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極惡乳癌」沒救?她治療2年回歸正常!防乳癌6招 運動要這強度
乳癌是台灣女性罹癌率最高的癌症,若是三陰性乳癌,更是高復發率、高轉移率、高死亡率。幸好,隨著治療方法的進展,只要早期診斷治療,也能得到良好的預後。一名女性患者接受治療不到2年,至今預後良好,已回歸正常生活。
衛福部基隆醫院外科沈志欣醫師分享案例,65歲的吳女士有高血壓及病毒性C型肝炎的病史,因摸到乳房有腫塊而就醫,經醫師觸診檢查,右乳房有1顆實心的硬塊,腋下無異常。進一步以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腫瘤大小約3x3公分,經粗針穿刺檢查結果為三陰性的侵襲性乳癌,切片結果顯示為乳癌第2期,屬於早期的乳癌。
看更多:24歲SKE48女星得乳癌切除左乳!年輕乳癌9成自摸出來 女醫教3招自摸訣竅
不到2年時間 她順利完成治療、長回頭髮
沈志欣醫師表示,以吳女士的情況,按照標準治療指引是先化療、再開刀。一般會建議先做前導性治療,化療加上免疫治療,之後再手術切除腫瘤;但若想要先開刀,也可直接進行右側乳房保留手術和前哨淋巴切片手術,之後再接續輔助性治療。經過討論,吳女士希望「腫瘤盡快從身上消失」,因此選擇了直接開刀。
手術後回診追蹤,醫師確認吳女士的腫瘤已完全切除,邊緣也都切乾淨,加上腋下淋巴沒有轉移,接下來則按照流程,接受包括化療和放射線治療等術後輔助性治療。不到2年的時間,吳女士順利地完成了化療、電療和接續的治療,至今預後良好,原本因化療的掉髮也已長回一頭濃密,並重新回到罹癌前的生活步調。
治療方法大躍進 早期乳癌預後佳
沈志欣表示,三陰性乳癌是乳癌的一種亞型,是指腫瘤細胞在雌激素、黃體素、HER2等3個常見的受體上均為陰性,由於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細胞荷爾蒙治療或HER2標靶治療不易產生反應,治療主要依賴化療和免疫療法,這使得三陰性乳癌以傳統的觀念來說相對難治,且預後較差,特別是轉移性乳癌的患者。
看更多:43歲女星罹乳癌「切除雙乳及卵巢」!研究發現3食物顯著降低乳癌復發率
幸好,由於治療方式的進步,包括更新的化療、免疫療法、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更多的臨床試驗持續在進行,三陰性乳癌目前也有了更佳的存活率。沈志欣指出,另一點就是早期發現的重要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的5年存活率為65%,若出現癌轉移則僅約12%。
乳癌常見症狀
沈志欣說明,乳癌常見症狀包括:
乳房腫塊
乳房大小形狀或外觀變化
乳房或乳頭疼痛
乳頭溢液或分泌物
看更多:女乳頭出血沒摸到腫塊好困擾 乳頭分泌物若是「這些顏色」快就醫
乳房攝影是乳癌篩檢利器
國健署提供女性乳癌篩檢的服務,今(114)年開始將篩檢年齡下降至40歲,並向上延伸到74歲。除了原本45至69歲女性外,再前後加減5歲。沈志欣表示,乳房X光攝影為早期發現乳癌的重要方法,據統計,每17位篩檢陽性個案中約有1案確診為乳癌,若乳房攝影篩檢陽性的民眾,一定要盡早完成追蹤及確診。
這些人是乳癌高危險族群
沈志欣也提醒,尤其是乳癌高危險族群,包括:
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
曾有一側乳房罹患乳癌
曾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未生過孩子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
未哺餵過母奶或初經早、停經晚
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的女性
看更多:她身體健康竟罹乳癌!原來是這原因害的 防癌最佳方法揭曉
預防與降低乳癌風險的方法
沈志欣也提供關於預防乳癌與降低風險的方法:
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最好是每周4至5個小時(足以爆汗的程度)。
維持正常體重,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
盡量在35歲以前生小孩;親餵母乳的時間越長越好。
避免不必要的X光攝影荷爾蒙(荷爾蒙補充療法、生育藥物)。
找醫師評估任何乳房症狀或改變。
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
沈志欣表示,透過以上這些方法,若診斷出癌症,也能在第一時間由醫療團隊並做出正確的治療決策。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成效也不再像過去那麼負面。及早發現、盡快治療,並在完成治療後定期追蹤,可以使患者有更佳的預後,擁抱人生下半場。
看更多:老年乳癌患者有福了!80歲阿嬤「這治療」做5次就好轉 研究顯示:復發率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沈志欣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連醫師也震驚!她無症狀、僅1指數異常查出「胰臟惡性腫瘤」
癌細胞最怕5種蔬菜!各大研究認證:抑制肺癌、乳癌、大腸癌生長
45歲男大便出現2症狀!醫一查竟是大腸癌 腫瘤塞滿腸道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有人天天用!家中4常見用品「恐折壽」專家警告:快丟掉
