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金什(四)
第七品 得分
【菩提。於意云何。如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耶。如有所法耶。菩提言。如我解佛所。有定法。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亦有定法。如可。何以故。如所法。皆不可取。不可。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皆以法。而有差。】
得什 什
【菩提。於意云何。如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耶。如有所法耶。】
到,佛又菩提,你的意思怎?你我,一成佛的人,得了上正等正?阿耨多三藐三菩提,用中文是大大悟,你成佛得道,真正得到一西?是第一。「如有所法耶」?你我平常在法?反菩提。
【菩提言。如我解佛所。有定法。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亦有定法。如可。】
菩提回答:佛啊,很抱歉,假使根我佛所解的道理,有一定法叫做佛法。你注意啊!「有定法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佛才是佛法,你了;才是佛法,你又了;咒子才是佛法,你更了;拜佛才是佛法,你更加了。
什叫做定法?佛法等於一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因材施教,有候人是教育,有候人也是教育,恭你是教育,你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打就了,所以有定法。他:我所想,悟,大大悟,有一定法叫做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如果有一一定的方法成佛,有「悟」字的,那佛法就是在人了。所住而生其心,那有定法呢?
第二菩提的回答:「亦有定法如可」。佛的三藏十二部,金法,那法,法又是一套法,楞又是它的一套。等於有人,你佛的嘴巴好害啊!下雨出,是慈法雨,好;太出慧日空,也是好;不睛不雨呢?慈普覆,反正都。
叫什?叫「有定法如可」。佛法在那?不一定在佛上啊!世法皆是佛法,金下面告你。所以大家不要把佛的精神和生活人生分。本所出世,也所入世。得年有老前我:依你程度,什不出家呢?我,你要搞清楚,我也有入家。世界上那有出?那有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何以故。如所法。皆不可取。不可。非法非非法。】
大家特注意,如所法,你也不可抓住!你了他老人家的,就,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了。不可取,不可,的都是第二,都是投影,真正那西不出的。譬如你去吃了一好菜,回告我怎怎好,好了半天,我也得那真好吃,我是有吃到。他的那好,百分之百的形容出,是第二月亮,不是的好吃味道,不?佛法也是,得出的,表得出的,已不是它了。所以如法皆不可取,不可。「非法」,有一固定的法。「非非法」,也不是有固定法。
程度的差
【所以者何。一切。皆以法。而有差。】
「所以者何」,什理由呢?「一切,皆以法而有差」,佛法是的大!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乃至到了境界,一切的魔王邪王都了一。只要你教人做好事,一是的。所以一切,也好,菩也好,你也好,他也好,於道的解,只是程度上的差而已。
耶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才是道?哪道大一,哪道小一呀?真理只有一,不呢,佛有比方,如盲摸象,各一端。瞎子摸象,摸到了那象耳朵,象就是的;摸到尾巴的候,象就是的。所以一般盲摸象,各一端,都是人主的,以是道,那不是道。
佛的人不犯,因是有定法可,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皆以法而有差。真理只有一,有,不他真理的一,一才是的,其它的,其是他了。真正到了佛境界是包容象,也否定了象,也建立了象,是佛境界。
入世出世平等
上一次我到第七品,我在再其中的重。佛提出,成了佛悟了道,也所悟。假使有一上大道的境界,有一上大道的念,悟了道,存在心中,已不算道了,是首先要解的。再其次,到佛的法,「有定法,如可」,有一固定的方法。後世佛教有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法,著了任何一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不的。因「有定法,如可。」
法上也:「一切世法,皆是佛法。」世的一切皆是佛法。法上又「一切治生,皆相不相背。」不一定人世,家庭,跑到深山冷修,才是佛法。治生就是大家生!或做生意等,各生活的方式,皆相不相背,同那基本的形而上道,有背,有。是法上的要,名言。所以法成佛法的一乘法,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是一的。至於成就的程中,修持方面有易的不同而已。也就是「有定法,如可」的重。
佛引伸念再:「如所法,皆不可取,不可。」等於佛自己把平生四十九年法,作了一否定。上,他不是否定,而是一肯定。他所的各法,各道理,不能著,著了他任何一句,就不了;所以不可取,不可。:我在解金,已犯了佛基本大戒,就是不可取不可。此事自己之於心就了,佛所法,如果有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了;如果佛法都是空的,法可取,更了,所以非法,也非非法。
不是非法就是的,不著就是的,如果你你人什都不著,你已著了,著了一不著,所以「非法非非法」。
之
上次我最後一分的:「一切皆以法而有差。」我中文的,常把字倒,是什呢?中文化形中有差,修、、道德到了最高,人。差一的,在修行的路上。佛法分的更清楚。所三十,修大乘菩道有十地,十次,叫做十,十地菩上面是佛。初地之前的修,有三十次,所十住、十行、十向。修到那程度,有到十地的果位,於三。
十呢?譬如,音、文殊、普、地藏等等,些大菩,才在果位。些都是分法,是後世修行的解。的例明「一切皆以法而有差」,譬如我在一句,教及生久了的人,都有,在堂上一句,下面一百的人感受的程度都不同,理解的也不同。甚至有多,下,念都是灰色的,很多。就是,人的智慧和理解,各有不同。也因此才有各宗教,各次智慧的差不同。
在第七品我的偈子:
第七品偈
巢空水波 偶成文似
得失往都不是 有俱遣息
也是以中宗的方式,解金一品,作了一。
