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後」
史
1879年正月起工,1882年三月竣工,1905年拆除, 北府城 唯一完全被拆除的城。1906年原址改建公。
北府城西,正式全名成。由於 艋 商圈,因此取「物成就」之意,盼持艋的流通旺而得名,有五大城中最的。
地理位置
城原位於 北市中正、 界,位置大在今天衡路、路、中路及成都路等道路交路口上。
原址方有「成址」念石碑一座,位於衡路、路交口,即西捷站出口三出口四中分隔上。 碑距中路中心五十米,又中路八十米道路,碑上:「...之址在碑正前方二十公尺...」。
故成原址位於衡路、路中路北向公用道交界一。
台北府城西「成」照 ( 摘片 )
台北府城西 由中人物仿日本浪人穿著,照片是於 1895 ~ 1905年之 ( 取材自:基百科 )
台北府城西「成」照 ( 摘片 )
台北府城西「成」照 ( 摘片 )
台北府城西「成」照 ( 摘片 )
台北府城西「成」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摘片 )
成址近域 ( 摘片 )
成址念碑 ( 取材自:基百科 )
西原址有念石碑,正面刻有城址五字,背面有碑文,碑文如下:
成址
北府城建 起工於清光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正月,至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三月告竣,壁、垛合高一丈八尺 一丈二尺,周一千五百零六丈,呈方形。 五,名景福,北曰承恩,西成;南有二:一正,俗大南;一重熙,俗小南。 民前七年(公元一九零五年),日本局藉口施市改正暨下水道敷,限期折除城垣,成其,首遭殃及。 其它四城有之士奔走挽救,保全。 艋商以成彼等捐所造,遽蒙浩劫不惋。 名士洪文先 有之曰:「人奴骨相漫,眼底乾坤尚覆盆;有一腔忠,朝朝成」。 之址在碑正前方二十公尺,,而其象尤宛然在目也。
北市文委 立
「成」於1905年遭日本治者拆除,1906年原址改建公。 ( 摘片 )
沿西城垣所建的「三路」在民政府台後改成「中路」,中左是早期的公,右是公路局 ( ) 摘片
址西的青少年流行商圈西町徒步 今的景 ( 摘片 )
延伸考料:
台北市文化局 / 文化 / 北府城西.成
基百科 / 北府城西.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