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名:Azolla pinnata R. Brown
科:江科(Azollaceae)
俗名:羽江、蒲、大萍、臭萍、三角水。
:形或略曲。
:互生、羽排列,呈方形或三角形,色至暗色,0.6至1.0cm。
花:。
孢子:的腹面形孢子果。
定特徵:
1.易浮萍科植物混淆,但江的生分枝及芽,浮萍科植物合成。
2.入秋浮水色由,是最容易辨的特徵。
分:白河、後壁、山、、六甲、官田、玉井等地。
在蕨植物中,江是少於漂浮型的植物,它的繁殖速度很快,因此常在水域中形成大量聚集分。由於江成至一定程度,或入秋後成色,在整水表面,彷染了整水域,因此有呼。
江的形成片及羽排列,整植物或略呈三角形,除了往分生枝外,也向上出芽,是江主要的生殖方式,的腹面出根及孢子果。江的根的不定根,不定根,除可吸收分,可使保持平衡,度比十倍。其孢子果具型,大孢子果卵形,小孢子果球型,唯孢子果不常。
江的固氮效率很高,是因有藻共生的故,藻不是藻,而是一具有固氮能力的原核生物,它寄上在江上乳突起下方含有的孔穴中。
由於江的固氮效果良好,因此在植作物之前,若能先培植大量的江,然後行土壤的翻耕,可有效提升氮肥的含量。又由於江生快速,因此在植作物後,若持同步栽植江,大量的江水田,可以抑制其他草的生,唯目前栽多已以化肥料和取代有耕作,很少人再刻意於田中植江。
除了用促土壤中氮肥的含量和抑制草之外,大量分的江,使水域中的溶氧量低,致蚋蚊法生存,因此可以用防治病媒蚊;此外,江也可以用做和家禽的料。
昔日在平水域、水的休耕地、水稻田、埤塘,都不看江的影,近年在野外的族群有少的,但在本(台南)因水生植物植的面大,因此在菱角田、花池和周的水稻田,都仍保有一定的量。
文字料源:台南本土教源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3&bdsn=425
江
英文名: Pinnate Mosquito Fern,Floating Fern
名: Azolla pinnata R. Brown
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
科名: 江科(Azollaceae)江(Azolla)
名: 萍、大萍、臭萍、丘萍、羽江,萍(),紫背浮萍(西),紫藻、三角藻(浙江),浮(四川),紫萍,浮(州),漂(江西),浮、大萍
原地: 泛分布於非洲及洲各地。
分: 台中、低海拔平野至山及之水田或沼地、池塘中群生,偶可,生幅度槐大。
用途:
1.可增加水稻田的肥力:在有江的水田,因江能和其共生的藻(藻)保有氮肥,往住使水稻生得更好。
2.防蚊功能:有水池中如了江,使水中的蚊子幼法浮到水面呼吸而死亡,因此也有少蚊的功效。
3.植株可或家禽的料。
4.用:性味:全草:甘、微苦、。效用:全草:解毒,,止。治,麻疹,肛搔。
: 根生,羽分枝,全略成三角形,不超 1 公分,繁殖迅速多成群。
: 互生,柄,密集覆瓦排列,片小形,斜方形、卵形或梨形, 0.1 公分,端形或截形,全。普通分裂上下片,上片肉,色,秋後色,膜,上面具乳突起,下面具空腔,含藻共生。下片沉水中,膜片。
花:。
果: 孢子果成著生分枝基部下裂片上,有大小之分;大孢子果小,卵形,具 1 大孢子囊及 1 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具多小孢囊,各含 64 小孢子。
特性:
水生漂浮植物。植株呈三角形,不超 1 公分。二列互生,片裂成上下二瓣,上裂片浮水, 0.05~0.1 公分, 0.05 公分,可行光合作用,具空腔,有藻(Anabaena azollae)共生,下裂片膜,沉水;主及枝向下根,根不分叉。孢子囊果性,成生,位於枝的基部,大孢子囊果卵形,小孢子囊果球形。漂浮性水生物。