「巢空水波」,佛上有一譬喻,有一叫做巢空,不在上,的在空中,在空中生蛋,在空中孵小,宿也在空中。永捉不住,去,所以叫巢空。本在空中,去不留痕的,就是上一次我引用坡的:似踏雪泥。所以巢空的,在空中永不留爪的。水上的波了,也有了。水波是你看到的,不能有西,但是它後就有了。所以些都是:
「偶成章似」,都是偶成了文章,或一幅美的。
宗祖有一句:「如木,偶成文」。有一蛀咬的皮,忽然咬的形成了花,使人得好像是鬼神在棵上了一符咒。其那都是偶然撞到的,偶成文似,有候也好看的。就明一切法,以及佛的法都是法,些都是偶成文,後一切不留。
解了道理,再菩,般若念,金的道理,就得:「得失往都不是」,今天有一境界,看到光啦!看到菩啦!或者做什好啦!中菩的指示了好天,得高的不得了。有候又被死了,要得一切都是偶然,起性空,因所生,本都是有的。
「有俱遣息」,所以一切都放下,能放下,同佛法有相近了。但是一切放下,不是空啊!不是有啊!只一切放下而已。
金由第一品到第七品,差不多是一下,就是菩提,佛的人,怎使自己的心下,心中多的感情、思想、,怎降伏得下去?佛就答覆他,就是住,就是降伏他的心。後,佛看菩提不懂,佛又了一句:所住。叫我善念。
到止,佛有,所住,而生其心!只是所住,一切所住。因此佛法也所住,也定法可。如果佛法就是般若,就是金,或阿陀,就了,因你就住在那了,都有所住。佛只到所住,不可住,不可。所以各差的法,也不必有所住,只要你心有所住,有所,都不是佛法。一大到止。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菩提。於意云何。若人三千大千世界七。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多不。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福德多。若有人。於此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他人。其福彼。何以故。菩提。一切佛。及佛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法。皆此出。菩提。所佛法者。即非佛法。】
【菩提。於意云何。若人三千大千世界七。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多不。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福德多。】
是佛自提出菩提的,你的意思怎?假使有一人,拿他充三千大千世界那多的七富,金、、渠、瑙等等,通通布施出,分散人家,你人的福德多不多?菩提:「甚多,世尊。」福太大了。
我一般人布施人家一百,就想得好的福,了根香蕉,去根香拜拜,想求到什西,在人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布施,比那些什香蕉呀,啊,多太多了,然得的福很多。佛就:「何以故」,什理由?「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福德多」。他:你要得啊!我人要有福,福的本身自性,也可以它定性。
譬如,今天忽然冷了,一人只穿一件汗衫出,好碰到你,你怕他受,就把毛衣、外套了他穿上。人真有福,碰到了你。如果今天是大天,你再他穿上毛衣外套呢?他非打死你不可。所以,所福,在某候是福,在另一候是痛苦,因福的本身是定性的。而且任何的福德、福,只有一期,福享受了那段期,也是空,因本身自性。
所自性,就是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永存在的。佛的德,「是福德,即非福德性。」句,佛有一句秘密的有出,那就是,真正的福是悟道,是大智慧的成就,是超了世界而得的大成就,成就不是世一切福能得到的。所以如福德多,就是佛告你的,布施的果,福德非常的多。上,佛的福德多,是教育上的一鼓。
【若有人。於此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他人。其福彼。】
佛智慧的重要,教化的重要,教育的重要。前面到,一人拿一佛世界的七布施,人福是很大。但是,假使有一人,金有些解或者四句偈解了,再人家,解了人家的,人的福,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的福,要得大。
一切佛金
【何以故。菩提。一切佛。及佛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法。皆此出。】
什理由呢?他我告你,一切佛,去、在、未,一切成就的人,及要想智慧成就大大悟的佛,及一切佛,都是出的。像一世的迦牟尼佛一,就是在劫;一劫叫做劫,劫共有一千佛出世,迦牟尼佛是第四位。第五位勒佛,然早!以後一直下去,有一千佛要。一佛劫,是最多的劫。然不能拿地球形成、冰河期的念看,是一宇宙,劫的非常,接近量的。
佛一切成佛的,得大大悟的,像迦牟尼佛一悟道的,悟,是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是最後的大大悟,都是金面出的;般若,自己真正智慧透出的。金所的,是智慧透出以後的一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是自我的智慧透露出的。因此,也可以拿金作代表,一切佛同佛的智慧,都金。
佛法非佛法
【菩提。所佛法者。即非佛法。】
你看金的翻,真不得佛些什!他上面的那好,多大的福,大得不得了,但是福不如佛法了不起。最後佛法又被他否定了,「所佛法者,即非佛法」。
什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有一西。的有一西不是,有就是有。句,成了佛的人告你,他是在的佛,你管打他,是妖怪,不是佛。佛是法可得,住在相中。因,真是大成就的人,的和,和到非常平,什都有。真正的佛不自己是佛,真正的人,不自己是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佛法的念存在,你已著相了,得好是著相了,不好是著魔了。
就是金的特,所大般若,智慧高到,一痕不留,以後,上推翻。等於一教育家,教育了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得自己的是今天的大老,他已完了,他已是老了。所以一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有念的,他度一切生,教化一切生,都是做人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去了,心中不留。
金句法,後世多儒家不解,像清朝的大儒亭林,在日知上就,叫一般生不要看佛,佛有什看的,西就是一桶水,一是的,一是空桶,一下倒,一下倒去,倒倒去就是一桶水。他所佛法者,即非佛法,倒倒去,等於有嘛!
