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炎夏解渴小心糖陷阱 營養師揭飲品選擇關鍵
連日高溫炎熱,氣溫飆破38度,不少民眾靠喝冰飲、吃冰品解渴消暑。然而,清涼暢快背後卻隱藏健康風險。近期有慢性病長者因酷暑,每天飲用兩罐汽水或運動飲料,卻渾然不覺血糖如雲霄飛車般飆升,直到抽血檢驗才發現數值增加為原先的1.5倍,不僅愈喝愈口渴,還可能加重糖尿病併發症,得不償失。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吳思賢提醒,夏季想要降火氣、消暑解渴,挑選飲品時務必要警覺「隱形糖分」,以免無形中陷入「糖」中毒陷阱。
營養標示先看糖分 果汁、汽水暗藏高熱量
吳思賢指出,市售飲品種類繁多,但對於需控制體重或本身有慢性病的民眾,選擇更需謹慎。以汽水為例,每罐600毫升含有約60公克糖,熱量高達150至250大卡,含醣量幾乎等同一碗飯。果汁雖然口感帶酸,實際上也為中和酸度添加大量糖分,每瓶含糖量約50公克,與汽水不相上下。
過量攝取精緻糖會引起身體慢性發炎、加速老化,還會增加肥胖風險。尤其糖尿病患者,若經常飲用此類飲品,血糖就像「雲霄飛車」般大起大落,不僅難以解渴,還會讓口渴感加劇。吳思賢建議,購買飲料前可先閱讀營養標示,選擇成分單純、低熱量與低糖產品。
椰子水雖天然 慢性病患者仍需限量
椰子水常被視為健康清涼飲品,不少人認為比汽水、果汁更天然。吳思賢解釋,椰子水確實熱量較低,每250毫升約含60大卡與15公克醣類,相當於一顆小蘋果,並含鉀、鈉、鎂等電解質,有助補充流汗流失的礦物質。
然而,對於糖尿病、腎臟病患者或需嚴格控制體重的人,椰子水也不宜無限制飲用。過量攝取仍會增加血糖與腎臟負擔,建議適量即可。
白開水仍是最佳選擇 長輩可改喝無咖啡因茶飲
夏天進行戶外活動,水分補充不可或缺。吳思賢強調,白開水永遠是最佳解渴選擇,不含熱量、不造成額外負擔。但許多年長者嫌水味道淡而少喝,增加中暑風險。
對於這類族群,可考慮無糖茶飲作為替代。不過需注意,茶飲多含咖啡因,若攝取過量,恐導致失眠或引起胃食道逆流。營養師建議,改以無咖啡因的穀物茶、麥茶、黑豆茶、決明子茶等取代,既能補水,又降低副作用。
此外,將檸檬片加入水中,既能增加風味,也能提升長者飲水意願,避免因缺水而導致中暑或血液濃稠等健康問題。
選飲品三大原則:低糖、天然、適量
吳思賢呼籲,夏季選擇消暑飲品需掌握三大原則最重要:第一,盡量挑選無糖或低糖飲品,減少血糖負擔;第二,選擇成分天然單純者,如茶飲、椰子水,但仍須注意總量;第三,飲用適量,避免將飲料當水喝。
他提醒,想要真正消暑降火氣,最安全、最經濟的方式還是規律補充白開水,搭配均衡飲食與充足休息,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之道。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3週只吃魚血脂狂掉一半 醫揭這種魚效果最佳
醫起看/晚上戶外慢跑?一票人狂勸不要 專家:等於慢性自殺
醫起看/小蝌蚪游不動!醫師揭精蟲殺手排行榜
其他人也在看

泫雅跳舞中倒地!醫嘆「1事」=癌症惡病質:女藝人都危險了
南韓女星泫雅9日在澳門表演時,突在舞台上暈倒,嚇壞全場觀眾,這也使得「泫雅太瘦、太胖」的外貌爭議再度成為焦點。醫師姜冠宇表示,其實該事件也是普遍女藝人的職場健康風險:低能量、血容血糖電解質、女性缺鐵。「若短時間暴瘦,其實就像癌症惡病質的營養剝奪一樣!」民眾應採取恆定飲食,即合理攝取與合理消耗,避免以減重為目標出現極端行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水喝太多恐傷身?醫示警「尿液變透明」藏4危機:腎臟撐不住
水喝到尿變透明,就代表健康嗎?小心是腎臟在求救!泌尿科醫師王士綱解釋,尿液的顏色,確實是身體代謝與腎臟功能的指標,但如果尿液顏色長期呈現「完全透明」,反而可能是喝水過量、腎臟超出負荷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輕熟女不明原因自發性高潮 竟是外陰前庭神經炎惹禍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高雄報導 圖:張民傑診所院長張民傑醫師/本報資料照片 有一位辦公室行政人員,經常坐在辦公桌工作時,會突然間自發性高潮,這種狀況一再發生讓她非常困擾。張民傑診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夜市中有「2寶藏蔬菜」能降低癌症風險、穩血糖!醫教你這樣吃夜市更健康
夜市常被貼上不健康標籤,但透過正確選擇,即使是夜市小吃,也能成為健康飲食的好去處,只要選擇得當,仍能兼顧健康與美味,甚至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其中,隱藏在滷味中的花椰菜,能夠降低癌症風險約23%,苦瓜排