文字料源:
http://163.17.44.1/teach/校植物/江/江.htm
江肥在水田耕作之用
因台加入世界易及化肥料格,降低食作物生成本,少化肥料施用及避免境污染,持土壤地力及土地之永利用,植肥一全其美之。然水田法行一般旱作肥之共作,因此水生植物-江成了最佳之水田作物供作肥,且不空,栽培容易。
江之分地位、形及生性:
江浮游於水面之多年生水生蕨植物,江科,江(Azolla),全世界一。有六,即A. caroliniana 、A. filiculoides、A. mexicana,A. microphylla、A. nilotica、A. pinnata 六,台有A. pinnata 一。江在水田、池塘、沼等水域均可,主要生於及,植株大小、形依各品系之不同而。台有A. pinnata ,植株呈三角形,不超1公分,最多0.1公分。著生根,互生呈羽排列,各分裂上下片,上裂片浮於水面,有同化及孔,充多黏液空腔,空腔有一念珠固氮藻Anabaena azollae共生,下裂片膜,沉水。平常主要行性繁殖,天寒冷或於炎生雌雄孢子而行有性生殖。在秋冬低,植素被破生色花青素(red anthocyanin pigment),植株由,使其分之水域呈一片通景,故名江。
影江生之境因子:
A. pinnata 品江最宜生在pH 4.5-7.0,度15-30OC,光照度12,000 Lux之境下,繁殖迅速,生,放接後15天,其重可增加至原的16倍,水面能以之方式行增殖,可4-5。
江可生於氮源之境下,因有固氮藻Anabaena azollae共生,固氮能力,植掩施於田土壤分解後,可提供氮素,降低化氮肥之使用量。江生最重要的分是磷肥,其次是。缺乏磷肥,江生差,植株,氮含量降低。此外某些土壤石灰含量高及pH值高,生之境含量及有效性低,江之繁殖及固氮能力都差,株。量的氮肥不利江生,降低藻之固氮能力,且促其它草生,不利水田草之防治。若在放江初期,氮素用量每公在18公斤以下,再配合磷酐每公20-40公斤施用,不但不影江之固氮力,重之增加有助。
夏季候日照,高,水常高於42 度C,易生害及害。水高,日照,江色由褐色,生速度,草之覆抑制效果降低。因此,二期作水稻插秧之初期,放之江生育慢,待水稻植株分旺盛,水稻片互相遮,片下之江生始迅速旺盛,放繁殖速度在第二月第一月快6倍。一期作水稻田江生偶有遇到低期,但生仍然,因此,本地江不必低。水深亦影江之生,水深不足法使江浮,其繁殖速率亦。
江之田用、肥效及草之抑制效果:
江有多黏液空腔,含有共生之固氮藻,因此固氮能力,犁入土壤後可供大量氮素,可少化氮肥之施用量及省成本,水田之良肥,且不空,栽培容易。
在合之光照及度下其生迅速,4天可繁殖一倍,覆性,水稻田草抑制有很之效果,乎大部份之水田草都有抑制作用,其草防治效果施用「上除」除草相似,可少除草之施用。
菱角田或花田於放水植初期行江之放,亦可抑制草及毛藻之生,但菱角田之施放量比水稻田多,因菱角田遮蔽物,夏天高日照,江容易褐色,降低繁殖速率,若初期多之江放,水面覆效果差,毛藻之抑制效果不著。
水稻江共作草之抑制效果:
水稻插秧前可於田隔一小地,先行江之繁殖,磷肥是江最重要之肥料,用量磷酐每公7.5-15公斤,可不添加氮肥。待於整地插秧後可繁殖之江放至田,每分地放重25-30公斤。放初期生,放30天覆率30,待水稻分始旺盛其生也之旺盛, 50天其覆率90。
乾之江犁入土壤可提供分及有
水田江之施放: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每公水田可生江重15,000公斤,翻犁入土壤後可供氮素 38 公斤,磷酐8公斤,氧化24公斤,由於些分要素是以有形式存在,因此犁入土壤後其肥效慢分解出,且其有含量50,可提高土壤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