第八品的要,明佛法的重要,真正的大福德是智慧的成就,依法出生是依到佛法而生出一切悟道的道理。到了,又引出後面一章的大;在我先它:
第八品偈
乾坤似奕棋 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佛法多子 黏向
「乾坤似奕棋」,人世最有福的是皇帝,我想每一人都想一下。古代的皇帝多有福,但是我了史以後,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皇帝。康熙皇帝自己就,自己感到痛苦了。史看,中有多少皇帝,叫年人背一背,二十也不出!叫什名字都不知道,只得叫皇帝而已。乾坤江山,史上看,像下棋一,一下了,一下了,通通去了。「人天福德枉成痴」,梁武帝摩祖,他修、僧那多,福怎?摩祖就笑他:「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他梁武帝,你算什了不起,人天小果,你死後不升天而已,天人享福完了,照落。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是有限度的福,不是漏之果,漏是永有缺。所以,人做了好事,他生世做帝王相,升官,功名富,世的福很好,但是智慧失了。
宗有一故事,有一位大,叫山,是宗五家宗派的一位山祖,山仰山是佛教仰宗。山三世皇帝,乎失了神通,失掉了智慧,迷糊了,所以他不了;神通不是千里眼,或者之,而是智慧。智慧是大神通,他乎失了悟道的智慧,如果佛了求福而,求生怎而,不,是有事,但不是底的,所以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佛法多子」,是宗的,悟道以後:原佛法是子,多子。上三字,是的土;用在,多子就是一西,有什多的。
「黏向」,佛法的目的是什呢?我被人世一切的感情著,要解三界的情、、妄想,了一切的黏,回到自己本的面目,就是佛法的究竟。所以佛法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都是了,要把那些黏著的、著的,都底解了,就是佛法的精要。
第九品 一相相分
【菩提。於意云何。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陀洹果不。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陀洹。名入流。而所入。不入色香味法。是名陀洹。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而往。是名斯陀含。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不。而不。是故名阿那含。菩提。於意云何。阿能作是念。我得阿道不。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有法。名阿。世尊。若阿作是念。我得阿道。即著我人生者。世尊。佛我得三昧。人中最第一。是第一欲阿。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欲阿。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道。世尊。不菩提。是阿那行者。以菩提所行。而名菩提。是阿那行。】
在我始第九分之前,先解。
思惑
我都得佛分成大乘小乘,格的,小乘又分;一是小乘,另一比小乘高一,普通我叫它中乘。小乘又叫,比高一叫,也叫。
像阿、菩提等,在佛的弟子只能算是,再高一就是佛,佛又叫做辟支佛,辟支是梵音。
就算生在有佛有文化,甚至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悟;不算大大悟,可是是作一了不起的超的人,於,也叫做,仍於小乘。
所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果是果位。初果叫陀洹,二果叫斯陀洹,都是梵文音。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不佛在世的候,得果的,出家人比多。
如何能修到四果呢?必能掉了惑、思惑。
「惑」有五,是思想上,上,念上的;就是「身」、「」、「取」、「邪」、「戒禁取」。多宗教家、哲家、大家,都不了惑的;或者落在身,或者落在,思想愈高的人,五愈害。邪、戒禁取,多是於宗教信仰方面的,非不可,初一十五非拜拜不可,否就犯戒了。有些教一定要吃什西才行,些都於戒禁取。取是自己的心得修,譬如有人打坐修行有了境界,或者光了,光才是道,你有得到光就有道,就落在取上,都是思想念的。
「思惑」也有五,就是、、痴、慢、疑,也是人性,是一人生俱的。什是?名、利、感情、放不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於。
我一佛的例子明,有一位法一子做好事、做功德、子、法,自己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太大。年大了,就看到小鬼捉他,那鬼在王那拿了拘票,刑具手。法:我打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子只做了功德,有修持,你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再度你老,王我也去度他。那小鬼被他了,就答了。法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念放下了,子也不修了,什也不了,三天以後,我相,人相,生相,什都有,就是一片光明。小鬼第七天了,看一片光明找不到他了。完了,上了!小鬼:大和尚你要慈悲呀!要有信用,你要度我,不然我回到地去要坐牢啊!法大定了,有,也不管。小鬼就商量,怎呢?只光有一黑影。有法了!和尚有一不了道,有一的,那是不了之。
