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被「蛋雕」!00878爆1.2萬人出走潮 這檔「老牌ETF」狂吸6.4萬新戶、規模逼近9千億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證交所公布10月最新定期定額統計,市值型ETF龍頭台灣50(0050)再度奪冠,單月新增6.4萬名定期定額投資人,戶數穩居第一;反觀人氣高股息ETF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卻爆出走潮,單月流失逾1.2萬戶,墊底榜尾。市場資金明顯從高股息轉向市值型ETF,呈現一強一弱的對比。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10日,0050報酬率高達32.17%,績效遠勝主要高股息ETF。三大高股息ETF中,僅元大高股息(0056)維持雙位數報酬,00878僅2.5%、00919更僅0.14%,差距明顯。這也反映在投資人動向上,10月0050定期定額戶持續增加,0056略增,而00878與00919則分別減少12,267與1,455戶。
法人分析指出,0050自調降費用率並實施股價分割後,入手門檻降低,加上績效亮眼、長期報酬穩定,吸引投資人瘋搶。其規模今年以來已暴增逾4,500億元,總規模逼近9,000億元,定期定額投資人數更突破180萬,穩居台股ETF之冠。
0050成立以來至10月底,含息報酬率高達1,314%,年化報酬率12.8%,平均不到5.8年資產就能翻倍,讓投資新手與親子族群紛紛轉向。而高股息ETF因成長性不足、配息稅負較重,熱度恐續降,資金回流市值型ETF已成新趨勢。法人預估,0050規模有望在明年突破兆元大關,屆時費用率將進一步下降,長期存股吸引力更勝以往。
◎《FTNN新聞網》提醒您:本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外資大倒「這檔」ETF破5萬張!慘累積連19賣 00878也被出貨上萬張
外資單週爆賣30萬張0050!累積達連9賣 「這檔」ETF也被倒破10萬張
國家隊殺紅眼!高股息ETF淪提款機 00919、00878、00929全在內
其他人也在看
0050續夯 定期定額戶數單月增6.4萬戶
市場ETF熱門指標10月證交所定期定額戶數公布,0050月增6.4萬戶,總戶數突破60萬人續霸冠軍;高股息ETF除0056外全面衰退,光芒不再的00878月減1.2萬戶,最為顯著。
中時財經即時 ・ 17 小時前
高股息≠高報酬?0056、00919等8檔年息破10% 只有3檔賺錢
高股息卻不一定賺?統計指出,8檔高息ETF近一年殖利率破10% ,卻僅0050、00919、00918等3檔繳出正報酬,息收與報酬兼得。
Yahoo奇摩股市 ・ 1 小時前
【10月ETF定期定額風雲榜】00878月減1.2萬人、連4衰! 00919、00929等人氣也退燒
證交所今(11)日公布10月定期定額排行榜,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雖然總投資戶數仍穩居第二,但單月減少1.22萬人,成為前20大ETF中跌幅最大的。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0050續遭脫手!外資再砍2.3萬張回收14.7億「連賣25天」 3檔高股息ETF也淪俎上肉
[FTNN新聞網]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昨(11)日收27,784.95點,跌84.56點或0.30%。外資昨日提款台股逾173億元,外資持續脫手最老牌ETF元大台灣50(...
FTNN新聞網 ・ 4 小時前
不只領息還能賺價差! 息價雙成長高股息ETF 寶藏名單一次看
高股息ETF向來是投資人打造現金流的利器,前幾年的好表現讓不少小資族也大舉進軍高股息ETF。然而今年市值型ETF報酬相對亮眼,資金也出現明顯變動。投資人不禁想問:難道投資高股息ETF,息收與報酬無法兼得嗎?
