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佛心 十二、感⑷
◎十二、感⑷
⊕《百喻》後感作偈 ⊕潘文良 撰
●.看人做傻事,堪笑彼愚痴,回想自己,迷糊?
○.佛百喻,弟子且,思得妙趣,善用益於行。
01.世欲如香,喜多厄,知止患,心清自安。
02.亦喜,施福比;空待有日,常悔不及。
03.莫笑世人痴,自愚可否知?常不思,流受生死。
04.妄以人,果自作得,愚夫邪,不福。
05.佛法僧戒,信以修,愚者生退心,苦永不竭。
06.凡人常犯,一又再;智者不二,清得解。
07.凡夫多喜,同共;近智不慧,只是利。
08.佛法殊,外道不堪任;所行常倒,涅何能?
09.世人喜,浮成妄;子如行,得智痴愚。
10.空中造,基何能做?依法次向,行方果。
11.未得言已得、未言已,愚夫多痴行,自欺而欺人。
12.不痴,苦了,釜底以抽薪,火方息止。
13.行者有,歧道不迷失;愚人善知,受悔已。
14.有不自省,起心,凡人多失,改以利行。
15.平常功夫深,水到渠自成;不精勤,行道得。
16.愚夫多妄想,揠苗以助,不肯行正道,究是白忙。
17.愚人便宜,因小失大利,自操行,於己所益。
18.凡夫常倒,愚痴惹人笑,苦行求安,生枉劬。
19.愚人不正行,邪求明,百千劫,只是徒心。
20.事前慎思,行後悔已;子明因果,是智。
21.邪法以求福,人自苦;子依正行,善必如。
22.子求福果,畏而怠惰,大反就小,沉香做炭售。
23.金玉面,絮藏,行法不善用,喜苦蠲。
24.耕地播,辛;行者植善因,方能得好果。
25.善法不增,功德完;喜似火燃,冷水亦。
26.凡夫不好,邪道,行,痴作惹人笑。
27.然是良,病用不到,惹病以,痴行增苦。
28.有德行,所敬;愚夫多作,人亦害己。
29.愚人多作,非因求是果,因而,邪行招。
30.多患,功德自;世事如幻,凡夫空悲。
31.事成多,很;愚人邪、智者近良善。
32.真金能耐火、正法扑不破,邪道如棉花,遇化有。
33.循道理、根果不成,愚人其本,徒精神。
34.朝三暮四,哄得傻猴子,智者善巧,方便愚痴。
35.凡夫多迷痴,妄相,值,面亦失。
36.喜未止息,愚痴不能,言行多邪,人又害己。
37.持戒定慧,犯不愧,失一而破百,生世住。
38.色香味,喜常受苦,治不治本,生世徒忙碌。
39.凡人作明,不如法以行,事理未清,徒而益。
40.莫求生道,有生多苦;了生法,生最逍。
41.世人多痴迷,欲不止息,蚌相,翁得其利。
42.愚人不通,患;智者知重,次而成功。
43.世人志小,工多而得少;菩提心,精勤方道。
44.事耕耘後,方能有收;世人徒,行不得果。
45.愚夫但看,不知防人,去功德,徒留一色身。
46.愚人常,包火;智者善改,行道不落。
47.智者知,以事,後悔太,行前要三思。
48.世人不究理,常世相迷;此心多游移,今明西。
49.不,弟子受益;智士能善,生得大利。
50.症而下,才有好功效;所行邪道,果必糟糕。
51.凡夫欲使,苦一世,此身得,善用智士。
52.世欲空喜,於生益,痴迷多苦辛,行者出。
53.彼此共,他人亦遭,事以和,恨。
54.人以我,彰自威,彼此多害,只因不素位。
55.人如井底蛙,未知江湖大,追求小欲,不出苦家。
56.世人多愚痴,假名往迷,只因心喜,妄相不知。
57.行事看,方能其利;愚人不用心,徒而益。
58.智者善分,趣空入寂;愚人邪道,生世造。
59.喜世欲,苦止息;智者知,解寂。
60.人生世,苦,若想入寂,智者妄。
61.邪不除,作受苦;正道能依循,寂真如。
62.行者心有,事方可成;世人多好逸,苦海常浮沉。
63.自明惑,恐怖多,若教狂心歇,苦解。
64.世人未,彼此各理,其心本多疑,恐又好奇。
65.作便受苦、善得福因果不昧,行者慎途。
66.口身不行,上空兵,事成就,只是徒心。
67.凡夫小利,罔情,所得不失,人又害己。
68.恨不,言行多害,人亦己,生世自在。
69.世人未,生活照例,好分不清,於行所益。
70.智者多,一便知十;愚人遍果,苦生世。
71.世人多矛盾,又恨,愚夫不肯,苦海常沉。
72.若要人不知,己但莫之,藏露,方智。
73.世多欺,人好善,欲而彰,究被拆穿。
74.若想苦,下真功夫,作表面,大家好。
75.人目的,所不用,愚者筋,邪行失大利。
76.妄想不切,神又,子真行,精勤方成事。
77.瓜望得豆,非因求是果,愚人多邪行,苦而。
78.愚人多邪行,自以明,不依善知,只是徒形。
79.世人面子,而常苦吃;行者能忍辱,方得安。
80.愚人行倒,有害而效,不依善知,越走越糟糕。
81.有情生,其心多恨,事理不清,常怒人。
82.耕不如法,收成自然差;行道若偏邪,不至安家。
83.世人多恚,凌弱威;德者信服,只因行慈悲。
84.世人明智,邪子,所行正道,自己苦吃。
85.世人多愚痴,因噎而食,枉正,苦了。
86.平常不思,主意;喜小便宜,反而失大利。
87.世人多痴昧,善不分,若能,行正增智慧。
88.世人所得,分毫不肯,利反失多,懊安。
89.行者若精,心鬼神,愚人意不真,功反遭。
90.把握,稍即,行者若蹉跎,究所。
91.而志,自卑又自;少方成多,及空努力。
92.欲味多喜,不知是患,世人不出,功德失散。
93.者自利,因果全不理,害後人,子明析。
94.世人未,言不知,常意,徒而害己。
95.恨蒙智慧,所行皆暗昧,糊造,方後悔。
96.苦不堪忍,前程,失足千古恨,回百年身。
97.其皮,究不得利世人多痴行,自又害彼。
98.因果不昧,慎莫;智者善方便,消又解危。
●.佛百喻,此已竟,弟子常思,善用益於行。
①.色受想行,五盛,凡夫其苦,流於生死。
②.五本我,生妄著,心恐怖,常受苦折磨。 63
③.富有少、德高因常行,者自惕,及宜努力。 91
④.享世欲,患,得少利,失大益。 92
⑤.世多理,有邪亦有正,不明辨,害己又害人。 93
⑥.不思,多行,自作得,後悔不及。 95
===========================================================
※文整修,首於「新台」。2021.06.27.日 00:00:39
◎潘文良《佛心 十二、感⑷百喻》。
avun01/post/1380665599
FB布: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3800220343422860
■:愚痴、迷糊、妙趣、善用、慧、行道、沉香、菩提、道、道、因果、我、、自在、真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