因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送他一紫金盂,和金袈裟。法什都所,但很喜紫金盂,打坐也端在手上,放下,只有盂拿著。小鬼看出了,他什都有了,只一在。於是小鬼就老鼠,去咬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念了,一念光有了,就出身,他立刻把手上。和尚很奇怪,以自己有得道,小鬼就明,和尚了,把紫金卡啦往地上一摔,好了!我跟你一起王去吧!一下子,小鬼也悟了。就是一件故事,明除之。
有一位朋友,他什都不要,在住在山上,最喜他那茅蓬,那清明月。我:你真了不起,快要道了,心啊!要被老鼠咬。一茅蓬也是,真修行是修,不要以打坐通了,眼睛放光,以那是道,那不是的!道在心念!在「思」念,西叫思惑,在思想念,一解不是不行的。知份子喜看,照是一念,於也是,不要不是,有那一不是,是人性根本,是非常非常泛的。
有人自不,什都不要,年大了,功名富看通了。信不信?真功名富在他前面,他照的去了。
不 不痴慢疑
再「」,心念,大家以自己都有,脾大,然是念,恨人、人、怨天尤人,都是,是非分明也是。或者你什都不生,就是乾,看到不乾受不了,也是,一念的就是。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好,如果思惑,心理行一有,免佛。是真正的佛法啊!不管你是念佛的、的、密宗的,便你什宗,你天宗都有用,必要思惑。
「痴」就更不要了,大家都痴,痴痴呆呆,每一人都痴。我有好朋友,交往二十多年,都跟我在一起佛。我告他你差不多了,女都出得博士了,也都婚了,不,我位朋友太太,生了子你又去忙了。她不不,老啊!那候一定完全跟你佛了。果呢!老在家有事,唉呀!把外美接玩玩吧!照痴起。算很普通的,痴心有很多很多,上林黛玉葬花,那是痴到了,所以痴,普通佛上三毒,就是使我不能悟道,不能超凡入的三毒。
「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我大家查一下,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每人都佩服自己。至於阿Q精神,有法跟人家打,不要,自是老子。所以人最崇拜的就是自己,叫慢。
「疑」就更了,佛再研究下,解人性,人根本不相信人,因有我,有我慢,所以人一切真理都不信。譬如,很多宗教徒,佛教的,基督教的,信什教都不管,他跪下去拜拜,菩你保佑我,上帝你保佑我,你他相信了有?拜下去以後,心想,唉!不得不!都在疑。有一真正信的人。所以、、痴、慢、疑五,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佛是求解,能解一已是了不起了,五都能解了,才能到四果。
前面到四果的果,就是我佛的重;佛先不大乘,大乘是以小乘基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
再人
初果叫陀洹,中文的意思是流果,了五惑,但是,根本思惑有解,因未,所以要七人。情是剩下的情感,不了的,是要七人才能了。如果七人,不得再修,是後退的。
修到了流果的人,死後不到地球上了,而天去了。在天上的一子,比我地球上得多,天上的生命束了再做人,一人再人。然再人不得是男人是女人,是漂亮或不漂亮,是大富或者是苦,都不一定的,很算,也算不清。他是世受的,因有些有,要,七人,生了死,死了生。
所以,依我看,社上很多都是再人,然在座之中也很多,不自己不知道了。陀洹再人,就是,自己也不知道。假使自己能知道,就已不是初果了,一下就超去了。
不行
到了二果斯陀洹,是一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一,死後再一次世,把所有的清了,可以到另外清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假,非究竟。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果,不回到人世了,直接天上四果入涅。佛上,他涅的候有句:「我生已,梵行已立,所作已,不受後有。」梵行已立,我生已,清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天人清境界的修行,已建立得到了。所作已,欠,都有了。不受後有,不再了。有些典上用四字形容,「揖世」,向人世作揖,大家再,不再了,叫不果,三果。有多朋友佛修道人生好苦啊!想一子修成功了,不再。有那容易?不再要修到三果才行,才能揖世。要到四果阿的果位,才算在世成就。
阿是音,阿是的意思,阿就是生,永有,有魔障,心中之拔去了,此心永清光明,是阿果。四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
三界的天人
初果、二果死後不,就天去了,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欲界天。我中人的三十三天,是欲界天的一中心而已。一天的中心有日月系;所欲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合而延的。不但人是如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性雌雄的而,因有有欲,所以欲界。欲界的天人地位比我高,譬如普通民拜神拜仙啊,所拜的神、仙是菩,些都是欲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死後往生,是上不了色界天的,只是到欲界天而已;因他只了一部分的情,而且情是下去的,欲的根未,所以仍在欲界天。