你的家中可能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美國一名主打長壽與功能醫學的醫師警告,有4樣常見家用品可能悄悄影響荷爾蒙、睡眠與長期健康,建議應盡快移除,其中也包括許多人愛用的香氛蠟燭、空氣清淨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只是皮膚過敏?慢性蕁麻疹讓她三度急診 呼吸困難險喪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瑜指出,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其中若症狀持續超過6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這類疾病並非單純過敏反應,而是與自體免疫失調有關,症狀包括「紅、腫、癢」,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就有個案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三度被送進急診室。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母2年前肺腺癌逝…醫一建議揪出他芝麻大肺癌 大叔:讓我重生了
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奪走逾萬人性命,但早期發現仍可救命。彰化基督教醫院昨(10)日舉辦肺癌病友會,醫師分享「精準三環—決戰早期肺癌」與「一張基因報告改變命運」兩場專題,介紹最新早期診斷與個人化治療進展。患者林先生因母親兩年前罹患肺腺癌過世,醫師建議家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意外發現左肺1公分結節,追蹤半年未消,決定手術切除。林先生說,回想手術日,就像迎來自己的「重生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蕁麻疹恐奪命!她3度發作險進鬼門關 台大醫院主任示警:這不只是皮膚過敏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據統計,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蕁麻疹不單純只是皮膚症狀,慢性蕁麻疹還有可能危及生命!56歲謝小姐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呼吸困難,3度送急診,嚇得她現在藥不離身,就怕哪天又發病。皮膚科醫師提醒,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應該接受醫師的積極治療。謝小姐表示,自己從小就有慢性蕁麻疹的......
風傳媒 ・ 9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醫院院長咳血、喘不過氣 竟是甲狀腺癌末期!多治療搶命
輕忽結節不管,付出慘痛代價!中部地區1名外科醫師的醫院院長忙於救人,忽略了自身也有甲狀腺結節而未定期追蹤,直到某天突發咳血與呼吸困難,緊急送醫診斷已是惡性度高的低分化甲狀腺癌,腫瘤已嚴重侵犯氣管與喉部神經,經台中一家醫學中心轉介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接受手術與氣管修補重建,還有放射治療,才成功搶回一命,目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男急診驚見10公分大腫瘤 1年半長大26萬倍難早發現
一名65歲男子1年半前做過肺部電腦斷層掃瞄,當時很開心沒有發現任何異狀,不料最近喘到急診,赫然發現肺部不僅有積水,還有10公分大的腫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提醒有吸菸史的民眾,就算檢查無異狀仍不能掉以輕
健康2.0 ・ 1 天前
癌症轉移砸百萬做質子治療? 醫:9成病人不需要
質子治療雖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武器,但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約有9成癌症患者其實不需要這種治療方式。他解釋,質子治療主要用於精準控制局部腫瘤,如腦瘤、眼部腫瘤或兒童癌症,若癌細胞已轉移至全身,質子治療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嗽、喉嚨有痰?醫揭背後真相 要這樣做才會好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白血球飆破8萬!48歲男確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靠1方法3個月病情穩定
