仰的部分要加。
台:我自己有多疑都信仰相,也就是於生死大。我自己感到,如果再追索下去,就得我在察社就文章件事是非常不重要的,感受我非常激烈。然不知道往下走走到哪,但我得我停止作,至少一的文放。你得生死才是真的,眼前所家展、社象都得要,而我是一作者,如果我得要,我是不可能去的。把柴火拿掉,火是不成的。我在很接近。不既然要探索,就一定要深入,我不可能了保留作而停止探索。

:如果是子,你成一大修行人!而你的才,可以有另一面向的,不是作面的,而是永的。
台:!是大,是一很大的!一旦你始去探索永的,那眼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我而言是的。
:是你的就多!你探索永的的候,的就必放。你必。像我是和尚,我只做和尚的本分工作,有些人希望我也能扮演其他的角色,但我是心有而力不足。
宗教重生活到永的生命都需要
台:您在弘法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弘法工作的成功,不能代表您人面大宇宙的修行功已做完了,不?
:你是正的。我修行菩道,一定是生命的本始,生命才能踏。如果生命不踏,而要去做社、社工作,那是有的。
而我生命的,是跟修行的信心在一起的,然後推及至各社的工作。一般公益的做法不同,我提供的是永的。一般的社服、社,多半上的,而我重生活到永的生命都需要。比如,我佛法,告者和家永的生命是存在的。家在接受念的候,往生者有念,但有恐,也不有失落感。
台:可是是於您社付出,社的面。以一般人,除了的社面,有一自己於永的探索。譬如我的社面是文章、教,或者基金,您而言,弘法、教育些事,也是於社的工作。我要的是,您人於永探索的一部分,您所有的疑都已找到答案了?
:我,我不有疑,我自己不疑。什?我只要一通,全部都通。和感受是愈愈深的。有,我的信心,也服人群有。社上有愈愈多的人接到法鼓山的念和方法,而在生活中多一些自在、少一,那就是最好的成果。候,我自己的信心愈愈,愈愈深。
台:所以您的探索,不是一路愈走愈深的,不是很多疑一一解;而是一通,全部通!突破一之後,就是一片平地了?
:通了以後,有成。通的意思,一是佛法念的通,一是修行的通。念的通,是我基本佛法的知;修行的通,於心的,心的一旦通透以後,就不消失,而是地成。
因此,我可以把自己的出,其他人也得到利益,於是我的信心更加深了。跟人互的候,我自己的修行也在成中,就是所「教相」。在我教育,著我的,我自己也在成。如果我起打坐、看,不一定有的成。
不追求,就是最好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