有些人的表,可以看出是天人中的人,他的情一般人不一,他一所好,或者只喜花啦!爬爬山啦!人世的一切很淡泊。他人世淡泊,但於山水花留情,所以是欲界,只是他已多了。
到了三果,才能到色界天,色界天的最高「大自在天」,佛中又叫「有天」,好像天有一。佛中,假使有天一石,佛要十二年才能到我地方。句,欲界天在河系,色界天已超出河系了。
再上是色界天,那就爬了,大阿可以到。大阿差很大,譬如菩提、阿、迦尊者,有也大阿。格起,迦牟尼佛也是大阿,不,他大阿就大了,大到叫如了,所以到大阿的境界很很。我常鼓小的青年同,可以一本三界中的婚姻故事,一定;譬如欲界人道小孩出生是女性下生的,欲界天以上,有的是男人肩膀上生,坐膝上裂出的,色界天人只有光色,色界的天人,形象都有了。
我的老祖宗,不是吃了果的,不是什菌的,而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的。大概他科很,到太空探,他一身有光,又不要吃西,去。可是有一次了一下地味,大概是巴,吃了以後身重了,不起,所以就留下了。就是地球上人的始。光音天的人又是色界下的,至於色界的人那,佛不可,那就要推到原人去了。些都是大,佛些多得很,在我不要扯了,回只我在做人的修;一人要把心中的痴慢疑洗刷乾,平等,慈悲,一切世人,法除掉思惑。
解去惑
三界的思惑叫做八十八使,欲界最多,像八十八疙瘩,在一起。能修行解一,那已不得了了,上放光了,能解四五,都亮呢!所以真正修行,就是解使,自己心理的行。心理行了,一步能把智慧,了思想上、解上的偏,才叫做解。佛修行,不大乘小乘,都是五程序,戒、定、慧、解、解知。
什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使不再外界起,不再打了,不准外面打,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是修定的一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上,,八十八使有,要到智慧起了,使才始有一;等到解了使,才解了思惑。
知又不同了,是看到,看到慧,到性空起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起翻是起性空。所以佛法各宗各派,只有修中才,或修什才的,不起,你都困在五的取了。主只有才,你已被它束住了。所以,要把一切解了,才能叫做佛。
花了好大的力,告到止。在我回看金,一就是。
初果的
【菩提。於意云何。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陀洹果不。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菩提,你的意思怎?「陀洹能作是念」,一修道的初果,心能不能有已得陀洹果的念?意思是一悟道的人,能不能逢人便他已悟道了?如果真有人如此,大家不把他送人院才怪。一人,或有的人,招牌,自己是有的人,不是子?中人的老:深意平。到家的人,意都很平和了,何果位上的!所以,菩提了佛的,就那不可能的。
【何以故。陀洹。名入流。而所入。不入色香味法。是名陀洹。】
陀洹就是流果,流就是入流,入什流呢?人到人之流了,已站到人伍去了;也可以,他所悟的道已入法性之流了。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陋的一面,等於,我人性是一面,法性是那一面,他已由普通的、情感、欲出,入清的法性一面了。
佛,怎到初果呢?佛在已到功夫了,才是原;所的入流,反而所入。言之,他到空的境界,就是起不起了,起性空了,也就是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
所以他不入色,眼睛而不,一切人、形像、青山水看著都很好,都所了。普通人一看到好,使就,被好捉住了;初果不被好境界捉走,此心到平淡,有事。不入、香、味、、法,是什境界?就是所住,就是真的所住。修到在人世作人、作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量的功德,了就了,能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境界,才算接近初果。
有一年同,去也我,他:老啊,像我在打坐用功,常楞住了,楞在那,好像看不看都有相干,是不是入到流果啊?我差不多啦!入到芒果那去了,茫茫然,那是楞住了,那不是不入色香味法。
你不要看是楞住了,也是有一道理,只不,是他用功程中的象而已!如果就是入了流果,那就不了。有人修行用功,有菜吃到嘴是什味道也不得,你真的不得味道?又不是,他味道也知道,只是感受上有那烈,比平淡而已!真正佛用功,到境界的,可惜不能持久!而且都是瞎撞到死老鼠,偶然一下,天就有了。不要我是如此,大阿也不行啊!摩上都有,像迦尊者,及佛在世的一些大阿。都完全到不入色香味法的境界。
迦起舞 陵慢心
迦尊者定力之高是有名的,出家前,太太人同修,好假婚,房一柱子界,各住一,有夫之名,夫之,後著太太一同出家。像他高定力的人,天空,深音的根本起了,他一眼腿打坐,一不自的打拍子,了起,坐在那跳舞。是什道理呢?就是摩上所,未。所以摩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落在大阿身上就沾住了,落到大菩身上,沾不住就掉下了。摩居士,一切大阿,八十八使了,但未,剩那根根的一有,就叫末。大阿尚且如此,何我平常人!