中時財經即時 ・ 1 小時前
台積電配息創新高卻漲不動?漲10元至1475元後掉回平盤 專家:是買點
台積電配息歷史新高,股民不埋單?台積電(2330)今(12)日盤中一度漲10元至1475元,隨後漲勢收斂,在平盤附近震盪。專家分析,外資對AI概念股高估值仍抱持疑慮,加上新台幣走貶、資金面趨緊,使買盤態度轉趨保守。不過「目前價位仍屬合理區間」,對長線投資人而言是分批進場的好時機。
Yahoo奇摩股市 ・ 1 小時前
這檔ETF定期定額戶數月增6.4萬 續霸冠軍
[NOWnews今日新聞]熱度擋不住!10月證交所定期定額戶數公布,台股國民ETF0050月增6.4萬戶,總戶數突破60萬人續霸冠軍;高股息ETF除0056外全面衰退,光芒不再的00878月減1.2萬...
今日新聞NOWNEWS ・ 20 小時前《基金》退休5年0056轉0050 資產因此跳3成
【時報-台北電】退休初期想「靠配息過日子」,花了5年才學會看總報酬,於是賣了0056轉到0050/006208,如今0050資產也多成長27.5%,最近推出新書《有錢到老後》的作家嫺人,分享退休後的投資轉變,她慶幸賣掉個股,轉到市值型ETF,績效才好很多;對高股息ETF何時該換成市值型?她建議3種情況可換,先了解它、占比不逾1成和找回初心。 嫺人在臉書「嫺人的好日子」分享,退休初期約有一半資金放在個股,整體正報酬,不過落後大盤,這幾年陸續調整,目前只剩約15%。她日前鼓起勇氣,打開「賣股清單」,只有鴻海(2317)是少數例外,一賣掉就大漲;其他則慶幸有及時賣掉。 ◎賣掉就大漲的鴻海: 2022年5月賣掉1張,至今(2025/10/30)漲了148%,超過換過去的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的126%;今年4月最低點時,又賣了幾張,結果賣掉後短短幾個月漲了120%,換過去的0050/006208漲76%。 嫺人剛退休時,就買了鴻海,前幾年還是牛皮股,最近幾年才變飆股,還超越大盤,結果是和它緣分不夠深,現在只剩幾張。 ◎賣掉後大跌的股票們: 幸好及時賣掉南亞(130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大家都領到錢了!普發現金一萬「怎麼還沒入帳?」 財政部給出回應
[FTNN新聞網]記者陳献朋/綜合報導普發現金一萬元今(12)凌晨起持續入帳,不少網友紛紛在社群上開心分享銀行的通知訊息,不過也有一些人很早就完成登記,款...
FTNN新聞網 ・ 46 分鐘前
北漂夫妻見證炒房瘋狂現場!投80萬1年後拿回100多萬 中年買房領悟「勇敢買缺陷房...」|買房財之道
高房價年代,人到中年才買房不稀奇,難的是如何趕進度,聰明買房不後悔?自行創業成立科技公司的李卓軒,一直到43歲從台北搬到台中,發現當地房價親民,才有勇氣買房。他與太太目前持有一間透天新成屋自住、一間捷運中古大樓3房當辦公室。李卓軒透露,買3房時發現漏水找到證據,從投資客屋主手上殺價近百萬,再花10多萬做好防水工程,一來一往省了6位數,很多人不碰漏水屋,但他不這樣想,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房子,但可以把它變得接近完美。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 天前
黃金又漲了!瑞銀看好需求創14年新高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政府關門有望結束,經濟數據發布恢復之後,將會為聯準會(Fed)在12月降息鋪路,使得黃金價格週二(11日)觸及近三週以來的高點。瑞銀集團預估,今、明兩年的黃金需求將達到自...