48歲的吳先生平日身體健康,卻在一次與友人相約的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白血球指數高達 80,000/µL(正常男性約為 3,000~13,000/µL)。他隨即前往醫院門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發現脾臟明顯腫大,進一步骨髓檢查與染色體分析確認「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陽性,確診為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益庭表示,吳先生隨後以口服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僅三個月內白血球指數便降至 8,190/µL,費城染色體基因量也降到 0.1%以下,病情控制良好,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 白血病成因與症狀:白血球異常增生擠壓造血空間林益庭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骨髓造血細胞異常增生的疾病。林益庭醫師解釋,當費城染色體發生基因突變時,會形成 BCR-ABL 融合基因,產生異常的「酪胺酸激酶(TKI)」,導致白血球無限制繁殖。這些白血球雖然外觀看似成熟,卻功能異常,還會擠壓紅血球與血小板生成,造成身體運作失衡。 此病常見於中壯年族群,平均診斷年齡約 50歲,在台灣每年每 10 萬人約有 2~3 人罹病。初期可能出現 疲倦、盜汗、體重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長輩吞嚥退化 「喝水常嗆到」也暗藏危機!營養師教3技巧安全喝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你有關注過家中長輩喝水的狀況嗎?蘇哲永營養師分享,李登輝前總統就因喝牛奶嗆咳而送醫,最終由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提醒民眾若長輩吞嚥功能退化,清水、牛奶甚至茶都可能成為致命風險,建議應觀察並調整喝水姿勢;當長輩出現異常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協助。 前總統案例示警 吞嚥退化引發一連串危機 蘇哲永營養師日前於fb粉絲團指出,李登輝前總統在家中喝牛奶時,因嗆咳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與心臟衰竭,後續更合併兩側肋膜積水與急性腎損傷。因當時其年事已高、且患有多重慢性病,住院期間反覆感染,最終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他的故事,用最沉痛的方式,為全台灣的家庭,上了一堂關於『吞嚥退化』的課。」 台灣長輩每10人有1人吞嚥困難 清水「1原因」恐傷肺 「吞嚥困難」並非少數人的問題。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正面臨吞嚥障礙,更有約21.8%的長輩,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以上的嗆咳。 許多人以為清水、牛奶或茶屬於安全的飲品,蘇哲永營養師指出,對吞嚥功能退化的長輩而言,這些「不稠的液體」反而最危險。由於液體流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超商雞胸肉打開就吃?營養師警告「4習慣」恐害肉毒桿菌中毒 豆製品也要注意
增肌減脂好夥伴「真空即食舒肥雞胸」,不論忙碌上班族還是健身控都愛用它補蛋白質,方便又快速。很多人看到包裝上寫著「打開即可食用」就直接吃,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如果製作過程有衛生疑慮+食用前沒充分加熱,就可能有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風險! 肉毒桿菌毒素為神經毒,若中毒恐會有以下症狀: .輕微期: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及嘔吐等 類似腸胃炎的症狀.中度期(侵犯到末梢神經):視力模糊、瞳孔放大或無光反射、顏面神經麻痺.嚴重期:呼吸障礙(死亡率高達30-60%) 肉毒桿菌喜歡低酸性、高蛋白質、缺氧的環境 以下食物若污染到肉毒桿菌,再加上不良的儲存條件,就易滋生更多的肉毒桿菌! .高蛋白質食品:肉製品、水產品、香腸、豆製品.低酸性厭氧食品:罐頭、香腸、火腿、真空包裝豆乾、自製醃製蔬果等 如何預防肉毒桿菌中毒? .冷藏4℃以下 保持新鮮要注意購買的店家是否有將食品保存於4℃以下的冷藏設備,溫度夠低可降低肉毒桿菌滋生.食用前中心溫度74°C真空食品買回家後,應依標示保存並確實加熱,確保溫度與時間足夠,避免肉毒桿菌滋生.有異味、外觀膨脹立即丟若發現真空食品的外觀有不明液體氣泡或奇怪的顏色、味道,請不要購買也不要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五十肩不只肩膀問題!醫揭「恐怖真相」:身體整組都壞了
一般認為五十肩是肩膀不適,但醫師王思恒表示,最新醫學認為,五十肩是一種「全身性的免疫代謝失調」,由於女性在更年期前後體內雌激素大幅下降,導致關節囊容易發炎、疼痛、卡住。此外,甜食、精緻澱粉也會傷害血管健康,讓身體處於一種慢性低度發炎,高壓、熬夜會讓擾亂內分泌系統,加劇身體發炎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怎麼睡都不夠」恐非年紀問題 醫揭莫名疲勞6大警訊!
「怎麼睡都不夠、每天都好累!」這句話幾乎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尤其是各行各業民眾經常都會遇到類似的狀況,醫師提醒,若休息 睡眠飲食都正常,卻仍持續感到倦怠 莫名疲勞、頭暈、胸悶或情緒低落,應盡速就醫!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