另外有一例子,佛的弟子陵伽婆蹉,他已是了,功夫很高又有神通。佛上,有一天他要河,那河的管於一女河神,陵伽婆蹉站在河,手一比,叫道:丫,你把那水了,我要去。女河神法,功力不及他,只好把水了他去。事後女河神就向佛告,你的大弟子人!脾那大,我丫。佛就笑了,把他找他:河用神通是犯戒的!犯戒不,你公然她。陵伽婆蹉:佛啊!很冤枉,丫,你,我你?女河神:佛啊,你看著你的面我。陵伽婆蹉:你怎搞的?丫,我在有你。佛女河神:你不要怪,他五百世生婆家,人了,未,所以一生得了哮喘,果有完呢?你以他你啊!他有。陵伽婆蹉:我真的有你,丫,你不要。等於有些人人了,你叫他道歉,他也道歉了,可是他再你一句。
所以,得了初果,於六根六不是不心,只能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有空,等於石草,碰到某境,是暴的。於方面,有多,譬如坡,以及很多人,都是大修行人生的,但是一生,他就忘了。
再如明朝有名的王明,有些文,就是一老和尚世的。有一次王明到江西一子,看到一房著,外面灰很厚。和尚房是不能的,王明位高重,疑子和尚做事,就下令一定要打;去只一涅老和尚的肉身,已乾扁了,坐在那,前面著一布,上面了句:「五十年前王守仁,即是人。」王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件事。
些都是什道理呢?是明使,前面我到,得果的七人,至於成什子的人,不一定。在四川有位老前也很有名啦!他夫妻人很好,年我很慕他,我人世神仙眷就是你,自己有墅在山上,人感情又好,子堂。他夫妻都,太太得眼通。她前生是喇嘛,受他供,果修行也有修好,吃喝,所以子成他太太服侍他的。因她修洙源先生那佛法要,自己前因後果很清楚,我些都是再人,就是到得流果的道理。
了多的故事,大家不要岔了啊!所故事者,即非故事。在再到金。
二果三果作什
【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菩提,於二果一的。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而往。是名斯陀含。】
二果,只有一次回人,名上再一次,等於有。什道理呢?有多人生死到了,去的已完了,有候入胎一下,在胎段就流了,就完了,一生算是了。是真的啊!的很在,起好像死。有多人跟父母的因很好,但是很短,也完了,他也不要再,你替他高,他是已成就了的人,只不欠你一情之。但是你也欠他眼啊!你也他心哭一,也完了,就可以了啦!是二果斯陀含。
【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是不果,一生完就束了,是三果了。
【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不。而不。是故名阿那含。】
三果就高了,不人,也不一定,他是,因他已生死可了,也不怕,只是有隔之迷,投一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
我自己些年有到跑,所以也有到什;年在大到跑,了多奇事。譬如我有一四川朋友,他就告我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有名的一名人,好,文章好,然他也不易事。到了三果的再人,有候他明知而不,因他生死可以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胎那一那迷掉了,各情不同,都是因三果定力程度的差而生的果。一品三果「名不,而不」,就是因三果生死去比自由的原故。
的前途
【菩提。於意云何。阿能作是念。我得阿道不。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有法。名阿。】
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人世欲界了,上不呢?是要;就是到了四果阿,也不是的不。大阿一定八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已,一出定怎?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向大乘,才能真正成就。也就是,真正四果的阿,「有法,名阿」,就是有一具的法到空。如果你有空的境界,就落在了。如果你是,又落在取了,都是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有空的境界可得。我在有少的同朋友,打坐坐的很好,自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大一的!那不是空,那是一洞,那的空是落入的小。
什人有空的而落在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心力有限度,所以才生一解。所金般若波密,它是有限度,有的限。最後我看他的,是菩提的:
【世尊。若阿作是念。我得阿道。即著我人生者。】
菩提,到了阿的境界,他有毫我已果的念存在。如果有一念在,一念就是念,一念就到重重,所以帝重重。帝就是大,我的思想、感、情感,像一比大的大,只要一眼洞一下,其它的眼洞都跟著一起,就是所帝重重。我修持的力,心性的力,一念,百千念都其中。有一切有,空一切空,就是道理。
所以,大阿,如果有自已到阿的境界,他的我人生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真的凡夫,根本有得道。拿宗,如果有人他已「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有人自是大大悟呢!然!那是大大!就像一人身上有一,他不在街上到向人去的,是普通的道理,更何一得道悟道的人,不自有道了。菩提接著告自己的心得。
世上的第一名
【世尊。佛我得三昧。人中最第一。是第一欲阿。】
菩提,佛他(菩提)已得了三昧,一切。你他也好,恭他也好,你喊他是天王老子也好,他都所。不是有到啊!只是他到心中平常的很,既喜亦悲,是非一,一切。
到,我想到老的作者,人的才不在老,而是老中桃花林遇仙的六首。上些都是自己所作,後有人在壁上看到些,其中有一句「回首桑五百年」,奇得不得了,等他出的候,那人快跪下拜,以他就是神仙,其那只是作的。作是打妄的,我作也是一;但是的有境界很好,我因到三昧,引用的:
曾拜池九品 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荏苒真容易 回首桑五百年
一般人佛都通得很喔!只能他佛很通,修持功夫不得。
引用摩的境界,就是天花著身。佛菩提的,他已得到三昧,但是下面一句你注意啊!「人中最第一」,是人啊!是人中道德最高的。以佛四加行,人中最第一就是世第一法,做人到了最高,道德修都是第一名,人中最第一。佛他的下一「是第一欲阿」,是菩提在的候,佛他的,只能超出欲界,所以是欲阿。至於能不能完全跳出三界,在不一定。後西菩提收悟空的候,那已很高了(笑),但是在佛金的候,菩提的程度只是欲阿,欲而已。