健康2.0 ・ 1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27 分鐘前
沒吃也胖、皮膚變差!慢性發炎恐害罹癌 醫推「10類食物」助滅火
若經常感覺疲累、腸胃不適,甚至皮膚粗糙,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慢性發炎像是「火種」,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肥胖、癌症等。他建議,平時多攝取全穀雜糧、十字花科蔬菜、堅果等10種抗發炎食物,有助於降低全身性慢性發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大家都誤會了!「這零食」其實高纖低熱量 可防腸道病變
爆米花是許多人看電影的必吃零食,一般都認為爆米花熱量高,堪稱垃圾食物,但醫師高銘鴻表示,爆米花若是原味或輕度調味,熱量並不高,且有很高的膳食纖維,有益腸胃健康、防便秘及腸道病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流感疫苗打氣旺! 營養師:接種前別吃「3類食物」
高敏敏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不少人以為打了疫苗就萬無一失,其實疫苗只是輔助,能夠幫身體記憶病毒,但通常保護力不超過1年,建議每年都要接種1次,才能維持穩定防護力,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身免疫力。高敏敏說到,想讓疫苗發揮最大效果,就要讓身體在「打針前」保持...
CTWANT ・ 1 天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持續吃「深色莓果、豆製品」可改善
常覺得疲累、肩頸痠痛,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劉博仁醫師表示,長期慢性發炎會提高罹癌風險,而能夠每天改變發炎反應的方式,就是持續吃抗發炎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製品與十字花科蔬菜等。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運動降血壓?沒吃「這些食物」效果等於零!超多研究推薦降血壓祕訣
壯世代最怕三高問題,很多人都聽說運動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方法,但其實單靠運動可能效果有限。2017年發表於《AJCN》研究指出,運動搭配低鈉、高鉀與高蛋白飲食,才能真正發揮顯著的降壓效果。 營養師
健康2.0 ・ 1 小時前
125公斤主廚「燙傷意外確診糖尿病」!靠「這1控糖減重策略」找回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42 歲王姓男主廚體重高達125公斤(BMI 38),在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11.3%),並有嚴重脂肪肝,每日須施打四針共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出院後,王主廚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監測,搭配瘦瘦針(GLP-1/GIP受體促效劑)治療與生活型態調整,三個月後成功停用胰島素、六個月後糖化血色素降至5.9%,體重減少近23%,目前僅需每週施打一劑瘦瘦針與口服藥維持血糖。 看見血糖變化 飲食管理更科學 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治醫師彭瓊慧指出,糖尿病與肥胖常並存,若僅靠意志力節食往往難持久。透過CGM與瘦瘦針雙管齊下,能讓控糖更精準、減重更安全。 彭瓊慧醫師表示,CGM能24小時紀錄血糖變化,揭露傳統指尖血糖無法捕捉的「餐後血糖盲區」,幫助病人即時了解哪些食物會引起血糖波動。 她舉例,許多人認為番薯是健康食物,但透過CGM發現,單吃番薯可能讓血糖暴衝,若搭配蛋白質或冷藏再食用,升糖幅度就會明顯降低。「這樣的即時數據讓飲食管理不再靠感覺,而是有科學依據。」她說,CGM也能協助醫師依據患者血糖型態,微調藥物劑量與運動時間,達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毒蛋全下肚」不擴大查其他雞場 食藥署長:擔心這幾天就別吃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彰化爆出芬普尼「毒雞蛋」,流入9縣市,多達15萬顆可能已通通被吃下肚,引發民眾恐慌。食藥署今(10)日下午與農業部一同召開記者會,公布毒雞蛋沒流入學校,飼料也沒問題,毒理學專家出身的食藥署長姜至剛則提醒民眾「辨識、不吃、退貨」三步驟,他強調,急性中毒要日吃百顆雞蛋、慢性也要日吃超過八顆,「我想不會有這樣的人」;姜至剛...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24歲女胸部突爆痛!檢查驚見腫瘤 醫揭「1關鍵」是養瘤元凶
一名24歲女子近日因乳房疼痛,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古君平,發現約0.8公分不規則邊緣腫瘤。初次以傳統粗針切片檢查,結果雖為良性,但影像仍顯示異常,醫師認為癌症風險約10%至50%,之後以「真空輔助微創切片」取得更多組織,並同步完整移除腫瘤,所幸報告最終證實為良性腫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起床喝咖啡恐致血糖飆升?營養師曝8項飲食均衡法
生活中心/翁莉婷報導不少人早上進辦公室前都會隨手買一杯咖啡醒腦,對上班族來說咖啡不只是提神飲料更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同時認為它能有效提升專注力與反應速度,也被當作一種「上班的儀式感」讓人正式進入工作模式。近日,1位日本營養師在文章中提到「每天早上喝咖啡」不一定是好事,可能影響到生理系統。
民視健康長照網 ・ 21 小時前
黑胡椒「驗出蘇丹紅」!23公噸全銷毀 2款乾酪也出包
衛福部食藥署今(11)日公布邊境不合格品項,其中越南黑胡椒粒被檢出蘇丹色素四號,共計2萬多公斤在邊境全數銷毀;此外,來自法國及義大利輸入的乾酪,也被檢出大腸桿菌不合格,2批共計21.56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毒雞蛋有多可怕?醫警告:長期食用恐損害神經及肝腎
黃軒醫師針對民眾關心的「含芬普尼雞蛋」食用風險進行專業解析,指出一般人偶爾食用含低濃度芬普尼的雞蛋不會立即產生明顯症狀,但長期大量食用超標雞蛋,特別是孕婦、兒童及肝腎功能不佳者,可能面臨較高健康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10年口臭被妻嫌!人夫突心臟痛住院 檢查驚「牙周細菌跑進去」
即便每天刷牙,若長期忽略牙齒檢查,仍可能引發牙周問題。牙醫師趙國翔分享,一名男子長達10年未做牙齒檢查,又有口臭困擾,在妻子提醒下到門診檢查,發現他罹患重度牙周病,未料之後還出現突發性心臟疼痛,經診斷確定為心內膜炎,由牙周細菌感染引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半數女性都曾經歷!醫籲:反覆性陰道感染不是不衛生 應勇於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小芳今年三十出頭,平時工作繁忙,但最大的困擾不是工作壓力,而是「反覆性的陰道感染」。每隔一兩個月,她就會因為搔癢、灼熱感、分泌物異常或異味而痛苦不堪。最讓她挫折的是,即使去看醫生、乖乖用藥,症狀還是會一次次復發。久而久之,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乾淨」,甚至影響到夫妻感情與自信心。對此,國泰綜合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謝耀德分享並解開這個迷思。 陰道感染反覆復發不是不衛生 對症下藥才能避免惡化 謝耀德醫師表示,造成陰道感染反覆復發的原因很多,包括免疫力低下(如常熬夜、長期壓力大)、治療不完全、伴侶沒有同步治療、潛在疾病如糖尿病或免疫疾病、甚至荷爾蒙變化,都有可能造成陰道感染一再復發。事實上,反覆性陰道感染並不代表女性「不衛生」。許多人以為清潔得不夠,於是頻繁使用私密處清潔劑,卻往往適得其反。陰道本身存在「乳酸菌防護系統」,能夠維持健康的酸鹼環境;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菌相平衡,把好菌沖走,讓壞菌更容易趁虛而入。 若沒有針對真正的原因處理,對症下藥,再多次的治療也可能只是暫時緩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患者會覺得「怎麼一直看醫生、一直用藥,都還是沒好?」。更值得注意的是,若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瘦子脂肪肝更慘!「這些特徵」狠奪命:肝硬化、肝癌接著來
一般認為,肥胖者較易有脂肪肝,醫師張家銘表示,瘦子也會有脂肪肝,且「代謝異常型正常體重族群」才是更危險的族群。他表示,這類人常見特徵是肌肉量低、內臟脂肪高、久坐、三餐不定、睡眠不足,雖然外表顯瘦,但代謝系統早已亮紅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