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緩壓力 守護心血管健康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立冬已過將迎大雪,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沉重,是心血管問題的隱形推手。根據統計顯示,台灣壓力指數高居全球第2,有96%的台灣受訪者表示正處於壓力狀態。「血流就像水流,壓力太高會爆管,忽高忽低也會損壞。」若長期忽視壓力與血壓波動,容易導致血管內膜破裂,引發主動脈剝離等急重症。研究指出,急性升主動脈剝離若未及時手術,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五成。
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參與「心血保衛站plus」講座,以臨床案例與專業數據,帶領大眾認識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訊號,呼籲從轉換壓力到維持心力,強調「穩定」與「預防」的重要。
鄭伊佐說,情緒緊繃、焦慮與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血壓波動與自律神經失衡。許多人在工作壓力下出現胸悶、心悸,卻自以為只是疲勞。這可能是血管過度收縮或血壓上升的警訊,鼓勵大家學習放慢步調、練習深呼吸、培養放鬆習慣,「轉化壓力為心力,讓心臟有喘息的空間」。生活節奏放緩,血壓自然趨於穩定,心血管更健康。
改變飲食結構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推薦「地中海飲食」與素食生活,強調多攝取全穀類、蔬果、堅果與植物油脂,減少紅肉與高鹽、高油食物。飲食改變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膽固醇,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研究說明,長期素食者的血脂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低於葷食者,顯示素食是照顧心血管的好選擇。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是守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鄭伊佐建議每周至少五天、每天30分鐘的有氧活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規律運動能增加好的膽固醇(HDL),幫助清除血管垃圾,血液流得更順。」
季節改變,氣溫驟降讓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隨之上升。冬季清晨氣溫最低,是血壓波動最大的時段,建議起床後先暖身再外出;患有三高、糖尿病或有心臟病史的人,應持續監測血壓與服藥,不可間斷。
其他人也在看


美將結束政府關門!川普稱是「重大勝利」 道瓊飆漲創新高
根據《半島電視台》、《TRT World》報導,川普11日在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國家公墓舉行的退伍軍人節活動上,當眾向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及參議院多數領袖圖恩(John Thune)表示祝賀,稱:「恭喜……這是一次重大的勝利。我們的國家重新開放,它本不該被關閉。」這次的...
CTWANT ・ 23 小時前
鄭麗文兼任KMT革實院院長 強化員論述能力
(記者張廷玉台北報導)中國國民主席鄭麗文今(12)日主持常會時表示,今天是她上任以來第一次主持的中常會,今天最主要的是通過一級主管人事案,她將親自兼任革命實踐研究院的院長。秉持著中國國民創辦革...
自立晚報 ・ 1 小時前
荷爾蒙穩定 哺乳期也能拚試管
越來越多媽媽在生下第1胎後,為了盡快拚第2胎,選擇在哺乳期間就啟動試管療程。專家指出,過去多認為哺乳會干擾排卵、降低試管成功率,但近年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哺乳中的女性與已停乳族群在懷孕率、流產率與活產率上並無顯著差異。是否適合啟動療程,關鍵在體內荷爾蒙是否已恢復穩定。
中時新聞網 ・ 3 小時前
社區帶看費爭議燒!房仲嘆千元收費如搶劫 屋主反成最大苦主
「前幾天看到有人分享一個社區公告,寫著:『仲介成交後,須繳交2,000元清潔費。』我看到那一瞬間,火氣整個都上來。」這是一位資深房仲在網路上的真心話,道出許多同行心聲。近來不少社區大樓開始向房仲收取帶看費,金額從100元到驚人的1000元不等,甚至成交後還要再收一筆「清潔費」,讓房仲業者直呼吃不消。
賣厝阿明 ・ 11 小時前

高燒逾3天恐感染肺鏈 速就醫
發高燒超過3天,小心不是普通感冒,恐是感染「肺炎鏈球菌」!一名10歲女童,發燒一周後出現關節痠痛、腳痛等症狀送醫,發現中耳已化膿,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來甚至從嚴重中耳炎演變成敗血症,住院長達28天。
中時新聞網 ・ 3 小時前金價重啟漲勢!這次會飆到多少?瑞銀最新預測嗨爆了
即使先前出現回檔,但金價上漲氣勢仍旺,金價周三重回4千美元之上,瑞銀甚至預測,在政治與金融風險顯著升高的背景下,有望攀升至每盎司4700美元,先前的回檔只是長期上漲趨勢中的暫時盤整。
中時財經即時 ・ 1 小時前
鳳凰颱風明天暴風圈觸陸!周三傍晚登陸高屏機會大 專家提醒這三地區民眾嚴防風雨
氣象署於今天(11日)清晨,針對台南以南、台東地區先行發布鳳凰颱風陸上颱風警報,天氣風險分析師吳聖宇指出,從路徑預測來看,暴風圈邊緣預估將在明天周三(12日)凌晨過後開始接觸南部沿海,並且在明天白天期間逐漸涵蓋到雲林、南投以南陸地、花東地區,颱風中心有機會在周三傍晚過後於高屏沿海一帶登陸深夜就可能在台東沿岸出海後繼續進入東部海面,出海後強度將會減弱並逐漸遠離,颱風警報也可望跟著解除。
天氣多一典 ・ 1 天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27國研究證實!「1類人」就是聰明、不易失智:現在學還來得及
會多種語言除了有利於工作外,研究發現,對於心智能力有巨大好處。一項涵蓋27個歐洲國家的研究顯示,會說多種語言的人大腦老化速度較慢,並能減少認知退化的風險。此類人的大腦年齡常比實際年齡更年輕,且隨著語言數量增加,效益更顯著。專家認為,透過學習語言等心智刺激可延緩此過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14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嗽、喉嚨有痰?醫揭背後真相 要這樣做才會好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不是肥肚子!中年女「1身材」是肝壞了:慘得中度脂肪肝
當女性步入更年期,脂肪分布會逐漸由年輕時的「梨形身材」轉變為「蘋果身材」,即腹部肥胖的問題會更明顯。但醫師陳威龍表示,若更年期後的女性仍維持著「梨形身材」,且大腿與臀部脂肪囤積的問題更加嚴重,這暗示著肝臟代謝功能可能異常,亟需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牙別亂刷!醫曝動脈斑塊藏「口腔1細菌」 是心臟病幕後推手
許多人都認為,心臟病的主要元兇是油、膽固醇、壓力,但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可能是因為你沒好好刷牙」,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在2025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的最新研究說明,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細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亞洲首例!沒有心臟竟能活?! 46歲男靠心室輔助器等待移植
台大醫院成功為一名46歲極端末期心臟衰竭患者林先生執行「植入兩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模擬全人工心臟」手術,創下亞洲首例。患者術後雖無心跳、量不到血壓,但能靠雙輔助器穩定提供連續血流,已能進食與行走,目前正住院等待心臟移植。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