欲是的,不是指男女之情之欲,是指一切的欲,修道,打坐,清的那欲望,都是欲。菩提已空了一切的欲,所以是第一欲阿。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欲阿。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道。】
他,管你老人家我一,我已到一境界,但是,他,我有一念,我不我已到了人中第一,我更不我已得到阿道。
【世尊。不菩提。是阿那行者。以菩提所行。而名菩提。是阿那行。】
怎呢?假如佛我,已到了欲阿,是人中第一,在同是第一,我自己想都有想,毫有念;假定我心有一念,您就不我是一於寂的行者了。寂,就是底清的人,喜住山,自然就有一寂的,在那?就在你心中,也就是我常提到古人的一首:「人人自有山塔,好向山塔下修。」
一品就是明四果的修法,金上所的重在什地方?所住,到了果,心中有得道的念,那就已有所住了,那就了。所以我他的偈是的:
第九品偈
四果梯著意成 由一念最平
啼然落 捏空拳大小擎
「四果梯著意成」,有四果位,大乘菩道有十地,些是如何分呢?其都是地,所的,所的程度,也是一念的。四果梯怎的?是由作意而成。
「由一念最平」,人生佛修道,一念能平,法皆空。但是一念最平,一念就是下一念,由於痴慢疑的感受及著,下一念不能平,因此所有的修持都是白了。
「啼然落」,是法上的典故。金上教人不能著佛的法,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佛的人。在法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佛他的法,等於指金,止啼而已。那小孩哭了,怎呢?了使他不哭,手了一片逗他,好玩啊!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毛也好,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佛告我,他的佛法,也就是子,指金,止啼而已!其任何一法都是,都是止啼而已。如果一念停了,就不要了。
宗祖有四句:「佛一切法,度一切心。我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到境界就是佛,什啊!打坐啊!念佛啊!念咒啊!想啊!管它白骨粉都可以;白骨不起,粉,粉不起,白骨。佛一切法,度一切心,我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是金底的意,佛都告你了,你要求法,求那法,千里迢迢外跑回,非要在不可。那然!因你有一切心嘛!你就必要回求一切法。
「捏空拳大小擎」,佛他法,如空拳哄小。小孩子哭,你只要能使他不哭,我有糖,我你一毛,上都有,都是哄那小孩子了。宗有祖五祖演,了故事,明佛法修行的道理。
小偷越的人
一是小偷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的,我再重一次。有一小偷本事高,子大了,就著要他衣。有一天被子不了,就答天夜他去偷。父子偷偷摸了一家人家,房有大子,父想法把打了,叫子去拿西。子了子,父立刻把上住,且大叫有啊……然後自己跑掉了。一家人被吵醒都起了,起火到找,有丫拿著了房,子中的子情急智生,就用口技老鼠打架,吱吱吱吵不停。丫叫了起,太太,不得了啦!小偷看,子有老鼠作啊!立刻拿匙,小偷的子出,一口吧吹,就跑掉了。跑回家中看老子躺在那睡,子就把他叫醒,他什害自己的子!父:你不是出了?你成功啦!衣你啦!他小偷定法,只要你逃得出,就成功了。所以五祖演第一就告徒弟,要成佛有定法,便修那一,自己想法。
有一次,五祖演徒弟,佛法大乘、小乘,金,唉呀!不要那嗦!我告你一故事:
有一犯人坐牢,判了期徒刑,他想逃出牢,就有些同牢的友商量,那些做小偷的都不;可是不久小偷慢慢挖地洞,一天挖一,最後成功了。等到小偷逃走,犯人就把地洞好,他自己呢!不想逃,反而跟那看守成好朋友。家送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後看守人不,大家放心他,得他不想逃。慢慢的,有一天家大拜拜,送很多的啊啊!肉啊!白地酒、金高粱、啤酒都有。他牢的看守一起祝,等到看守的人酒喝醉了,他就看守身上把匙取出,打自己手,穿上看守人的制服,把牢打,他就大大的走了。
五祖演,那小乘的呀!就是那小偷,花了很大的功力挖地洞逃出,逃出以後,很可的,躲西躲。大乘的啊,想要跳出世界的牢,要跟牢犯、王、看守都成朋友才行,大乘就是子。佛法三界如牢,至於什方法逃出,不佛,拜佛,是咒子,是密宗是教,都不管,你只要有法出得就行。就是佛定法的道理。
第十品 土分
【佛告菩提。於意云何。如昔在然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在然佛所。於法所得。菩提。於意云何。菩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佛土者。即非。是名。是故菩提。菩摩。如是生清心。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法生心。所住。而生其心。菩提。譬如有人。身如山王。於意云何。是身大不。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非身。是名大身。】
心空及第
在第十品文之前,先一下土,是大般若的土,佛的土,不是指西方土。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是心清,心空,真土。
到,想到宗丹霞祖的一副;丹霞祖一,是唐朝人,都是去考功名,半途改去修道。位丹霞在考的路上,遇到一人他,後他,看你人的志才,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找祖,可以成佛,比功名好。後丹霞就去找祖了,是丹霞的公案。
丹霞的堂有一副:「此是佛,心空及第」。等於我堂也是考,是佛的考,心空就是土,就考取了。真能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在的土。所以佛在佛上,「心土」,都是土,都是世界,只要心就土。
金的一品,梁昭明太子它的是,土分。
【佛告菩提。於意云何。如昔在然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前面一分是佛菩提的,修小乘四果的境界,到止。在佛拿自己的了,他,我年在然佛那,得了什法?「年」很早了,不是前生的事,是很多生以前的事,第一佛印的老就是然佛,後小封神榜上成然道人。然佛是古佛,非常古,地球有形成以前那古。佛他年在然佛那修行,然佛他授印,他得到了一什西?
