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曼陀
名 Datura candida
英文名 Red Datura、Angel's Trumpet
名:天使喇叭
茄科,曼陀,常或半落灌木,交。
株高 2-4 公尺,粗,上部分枝,小枝灰白色。
互生,卵披形、矩形或卵形, 15-30 公分, 6-13 公分,端尖或急尖,基部不楔形或楔形,全、微波或有不缺刻,,面色,背色,面被微柔毛;羽 7-9 , 9-22 公分, 3-9 公分,格明;柄 5-10 公分,托。
花立,腋出,俯垂,有淡香;花梗 3-5 公分;花萼筒, 8-12 公分,直 2-2.5 公分,中部稍膨,5 裂,裂片三角形, 1.5-2.5 公分,端尖;花冠漏斗, 15-30 公分,粉白至粉色,淡色,筒中部以下而向上大成喇叭,檐部直 8-10 公分,5 裂,裂片有尖,向外、向上反曲;雄蕊 5 枚,不伸出花冠筒,花花冠筒生,下部有毛,花 3 公分;花柱伸出花冠筒,柱稍膨大,2 裂,裂片反曲;子房 2 室,胚珠多。蒴果筒形, 6 公分,表面平滑,熟不裂,但少果。花期春至夏季。
曼陀(Datura)植物有 15 ,原南美洲至地,少分布至,常者如曼陀(D. metel)、紫花曼陀(D. florepleno)、大花曼陀(D. suaveolens)、花曼陀(D. candida)、橙花曼陀(D. versicolor)、花曼陀(D. aurea)等。
其中,曼陀又洋金花,紫花曼陀同草本植物,均有外被短刺的球形蒴果,特性接近;
大花曼陀、花曼陀、橙花曼陀及花曼陀木本植物,花形、外相似。木本曼陀常或半落灌木,生地而,台平地常性,海拔 800 公尺以上冬季落,低於氏 4 度片完全落生停。西元 1805 年南非籍植物家 Christian Hendrik Persoon(1761-1836)把木本曼陀另外分成一立的,命名 Brugmansia,以念在德培植推木本曼陀不力的荷籍博物教授 Sebald Justin Brugmans(1763-1819)。自此,上曼陀的分形成派意,有的同木本曼陀立成一,有的保留原 Datura 以下的一,中植物(Flora of China)取後者,未其立分支。
大花曼陀(D. suaveolens)原巴西,西元 1910 年由新加坡引,台中、北部低海拔山谷、溪畔、潮地已化生,明山、溪、谷等地常大面族群分布。花曼陀(D. candida)交,西元 1991 年由夏威夷引;花曼陀(D. aurea)和橙花曼陀(D. versicolor)原南美洲,西元 2003 至 2004 年由泰引,景零星栽培。木本曼陀花筒, 15-30 公分,花朵大而下垂,花姿美目,具甜香味,夜香郁,具情,合庭露地栽培美化或大型盆栽;草本曼陀花筒短, 10-15 公分,球形蒴果刺突起,合庭或盆栽,果枝是高插花素材。曼陀植物能放美的花朵,但全株有毒,含有莨菪、莨菪、陀、阿托平等成分,花和子尤,只可作花植物,切不可食。
繁殖可用播或扦插法,春至秋季均可育苗。子芽氏 20-25 度,播後覆土少,保持, 7-14 天芽,可直播於栽培地,或苗高 15 公分再行移植。扦插成活率高,年即可花。栽培土性不,但以土深厚、疏肥沃之壤土或砂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盆栽宜用 1 尺以上大盆,以利根部伸展。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日照充足花旺盛,日照不足或蔽片大,花疏少或不花。幼株需水甚殷,注意以利生,成株甚耐旱,不需特水。小苗定植前,植穴宜挖大,施腐熟堆肥、等基肥,日後成快速旺盛。春至秋季生育期每 2-3 月少量追肥一次,各有肥料或三要素均可,比例增加磷、肥有利花。若生太茂密、通不良或株型不雅,可於花後修剪整枝,老化的植株於每年早春施行剪或重剪,能促使萌新枝。生性健,喜暖至高多,耐、耐寒,少病害,生迅速,生育氏 18-30 度。
以上文字料取自台洪植物:
http://www.mrflora.com/bt_mantuoluo_red.htm
花曼陀的特之在於未放的花苞呈色,而放是色。
花曼陀
huangshuzhen0407/post/1321013886
紫花曼陀
huangshuzhen0407/post/132055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