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颱風菜價上漲!葉菜類、根莖類、水果類、魚肉類保存技巧一次看
學會這幾招保存方法,颱風季買菜也放心,還能吃得安全又健康!
颱風鳳凰來襲,生鮮蔬果要怎麼保存,你知道嗎?颱風來臨,葉菜類、水果類價格很可能隨著豪大雨災情應聲上漲,想在菜價大漲前先囤貨省荷包,要怎麼做才能吃得營養又健康呢?Yahoo新聞編輯室幫你整理好葉菜類、根莖類、水果類、魚肉類保存技巧,一起往下看吧!
颱風食物保存技巧1:葉菜類
買完葉菜類後,必須依照食材特性來保存,才能延長新鮮度。農糧署表示,葉菜類保存訣竅有下列四大步驟:
買回家後,應先去除黃葉、腐葉。
如未立即料理,不要急著清洗,可以用廚房紙巾將葉菜捲起,吸收多餘水分;已切開的高麗菜、大白菜等,則可在切口處覆蓋廚房紙巾,保持乾燥。
根部朝內,套入塑膠袋,打結時留點小開口,保持通風,讓蔬菜適度呼吸。
接著盡快放進冰箱蔬果室冷藏,蔬果室空間充足時,可將蔬菜以直立或斜著擺放,有助於減少壓傷或被悶住的狀況。
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補充,菠菜、A菜、小松菜等葉菜類,保存關鍵在於「減少水分流失、避免密封悶壞」,若能照著上述方式保存,可將保鮮期延長四至七天。農業部另提醒,不要大量堆疊包裝好的蔬菜,防止壓損、造成浪費。此外,蔬菜仍有一定的賞味期,即便是再好的保存方式,最慢也要在七天內食用完畢。
颱風食物保存技巧2:根莖類
胡蘿蔔、洋蔥、南瓜、地瓜、馬鈴薯、山藥、芋頭等根莖類食材,是屬於颱風過後比較不容易漲價的種類,假如讀者朋友不想在颱風期間買到價格飆漲的葉菜類,根莖類是兼顧荷包與營養的好選擇。
那麼根莖類怎麼保存才好?一般來說,根莖類相對不耐低溫,不一定要放置於冷藏的環境。譚敦慈說明,根莖類放在通風陰涼的室溫保存即可,想要防範根莖類發芽,可以將根莖類和蘋果放在一起,利用蘋果釋放的氣體抑制發芽。打算冷藏地瓜或馬鈴薯的話,切忌清洗,記得用深色塑膠袋或鋁箔紙包覆,以免見光發芽,確保食材安全。食藥署另示警,馬鈴薯若是出現綠芽眼,代表整顆馬鈴薯產生大量的茄鹼,吃了很可能急性中毒,應該整顆丟棄。
颱風食物保存技巧3:水果類
每一種水果的儲存方式不盡相同,農業部高手級網友石光琴指出,水果保存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情形:
常溫保存:香蕉、楊桃、枇杷等,常溫保存就行,放入冰箱反而可能凍傷。
催熟後可放入冰箱:酪梨、榴槤、芒果、釋迦、百香果、奇異果、柿子、木瓜等,先催熟再冷藏,未成熟前不要放入冰箱。
冷藏才能久存:桃子、桑椹、李子、荔枝、龍眼、櫻桃、番石榴、葡萄、蓮霧、梨子、草莓、甜瓜等,建議放進冰箱冷藏。
常溫保存或冰箱冷藏均可:金桔、檸檬、鳳梨、柳橙、青棗、蘋果、西瓜、椰子、葡萄柚、甘蔗等,存放室溫或冷藏皆可。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種水果隨著形態變化,保存方式也有差異。例如文旦,還沒剝皮前可以常溫保存,剝皮後便須記得冷藏。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朋友,可以點進農業部農業主題館,查看個別水果的保存小撇步,像是柑橘、楊桃、文旦、火龍果、蓮霧、鳳梨、芭樂、荔枝、芒果、小番茄等,都有詳細說明哦!
颱風食物保存技巧4:魚肉類
魚買回家後,應盡快清除內臟、腮及鱗片,用舊牙刷把魚肚內的髒污刷乾淨,接著用廚房紙巾把水分吸乾,再用保鮮袋密封裝好,以防細菌再污染、脫水與氧化作用,最後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存放三天,超過三天沒有要吃記得冷凍。鱸魚、鯛魚等低脂魚類,冷凍保存可以放六到八個月;鮭魚、鱈魚等高脂魚類,冷凍保存期限則較短,約二到三個月,請格外留意。
肉類部分,如果確定三天內能煮完、吃完,先將血水用廚房紙巾吸乾,再放冰箱冷藏,保鮮又可避免冰箱產生異味;要是買的肉類份量比較多,建議先用保鮮袋或保鮮盒分裝,並標註日期提醒自己食用期限,再放進冷凍庫保存,照顧健康又防範浪費。你可能還想問,各種肉品冷藏、冷凍可以放多久?關於這題的答案,農業部有解答,請參考以下圖表唷!