【不也,世尊。如在然佛所。於法所得。】
菩提:不是的,我的解,你在然佛那,你真正的境界,了所得,一切都空,空到,有所得、所得、空的境界都有了。菩提答覆到,佛不了,第二了。
佛土在那
【菩提。於意云何。菩佛土不。不也。世尊。】
他我你,你一切菩有一另外的世界,譬如天堂,天堂外面的土等,一另外非常,好看,漂亮的佛土?
根金一句,我常同,你可以一本比宗教的,把各宗教描天堂,佛的,出作一比,些料都有。西方人的天堂,其中置都是西方式的,而且你注意,都是洲式的,那神啊,空中的天使,也是洲形式的;印度人的是印度形的,中人的,穿的衣服是中式的。
究竟天堂或者佛土是什形呢?那就是,便你成什形就什形,反正大家都有去。
所以一般人心中的佛世界及佛土,都是因人而的,金的人想到的是金遍地;山水的人,一定到佛站在高山上,好清!好美!叫作各如其所好,也就是楞上的四句,「生心,所知量,循,有方所」。
世界上一切知的,宗教哲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造成的。生心量的大小,你那天堂,你那佛土,也有大小。你所知的,量的大小,佛就有多大小。
循,有些人同的佛打坐,但所看到的佛都不一定,你那佛鼻子高一,我那佛鼻子塌一,有不同。是什道理?是人心境力的不同。有方所,有一固定的方向,有一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的唯心,粹的唯心。
所以佛在,「菩佛土不」?菩提不是的,他否所的佛土世界存在。
【何以故。佛土者。即非。是名。】
金常用方法,所佛土,只是一句形容的;「即非」,上不是我想像的那。我想像的,一定是地方清,大家著眼一想啊,一定想一什都有,空空洞洞的境界。但是只是你想像的,有一境界相,已是不了。的清,的空,不是你想像的,是名,所以叫做不可思。
三句,正,反,最後的合,告你竟的空,而你所的空,想像中的空,已是不空了。真正佛土的,你有自到,不要空洞的想。是菩提回答的道理。
打火
【是故菩提。菩摩。如是生清心。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法生心。所住。而生其心。】
教我修行的方法了,注意啊!金到,就告我一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所住。什叫所住呢?生清心。譬如有人,老啊,天修行很好呢!有清心。在大家金,很行了,他只要有一清心,已是所知量,很有限了。
在佛解什叫清心?「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法生心。所住。而生其心。」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一句,到了「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此心本所住的啊!因你不明白此心所住,所住是竟空;有空的境界,就不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
所以真正的清心,不是有光,有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香味法,他真正的修行,所住而生其心。地所住,坦坦然,物,去不留。用我常的句,勉描,就是此心事,像子,心如明,有境界就照,用了就有。年我有朋友,佛有心得,那候有打火,人家他,佛是什?他就像打火一,卡!用它就有,不用就有。
因而瞎的眼
【菩提。譬如有人。身如山王。於意云何。是身大不。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非身。是名大身。】
「譬如有人,身如山王」,注意一句喔!山王就是法身,得到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初步到一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不垢不,不增不,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身。他你要得到所住而生其心啊!佛的法身土,都知道了,佛的世界,佛的土,就是子。他,我再告你啊!假使我一人,身大得像山一,像喜拉雅山那大,胖得比山要胖,你他大不大?那是一譬喻,是法身量的大,永的不生不死。佛告他最後的,「佛非身,是名大身」。了我肉的身,身就是八十八使第一解不了的疙瘩,把身空掉了以後,就可以得不生不死的法身。
不生不死的法身,也是一句抽象的,佛法只有,你到了以後才知道,是法不可,不可,凡是的都不,就是法身。所以宗的悟道,第一步就是要得空性的法身,身才能掉,才可以。
天你考的目是什?大家答的都是牛不嘴;是佛的心法,根楞伽,或根金,佛得很清楚;可是大家有留意,便要,念、地上都不清楚。地不清楚就一再,所有的修持做功夫,走的都是歪路,因起步走了。不能瞎搞的,不能玩的,所以宗祖有一句:「我眼本明,因故瞎。」是一大悟道後的句,因原的父指,以致本明亮的眼睛,等於被老弄瞎了,看不清楚。所以那些七八糟的著作,我一,搞的,常把人家的眼睛搞瞎了的,一要注意,要特注意!
一品土,我它的偈子如下:
第十品偈
外我身是大身 若留土即留
然吩咐地 角羚羊何
「外我身是大身」,外我身是引用老子的,「外其身而後身存」。我佛修道,先把身能解了,所以外我身,到了身的境界,那第一步的佛,已得了。法身也就是大身。
「若留土即留」,你心中有一土,是佛境界,清就是,留就是障。
「然吩咐地」,佛不是?他在然佛那悟道,所以然佛他授,他悟了,再身修持,在世界上成佛,作教主,道是土。名上叫做土,叫心,叫心印,有的境界啊!若有境界,若留土即留。所以然吩咐地,就像宗祖的:「角羚羊何」。羚羊睡的候,把身一,羊角在上就睡了,打的人不知道,在地上找羚羊也找不到。所以我一切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如羚羊角。其,只是譬喻而已。
譬如我研究金,一百二十分的,所的,所的,都是角羚羊何,在就在土中了。
文章定位: