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NG飲食習慣害你「感覺變老體力差」!2招隨時補足營養,人生更元氣
想要一路健康到老,除了睡得好、動得夠,「吃什麼?怎麼吃?」更是關鍵!日本營養師大柳珠美發現,那些經常喊身體虛弱,常常不舒服的高齡者,其實飲食習慣都有5大驚人共通點!抱怨身體不好的銀髮族有共同點!營養師揭5大不良飲食習慣
「身體不好」不是單純老化,可能是飲食出了問題!大柳珠美營養師指出,很多長輩感覺體力一年不如一年,直覺會認為是自己年紀大了的關係,但其實不是體力、專注力和記憶力的毛病,背後都常與飲食習慣不佳有關。
大柳珠美解釋,長者對於飲食的概念常是「能填飽肚子就好」,特別是孩子長大後,不再需要煮營養餐給家人吃,自己的餐點就一切從簡、隨便打發,常常忽略營養搭配,結果飲食習慣一年比一年差。久而久之,身體不適就接踵而來,食慾下降,最後甚至變得連開罐頭都無力。
大柳珠美也彙整了多年來在診所進行營養指導的經驗,原來有5種最常見的不良飲食習慣,是讓人「感覺變老」的元凶!
1.不好好吃早餐,晚餐卻吃得豐盛
許多長者習慣早餐隨便吃、晚餐才吃大餐,大柳珠美認為,其實正確飲食模式應反其道而行,最好「早餐、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巧」。
許多醫師都強調,早餐對長者來說就像每天的健康啟動鈕,不只是填飽肚子、重置生理時鐘,讓腸道蠕動,更是補充營養的關鍵時刻。例如,蛋白質堪稱守護肌肉與雙腿靈活的秘密武器,最好三餐應平均攝取,才能有效啟動肌肉合成,讓行動力不打折。
2.早餐只靠麵包、麥片
嫌麻煩、不想下廚,成為許多長輩早餐只吃麵包、麥片的理由。但長期下來,營養難以均衡,反而吃進一堆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日本胃腸專家福島正嗣醫師也提醒,早餐光啃麵包會讓血糖像雲霄飛車般急速上衝下滑,不僅會傷害血管,還可能推高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風險。更糟的是,過量的糖分最後還會轉換成脂肪囤積體內,長期累積下來,恐怕就會吃出三高、代謝疾病!
3. 午餐一碗麵就打發
追求方便是主因,許多長者中餐習慣「一碗麵解決」,不論是夏天吃涼麵、冬天吃碗湯麵,還是義大利麵、烏龍麵、蕎麥麵,通常營養較單一,容易缺乏各類營養素。
4.多半蛋白質、纖維不足
因為麵食、麵包只要一碗碳水化合物就能果腹,大柳珠美發現,擁有上述習慣的族群往往蛋白質、膳食纖維長期吃不夠,導致體力下降、腸道健康出狀況。
5.飲食不規律
不少長者用餐時間隨性,有時甚至乾脆跳過一餐。大柳珠美提醒,這會讓自律神經大亂,引發各種不適。年紀越大,越要注意三餐規律,再利用「健康零食」補足營養,避免營養不良。(編輯推薦:營養師票選最推薦零食排行榜!第2名連醫師也認證有助抗老)
健康老人有旺盛胃口!營養師曝補充營養秘訣:最愛乾海藻
反觀「元氣銀髮族」有個明顯特徵,胃口好、不挑食!他們願意大口吃牛排、燒肉,攝取足夠蛋白質,也懂得變化飲食,不讓營養單一。
大柳珠美營養師指出,雖然有人年輕時靠體質「撐」過不良飲食,但過了60歲,營養不均衡的問題就會直接反映在健康上。幸好,想補足營養不用辛辛苦苦一餐準備30種食材,其實有更聰明的捷徑:
補足蛋白質:不需要每天大費周章煮肉排大餐。魚類、蛋、豆腐、牛奶都是好幫手,其中水煮蛋更是懶人必備,連菜刀、砧板都不必動用。抗老名醫和田秀樹也建議,早餐可加入雞胸肉、牛奶、優格,甚至在優格裡加點蛋白粉,營養更升級。(編輯推薦:早餐怎麼吃蛋白質才夠?別再1顆蛋解決,醫公開黃金組合護心防肌少)
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改善腸道環境,協助排出糖份與脂質。而且不只靠蔬菜!菇類、海藻都是好來源,甚至連乾貨也能派上用場。大柳珠美特別推薦乾燥海藻,像海苔打開就能吃,海帶芽、裙帶菜灑進湯裡就能補足湯品缺乏的纖維,快速又方便。
【營養師示範:元氣銀髮族的早餐菜單】
主食:適量白飯
主菜:納豆+生蛋
湯品:味噌湯+豆腐、裙帶菜
小菜:海藻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泡麵這樣吃,腎臟求救中!名醫示警「10大傷腎吃法」腎臟減壽好幾年 打敗紅蘿蔔!營養師推「維生素A蔬菜王者」護眼抗過敏菜單大公開
其他人也在看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沒吃也胖、皮膚變差!慢性發炎恐害罹癌 醫推「10類食物」助滅火
若經常感覺疲累、腸胃不適,甚至皮膚粗糙,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慢性發炎像是「火種」,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肥胖、癌症等。他建議,平時多攝取全穀雜糧、十字花科蔬菜、堅果等10種抗發炎食物,有助於降低全身性慢性發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肥肚子!中年女「1身材」是肝壞了:慘得中度脂肪肝
當女性步入更年期,脂肪分布會逐漸由年輕時的「梨形身材」轉變為「蘋果身材」,即腹部肥胖的問題會更明顯。但醫師陳威龍表示,若更年期後的女性仍維持著「梨形身材」,且大腿與臀部脂肪囤積的問題更加嚴重,這暗示著肝臟代謝功能可能異常,亟需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有人天天用!家中4常見用品「恐折壽」專家警告:快丟掉
