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駐大阪總領事戰狼言論引爆日不滿 薛劍親屬遭起底 網:想爭取「超期留用」
[Newtalk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7 日出席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時,宣稱「台灣有事」可能引發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則透過 X 轉發相關報導,並公開發布「斬首高市」的死亡威脅,引發日本國內輿論熱議。隨著相關事件不斷延燒,薛劍的親屬似乎已經遭到日本網友起底,長期觀察中日政經局勢變化的網友則質疑薛劍試圖透過相關言論延長自己的領事任期。
X 推主「派評論 Partisan Review 」發布推文指出,當地時間 8 日,薛劍在 X 上轉發日本《朝日新聞》對高市早苗言論的報導,並寫下死亡威脅,宣稱自己將「別無選擇的砍下那顆毫不猶豫撲向我的骯髒腦袋」,公開揚言斬首高市早苗。雖然薛劍在推文發布後不久就刪除了相關文章,但事件仍引發日本網民熱議。
「派評論 Partisan Review 」認為,針對任何人的死亡威脅都不在言論自由的保障範圍內,呼籲中國外交部立刻進行整頓,召回薛劍這位不適任的外交人員,避免加深日本民眾對中國政府的反感情緒。
然而,在中國政府做出更進一步的表態前,許多激進的日本網友已經開始採取行動。X 推主「約拿坦」發布推文表示,目前已經有日本網友「開盒」了疑似薛劍親屬的華裔人士,宣稱在東京港區一間新能源企業擔任副社長的「薛婧」很可能就是薛劍的女兒。
針對薛劍此次「斬首高市」的相關言論,X 推主「中日政經評論」分析認為,薛劍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才發布這種低級的戰狼言論,推測薛劍希望透過激進的言論吸引「戰狼首領」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關注。「中日政經評論」指出,薛劍今年已經 57 歲,即將面臨退休的年紀,推測薛劍希望模仿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的戰狼言論,爭取「超期留用」( 不強迫屆齡退休 ) 的機會,「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小狼崽子在模仿類似的言論了」。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控烏用300萬美金誘米格-31飛行員駕機投降! 俄戰機攜匕首導彈炸基輔報復
中港影視圈震動! 傳王家衛涉「不當言論」遭審查、被關的「他」遭稱已死 急駁斥
其他人也在看

薛劍嗆「斬首」高市 自民籲政府採強硬行動、考慮驅逐出境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談到「台灣有事」議題,引發中國外交官不滿。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隨後在社群平台X發文嗆聲:「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疑暗指高市本人,言辭被形容為帶有威脅意味。日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執政自民還考慮將薛劍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將他驅逐出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薛劍後續應撤回中國…矢板明夫猜測「可能升官」:對日外交官與日交好是減分…要強硬才會加分
矢板明夫表示,如果中國撤薛劍回去,說不定會升官。他說,薛現在比較尷尬的是大阪總領事屬於政局級官員,要想辦法升到副部級才能延遲退休。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高市早苗不撤 「臺灣有事」發言 日經新聞:恐對日本不利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說,「臺灣有事」可能讓日本陷入存亡危機,日本可依法行使自衛權,被大陸解讀為向臺灣釋放軍援訊號。大陸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社群威脅要「斬首」高市,更讓事情演變成中日外交大戰。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認為,高市對臺政策不再「戰略模糊」,可能會讓日本陷入不利的位置。
TVBS新聞網 ・ 1 天前(影)《矢板明夫Newtalk》高市早苗不撤回「台灣有事」挺台發言! 矢板明夫:不爽習近平在APEC訓話
[Newtalk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針對「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表達看法,認為可能構成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條件,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竟揚言「斬首」,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認為,高市早苗現在無所顧忌、直搗黃龍,把習近平嚇了一跳! 矢板明夫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分析,高市早苗在APEC峰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談到了日中關係之間存在了六個主要的分歧,高市早苗提完六個分歧後,習近平就開始訓話,要求日本恪守中日四個文件,「歷史認識問題上、領土問題上、台灣問題上,講了一堆」。 習近平用上對下,大國對小國的姿態發言,早就惹怒日本首相,矢板明夫研判,APEC場子上,姑且讓習近平訓話,高市早苗聽完後第二天就去見林信義了,然後在自己的推特X上寫「我見了台灣的總統府資政」,形同告訴習近平「你說完話讓我恪守,第二天我就違反」、「要說見台灣代表的話是OK的話,見總統府資政把台灣當國家了」。 矢板明夫補充,高市早苗把總統府都講出來了,很可能是故意的,因為聽了習近平的訓話,很不爽,安倍在任時去APEC,跟習近平只說了兩件事,被周圍的公明、二階俊博掣肘,「高市早苗現在無所顧忌
新頭殼 ・ 15 小時前
被薛劍「斬首威脅」惹怒? 傳日本將於48小時內驅逐4.2萬非法滯留中國人 真相是.....