今日新聞NOWNEWS ・ 46 分鐘前
記憶體百萬張熱炒 力積電旺宏強勢衝高/巴菲特告別信痛批 薪資揭露助長「肥貓文化」/美政府關門逾40天 航太、AI鏈拉警報|Yahoo財經掃描
受美國政府關門僵局露出曙光激勵,參議院順利通過重啟政府的第一階段協議,市場預期本周內即可恢復運作,美股全面反彈。道瓊工業指數勁揚381.53點,漲0.81%;標普500指數上漲1.54%;那斯達克指數勁揚2.27%;費城半導體指數飆升3.02%。科技股領軍反攻,輝達與Palantir分別大漲5.79%、8.81%,特斯拉反彈3.66%,終結連日跌勢。美企財報表現持穩,標普500中有逾八成盈餘優於預期,激勵市場風險情緒回溫;台積電ADR同步上漲3.06%。 亞股今日漲跌互見,日股小跌0.14%,韓股上漲,港股微升,上證指數則是微幅走弱,市場整體氛圍偏向觀望,靜待美政府復工與美通膨數據公布。 台股今(11)日開高走低,開盤衝上28,187點,但尾盤殺盤湧現,終場下跌84.56點、收27,784.95點,成交值達5,677.75億元。台積電(2330)早盤強攻至1,495元,終場翻黑收跌10元至1,465元。權值股漲跌互見,緯穎(6669)強攻漲停收4,720元最亮眼,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穩漲逾1%,但鴻海(2317)、台達電(2308)回檔逾1%。AI族群續為市場焦點,記憶體族群、被動元件、PCB股皆有表現,電子資金動能仍旺。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 17 小時前
表》金控10月獲利一表看!富邦金前十月賺破千億、兩家「黑馬」累計獲利超越去年
[Newtalk新聞] 台、美股震盪續揚、新台幣匯率持穩下,帶動金控獲利上攻。國內 13 家金控公司十月份獲利全數出爐,合計單月賺進 737.56 億元,月增 6.88%、年增更高達 105.19%,較去年同月成長了 378.1 億元。 今年前十個月來看,13家金控共獲利 5,065.36 億元,突破了 5,000 億元大關。但由於新光金今年合併前(7/24日)虧損 295.47 億元,扣除後整體金控獲利為 4,769.89 億元,排史上同期第三高,僅次於去年、及 2021 年同期。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獲利王由國泰金(2882)奪下,單月獲利 194.4 億元,月增高達 99.6%;富邦金(2881)以 179.2 億元居第二,在下半年來獲利表現回穩下,前 10 個月大賺 1,088.4 億元,為國內今年來首家賺破千億的金控;而前10月稅後盈餘創下史高的,包括玉山金(2884)、永豐金(2890)、華南金(2880)等三家,其中玉山、永豐兩家「大黑馬」,是唯二前 10 個月賺贏去年的金控。 ◎ 前十月獲利排行:富邦金 1,088.4 億元、國泰金 942.2 億元、中信金 673.43
新頭殼 ・ 1 天前
賣一波回收78億!記憶體飆漲救到塑膠?台塑三寶趁高「減碼南亞科」3輪、持股降至9.4%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南亞科(2408)受惠DRAM缺貨漲價,股價一路上攻,吸引大股東台塑(1301)、台化(1326)、台塑化(6505)趁勢連三輪減碼。...
FTNN新聞網 ・ 2 小時前
工程成本暴增769億元!桃園鐵路地下化進度大延宕 預估2034年才能完工
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進入施工高峰期,為確保不影響每日約1.9萬人次旅客運量,交通部鐵道局採取「先建後拆」方式,於內壢車站啟動新跨站天橋工程。鐵道局表示,新建天橋預計今(2025)年底完工啟用,屆時可順利銜接後續內壢地下永久車站(CJ15標)施工,確保既有營運線路不中斷。新天橋如何改善通勤動線?鐵道局北部工程分局副分局長王村竹指出,新建跨站天橋設有三座電梯與風雨......
風傳媒 ・ 15 小時前
加密貨幣能取代美元?蔡正元直言「那個時代還沒來」:各國央行現在瘋搶這個
全球金價屢創新高,各國央行仍持續加碼購金,買入量遠超過拋售量,使黃金在國際儲備體系中的地位達到歷史高點。對此,前立委蔡正元表示,全國央行因美元信用下降,開始降低美元持有量,也就是推動「去美元化」。在去美元化的過程中,用來取代美元的最實際選擇是黃金,如果有人說可以用日圓取代美元,他認為,這種央行的判斷就有問題;同樣地,用比特幣來取代美元也不可行。蔡正元在節目......