你的家中可能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美國一名主打長壽與功能醫學的醫師警告,有4樣常見家用品可能悄悄影響荷爾蒙、睡眠與長期健康,建議應盡快移除,其中也包括許多人愛用的香氛蠟燭、空氣清淨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運動降血壓?沒吃「這些食物」效果等於零!超多研究推薦降血壓祕訣
壯世代最怕三高問題,很多人都聽說運動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方法,但其實單靠運動可能效果有限。2017年發表於《AJCN》研究指出,運動搭配低鈉、高鉀與高蛋白飲食,才能真正發揮顯著的降壓效果。 營養師
健康2.0 ・ 18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持續吃「深色莓果、豆製品」可改善
常覺得疲累、肩頸痠痛,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劉博仁醫師表示,長期慢性發炎會提高罹癌風險,而能夠每天改變發炎反應的方式,就是持續吃抗發炎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製品與十字花科蔬菜等。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奇異果是「超級食物」!維生素C比橘子高2倍 吃奇異果嘴巴刺原因
奇異果不只是一種水果,更是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台大營養學專家洪泰雄指出,奇異果每100克含有高達92.7毫克的維生素C,是橘子的兩倍以上,還富含膳食纖維、鉀、維生素E、葉酸及促進消化的奇異果酵素。這顆
健康2.0 ・ 18 小時前
泫雅跳舞中倒地!醫揭3原因 嘆:快速瘦身如「癌症惡病質」
南韓女星泫雅9日在澳門表演時突然暈倒,當時她正在舞台上熱舞演唱,氣氛正熱烈,卻突然身體搖晃倒地,嚇壞全場觀眾。事後工作團隊透露,她疑似因過熱與低血糖導致身體不適,休息後已無大礙。此事件也再度引發外界對「泫雅太瘦、太胖」等外貌爭議的討論。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長輩吞嚥退化 「喝水常嗆到」也暗藏危機!營養師教3技巧安全喝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你有關注過家中長輩喝水的狀況嗎?蘇哲永營養師分享,李登輝前總統就因喝牛奶嗆咳而送醫,最終由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提醒民眾若長輩吞嚥功能退化,清水、牛奶甚至茶都可能成為致命風險,建議應觀察並調整喝水姿勢;當長輩出現異常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協助。 前總統案例示警 吞嚥退化引發一連串危機 蘇哲永營養師日前於fb粉絲團指出,李登輝前總統在家中喝牛奶時,因嗆咳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與心臟衰竭,後續更合併兩側肋膜積水與急性腎損傷。因當時其年事已高、且患有多重慢性病,住院期間反覆感染,最終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他的故事,用最沉痛的方式,為全台灣的家庭,上了一堂關於『吞嚥退化』的課。」 台灣長輩每10人有1人吞嚥困難 清水「1原因」恐傷肺 「吞嚥困難」並非少數人的問題。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正面臨吞嚥障礙,更有約21.8%的長輩,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以上的嗆咳。 許多人以為清水、牛奶或茶屬於安全的飲品,蘇哲永營養師指出,對吞嚥功能退化的長輩而言,這些「不稠的液體」反而最危險。由於液體流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台灣骨鬆危機!髖部骨折率亞洲第一 營養師揭補鈣迷思:結實的骨骼可以吃出來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各項慢性病隨之而來,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骨質疏鬆症。WHO世界衛生組織已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在台灣,因骨質疏鬆症的高盛行率,使得國人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營養師洪思琦表示,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至30歲時達到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如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加快。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會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很多人以為是自然老化而不以為意,因此,一個輕微跌倒或突然的外力碰撞,就可能造成骨折。她引用國際骨鬆基金會的資料指出,人在年輕時期若能「增加10%」骨密度,就可使骨鬆「延緩13年」。因此,在各年齡層階段,都需要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以維持骨骼健康,而且要從年輕時就開始「存骨本」。包括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鈣質、維生素D3及蛋白質,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小魚干及深綠色蔬菜等;並保持適當體重,不吸菸及節制飲酒,同時避免飲用過多咖啡(每日<300毫克咖啡因,約2~3杯美式咖啡,1杯為8 fl oz (236ml)) ,並且要避免熬夜,維持健康生活形態。結實的骨骼,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控制飲食卻愈來愈胖?營養師揭「10個隱形陷阱」 最後1點很多人都中招
明明沒吃很多,為什麼體重還是默默往上飆?小心啦~其實魔鬼都藏在日常小細節裡,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有些壞習慣不知不覺就會讓你發胖,快來看看這 10 個隱形肥胖陷阱 你中了幾個? 1、吃太快吃太快的話,大腦來不及接收「飽」的資訊,會不小心吃下更多熱量。建議細嚼慢嚥,吃七分飽就好。2、水喝太少水喝不夠會覺得口渴,身體會誤認為是飢餓或渴望食物。3、吃宵夜夜間吃宵夜,影響身體的代謝,使身體無法有效消化食物,如果配上泡麵、炸物這種高熱量的食物,熱量當然就很可觀。 4、久坐久坐時,大部分的肌肉都是放鬆的狀態,導致脂肪堆積,且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更高。建議上班一段時間,就起來動一動。5、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平衡,使飢餓素、瘦體素失調,導致大腦對高糖、高油脂的食物特別渴望。6、生活壓力除了睡眠以外,生活壓力大也會影響荷爾蒙,使皮質醇上升,導致想吃高熱量食物和甜食,甚至容易暴飲暴食、情緒不穩。 7、蛋白質不足蛋白質是我們人體能源的重要營養素,蛋白質比碳水、脂肪有更高的飽足感,食物熱效應也較高,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在減脂期間也可以維持肌肉量,減少肌肉流失的速度,因此長期缺乏蛋白質容易導致肌少症。8、膳食纖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起床喝咖啡恐致血糖飆升?營養師曝8項飲食均衡法
生活中心/翁莉婷報導不少人早上進辦公室前都會隨手買一杯咖啡醒腦,對上班族來說咖啡不只是提神飲料更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同時認為它能有效提升專注力與反應速度,也被當作一種「上班的儀式感」讓人正式進入工作模式。近日,1位日本營養師在文章中提到「每天早上喝咖啡」不一定是好事,可能影響到生理系統。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五十肩不只肩膀問題!醫揭「恐怖真相」:身體整組都壞了
一般認為五十肩是肩膀不適,但醫師王思恒表示,最新醫學認為,五十肩是一種「全身性的免疫代謝失調」,由於女性在更年期前後體內雌激素大幅下降,導致關節囊容易發炎、疼痛、卡住。此外,甜食、精緻澱粉也會傷害血管健康,讓身體處於一種慢性低度發炎,高壓、熬夜會讓擾亂內分泌系統,加劇身體發炎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5人就1人慢性蕁麻疹!醫:不是單純過敏
[NOWnews今日新聞]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瑜說,蕁麻疹的症狀持續超過6週時,就是慢性蕁麻疹,症狀可能會出現「紅、...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超商雞胸肉打開就吃?營養師警告「4習慣」恐害肉毒桿菌中毒 豆製品也要注意
增肌減脂好夥伴「真空即食舒肥雞胸」,不論忙碌上班族還是健身控都愛用它補蛋白質,方便又快速。很多人看到包裝上寫著「打開即可食用」就直接吃,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如果製作過程有衛生疑慮+食用前沒充分加熱,就可能有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風險! 肉毒桿菌毒素為神經毒,若中毒恐會有以下症狀: .輕微期: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及嘔吐等 類似腸胃炎的症狀.中度期(侵犯到末梢神經):視力模糊、瞳孔放大或無光反射、顏面神經麻痺.嚴重期:呼吸障礙(死亡率高達30-60%) 肉毒桿菌喜歡低酸性、高蛋白質、缺氧的環境 以下食物若污染到肉毒桿菌,再加上不良的儲存條件,就易滋生更多的肉毒桿菌! .高蛋白質食品:肉製品、水產品、香腸、豆製品.低酸性厭氧食品:罐頭、香腸、火腿、真空包裝豆乾、自製醃製蔬果等 如何預防肉毒桿菌中毒? .冷藏4℃以下 保持新鮮要注意購買的店家是否有將食品保存於4℃以下的冷藏設備,溫度夠低可降低肉毒桿菌滋生.食用前中心溫度74°C真空食品買回家後,應依標示保存並確實加熱,確保溫度與時間足夠,避免肉毒桿菌滋生.有異味、外觀膨脹立即丟若發現真空食品的外觀有不明液體氣泡或奇怪的顏色、味道,請不要購買也不要
常春月刊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