[Newtalk新聞]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日前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言論發布「斬首威脅」,引發大量日本民眾不滿。近期網路上流傳消息稱,日本經濟安保大臣小野田紀美在公開演說時,揚言在 48 小時內驅逐非法滯留日本的中國人,並沒收約 3000 億日圓的資產。然而,有細心網友查證後發現,小野田紀美從未發表過類似言論,相關消息也僅在 Threads 上流傳,認為該消息很可能是激進人士推出的假新聞。 有部分網友透過 Threads 發布貼文指出,小野田紀美日前進行公開演講時,宣布日本政府將於 48 小時內驅逐 4.2 萬名中國移民,並沒收 3,000 億日圓的資產,同時針對在日居住超過 10 年的中國公民展開調查。日本政府突然對中國移民擺出的強硬態度引發大量民眾關注,許多反對中國移民的網友也對該項政策表示支持,並表態希望政府盡快實施相關政策。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相關言論發布死亡威脅,宣稱將「毫不猶豫」的砍下高市的腦袋,引發日本網友不滿。 圖:取自@xuejianosaka X帳號 就在此時,有網友發現,相關消息僅在 Threads 這一個平台上流
新頭殼 ・ 6 小時前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嗆「砍高市早苗的頭」惹怒日本!川普回應了
[Newtalk新聞] 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薛劍揚言要「親自斬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只因不滿她上任後發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言論,引起日本政府抗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受訪時被問及此事時回應:「我們的盟友在貿易上剝削我們比中國還要嚴重。」 高市7日首次在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詢時說,「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在日本現行的安保法制下,能行使集體自衛權。薛劍8日深夜在「X」轉發報導並寫道,「那種擅自闖入的骯髒頭顱,就該毫不猶豫斬掉。你們做好覺悟了嗎?」並附上憤怒的表情符號。雖然薛劍晚間刪文,但已在日本引發爭議。 根據Roll Call網站發布的逐字稿,福斯新聞主持人英格拉漢(Laura Ingraham)先提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披露中國擴建飛彈生產設施,接著談到薛劍的發文,並詢問川普:「中國這些人不是我們的朋友,對吧?」對此,川普指稱:「我們很多盟友也不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盟友在貿易上占我們的便宜,比中國還嚴重。中國當然也占了不少便宜。」 川普強調,他在第一任期內就對中國徵收數千億美元的關稅,也很早就對中國加徵關稅。後來,美國又
新頭殼 ・ 11 小時前

日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觀點遭中外交官揚言斬首 外交部:凸顯其霸權心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該國國會眾議院接受質詢時,針對台海議題發表「台灣有事」的相關政策觀點,遭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社群平台發文回嗆「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相關言論引起譁然。中國外交部更質問高市早苗「想向台獨勢力發出何種信號」,高市早苗則回應台灣有事的說法延續政府一貫見解,沒有打算撤回或取消。對此,我外交部今(11)日表示,中方的言論凸顯其霸權心態,更是企圖片面改變國際秩序的麻煩製造者。外交部重申,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屬於全體台灣人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這已是國際社會公認客觀事實與現狀。中國無權置喙、也無權干預他國的主權行為,中方的言論凸顯其霸權心態,更是企圖片面改變國際秩序的麻煩製造者。外交部表示,近年來中國在台海及東海頻繁出動軍機艦進行大規模軍事活動,已嚴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造成區域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台灣作為印太地區負責任的國家,除致力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外,也將持續與所有理念相近的國家密切合作,共同維護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更多新聞推薦 ● 國民年金月投保金額要漲了! 衛福部:明年元旦起調升至21103元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川普2026訪中 葛來儀:台灣亟盼今年底前拼總統過境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0日專電)川普日前宣布明年4月訪中,美國學者葛來儀今天指出,越靠近訪中日期,川普可能會想避免美中波折,因此她認為台灣方面非常希望安排總統賴清德在今年底前過境;而紐約是否為過境城市仍屬未知,或許可以考慮其他地點。
中央社 ・ 1 天前企圖推翻大選結果 川普前私人律師朱利安尼等77人獲特赦