風傳媒 ・ 10 小時前
「軍傳媒」無人機航空母艦崛起,全球潮流勢不可擋
Asia Times在11月初的報導中指出,中國正積極以中小型艦載無人機取代傳統載人機,衛星照片拍到江蘇大洋船廠下水一艘特殊艦船,其尺寸遠小於現役航空母艦尺寸,更像是個實驗性平台,顯見中國同時發展已無人航空母艦的艦隊方式追上美國的航母大國地位。
鏡新聞 ・ 4 小時前
桃園豪宅一哥從神壇滑落?藝文特區豪宅「今年來只賣13間...」成交量創十年新低|豪宅報報
桃園市最具代表性的豪宅聚落—藝文特區,近年房價一路走高,然而在2025年卻出現明顯修正,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藝文特區高價住宅平均成交單價在2024年站上每坪50.1萬元高點後,今年滑落至40.7萬元,成交量也銳減至僅13件,為近10年新低。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2 小時前《基金》海外ETF 小資族採零股搶進
【時報-台北電】近期海外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看好後市又擔心短線修正,觀察近期交易,不少小資族改採盤中零股交易方式,逢回檔分批加碼熱門海外ETF。 據CMoney統計,10月以來累計盤中零股熱門成交標的前五名依序為第一金太空衛星、國泰數位支付服務、統一FANG+、國泰費城半導體、元大航太防衛科技,觀察這幾檔海外ETF成交量達500萬股以上,今年以來表現也相當亮眼。 第一金太空衛星ETF經理人曾萬勝指出,太空衛星個股短期波動較大,但產業具備中長期投資成長動能,股價持續上揚動能與產業趨勢明朗可期,不妨採取定期定額方式投資,適度提升風險控管,分批進場投資,跟隨強勢產業行情。近期太空衛星產業面臨實質營收、獲利等財務數據檢視,部份個股面臨財報不如預期的考驗,造成這波股價的校正,但產業利多仍然持續釋出,且營收報佳音。 新光美國電力基建ETF經理人劉恆誌表示,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測,隨AI運算與雲端伺服器快速擴張,全美電力消耗量預計在今、明年達歷史高峰,美國電力投資正進入新一輪成長週期,是美股明、後兩年最具政策開放、產業轉型與技術升級等多重利多匯聚的泛AI潛力產業,適合作中長期投資布局,追求穩健成
時報資訊 ・ 3 小時前《基金》大陸經濟穩步復甦 助攻A股回升
【時報-台北電】大陸經濟持續在低成長環境中穩步修復,法人指出,政策改革、內需消費與資金動能成為市場主要支撐。儘管短線仍面臨數據空窗與外部不確定性,但「反內捲」政策與居民高儲蓄潛能可望推動中長期市場回升。 聯博集團新興市場價值型股票投資長John Lin表示,雖然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但市場對負面消息的敏感度已下降。隨著大陸推動資本市場改革、改善公司治理與提振投資人信心,市場結構正朝健康化發展。不過,在外部需求未明朗前,北京大規模刺激政策的機率仍低,經濟預料將維持數季「低成長、緩修復」。 展望第四季,「反內捲」已成大陸2025年經濟方針之一,政策焦點將放在改善競爭秩序與提升產業效率,受惠產業橫跨太陽能、電動車、銅礦與畜牧等上中下游供應鏈。此外,內需導向產業如金融科技、運動服飾與能量飲料仍維持高速成長,AI基礎建設題材則具長期投資價值。 PGIM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大陸第三季GDP增速符合預期,第四季有望完成全年目標。財政政策持續加碼將帶動基建投資回升,出口動能則來自非美地區。不過,由於去年同期消費基期偏高,加上「以舊換新」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內需回升力道受限。 第二季以來固
時報資訊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