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鼻子過敏易加劇 打噴嚏、流鼻水別再當感冒!老中青少影響原因各不同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秋冬交替,氣溫驟降、空氣乾燥,台灣進入呼吸道過敏高峰期。根據台灣耳鼻喉醫學會最新統計,換季期間過敏門診量可激增20%至40%,其中以過敏性鼻炎(俗稱鼻子過敏)最常見。
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張進芳指出,這類患者若未及時治療,不僅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嚴重者還可能併發鼻竇炎或氣喘。
過敏性鼻炎好發族群橫跨各年齡層
張進芳觀察,近7病患在秋冬季症狀加劇。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鼻癢及嗅覺減退,甚至影響夜間睡眠與專注力。她提醒民眾,若出現連續數日的噴嚏與鼻塞、清澈鼻涕等症狀,應盡快就醫,避免拖延導致慢性化。
臨床上,過敏性鼻炎的好發族群橫跨各年齡層。兒童因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最容易對塵蟎過敏;青壯年族群則與工作壓力、空調環境及空氣汙染有關;中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與居家黴菌問題,也常反覆發作。根據衛福部資料,全台約有500萬人長期受鼻過敏困擾。
防治過敏應雙管齊下
張進芳建議,防治過敏應從「生活與環境」雙管齊下。居家應使用防蟎寢具、定期清潔、維持空氣流通並搭配HEPA空氣清淨機;外出時戴口罩、避免冷風刺激鼻腔。治療上,可依症狀使用抗組織胺、鼻用類固醇噴劑或進行免疫療法。若長期症狀反覆,建議由耳鼻喉科醫師評估過敏原,針對性治療效果更佳。
「換季過敏雖非重病,但長期忽視,可能拖出鼻竇炎、氣喘等併發症。」張進芳提醒,民眾應監測空氣品質、保持良好作息、規律運動,並建立鼻腔清潔習慣。她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提早就醫、正確控制,才能讓秋冬不再成為過敏季。」
(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微量抽血5分鐘即可知道檢查結果 鼻噴式流感疫苗使接種疫苗更友善
孩子開學鼻水又不斷?過敏性鼻炎衝擊生活多方面 醫籲把握時機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吃甜食好紓壓?研究:憂鬱症風險反增3成!醫推1飲食法更快樂
你覺得吃甜食可以紓壓嗎?新研究卻發現,過量攝取糖分更容易引發憂鬱症。甜食帶來的快樂只是短暫的,長期下來反而影響心理健康。 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發表的研究指出,愛吃甜食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了31%。 這項研究發表在《轉化醫學期刊(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中18萬參與者的數據,包括血糖、膽固醇和發炎標記物等生物標記,並對他們進行食物偏好調查,根據問卷結果將這些人分為3組:注重健康組(喜歡水果和蔬菜)、雜食組(喜歡各類食物)及愛吃甜食組(喜歡甜食和含糖飲料,不愛蔬果)。 愛吃甜不只發炎指數高,憂鬱症風險還增31% 研究結果顯示,飲食偏好和健康有高度相關。愛吃甜食的人發炎指數、血糖和血脂都較高,出現代謝和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也較高;而注重健康組攝取充足膳食纖維,罹患心臟病、慢性腎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較低。 「如果你最喜歡的食物是蛋糕、糖果和含糖飲料,可能會對你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發現愛吃甜食的人發炎指數較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了31%,得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更高,」研究資深作者、薩
康健雜誌 ・ 1 天前
打針的時候總是有很明顯的刺痛感?當心可能傷到神經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打針或抽血是多數人定期健康檢查或就醫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程序。然而,有些人會發現,打針時不僅刺痛明顯,甚至會有觸電般的感覺,或在事後出現持續的麻木與刺痛。這樣的現象並不單純只是「痛點比較低」,背後可能是神經受傷的警訊。為什麼打針會痛?痛感來自哪裡?一般的抽血疼痛,大多源於皮膚表層與針刺部位的痛覺神經受刺激。許多民眾誤以為「請護理師輕一點」就能減輕疼痛,但實際上,疼痛的程度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個人的疼痛耐受度抽血部位的神經分布針頭進入的角度與深度是否抽手肘(較深)或手背(較淺)血管部分人對打針異常敏感,其實不只是神經末梢活躍,也可能是穿刺過程中不小心刺激到了周圍較深層的神經組織。當心「觸電感」與「麻木感」:可能是神經受傷的徵兆若在抽血當下或事後幾天內,持續感到針刺部位有電流感、麻木、刺痛或疼痛延伸至手肘甚至手腕,應提高警覺。手肘內側常用來抽血的「肘窩區」中,不僅有明顯血管,也分布著幾條重要的感覺神經。例如:前臂外側皮神經:負責手臂外側的觸覺與痛覺感知,其位置與常見的抽血部位「肘正中靜脈」接近。其他如正中神經、橈神經淺支等,也都可能在抽血過程中受到牽動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颱風鳳凰逼近 北市顯著風雨(2) (圖)
颱風鳳凰逼近台灣,氣象署表示,預估12日傍晚到晚間左右會登陸高屏一帶,13日清晨從台東出海。圖為11日台北市有顯著風雨,中正區路上行人的雨傘被強風吹翻。
中央社 ・ 1 天前
胸悶、難呼吸別只想到心臟病!當心「過度換氣」惹禍 心理師教改善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胸悶、呼吸不過來,以為自己心臟病發!」 40歲的全職媽媽阿芳,最近因突發胸悶、喘不過氣,讓她焦慮不安,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加上受親人心臟病過世陰影,讓阿芳擔心自己是心臟病發作,嚇得趕緊就醫。經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心臟科與神經科檢查後,先排除心臟或自律神經問題,醫師轉介她至精神科,才發現她罹患的其實是「過度換氣恐慌症」。 常被誤認為心臟病 女性恐慌症風險比男性高2倍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心理師洪美蘭表示,「過度換氣」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身心反應,通常與情緒緊張、焦慮或壓力過大有關。當人們呼吸太快、太淺時,身體會吸入過多氧氣、排出過多二氧化碳,導致出現胸悶、心跳加快、手腳發麻、頭暈等不適感,讓許多人因此誤以為自己心臟出了問題。 洪美蘭心理師指出,研究發現,18至64歲成人中,約7%女性與3.3%男性罹患恐慌症,女性罹患恐慌症機率,約是男性的兩倍,推測可能與荷爾蒙變化及較高的情緒敏感度有關。 恐慌發作常陷惡性循環 擺脫過度換氣焦慮有撇步 洪美蘭心理師提到,過度換氣與恐慌發作的誘因,有時與像是考試、搬家、結婚等明顯的壓力事件相關;但有時是源自過去的創傷經驗、長期壓力累積或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流感正式脫離流行!全台仍多7死 40歲女「燒到39度一週沒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流感疫情終於脫離流行期!疾管署今(11)日公布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0.1萬人次,較前一週再下降7.5%,且已連續二週低於流行閾值,疾管署宣布正式脫離流行期。不過,近期天氣變化大,流感重症跟死亡仍不少,上週仍新增3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7例死亡,死亡個案中較年輕為中部一名40多歲女性,沒打疫苗,出現發燒、咳...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颱風襲!國有地承租人災損 可辦理租金減免
[NOWnews今日新聞]因應鳳凰颱風來襲,可能對台灣部分地區造成災害,對於受災國有地承租戶,財政部國產署今(11)日表示,已責成所屬分署、辦事處秉「從簡、從寬、從速」原則,務必落實各項因應作為,並提...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遊戲變現實!《死亡擱淺2》聯名外骨骼正式發表,讓你爬山、負重能力大增
知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領軍的 Kojima Productions 與外骨骼製造商 DNSYS 攜手合作,將遊戲《死亡擱淺2》(Death Stranding 2)中的裝備化為現實,推出「Dnsys Z1 外骨骼 Pro - 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限定版」,預計將於 2025 年 12 月 2 日作為全球限量商品正式發售,為玩家和徒步愛好者帶來前所未有的真實體驗。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 天前
工總理事長潘俊榮語出驚人 點名邀請黃仁勳明年80週年大巨蛋見
第79屆工業節慶祝大會今(11)日在圓山大飯店登場,總統賴清德與經濟部長龔明鑫均親自出席,為產業界打氣。不過全場最受矚目的焦點,卻落在新任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工信集團總裁潘俊榮身上,他以接連不斷的幽默段子成功炒熱氣氛,讓產業典禮瞬間變成最具笑點的重量級聚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深澳線停駛! 台鐵今晚6點前全線正常行駛
鳳凰颱風尚未登陸,外圍環流已帶來大量雨勢,今(11)天清晨氣象署也發布陸上警報,台鐵今宣布,深澳線列車自4913車次後「預防性停駛」,平溪線公路接駁也暫停;目前全線列車正常行駛,不過晚間6點後將視颱風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有人天天用!家中4常見用品「恐折壽」專家警告:快丟掉
你的家中可能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美國一名主打長壽與功能醫學的醫師警告,有4樣常見家用品可能悄悄影響荷爾蒙、睡眠與長期健康,建議應盡快移除,其中也包括許多人愛用的香氛蠟燭、空氣清淨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嗽、喉嚨有痰?醫揭背後真相 要這樣做才會好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
長輩吞嚥退化 「喝水常嗆到」也暗藏危機!營養師教3技巧安全喝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你有關注過家中長輩喝水的狀況嗎?蘇哲永營養師分享,李登輝前總統就因喝牛奶嗆咳而送醫,最終由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提醒民眾若長輩吞嚥功能退化,清水、牛奶甚至茶都可能成為致命風險,建議應觀察並調整喝水姿勢;當長輩出現異常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協助。 前總統案例示警 吞嚥退化引發一連串危機 蘇哲永營養師日前於fb粉絲團指出,李登輝前總統在家中喝牛奶時,因嗆咳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與心臟衰竭,後續更合併兩側肋膜積水與急性腎損傷。因當時其年事已高、且患有多重慢性病,住院期間反覆感染,最終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他的故事,用最沉痛的方式,為全台灣的家庭,上了一堂關於『吞嚥退化』的課。」 台灣長輩每10人有1人吞嚥困難 清水「1原因」恐傷肺 「吞嚥困難」並非少數人的問題。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正面臨吞嚥障礙,更有約21.8%的長輩,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以上的嗆咳。 許多人以為清水、牛奶或茶屬於安全的飲品,蘇哲永營養師指出,對吞嚥功能退化的長輩而言,這些「不稠的液體」反而最危險。由於液體流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牙別亂刷!醫曝動脈斑塊藏「口腔1細菌」 是心臟病幕後推手
許多人都認為,心臟病的主要元兇是油、膽固醇、壓力,但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可能是因為你沒好好刷牙」,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在2025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的最新研究說明,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細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