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胃癌患者剛出院…竟又「臉歪嘴斜、無法進食」再送醫!全因「靠1物調養」出事
許多民眾認為開刀後身體可能會變得虛弱,因此出院後需要靠「食補」來調養身體,然而「食補」並非適合所有患者。敏盛醫院陳榮堅醫師就分享他遇過的病例,一名70歲胃癌患者術後出院後,卻因出現中風症狀而再被家人送醫,好在經過治療後成功救回一命。結果一問之下,他才知這名患者回家後開始服用朋友介紹的不明草藥「調理」,導致麻痺、口齒不清,甚至一度無法進食。
70歲術後患者亂吃草藥!出現中風症狀再度送醫
敏盛綜合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醫師日前在粉專「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上PO文分享過去遇過的一則病例,一位70歲、剛接受胃癌手術的患者出院返家後,某天竟在家中突然出現身體麻痺、口齒不清的症狀。由於患者家屬擔心患者恐是癌症轉移或中風,嚇得趕緊將人送到醫院治療。
陳榮堅醫師表示,當時院方也有收治該患者,讓其住院觀察,並會診神經內科,但檢查結果顯示這名患者既沒有癌症轉移,也不像中風症狀,醫療團隊後來為患者進行許多檢查都找不出原因,患者仍然臉歪嘴斜、無法進食,當下只好先替患者打點滴、補充營養。
直到3天後,這名患者的意識才慢慢恢復,經過醫師詢問後才坦言,當初開完刀、做完化療之後,他曾聽信朋友介紹一種聲稱「可以調理身體」的草藥,因此出院後一直都有煎草藥飲用。對此,陳榮堅醫師也提醒民眾,有些食物或植物如河豚、姑婆芋等,都可能會造成麻痹、中毒的症狀:「所以千萬不要亂吃來源不明的草藥或補品哦!」
胃痛信偏方「喝油、吃冰」害胃穿孔!
不僅如此,陳榮堅醫師也遇過另一位聽信「胃不舒服時可以靠喝油、吃冰等方法緩解疼痛」網路傳說而讓病情變得更嚴重的患者,這名30歲男性患者當初住院時表示,他是吃飯吃到一半突然腹痛難耐,才被送到急診,沒想到一檢查才發現這名患者已經胃穿孔,必須緊急手術。
醫療團隊後續也覺得非常奇怪:「這麼年輕就胃穿孔,大部分不是有菸酒的習慣,就是有幽門桿菌感染,但是他什麼都沒有!」陳榮堅醫師詢問患者平常是否有什麼習慣,而對方僅表示自己是個胃非常敏感的人。陳榮堅醫師指出,一般造成「胃不舒服」的常見原因為胃痙攣或胃潰瘍所造成的疼痛:「如果是胃痙攣,可以使用解痙攣的藥物;而胃潰瘍的話,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潰瘍。」
繼續追問後,陳榮堅醫師才得知這位病人之所以症狀變得嚴重,是因為有著「吃胃藥會骨質疏鬆」的迷思,因此選擇嘗試「喝油」等偏方,甚至還想靠吃冰舒緩胃痛的症狀,結果胃潰瘍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最終導致胃穿孔送醫。
陳榮堅醫師說明,胃的環境如同鹽酸,當黏膜受損時,就等於有鹽酸正在侵蝕胃部,此時如果沒有使用抗制酸的藥物,反而依靠偏方,非但沒有用,甚至會讓情況更為嚴峻,因此提醒民眾如有任何疾病,一定要使用正規的藥物治療。
更多鏡報報導
房客才租22天墜樓亡!屋主怒告「凶宅之災」求償616萬…官司卻因「3關鍵」慘敗
29歲人妻結婚3年「生不出孩子」 醫生檢查大驚!網友炸鍋了
「這些食品」吃太多,小心失智風險暴增44%!營養師教你最簡單解法
其他人也在看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 天前
他「做2事」治好脂肪肝、高血糖!還甩肉6公斤、降體脂肪
胰臟癌向來被稱為「癌王」,死亡率極高。醫師林相宏表示,一名50歲男子健檢時發現胰臟長出0.5公分的腫瘤,讓他決心改變生活方式,不再熬夜,並規律運動,之後回診時體重減少6公斤,體脂肪減少8%,脂肪肝和糖尿病前期等都好了。男子更直呼,「現在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陳文茜停止免疫療法 攤地喊「我自行宣告康復!」友痛哭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底確診罹患黑色素腫瘤,歷經多月治療後,她今(13)日在臉書發表《自行宣告康復》一文,以幽默卻堅定的筆調,寫下自己面對疾病的心境轉折。她表示,兩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並笑說「自行宣告和癌細胞說再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大便「灰白色」一驗驚見癌症已擴散!醫:糞便見5顏色注意
40多歲男子長年以藥物控制膽結石,出現腹痛、糞便灰白、眼白發黃就醫,確診為「壺腹瘤」。醫師陳榮堅提醒,大便顏色異常是重要警訊,若糞便呈灰白、黑、青、黃或紅色,都可能與膽結石、腫瘤或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相關,應及早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
健康2.0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7 小時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7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營養不輸花椰菜!一顆「蔬菜之皇」竟能幫肝解毒、降膽固醇、抗發炎
天氣愈來愈熱,你的肝也該好好照顧一下了!春天靠十字花科蔬菜為肝臟解毒提供支持,進入初夏,就換成專門養肝的食材上場。有「蔬菜之皇」美名的洋薊就是最佳選擇之一,不只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在炎熱的夏季裡給身體多
健康2.0 ・ 6 天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9 小時前
學校打流感疫苗前1天才揭曉廠牌惹怨 石崇良:家長的堅持不必要!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流感疫情少見提早報到,出現一波「秋季流感」現象,且疾管署預估最快11月底,流感就會二度增溫,卻傳出有家長抱怨小孩子在學校接種流感疫苗,校方卻在打疫苗前一天下午才告知疫苗廠牌,根本沒時間了解及選擇。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公開發話,強調如果孩子過去沒有特殊不良反應,家長不太需要堅持要打特定廠牌的疫苗,所有疫苗效果...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5 小時前
女導遊「喘到走不動」竟心衰竭,憂46歲洗腎人生變黑白…腹膜透析重拾自由:「睡得更香」出國也OK
台灣末期腎病與洗腎率雙雙位居世界第1,且情況隨人口老化更顯嚴峻。目前國內洗腎患者多採「血液透析」,通常每週須到醫院3次,每次持續4小時,民眾往往抗拒。醫師建議,若希望保有全職工作或彈性的行程安排、喜歡攝取蔬果、希望水分限制較少、不想頻繁進出醫院或診所、害怕打針、合併有心血管疾病、或希望保留排尿能力與殘餘腎功能,「腹膜透析」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幸福熟齡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