川普總統9日晚上宣布,特赦2020年大選期間企圖推翻大選結果和「冒牌選舉人計畫」的多名核心人物,包括前紐約市長、川普前私...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葛來儀:賴總統過境美國 拚年底成行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0日舉行線上座談,「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分析,台灣政府會積極尋求在年底前重新安排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以避免因2026年川普訪陸而受到牽動。涉外人士坦言,「川習會」結束後,我駐美代表處持續爭取,盼讓總統順利過境紐約;學者則解讀,葛來儀協助台灣向美方傳遞政治訊號,顯示我國安高層對賴總統遲遲無法踏上美國本土感到焦慮。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促台日「善的循環」 謝長廷赴日皇居獲授旭日大綬章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1日專電)日本秋季授勳的大綬章親授式今天舉行,日皇德仁在皇居「松之間」親自授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遞交勳記(授予勳章的證明文件)。總統府資政、前駐日代表謝長廷獲授「旭日大綬章」。他表示,這份榮耀並非個人功勞,而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中央社 ・ 1 天前
謝長廷親獲日皇德仁、日相高市親筆簽署勳記 (圖)
日本秋季授勳的大綬章親授式11日於皇居舉行,日皇德仁在皇居「松之間」親自授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遞交勳記(授予勳章的證明文件)。總統府資政、前駐日代表謝長廷獲授「旭日大綬章」。
中央社 ・ 1 天前
赴日皇居獲授旭日大綬章!謝長廷「非常榮譽」:繼續為日台友好而努力
日本秋季授勳的大綬章親授式今天舉行,日皇德仁在皇居「松之間」親自授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遞交勳記(授予勳章的證明文件)。總統府資政、前駐日代表謝長廷獲授「旭日大綬章」,他表示,這實在是人生中珍貴的體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共質詢指責國防預算提高「好像藍白」高市早苗回應掀熱議
[Newtalk新聞] 美國先前要求日本將防衛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規模提高到3.5%,讓日本前首相石破茂政府傷透腦筋,如今高市早苗上任首相,有日本媒體指稱高市政府研擬擴大防衛預算項目以強化國安,傳出高市早苗有意遵照美國要求。11日在日本眾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日本共主席田村智子針對這個議題要求高市早苗表態,影片曝光引起熱議。 日本自媒體「Tokyo.Tweet」11日在社群平台X(前推特)分享的影片中可見,田村智子對高市政府有意將防衛預算提高至GDP3.5%的傳聞相當不滿,她質問:「我再問一次,11兆(約新台幣2.2兆)我就覺得很多了,現在居然說GDP的3.5%,也就是21兆(約新台幣4.2兆)日圓,這根本不可能吧!我希望你明確表態一下,這不可能吧?請回答。」 高市早苗答覆:「不是啦,美國從來沒跟我提過這樣的數字,你突然說一個GDP 3.5%,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你。重點是,日本要自主建立必要的防衛實力,擁有威嚇能力來保護國民與重要領土,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一直提到外交、外交,外交當然重要啊,日本的戰略三文件也把外交放在國力的第一位。我們需要外交,但也需要防衛實力啊。」
新頭殼 ・ 13 小時前
美政府重新開張在即!全國航空大亂 各地議員騎機車、共乘返華府趕投票
自10月1日起的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已持續六週,眾議院議員也在結束長達53天的休會後,於當地時間11日陸續返回華盛頓,準備表決結束政府停擺的預算法案。這場歷時42天、創下美國史上最長紀錄的關門危機,終於有望劃下句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民團519行動組合砲轟:鄭麗文忘了——她不只代表國民 也代表加害者
[Newtalk新聞] 針對國民主席鄭麗文出席白色恐怖追思活動,遭指追思對象包括當年國軍將領共諜吳石,引發議台灣社會強烈反彈。《519行動組合》今日表示,鄭麗文如果真的懂白色恐怖(1949-1992)的由來,應該很清楚——這就是國民「國不分」的獨裁戒嚴統治所造成。甫上任國民主席的她,2025 年 11 月 8 日出席「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台北市馬場町紀念公園所主辦的「1950 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她代表的不只是國民,而且是「加害者」出席。過去促成「白色恐怖記憶日」成為國定記憶日的重要推手──「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籌備小組,為了繼續推動「歷史記憶的傳承與民間轉型正義」相關事務,改組為任務型導向的《519行動組合》,並由「辜寬敏基金會」承擔行政支援,共同推動轉型正義工程。 《519行動組合》發表聲明指出,面對白色恐怖受害者,鄭麗文作為國民主席第一件該做的就是:誠懇的道歉。鄭麗文若真的反省歷史,她就應該宣誓在制度內致力推行轉型正義,同時,為「519白色恐怖記憶日」被從《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中刪除,表達遺憾並道歉,更該承諾恢復。面對蔣介石獨裁政權對政治
新頭殼 ・ 1 天前避免刺激陸方 川普迴避評論
美國總統川普10日接受福斯新聞專訪,被問及大陸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威脅斬首日相高市早苗的煽動性言論時,拒絕正面回應,也未對北京表態批評。日媒共同社評論,川普刻意迴避正面表態,顯示其重視陸美經貿利益,避免刺激大陸。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中國玻璃心碎!不滿高市早苗挺台「竟揚言斬首」 外交部這1句嗆爆
即時中心/黃于庭報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延續前日相安倍晉三路線,挺台立場鮮明。她先前接受質詢時指出,若台灣發生緊急狀況且動用武力,可能被認定對日本構成「生存危機」,使其能夠動用集體自衛權。此言一出,惹得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直跳腳,竟以暴力字眼威脅「斬掉骯髒頭顱」,戰狼外交醜聞再添一筆。對此,外交部今(11)日痛批,中國言行舉止令人大開眼界,更凸顯其恣意妄為的霸權心態。
民視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