看更多》蛋怎麼挑才營養?進口蛋來源如何辨識?雞蛋放在冰箱又該怎麼擺?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參考資料
※別再整把冰冰箱!(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
※新鮮蔬果這樣放 吃得安心又健康(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
※馬鈴薯發芽有毒,聽說只要把發芽的芽眼切除,其他部位還是可以吃,這是真的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水果的保存方法(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
※蔬果保存小撇步(農業部農業主題館)
※一般肉加工製品保存形式及保存期限(農業部農業主題館)
其他人也在看
颱風鳳凰農損破億元 花蓮農田埋沒近130公頃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4日電)農業部統計,颱風鳳凰造成的農業損失,花蓮縣及宜蘭縣最嚴重,到今天上午11時已達新台幣1億2142萬元,最多來自農田流失及埋沒,花蓮地區遭埋沒的農田近130公頃。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45歲女從69kg減到60kg!多吃一餐反而變更瘦,秘訣在於「早上選這4樣食物」
一位45歲女性透過調整早餐習慣,在短時間內從69公斤降到60公斤,成功減掉9公斤。她身高165公分,過去雖有減重意識,但效果不佳。經過分析發現,問題關鍵在於「不吃早餐」。
姊妹淘 ・ 1 天前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
健康2.0 ・ 1 天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8 小時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8 小時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大腸鏡前一定要看!「低渣飲食清單」1圖看懂 這些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安排做大腸鏡,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檢查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只要前幾天執行低渣飲食,整個過程不但順利,還能讓醫師檢查更清楚。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簡單來說就是少纖維、少殘渣、好消化的飲食,幫助腸道在檢查前徹底清乾淨! ▲全穀雜糧類腸鏡前幾天建議改吃「精緻澱粉」讓腸胃更輕鬆.可以吃:白飯、白麵條、白土司.避免吃:糙米、玉米、燕麥、地瓜等含纖維穀類 ▲豆魚蛋肉類選擇軟嫩、易消化的蛋白質最合適.可以吃:魚肉、瘦肉、水煮蛋、豆腐.避免吃:煎的、炸的、不熟或太韌的肉類▲飲品類檢查前飲品也要注意顏色與成分.可以喝: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等,無渣無色飲品.避免喝: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 ▲蔬菜類蔬菜不代表都能吃,要選「嫩葉菜」族群.可以吃:菠菜、小黃瓜、香菇.避免吃:竹筍、菜梗、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水果類果肉軟、水分多的水果比較適合.可以吃:木瓜、哈密瓜、荔枝、西瓜.避免吃:黑棗、芭樂、百香果、柿子等高纖水果▲烹調方式.建議:水煮、汆燙、蒸煮、清炒.避免:煎、烤、炸 高敏敏提醒,放進嘴裡需要「咬很多下」的食物,通常都不適合!記得「少渣、軟質、清淡」是原則,吃平常的五到七分飽即可。此外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3類食物」保護大腦!降低失智風險 營養師大推:提高專注力
許多人最怕老了失智,擔心記憶力衰退、生活無法自理。營養師薛曉晶提到,研究發現,採取健康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可降低失智風險約15%,認知障礙風險降39%,建議多攝取「莓果與葡萄皮、綠茶與可可、全穀豆類」,有助於穩定神經傳導、提升專注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到毒蛋怎麼辦?營養師教4招安心排毒 5至7天可排出體內
毒蛋風波再起,許多民眾看到雞蛋檢出農藥「芬普尼」(Fipronil)殘留便慌了手腳,除了趕快檢查家中雞蛋外,也擔心如果已經將毒蛋吃下肚了該怎麼辦。近日,熊抱營養師珮淳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不需要過度恐慌,芬普尼可以在5至7天內透過尿液與糞便排出體內。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柿子怎麼吃更健康?專家揭柿子三大「隱藏功能」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11月後秋意漸濃,柿子除了是秋天盛產的水果之外,對身體也有許多好處。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發文分享,許多人以為柿子甜度高會導致血糖飆升,但其實柿子經過多項研究證實,不只能幫助人體抗氧化、對抗慢性發炎,更能穩定血糖並精準調節血脂。對於糖尿病、高血糖、代謝症候群來說,是秋冬「護心、護肝、抗發炎」的黃金選擇!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紅鳳菜傷肝要少吃?專家授1招去除PA生物鹼 紅鳳菜料理推薦
你有吃過紅鳳菜嗎?網路上傳言紅鳳菜是很毒的蔬菜,吃了會傷肝,還說紅鳳菜不能晚上吃,這些都是真的嗎?營養師廖欣儀表示,這些都是錯誤的說法,紅鳳菜營養豐富,若擔心PA生物鹼,進食之前多1動作即可。
健康2.0 ・ 1 天前營養師曝柿子隱藏功效 連吃12周「血糖、血脂都降」
秋天正是柿子盛產的季節,除了香甜可口,其實它還是科學實證的「代謝管理高手」。多項國際研究顯示,柿子富含多酚、膳食纖維、類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能協助抗氧化、抑制發炎、穩定血糖,甚至幫助體脂下降。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冬季火鍋陷阱多!他連吃3天 膽固醇從180飆到260
隨著氣溫下降,火鍋成為許多人的首選美食,然而過度享用可能帶來健康風險。一名患者連續3天吃火鍋後,總膽固醇從180飆升至260 mg/dL(正常值約200 mg/dL以下),更被檢查出輕度脂肪肝。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這樣吃燕麥不會瘦還會胖!紅色水果不補血 常見營養迷思大解密
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民眾對於飲食營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坊間流傳著許多營養迷思,讓人難以分辨何者為真。營養師陳怡靜表示,這些迷思無所不在,常讓人感到困惑。她認為,透過正確的營養知識,搭配
健康2.0 ・ 1 天前
流感一人中鏢全家中!營養師警告「4類飲食」恐害病更久 溫補食物也NG
流感季一到,總是「一人中鏢,全家共享」!從喉嚨痛、發燒到全身痠痛,整個家都在痛苦,其實這些都是免疫系統在全力防禦的訊號,營養師高敏敏分享,這時除了多休息,更要對症狀補營養,幫身體補回能量,才能讓修復力、抵抗力一起升級! .發燒:補足水分與電解質發燒時體溫升高、出汗量增加,會導致體內水分與鈉、鉀、鎂等電解質大量流失,建議多喝溫水或電解質飲、椰子水能維持體液平衡、穩定體溫、防止脫水與虛弱。 .喉嚨痛:選擇軟質、好吞嚥的食物喉嚨黏膜發炎時若吃太硬太熱會加劇不適,可挑選優格、地瓜、南瓜、布丁等柔軟食物,這類食物滑順不刺激,也能提供足夠能量與蛋白質,幫助喉嚨組織修復、減輕疼痛感。 .沒力氣、超疲倦:補蛋白質與高營養密度食物感染過程中免疫系統消耗大量能量,身體需要蛋白質來修復受損組織、合成抗體,鮭魚、豆腐、雞蛋、雞胸肉、毛豆、牛奶都是極佳來源,能維持肌肉量、補足體力、提升防護力。 .全身痠痛:補充抗發炎營養與維生素C發炎反應會釋放自由基,引起肌肉與關節疼痛,藍莓、奇異果、芭樂、柳丁等富含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合成、修復組織、減緩發炎反應。 流感飲食禁忌 感冒或流感時,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若吃錯食物,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體脂肪高導致維生素D被封存!醫揭9成台灣人濃度異常
維生素D濃度異常不僅影響骨骼健康,更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息息相關。根據統計,台灣近9成民眾維生素D濃度處於異常狀態,特別是肥胖者體內維生素D濃度往往更低。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泫雅跳舞中倒地!醫揭3原因 嘆:快速瘦身如「癌症惡病質」
南韓女星泫雅9日在澳門表演時突然暈倒,當時她正在舞台上熱舞演唱,氣氛正熱烈,卻突然身體搖晃倒地,嚇壞全場觀眾。事後工作團隊透露,她疑似因過熱與低血糖導致身體不適,休息後已無大礙。此事件也再度引發外界對「泫雅太瘦、太胖」等外貌爭議的討論。
中天新聞網 ・ 2 天前
吃東西也能健康瘦!三餐攝取20種「超級燃脂食物」搭配運動,一個月腰內肉減半、大腿瘦一圈! | BAZAAR
本篇精選20種營養師推薦的超級燃脂食物,只要取代原本三餐的食物並搭配適量運動,調整三餐飲食一個月就能健康減肥減重(附減肥餐菜單!)
Harper’s BAZAAR TW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